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補版】福曼拍攝的「摩登上海」圖集 1937年他住在建安公寓

2020-12-13 騰訊網

Modern Shanghai

摩登上海

1928年曾有一組「今日上海」的攝影圖片呈現在了全世界眼前。連結點進去看看:《1928年上海優秀建築珍貴留影 「今日上海」精美圖片報導值得收藏》。

攝影:饒世和Malcolm Rosholt

1937年至1941年期間,美國攝影記者哈裡森·福爾曼(Harrison Forman,中文名字:福曼)在整理自己照冊時用「Modern Shanghai」歸類,我們今天精選一些,看看80年前的「上海摩登」。

從外灘開始。

(1)World War I memorial

in the British-controlled area the Bund

一般也叫歐戰勝利紀念碑,被日本鬼子拆除,後來史匹柏拍攝《太陽帝國》在外灘按照原比例搭建了一個,拍攝結束恰逢上海影視樂園建成,自然而然地將此珍貴道具搬去了那裡,我們俗稱車墩基地,正式名稱叫上海影視樂園。

關於這個紀念碑,我們專門去考證了一番,連結點進去看看:《窩在屋裡廂整理高清晰外灘歷史照片 從太古洋行到沙遜大廈的幾處小細節》,最近也找到了紀念碑的設計圖紙。其他外灘故事,連結點進去看看:《窩在屋裡廂整理高清晰外灘歷史照片 匯中和禮查兩家百年奢華飯店的幾個小故事》。

THE SHANGHAI WAR MEMORIAL

上海歐戰紀念碑設計圖紙

字林西報1923 - 12 - 24

(2)Asian Oil Building

亞細亞火油公司,外灘1號,其實人家叫麥邊大樓。

The building is decorated to celebrate the coronation of George VI, King of Great Britain, 1895-1952, which was held on May 12, 1937.建築裝飾是為了慶祝1937年5月12日舉行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加冕禮。

提一下,他女兒伊莉莎白二世是現任英國女王,下圖為家庭合影。

我們找到1926年《商標公報》,亞細亞火油公司直到1966年離開中國,它在滬的最後歲月,有一個中國女子作為僱員服務三任英籍總經理,後來她寫《上海生與死》,鄭念(姚念媛)。

審定商標第七六九二號

專用商品第五三類,火柴

商號:亞細亞火油公司

Source:《商標公報》

1926年第90期第156頁

如上也是福曼拍攝,1949年,不在「摩登上海」相冊裡,門頭牌子寫明:英國產業、此係亞細亞火油有限公司產業。

(3)Shanghai Club

這個也是很熟悉的地方,曾經的上海總會,現在經過美國波特建築設計事務所妙手回春,成為華爾道夫大酒店前廳。之前是東風飯店肯德基,也有一段時間,這裡是上海國際海員俱樂部。

(4)synagogue

全稱為the Beth Aharon Synagogue,阿哈龍猶太會堂,在如今的陝西北路還有一個猶太會堂,叫Ohel Rachel Synagogue,拉希爾會堂。

圓明園路上的阿哈龍猶太教堂,已拆除;原地建造文匯大廈,再拆除,因為其破壞外灘源的天際線。查閱資料得知1986年《文匯報》社貸款近3000萬元建造了高90米的現代化傳媒大樓,但僅僅使用了20年,那是紙媒黃金時代。

再看看內景。

"BETH AHARON," SHANGHAI'S NEW SYNAGOGUE

字林西報 1927-7-2

(5)police station

street scene outside the police station,福州路185號原中央捕房,現在是上海市國家安全局辦公樓。

NEW CENTRAL POLICE STATION OPENED

Source:The Shanghai Times,1935- 6-1

(6)Grand Theatre

entrance to Grand Theatre,這個不用多介紹,大光明電影院,設計師也是現在人們耳熟能詳的鄔達克。與上圖一樣,福曼採用平視拍攝手法,我也喜歡這樣的視角,抬頭仰望,太累。

(7)Nanking Theatre

street scene in front of the 'Nanking Theatre',這個也有名,現在坐落在延中綠地裡,尊敬著,設計師範文照。

當年南京大戲院身邊還是有小夥伴。

(8)Far Eastern Hotel

street scene outside the 'Far Eastern Hotel',現在還叫遠東飯店,但沒有修復如揚子飯店那樣有老味道,呼喚大財團和國際酒店管理集團來「包養」。

