王陽明的「龍場悟道」,究竟悟出了什麼?

2020-12-18 我愛吃蘭州牛肉麵
起始

這是第三篇王陽明的文章了,沒看的朋友點關注,進我的主頁,就能看到我的所有文章。

我上一篇文章說了,知行合一,其實是和致良知一起的。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所以,我認為促成王陽明成功的,就是他說的知行合一,知行合一,陽明學精髓也。

知行合一

王陽明在早年間,也研究過朱熹的格物致知之法。相傳,他和他的朋友一起,在院子裡格「竹」,按照朱熹的的說法,世間萬物都有同一個理,通過「格」一個東西,就能與天地間共同的道理。王陽明按照朱熹的說法,格竹好幾日,格到朋友病倒下去,他仍然沒放棄,直到後來自己也病倒了。在病榻上,他認定了一個道理:朱熹的格物理論是存在錯誤的。

格竹

後來,王陽明被貶至貴州龍場,就是今日的貴州省會貴陽境內。《王陽明全集·卷三十三·年譜一》載:「(明正德)三年戊辰,先生三十七歲,在貴陽。春,至龍場。先生始悟格物致知。龍場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中,蛇虺魍魎,蠱毒瘴癘,與居夷人鴃舌難語,可通語者,皆中土亡命。

陽明洞

舊無居,始教之範土架木以居。時瑾憾未已,自計得失榮辱皆能超脫,惟生死一念尚覺未化,乃為石墩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靜一;久之,胸中灑灑。而從者皆病,自析薪取水作糜飼之;又恐其懷抑鬱,則與歌詩;又不悅,復調越曲,雜以詼笑,始能忘其為疾病夷狄患難也。

貴州農村

因念:「聖人處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語之者,不覺呼躍,從者皆驚。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乃以默記《五經》之言證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經臆說》」。

王守仁

說的大概意思就是他去那裡,教化了當地的土著後,他日夜靜坐,體悟世間的理。一天夜裡想不通一個問題:聖人在這個地方,能悟出什麼理呢?結果在冥想之中,豁然開朗,終於悟到了世間共通的理。這就是是歷史上有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的心學

龍場悟道,便是悟出了聖人和常人的不同,悟出了聖人為什麼會成聖人,常人為什麼只是常人。我們並不能知道王陽明悟出了什麼,可是我們能根據他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來探尋王陽明先生的「聖人之道」。

朱熹

大道至簡,至簡,是難之後的簡。萬物的方法理論,很多都是相通的,能認為越多事物之道相通的人,也就是能把很多事情用一個理來解釋之人,也就是境界越高之人。王陽明的龍場悟道,便是悟出了事物解決辦法的統一指導思想——知行合一。

分隔線

大家記得點關注訂閱哦!

