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油溝風景區,我早聞其名,只是未得一見。慄記者經常去,回來就跟我說那裡如何如何,不免心生嚮往。
今天有雨,兩位老哥與人約好遊壓油溝,問我去否。
我欣然前往。
壓油溝是山東蘭陵縣所建的風景區,於2017年7月建成開放,當年的十一小長假便有17萬遊客前來,旅遊收入達到1800萬元。
這個景區是現代農業生態旅遊項目,總投資4.5億元,佔地5000多畝,三面壞山,一面靠水。山上種植花卉果樹2100多畝,經濟林1700畝,綠化率達到95%以上。
這讓我聯想到四戶鎮的旅遊發展規劃。白馬寺於2017年1月14日舉行灑淨儀式,僧眾入住,正式開放。鎮裡圍繞白馬寺風景區設計了規劃,將東面1公裡的大墩子遺址與南面2公裡的鳳凰莊遺址聯繫起來,申報田園綜合體項目,打造四戶古文化旅遊區。
這一類的開發項目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兩年前我曾帶著竹園白馬兩村支部書記去這一理念的發源地安吉考察,在魯家村學習了不少理念。
萬事開頭難,直到現在,還沒有進展。而壓油溝景區已經越來越成熟了。
眾人在景區門口匯集後,乘坐電動觀光車來到核心景區。
臨沂蘭陵縣金嶺鎮,北行3公裡,兩邊溝壑,中間為一山溝,當地人稱-壓油溝,這裡石頭板房,原始的建築部落,樹木遮天蔽日 ,溝內溪流淙淙,萬畝板慄碩果纍纍,山楂,柿子隨意搖曳枝頭,一幅天然的山水畫面,人間的世外桃源。
該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保存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文化遺存,是典型的北方古村落,既是省定扶貧重點村,也是國家旅遊扶貧試點村。依託壓油溝獨特的資源優勢,規劃建設居旅相宜的田園式大景區,開發面積5000畝,完成投資2.3億元,初步形成了集古樹名木、農事體驗、文明傳承、歷史教育、休閒觀光、健康養生、特色民宿、度假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旅遊景區,在這裡,既有秀麗的田園風光,也有淳樸的鄉土民情,是一處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
山中有水,則靈氣十足。
這裡的景區開發,較好地保持了原來的村落形貌。除了一些必要的景區設施以外,儘可能的保留原來的狀態。
白馬寺景區建設我也曾有此設想,利用白馬寺法華道場十幾萬信眾的優勢,發展鄉村旅遊。村內的農戶在產權不變的情況下,按照規劃設計建成民俗、農家樂、民俗點等,既提高村民收入,又可讓讓遊客來了有看頭、有吃住的地方。
這個普通的農家小院經過改造後,更有韻味。
青石板路強調了山村的特色,路邊有溝,溝中有水,水潤萬物,一片生機勃勃。
這標語讓我想起了」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
草門花正豔,清香迎面來。
五月是薔薇花開的季節。
壓油溝的來歷我不清楚。一行人中,有人開玩笑說,你帶兩斤麥子來能壓點油回去。
有知道的朋友可以留言說說,讓大家分享。
月季花常開,遊人緩緩來。
饅頭坊,紅旗高掛,頓時讓這裡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路過有小院,院裡有石碾。
淺溝存綠水,房舍籠輕煙。
山樹枝葉茂,青泉石下流。
庭前古樹參天,院外山花爛漫。
遙看雲深處,山坡有人家。
小院深處百草香。
駐足回首,滿院青青點點紅。
石橋轉角處,幾戶人家。
石階落輕雨,疏籬花色濃。
飛簷輕挑,古樸自生。
樹下看戲,清涼無比。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李清照當年的鞦韆大概是這個樣子罷。
遊興未盡,便乘車來到了杏花街,在這裡的老酒館吃飯。
山東的酒規矩比較多,光是排座就耽誤半天。好在我不喝酒,規矩要守,無權發言,做一聽眾,倒也安然。
雨中閒遊壓油溝,山色空濛草色青。
一池碧水伴柳綠,紅塵盡落煙雨中。
壓油溝,是一個值得再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