《時報》 1923-6-13

最近翻閱老報紙資料,西藏中路、湖北路、廣東路、北海路一帶,老飯店很多,箇中原因也容易理解,靠在第二跑馬場,第二跑馬場開發地產之後,第三跑馬場更大也在附近不遠,沿著西藏路第一排都是好飯店,當年也有個專門的名詞定義西藏路,叫西外灘。

連結點進去看看:《西藏中路曾經叫做西外灘 黃埔區應該拾起這一把歷史贈送的金鑰匙》。

(9)Big China Hotel

Big China Hotel,大中華飯店,樓頂大翹簷。

(10)C.L. Dance Hall

street scene in front of 'C.L. Dance Hall',慕爾堂隔壁,C.L. Dance Hall 對應祿爵飯店=Chak(Chai)Loh Hotel。

爵祿舞廳蟹粉饅頭

《時報》 1935 - 9 - 15

漲姿勢,當年廣告用詞很刺激:全廳燈光全關,今晚勢必擁擠。

《新聞報本埠附刊》

1935 - 9 - 22

(11)Metropol theater

street scene in front of a movie theater,原名大上海大戲院,華蓋建築事務所設計,《中國建築》 1934年 第2卷第3期對此建築有華麗介紹,還配上了很多詩意文字,其中對TA的門面八根豎向裝飾管做了如下描述:

大上海大戲院的外表,可說是一座匠心獨運的結晶品。「大上海大戲院」幾個年紅管標識,遠遠的找來了很多主顧,是值得提要的。正門上部幾排玻璃管活躍的閃爍著,提起了消沉的心靈,喚醒了頹唐的民眾。下部用黑色大理石和白光反襯著,尤推醒目絕倫也。

年紅管=霓虹燈=Neon=氖光燈。下面三種說法都挺新鮮,大上海大戲院和大上海計劃掛上了鉤,第三幅廣告尤其貼合今天的主題,福曼很喜歡。

感覺福曼在西藏路(虞洽卿路),從南一路走過來,從南京大戲院到煤氣包,福曼應該從報紙上看到1936年10月1日開始,西藏路改名為虞洽卿路,對海上聞人虞洽卿而言,這算是當地管理當局送給他的60歲壽禮(1943年再改回西藏路)。這一路算是福曼的半日遊,隨著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的腳步一路走(他還去拍了上海總商會門頭)。這條Citywalk線路可以好好策劃,之前,我們都在巨富長附近。

連結點進去看看:《2020年6月21日Citywalk:從復興中路文化廣場、陝南邨出發去復興西路衛樂精舍、玫瑰別墅》。

(12)Moore Church

street scene near Protestant church,福曼也喜歡鄔達克設計風格的哦,很快他回到了霞飛路。

(13)auditorium

street scene near an auditorium,原中央運動場(法名:Pare des Sports,英名:Auditorium),回力球場,現在是巴黎春天百貨商店,記得1990年代改造的時候,義大利設計師在外牆造型裝飾上還是尊重原建築物飾條的。

(14)Van Shing

'Del Monte' display in a store window,上圖和下圖,我們專門寫過報導,連結點進去看看:《重寫一遍:淮海中路陝西南路口萬興(Van Shing)食品號 現磨咖啡豆溢出的濃香記憶一輩子》。

VAN SHING & CO.

The North China Desk Hong List

1933 - 1

我們最近在全國報刊索引裡發現不少「新鮮」老資料,也發現了福曼當年的居住地址,也就糾正了我們之前的一個說法,我們一直認為他曾居住畢卡第公寓,他拍攝了不少畢卡第公寓的照片,如下圖。

MR. Harrison Forman was fined G. $2 yesterday morning in the U. S. Court for China for parking his motor-car on Nanking Road in a prohibited area near the Bund from 1 p. m. to 2.30 p. m. on April 24.因於4月24日下午1點至2點30分之間,將車停在南京路禁停區,福曼先生於昨天在美國在華法院罰款2美金……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1931-5-9

兩美元在1931年很值錢,有報導說2美元可以用於一周的養家餬口。How G.$2 Weekly Is Made To Feed A Family(The Shanghai Times,1932-4-22),如下才是重點。

]Mr. and Mrs. Harrison Forman will be hosts at a cocktail party to be given in honour of Mr. and Mrs. H. P. McEvoy,on Tuesday.April 20 at 5 p.m.Mr.and Mrs.Forman are now residing at Apt.28.641 Route Frelupt.福曼夫婦將主理接待麥卡沃伊夫婦,舉行雞尾酒會。Source:The Shanghai Sunday Times,1937 - 4 - 18