相關焦點

  • 五百年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到底悟出了什麼道理?
    五百年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到底悟出了什麼道理?時間:2020-08-27 14:16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五百年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到底悟出了什麼道理?龍場悟道是王陽明構建其心學體系的標誌性事件,在中國歷史上成為一段佳話,就王陽明而言,龍場之悟道是其自身良知自悟,是其成聖路上的關鍵之悟,反映了王陽明獨特的個人氣質,也帶有濃厚的心學底色。 龍場位於   原標題:五百年前的龍場悟道 王陽明到底悟出了什麼道理?
  • 三論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到了什麼?
    >陽明先生震古爍今的「龍場悟道」到底悟到了什麼?03:49來自陽明悟行學宮陽明先生的「龍場悟道」震古爍今,而天下修學者最關心的是陽明先生「龍場大悟」到底悟到了什麼?我們先來看《年譜》的說法:「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務者誤也」。
  • 「龍場悟道」的王陽明,到底頓悟了什麼?
    王陽明「龍場悟道」那令人神往的場面至今仍記憶猶新。初次了解王陽明第一次知道王陽明,還是在2007年的秋天。那一年,有一套風靡全國、非常暢銷的書,那就是當年明月老師寫的《明朝那些事兒》。因為讀《明朝那些事兒》,進而了解了王陽明,被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所吸引。我開始大量閱讀有關王陽明的書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等等。說實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自己就開始閱讀南懷瑾老師國學方面的書籍,一直對國學情有獨鍾。
  • 王陽明龍場悟道,開悟時是什麼狀態?
    王陽明龍場悟道,聖人開悟時是什麼狀態?關於開悟,弗洛姆做過這樣的描述:「人的眼睛突然睜開了;他自己和世界突然顯現在一種完全不同的光亮之中,能夠從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在這種體驗發生之前,往往有大量焦慮產生,而在此之後,一種新的力量感和自信心卻油然而生。」
  • 從龍場悟道,看王陽明如何「涅槃重生」
    那麼,龍場悟道究竟內涵哪些奧妙,陽明先生又是如何通過此事獲得新的人生領悟的,下面就帶大家來一探緣由。悟格物致知之誤就龍場悟道的核心內容而言,無非是對「格物致知之智」作出了新的詮釋。王陽明本人也曾對龍場悟道的內容有所表述(出自陳榮捷著《王陽明傳習錄祥注集評》):先生曰「眾人只說格物要依晦翁。何曾把他的說去用? 我著實曾用來。…… 因指亭前竹子,令去格看。
  • 王陽明龍場悟道的釋經學意蘊
    而近些年,漸有學者從經典詮釋學的角度對王陽明龍場悟道後所著《五經臆說》有所關注,並挑明了王陽明龍場悟道與他對《易經》《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等經典的體悟直接相關3,甚至指出王陽明龍場大悟之後:「他所悟的並不是《大學》原文如何解釋的問題——陽明對《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當然有他的解釋,但那是以後的事,而龍場當時之悟道,則可以用他自己的一句話來說明。
  • 王陽明「龍場悟道」悟到了什麼?
    王陽明悟道處公元1508年春的一個夜晚,在貴州的龍場(今貴州修文縣)的一個山洞中,被貶到此處擔任驛丞的王陽明突然從夢中驚醒,像著了魔一樣喊叫起來。王陽明龍場悟到的總結來說就三個字「心即理」。這個「理」就是儒家所謂的天理,王陽明稱之為「良知」,道家稱之為「道」,佛家稱之為「性」,所謂「見性成佛」。悟道之後的王陽明開始在偏僻地龍場講學,講學的對象大多數是當地土著少數民族,他們之間語言不通,沒人知道那些土著是怎麼聽懂王陽明的講學。
  • 王陽明為什麼在龍場這個地方,能突然悟道,成為偉大的哲學家
    所謂「龍場悟道」,是指明朝偉大的哲學家、心學家王陽明,在沒有成為大師之前,被貶到貴州龍場驛站時,身處在安靜又困難的環境中,每日對自己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終於在某一個月圓之夜,忽然大徹大悟,提出了「心才是感應萬物的根本」這一心學命題。
  • 王陽明的龍場悟道: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出心即理,心外無物
    1058年,貴州龍場一個悶熱的夏夜,這一夜王陽明終於迎來了個人終結的蛻變和升華。龍場悟道的陽明心學就此橫空出世,震驚了五百多年以來的華夏文明史和思想史。那麼在農場到底發生了什麼,讓王陽明於一個石頭棺材中領悟到聖人之道和吾性自足的真諦,又是什麼人什麼事讓王陽明淚灑農場,徹底看透了人世間的生死榮辱?話說這天傍晚啊天氣很糟糕,陰風怒號,王陽明在自己的辦公室裡頭,他遠遠地透過籬笆牆的影子,就看到一個漢人帶著兩個人經過這個農場。這三個人衣衫藍縷、行色匆匆,蹙著眉頭。
