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特色」農業,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2020-12-19 澎湃新聞

做好「特色」農業,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2020-09-25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葫蘆特色種植,鋪就村民致富路

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古人常將其掛在門口驅災闢邪,祈求幸福人丁興旺。

大名縣王村鄉鐵爐莊村村民王照華種植的15多畝葫蘆園裡一派豐收景象。

⬆王村鄉鐵爐莊村農民王照華正在對種植的葫蘆進行管理和採摘。

王照華種植的葫蘆外觀獨特,具有較高的觀賞和收藏價值,從採購葫蘆支架,精心篩選葫蘆種籽,再進行科學管理,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王照華開始了種葫蘆的致富夢。

如今他已經嫻熟地掌握了種植葫蘆的各項技能。今年,他種植的油錘、大瓢、長嘴八寶等六種品類的葫蘆有望獲得大豐收,每畝收益能達上萬元,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收入。

王照華介紹說,葫蘆銷售價格會有不同,自己加工去皮曬乾,把葫蘆曬成黃顏色,然後再賣,價格會稍微高一點。大葫蘆一般都是工藝品,小葫蘆有別的作用,像做艾灸,做酒葫蘆,有盛水用的那種它就不一樣。大部分像油錘這類的都是用作工藝品,山東的客戶會將其再加工,有烙畫,彩繪一類的。

冬棗種植,喜獲豐收

民間有句諺語:一日吃三棗,終生不顯老。

在王村鄉鐵爐莊村郭軍勇種植的棗園裡,一行行整齊的棗樹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棗子露出青紅相間的「笑臉」,一個個、一串串、一樹樹讓人垂涎欲滴。

冬棗皮薄而大,酥脆甜美,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非常受歡迎。冬棗食用價值不僅高,它的經濟價值也很好。

郭軍勇種植的棗園面積有30餘畝,20年前,這裡曾是一處廢棄的坑塘,經過郭軍勇的改造,搖身變成了一處棗園,經過多年的摸索,每年到冬棗收穫期就有固定批發商過來進行收購,銷往邯鄲、山東、山西、北京和天津等地,每畝地能收入五六千元,每年都能給他帶來不錯的收益。眼下,他種植的冬棗馬上要進入成熟期,郭軍勇對今年的收穫也是信心滿滿。

特色農業成為農民增收新亮點

走進王村鄉鐵爐莊村的田間地頭,還隨處可見蘋果豐收的喜悅。

蘋果種植戶袁明富今年已經有68歲的高齡了,正在對園裡的晚熟紅富士修剪枝葉,以保證蘋果的光照更充足、色澤更鮮紅。通過介紹,這些樹上的晚熟紅富士蘋果,再過20天左右就可以全部採摘上市了。