福曼住址有了:Apt.28.641 Route Frelupt.。

Foncim Apartments

Bereznevich, L. A., caretaker

The North China Desk Hong List

Time:1935- 7

Address:324, 344, 346 Rte Cohen

and 643 Route Frelupt

這不就是如今的建安公寓嗎?他和老婆,保姆帶著小孩去畢卡第公寓後面的小花園玩耍,很近很近。連結點進去看看:《衡山賓館的外國名字叫畢卡第Picardie  一幅1937年炮火聲前貝當路國際居住社區靜態圖》。

在下面這一組圖上,福曼寫著這樣的幾個字:Russian mass; Pagota,翻譯出來就是:俄羅斯彌撒;塔,因為搜索modern shanghai ,連帶出來的結果,如下幾幅圖都標註著:raditional and modern architecture,順便讓我們看到了剛落成的杜美路杜公館,五圖連發不多見。

福曼按了兩次快門,景物還是那樣中西合璧傳統糅合現代,但前景走動過的人和黃包車不同。用我們行業的話說叫雙保險,手動光圈的話加一檔(多檔)或者減一檔(多檔)可以包容到全色彩,儘量避免曝光過度,曝光不足不用怕,因為細節還在暗處,慢慢PS吧,調一調。

橫畫面一張,豎畫面一張,也是保險法則之一。

剛落成的和後來改造過的,也蠻有想法的,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文物需要保護,透過玻璃窗也是可以看到一眼眼杜先生的中式品位。

