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苗嶺,海拔1553米,隸屬於廣東大東山脈,位於陽山縣與連州市交界處,為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大東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界山。除此之外,在網絡上找不到任何有關它的資訊。
(下圖為角苗嶺航拍)
事實上,我也是最近幾個月才得知角苗嶺這座山峰。那是在搜集大東山主峰巖坑山的資料時,意外發現在大東山東邊,還擁有角苗嶺和三姐妹幾座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甚至巖坑山、角苗嶺至三姐妹的徒步穿越線路,是一條比大東山常規穿越線路更自虐的頂級徒步線路。
2021年1月2日,我們曾完成了巖坑山徒步穿越活動。下撤過程中,視野裡有一座巍峨高聳的山峰,山頂被金黃色的芒草覆蓋,它就是角苗嶺。從那天起,登頂角苗嶺的願望開始在心底悄悄萌芽。
(從巖坑山遙望角苗嶺)
時間過得好快。2021年1月底的某天,我們一行再次來到陽山縣秤架鄉,入住條件不錯的愛全旅業。這次打算以秤架鄉為登山基地,用兩天時間,把東嶽山、石筍嶺和角苗嶺一網打盡。
(秤架鄉愛全旅業訂房電話:13553941895)
第一天早上六點半,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已經駕車出發。經過陽山縣嶺背鎮、黃坌鎮和連州市西江鎮,順利抵達東嶽山腳下的鹿子洞。我們用一天時間完成了東嶽山、石筍嶺小環線徒步穿越,當天用時10小時,徒步裡程18公裡,累計爬升1300米。
(下兩圖:徒步穿越東嶽山、石筍嶺)
當我們拖著疲憊不堪的身軀返回秤架鄉時,天已經完全黑了。又累又餓的我們在食發黃家莊狼吞虎咽、風捲殘雲般吃掉了一整隻正宗陽山走地雞,還暢飲了老闆自釀的秘制黃酒之後,體力很快就得到了恢復。接下來,我們把目光對準了登山強度更大的,海拔1553米的角苗嶺。
(食發黃家莊訂餐電話:18718555328)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我們又駕車出發了。角苗嶺徒步起點位於陽山縣秤架鄉三元坑,距離秤架鄉僅有23公裡,開車需要40分鐘。前往三元坑的鄉村公路路況不錯,全程可以行駛小汽車。
我們今天將以三元坑為出發大本營,沿著一條不知名的溪谷首先抵達海拔1150米的連州、陽山兩縣分水坳,然後順著右邊的山脊線一直前行,最後切過一道深V,從角苗嶺南坡登頂。徒步線路全長約19公裡,累計爬升約1400米,用時大約10小時。
手機實測三元坑海拔高度為665米,這意味著從三元坑徒步登頂角苗嶺,絕對高差有900米。但加上來回需要走一道深V,所以累計爬升達到了1400米。三元坑有一個小水電站,名叫深坑一級水電站,發電站前面有停車場,可以停十幾臺小汽車。
今天的天氣還算好,氣溫比較適合爬山,只是天空雲層比較厚,能見度不太高。出發前每人吃了一個自熱飯後,再帶足飲用水和乾糧,我們正式向大山深處進發。
由於昨天徒步穿越東嶽山和石筍嶺,18公裡路程足足走了一整天,所以今天大家的腳步有些沉重。剛開始的一段機耕路坡段比較平緩,走起來相對比較輕鬆。
從三元坑徒步登頂角苗嶺,是一條鮮為人知的小眾線路,沿途見不到任何一條紅絲帶指路。前半段路跡非常明顯,因為這條小路通往連州潭嶺天湖。走了一個半小時後,我們抵達海拔1150米的分水坳,這個分水坳是連州和陽山的界山。
抵達分水坳之後,左拐可以前往海拔1604米的巖坑山;右拐則是前往海拔1553米的角苗嶺。之後沿著山脊線一直前行,山坡上長滿了密密匝匝的竹林或灌木叢。
現在,我們得順著山脊線一直走下去。有些路段竹林特別密,路跡很不明顯,走著走著就找不到路了。但記住走高不走低的原則就絕對不會迷路。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在一處斷崖前,角苗嶺那高大的身影已躍入我們的眼帘。
從這處斷崖看過去,角苗嶺似乎觸手可及,但接下來還得走3個小時才能成功登頂。因為這條山脊線長滿了密密匝匝的矮竹林或灌木叢,走起來特別艱難。
東嶽山和石筍嶺穿越環線雖然也很長,但走那邊的驢友很多,因此路跡相當明顯。而巖坑山、角苗嶺至三姐妹是一條極其小眾的徒步穿越線路,路跡非常不明顯,一不小心就走錯了,鑽進密林後往往寸步難行。