袁明富告訴我們,蘋果他種了2畝地,種了30年了,有這個紅星,富士,這一棵樹上平均300斤吧,每年一畝地就是一萬多點,今年效益比去年好點,市場價格高。

(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記者:王曉慧 朱瀟瀟 龐 濤

■編輯:薛志朋

■責編:龐 濤

■審核:王曉靜

■主辦:大名縣融媒體中心

您的關注

是我們更新的動力

原標題:《做好「特色」農業,助推鄉村產業振興》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雲南蒙自:構建特色農業產業體系 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鳴鷲鎮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一鄉一特色 一村一品」區域布局,打造綠色生態現代農業,圍繞品種、品質、品牌提檔升級,植入觀光、體驗、採摘等休閒要素,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構建以生態採摘、旅遊觀光為特色的休閒觀光農業,實施農旅融合發展
  • 樂亭:壯大果菜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樂亭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因地制宜構建以果品、蔬菜為主的農業產業體系和經營體系,通過擴規模、提質量、創品牌、增效益,使得果菜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目前該縣果品、蔬菜生產總面積已達68萬畝,年產各類優質果品、蔬菜322萬噸,產品行銷全國各地並出口十餘個國家,成為促進農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特色主導產業。
  • 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原標題:發展特色農業旅遊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紅薯長在哪裡?紅薯怎麼挖?怎樣的紅薯才好吃?」三興鎮恆暉大農業的紅薯地裡,傳來孩子們的陣陣提問聲。
  • 山東省生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成立:數字經濟助推山東鄉村產業振興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5日訊 6月5日,「好品山東」產業扶貧鄉村振興行動——「山東省生態智慧農業產業聯盟」成立暨數字經濟助推全省鄉村產業振興行動啟動儀式在濟南召開
  • 江寧高質量農業助推鄉村振興
    喜看農民怡笑臉,豐登五穀話豐年江寧高質量農業助推鄉村振興寫在前面在省級特色田園鄉村徐家院,谷裡街道在鑼鼓喧天中舉辦了「五穀豐登、千裡歡歌」活動,當地農民用質樸、喜慶的節目,共同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春種夏長,秋收冬藏」,農業喜迎豐收、農民綻開笑臉背後,得益於江寧農業人牢牢聚焦「農業基本現代化」目標銳意進取、辛勤耕耘和創新工作,目前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在全省67個區縣中排名第三,連續多年列全市第一。高質量現代農業不僅推動了江寧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效,更為助推鄉村振興釋放了巨大動能。
  • 「烤菸+油菜」輪種植模式帶動旅遊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輪種植模式帶動旅遊產業助推鄉村振興。近日,走進勐捧鎮岔溝村,呀!油菜花這麼早開了,眼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金黃色的油菜花田,無論是道路兩旁或是房屋前後,都能夠看到正在盛開的油菜花,岔溝村民在花田間勞作,呈現出一片繁忙而又美麗的畫卷。
  •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推進鄉村振興,要注重鄉村產業經濟發展,一條重要路徑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鄉村旅遊經濟是一種複合型經濟,具有助推農業轉型發展、增加鄉村發展人氣等多重優勢,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抓手。因此,發展鄉村旅遊,要始終堅持「鄉村旅遊+」理念,注重多種開發、多種經營,推動鄉村空間功能的多樣性與複合性充分展現。要通過打造複合型鄉村空間,挖掘和體現出鄉村獨特的鄉土特色,防止村與村之間出現同質化問題,只有特色才有發展前景,只有與眾不同才有生產空間,這是鄉村旅遊發展實踐中總結出的客觀規律。比如,村中古井、老樹、老院子、老戲臺等鄉村獨有元素就是特色,通過把這些特色放大,就是鄉村旅遊的一大「賣點」。
  • 助推鄉村振興 帶動鄉土特色產業發展 安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
    助推鄉村振興 帶動鄉土特色產業發展 安慶國家級「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16個 2020-11-20 09:54:42
  •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讓村民有錢賺
    「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 讓村民有錢賺 2020-12-17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學研助推農業發展!梅州五華潭下鎮將這樣做好"桃花源"特色農業
    為推動梅州五華潭下鎮農業生產方式創新發展,助推鄉村振興,3月14日下午,潭下鎮在金石鷹嘴桃基地與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籤訂產學研合作協議並舉行掛牌儀式。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教授柳建良、副教授丘苑新,潭下鎮黨政主要領導、鎮分管領導,相關村鎮駐點團隊、村書記、主任,鎮林業站、農業站負責人,相關企業負責人及全鎮鷹嘴蜜桃種植戶等人參加了儀式。
  • 沙壩鎮:注重特色產業發展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沙壩鎮:注重特色產業發展 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2020-11-23 16:21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德陽旌陽區孝感鎮:打造都市休閒農業產業園區 助推鄉村振興
    據該鎮負責人介紹,紅光印象中的優禾上品、勿忘我花海兩個主題農業園自2015年9月開園迎客以來,截至目前已接待遊客約30餘萬人次,拉動旅遊消費1000萬元,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收入1500餘萬元,紅伏村已成為德陽市民近郊休閒旅遊好去處,「藉助『紅光印象』這張旅遊名片,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打造農民在增收引擎。」在觀光主軸上,香樟樹迎風招展,淡淡的花香飄蕩在空氣中,讓人神清氣爽。
  • 藍山:特色節慶助推鄉村振興
    8月27日晚,藍山縣太平圩鎮大洞村上演著一場鄉村燈光秀,白日裡的水果基地在夜間成了時尚浪漫的燈光秀場,流光溢彩的燈光照亮了村莊,各色花燈與夢幻絢爛的「北極光」爭奇鬥豔,大批的遊客來到村裡納涼觀光。「真漂亮,真沒想到自己村裡的夜晚也會變得這麼熱鬧。」村民們對燈光節在村裡舉辦感到十分自豪,這場鄉村燈光秀,也刷爆了當地的朋友圈。
  • 關於生態環保助推鄉村振興的思考與建議
    二是鄉村振興的生態產業發展和增收效果不明顯。生態產業可以將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旅遊業等生態經濟優勢,但短時間內難以見到成效。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雙重壓力下,一些地區,尤其是貧困地區仍然存在環保讓路的問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尚未建立,綠色、有機等認證工作推廣不夠,休閒農業、鄉村民宿也存在同質化現象,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有待提高。
  • 發展淮山產業 助推鄉村振興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示了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認定名單,清遠市陽山縣七拱鎮西連村榜上有名。近年來,七拱鎮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以「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為抓手發展特色產業,眾多的特色產業正由資源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變名品,帶動產品開發、產業發展,迸發出鄉村振興的大能量。
  • 葉紅專:抓產業增就業 鞏固脫貧成果 助推鄉村振興
    ,葫蘆鎮楓香村保靖黃金茶產銷大戶龍先勇等11位基層代表作了發言,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特色產業提質升級、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強三農人才隊伍建設、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加強鄉風文明建設等提出建議。
  • 臨夏市折橋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臨夏市折橋鎮發展特色農業產業 夯實鄉村振興基礎 2020-12-18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龍坪舉辦「書記論壇」 支招農旅融合助推鄉村振興
    建始網訊(通訊員 黃秀娟 毛迪)「做好一家人,給遊客一個理由來,用溫暖和特色讓它留下來;炒好一桌菜,挖掘傳承地方特色菜系,搞好品牌文化,打造美食一條街;唱好一臺戲,做好民族特色村寨建設……」12月10日,龍坪鄉楂樹坪村書記陳久龍圍繞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在龍坪鄉「書記論壇
  •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推進農業與旅遊、文化、教育、康養、體育等深度融合,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依託各地山青水秀的自然稟賦、深厚的文化與民俗底蘊、豐饒的農林水特色產品,大力發展集休閒觀光、度假康養和農俗體驗於一體的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對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高質量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加強規劃引領,做好統籌設計。
  • 【鄉村振興】花卉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近年來,臺北街道雅化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花卉種植產業,走出了一條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高效農業的路子,已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木種植專業村。      據了解,雅化村轄區7.3平方公裡,549戶,1514口人,耕地67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