  • 王陽明龍場悟道,到底悟到了什麼?
    王陽明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最後一位被公認的聖人,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軍事家,書法家。和以往聖人不一樣,王陽明有一個非常大的特點,那就是以往很多聖人都是漸悟成聖,陽明先生是頓悟成聖!但是到秦漢以後,社會體制已經漸漸定型,新的思想難以升華,所以到後面,除了宋代朱熹,能夠稱得上聖的幾乎沒有,直到明朝那次陽明龍場悟道!
  • 王陽明龍場悟道,悟了什麼,有何現實意義?
    王陽明龍場悟道,自然是悟了「陽明學」,現實意義就是將「心學」、新儒學往前推進一大步,取代了已經開始衰微的經學、理學、打開了儒家學派的新局面,讓這門自先秦創立的學問流派適應時代和思想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臺階。 不過若是想真正搞清楚內裡乾坤,就得有點耐心了。
  • 王陽明龍場悟道:揭開聖人之道的秘密,為世人找到快樂之源
    王陽明也不例外,他在龍場特定場景中,苦苦追尋,終於找到了答案,不但揭開了聖人之道的秘密,還為世人找到了快樂之源。01用人格魅力和學問徵服地方官王陽明在龍場白手起家,建起了龍崗書院,開始講學。毛應奎親自找到王陽明,二人一番長談之後,便被王陽明的人格魅力和學問所徵服了,此後就成了好朋友。這樣一來,王陽明在當地的地位更高了,大家無論有什麼問題,都喜歡來向他請教。但王陽明並不為此而驕傲,他繼續前行在追尋聖賢的道路上。
  • 王陽明一生的成就,源於36歲的龍場悟道,他到底總結了什麼?
    就算是被貶,劉瑾還是不肯放過他,暗派殺手,伺機加害王陽明。在路過錢塘江時,王陽明丟下衣物,假裝投水自盡,隨後乘著商船前往舟山。「屋漏偏逢連夜雨」,商船在途中遭遇颶風侵襲,就這樣王陽明被大風颳到了福建邊境。
  • 龍場悟道 硬核細考
    王陽明在《瘞旅文》中分析京城吏目三人的死因時說:「夫衝冒霧露,扳援崖壁,行萬峰之頂,饑渴勞頓,筋骨疲憊,而又瘴癧侵其外,憂鬱攻其中,其能以無死乎?」而王陽明的僮僕們當時的情況跟《瘞旅文》中的吏目三人有什麼區別呢?所以後來王陽明讓僮僕們去埋葬死去的吏目三人時說:「嘻!吾與爾猶彼也!」僮僕們就閔然流淚了。
  • 王陽明為何能絕境重生、龍場悟道?只因參透這兩點人生法則
    他能夠實現「立功、立德、立言」這樣的大成就,就是得力於其人生中絕境重生的一段經歷——「龍場悟道」。如果不是那樣的苦難磨礪,絕不會有光耀後世的「心學」思想。細看王陽明的這段經歷,正是做到了以下兩點才能逆襲重生,對我們的人生同樣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 王陽明龍場悟道,悟到了什麼道?原來就是簡單的四個字
    王陽明想過自己的日子,但偏偏還是無意得罪了人,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驛臣,王陽明即使在被貶之地,也仍然在思考著人生和萬物、人性和宇宙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時常縈繞在他腦中的問題,究竟自己所謂的「吾心」和「物理」二者之間看似簡單,實則紛繁複雜的關係到底是什麼?
  • 陽明洞——「知行合一,致良知」全能大儒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地
    王陽明走過去繞著和尚轉了幾圈,突然冷不防地大喝一聲:"這和尚終日口巴巴說什麼?終日眼巴巴看什麼!"或許就是這句禪機觸動了和尚,一時驚惶地睜開眼"啊呀"一聲。王陽明盯著他問:"家裡還有什麼人?"和尚回答:"還有老母。"王陽明問:"想念她嗎?
  • 王陽明「龍場悟道」之地調整區劃:新設龍場、陽明洞街道
    三、同意修文縣撤銷龍場鎮、扎佐鎮、久長鎮,設立龍場、陽明洞、扎佐、景陽、久長街道。四、同意清鎮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設立青龍山、濱湖、巢鳳街道。值得注意的是,修文縣此番撤銷龍場鎮,設立龍場、陽明洞街道。這兩個新設街道的名稱都與著名的王陽明「龍場悟道」有關。
  • 王陽明悟道的真相,真懂的人並不多
    眾生周知,明代王陽明最受人關注的地方,就是龍場悟道,因為悟道之後的他,順利重返權力的中心,並且屢建奇功,成就世人所追求的事業與功績,走向了人生的頂峰。正因為如此,人們往往習慣於把龍場悟道過度神化或渲染,理所當然的認為王陽明的悟道就是覺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相,達到無所不能的境界。
  • 此人一夜悟道,他究竟是經歷了什麼,才會成就「千古一完人的」
    王陽明,人們對他的評價是「千古一萬人」,更是除了孔子之外被稱為「聖人」的人物。他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心學,影響後世千年,他在立德、立言、立功上,更是有著不朽的成就。只是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看似輝煌的成功,背後必然是無數的是失敗與挫折。王陽明在開創出「心學」之前,也曾是九死一生過的。那麼,他到底是經歷了什麼,才會悟出「心學」,成就「千古一完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