就這樣一直走啊走,走得我們有些崩潰了。我們甚至是依靠登頂角苗嶺的信念在支撐著繼續前行。走了很久很久,我們終於走到了這條山脊線的盡頭,現在,一條深深的峽谷橫亙在大家的面前,海拔1553米的角苗嶺就在峽谷對面。
稍事休整後,我們得從海拔1380米的山脊下切至海拔1200米的山坳,然後再一鼓作氣爬升350米陡坡,才能站在角苗嶺之巔。說實話,這道深V讓已然疲憊不堪的我們有些洩氣,但路是自己選的,再苦再累也得堅定地走下去。
角苗嶺與巖坑山一樣,都是由花崗巖構成的巨大山體。這樣的山峰四周坡度很陡,但山頂卻相對平緩。下切至山坳底部後,我們開始手腳並用向上爬升。腳下是金黃色的草坡,走起來有些滑腳,便視野特別開闊。
(對面長長的山脊線就是我們的來時路)
在大東山北段的山峰當中,角苗嶺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其他山峰遍布花崗巖巨石崢嶸嵯峨,但角苗嶺四座山峰都長滿了金色的芒草,頗有幾分江西武功山的韻味。
按理說角苗嶺山頂相對平緩,又長滿了芒草,應該非常適合露營。但我們沒有發現山上有水源。或許這個冬天已經有太長時間沒有下過雨了,所以見不到水源,如果在春夏時節來到角苗嶺,興許能在山窩窩裡找到寶貴的水源。
山頂視野特別開闊。極目遠眺,角苗嶺正西有一列長長的山嶺,群山之上矗立著數座海拔超過1400米的高峰,它們分別是東嶽山、石筍嶺、巖坑山和大東山。而就在昨天,我們曾站在的石筍嶺之巔眺望著角苗嶺,沒想到一天後又站在角苗嶺之巔眺望石筍嶺。
正北方向群山連綿不絕,稍近些是驢友所說的假三姐妹峰;最遠處是三姐妹峰,她位於湖南宜章縣莽山鄉與連州潭嶺交界處,海拔1569米。巖坑山—角苗嶺—三姐妹是一條極其小眾的徒步穿越線路,其穿越強度之大,讓我們根本不敢想像。
東邊和南邊也是群山連綿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際盡頭。我叫不出它們當中任何一座山峰的名字,只知道它們全是默默無聞的千米山。在我看來,廣東的千米山遠遠超過某些驢友整理出來的300多座,因為還有太多千米山叫不出名字,也查找不到相關資料。
向西北眺望,群山盡頭,我竟然看到了潭嶺天湖。我去過很多次潭嶺天湖,沒想到在角苗嶺也能見到它的湖面。這也充分說明,天氣晴好的時候,在潭嶺天湖也能見到角苗嶺頂峰。
升起無人機,從不同視角打量這片山野。角苗嶺隱藏在群山深處,就像一處遙遠的秘境,只有極少數資深驢友才會在這裡留下足跡,而絕大多數驢友甚至連「角苗嶺」這個名字都沒有聽說過。
海拔1553米的角苗嶺,一直默默無聞的矗立在群山之巔,它對於絕大多數驢友來說,是那麼遙遠,那麼神秘,那麼難以接近。今天的我雖然非常疲憊,但我很慶幸能夠站在角苗嶺之巔,俯瞰這連綿群山,欣賞這壯美山河。
在角苗嶺之巔品嘗了熱騰騰的自熱飯後,我們選擇原路返回。上山的路有多長,回程的路就有多遠。上山用時整整5小時,下山回程用時足足4小時,當我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三元坑時,腰和膝蓋似乎都不是自己的了。
是啊,這兩天先是徒步穿越東嶽山和石筍嶺,後是徒步登頂角苗嶺,短短48小時內,徒步裡程共約40公裡,累計爬升超過了2700米。真的很累了,可當我們步履蹣跚回到三元坑時,每個人心底又湧起了一股滿滿的成就感。正是這種成就感,激勵著我們挑戰一座又一座高峰。
(圖文:黑豹)
發現清遠精選原創圖文,請點擊下面的文字連結:
它是鮮為人知的英西峰林母親山,擁有絕美草坡和山脊線!
日落彩霞、雲海星河,沒想到你竟然是這樣的船底頂!
「黃梅雪後」徒步穿越,8小時內登頂四座千米高峰!
5小時登頂英德五郎嶂,山頂隱藏著大面積金色大草坡!
從石豬山橫穿冷甕頂,盡情飽覽廣東最壯觀奇石群!
廣東第一奇峰冷甕頂,堆積著無數神秘巨石陣!
徒步聖地大南山,竟悄然綻放了十萬畝潔白如雪的浪漫芒花!
勇攀廣東第一險峰龍頭山,在刀尖般的山脊線上艱難漫步!
半月內兩登狗尾嶂,最是那雲海之上的金黃色大草坡!
耙齒形,清遠一座低調到塵埃裡的千米山峰!
航拍浪康頂,千米之上隱藏著一條絕美山脊線!
獨闖大稠頂,在1626米巨石陣航拍野蠻高峰!
90分鐘徒步登頂東嶽山,飽覽南嶺群峰的氣勢雄渾!
徒步穿越南嶺最美山脊線,零距離感受廣東第11高峰的磅礡氣勢!
掃一掃,輕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