相關焦點

  • 福曼拍攝的「摩登上海」圖集 1937年他住在建安公寓
    攝影:饒世和Malcolm Rosholt1937年至1941年期間,美國攝影記者哈裡森·福爾曼(Harrison Forman,中文名字:福曼)在整理自己照冊時用「Modern Shanghai」歸類,我們今天精選一些,看看80年前的「上海摩登」。從外灘開始。
  • 衡山賓館的外國名字叫畢卡第Picardie 一幅1937年炮火聲前貝當路國際居住社區靜態圖
    而這些個彰顯自己國家海外實力的高大建築物在炸彈面前,法國人知道一定會千瘡百孔;對上海特別市而言也意味著黃金十年的終結。畢卡第公寓算是非常幸運的,但新盤的門前壘起了沙袋築成了戰壕,如下關於畢卡第的1936年和1937年的舊影多來自哈裡森·福爾曼(福曼)的攝影冊。今天po出的是1936年貝當路國際社區的萬事祥和的景象。
  • 上海老照片之畢卡第公寓,如何一步步變成上海六大飯店
    照片拍攝於1936年,畢卡第公寓建設中的時候。畢卡第公寓(I.S.S. Picardie Apartments)始建於1934年,是當時上海法租界西部貝當路上的一座豪華公寓,位於今天的衡山路534號。從貝當路上遠看畢卡第公寓,這時畢卡第公寓剛剛竣工。
  • 上海旅行1900年代老上海摩登公寓大賞①
    老上海發燒友小蛋餃,跟你說說我記憶中100個上海故事,繼續第.25個故事百年前上海灘,公寓如雨後春筍般站起來啦!.1900-1930年,從世界各地四面八方,好多外國人‍♂️‍🦰🧑‍🦱隨著外國洋行(外企)一起湧入上海,住哪兒呢?於是公寓經濟開始了,當時老上海的西部郊區,現在的「上只角」靜安區南京西路、徐匯區、長寧區,外國洋行開始密集建造公寓。.想深入了解上海,可以來逛老公寓。
  • 峻岭公寓那十八層的高樓裡那些年那些老外租客
    C),三到四年換地方也好理解,派駐上海的記者調換,也說明派駐記者的工作和生活在一起。後兩個地址眼熟,白賽仲路34號公寓還在,曾經是酒店式公寓,福曼持槍證登記的地址在這裡;霞飛路1326號帝國大廈(恩派亞大樓 )如今淮海大樓。相比較下來,峻岭公寓比較上檔次。
  • 上海老照片,漢彌爾登與都城,外灘最閃亮的雙子星
    拍攝於1937年的都城飯店。都城1934年建成,設計者是著名的英資公和洋行。樓高14層,高65米。屬於典型的裝飾藝術運動主義風格,是當時上海最豪華的飯店之一。拍攝於1937年,從漢彌爾登大廈的街邊窗戶上拍攝都城飯店。
  • 老上海照相館的現場拍攝:淞滬會戰後,東方巴黎成了什麼樣?
    1、此組老照片是上海兆芳照相館的攝像師們於1937年8月14日即淞滬會戰的第二天至1937年年底期間拍攝的上海情狀。圖集整理:普希金皇村2、這組圖集主要反映了淞滬會戰後的城市廢墟、慘烈犧牲的戰士、醫院照顧傷員、入侵的日軍士兵以及努力恢復生活的百姓們。
  • 外國記者鏡頭中的1937年天津:萬國橋下行船來往,旭街上電車駛過
    本圖集所有照片全部選自1924年於大連開始出版《亞東映畫輯》中有關於20-30年代天津市相關圖片,記錄了上世紀20年代天津市區內的風土人情。為更好的閱讀次圖集,圖集內所有照片全部經過重新上色,並且加入一張民國年間的天津地圖進行說明。
  • 河濱大樓,和它的陽臺一起見證了大上海的變遷
    環球、米高梅、哥倫比亞等著名的美國影片公司的上海分公司都選擇在此辦公。魯迅會見出席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爭遠東會議的代表瓦楊 古久裡時拍攝的大幅黑白照片也在這裡。 ,在上了年紀的上海人記憶中,有著"遠東第一公寓"的美名。
  • 摩登藝術符號 artdeco建築風格(圖集)
    摩登藝術符號 artdeco建築風格(圖集)
  • 上海公寓往事
    上海是張愛玲出生、成長,文學生涯起步,再到成名的地方。在上海生活的三十餘年裡,她住過獨棟的洋房,也住過石庫門房子,但最喜歡的還是住公寓。她寫過《公寓生活記趣》,說「公寓是最合理想的逃世的地方…在鄉下多買半斤臘肉便要引起許多閒言閒語,而在公寓房子的最上層,你就是站在窗前換衣服也不妨事!」
  • 霓虹內外 民國上海的摩登與日常
    據1930年3月《申報》刊登的一則趣事記載:一位丈夫走進新裝店,請求店夥幫忙把沿街櫥窗內的時髦衣服暫時取下,因為等一會兒他和太太會經過那家商店。那時的許多上海市民,雖支付不起南京路的巨額花費,卻也將逛百貨公司作為日常重要的消遣。「逛公司」與「看電影」並列,成為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摩登生活的重要表徵。
  • 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羅竹風晚年住在會斯樂公寓
    羅竹風自1958年負責《辭海》修訂編纂工作起,歷任《辭海》常務副主編、《漢語大詞典》主編、《中國人名大詞典》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主編等。羅竹風晚年居住在衡山路的會斯樂公寓,直至1996年去世。
  • 1937年拍攝的陝北窯洞百姓生活
    1937年拍攝的陝北窯洞百姓生活
  • 上海一條洋氣的馬路,集結國內最豪華的公寓,一平米高達十幾萬元
    而這幾座大城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就是在經濟、文化、教育、旅遊上,都發展得不錯,尤其是上海,是許多人嚮往的城市,談及上海,大家想到的就是繁華、摩登,從外灘到東方明珠塔,從南京路到城隍廟,上海的一物一景無不令人沉迷。
  • 昔日「中國最好的公寓」還有待解之謎,如今藏著或許是上海最可愛的...
    1924年始建的這棟公寓是上海早期公寓中較有特色的建築之一,不僅電梯、中央供暖一應俱全,還設有恆溫泳池、網球場、停車庫,在當年的報紙廣告上被稱為「中國最好的公寓」。2005年,黑石公寓入選第四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 1995年,上海人過聖誕節,那個時候已經這麼摩登了
    從1993年開始,俄羅斯的攝影師Gueorgui Pinkhassov多次來到中國,包括上海、北京、山西、拉薩、香港。這組照片是他1995年在上海的聖誕節期間拍攝的。1995年的上海,已經非常地摩登了,對於那些西方的節日,上海人自然不會錯過1995年聖誕節期間,上海滿大街都充滿了過節的氛圍。商品裡的櫥窗琳琅滿目,閃爍著溫暖的燈光。眾所周知,上海是最「海派」的城市,中國最早過聖誕節的的城市一定是上海了。對於外國文化,上海人是非常接納的。
  • 摩登上海有一座百年公寓,設施老舊卻住滿了人,如今已成為文物
    但是上海也不是每個地方都讓人覺得遙不可及,在上海也有十分接地氣、有煙火氣的老公寓,是魔都歷史的象徵。這座有100多年歷史的公寓就是隆昌公寓,位於上海的定海橋區域,也是老上海人口裡的下只角,一棟古老的百年公寓裡至今仍住著250戶人家。它最初是由英國人設計用來公共租借的巡捕房,經過時間的推移,這裡逐漸變成了一個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