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基金
2020年,A股市場跌宕起伏,以消費、醫療為代表的板塊表現出色。在新年即將到來之際,中歐基金多資產策略組投資總監黃華、成長組基金經理郭睿做客新浪直播間,圍繞「2021年如何投資布局?」這一主題,解析跨年行情,分享關於基金投資、資產配置等熱點話題。
郭睿認為,未來一年的市場行情值得期待。當前,可以從兩方面來解讀:其一,經濟基本面整體超預期,加之市場流動性處於較為寬鬆的狀態。在此背景下,市場估值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其二,優質公司的業績增長可期。某些優質消費公司的年利潤增長率有可能從15%~20%提升到30%,因此他對明年消費行業業績的增長保持樂觀。
如何在新的一年裡穩健理財?就基民關注的這一話題,黃華表示,經歷過2019年和2020年的權益大年之後,投資者需要控制對權益投資的收益預期,保持一定的股債配置比例。債市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後,或有不錯的表現。通過大類資產配置,有望獲得更好的基金投資體驗。
如下為本次直播的精華摘要:
郭睿:其實最早的跨年行情是一個日曆效應帶來的,美國的一月效應,最早是在1942年,由Sidney B Wachtel提出這麼一個效應,其實在美國這麼多年的美股交易市場的時間都得到了這樣一個有效的驗證。對A股來講,過往十多年的歷史上,所謂「跨年行情」也有比較好的,出現的概率比較高的。
尤其我這邊主要研究和投資的消費行業,也是在過往,都會出現一些類似跨年行情的情況。華哥因為你是做大類資產配置的,債市級別的情況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出現?
黃華:債券市場的話,債券我們可以看很多主要是保險、銀行和專業機構者在做債券,個別投資者相對比較少做債券,只是買基金間接參與債券。債券還是有典型的節前效應。很多無論是保險還是銀行,一月初都有大規模資金流入,為了消化這個大規模資金流入,一般來說在12月底提前配置一部分,等到一月份消化原來到期的現金,這種情況下,債券市場也會在12月底提前啟動。跟股票也是相對來說類似的。
小郭你從業十幾年了,特別是股票市場,有這種節前的效應,你是如何把握這種節前效應,特別是消費,消費股票你是怎麼把握這個賽道的呢?
郭睿:其實消費過往的跨年行情是兩個方面驅動,一方面是資金,一方面是基本面。資金剛剛華哥說了很多,基本面消費公司很多的特點跟居民的消費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中國人喜歡過年,年味很足,過年大量的年貨的採購採買花錢的,這個時候消費公司的業績自然就好。白酒春節前的旺季,包括服裝,過年要買衣服,電影的春節檔,一些行業春節前的銷售基本上奠定了來年上半年整個業績的基調。基本面也配合,資金也配合春節前效應。
對我們來講,我們看長期的給大家賺超額收益,如果我們只看春節前一個月兩個月的時間,所謂的春節效應做一些很大的倉位的調整,就會追漲殺跌,市場波動你也賺不到錢。
我們往往把春節的春節效應當做是一個試金石,因為春節是大量的消費者買年貨的時候,誰的產品賣得好,說明我們前期這個公司選的對的。反過來驗證我們的投資觀點和邏輯,是更長期的,結合短期的數據和長期的邏輯做一個結合,檢驗我們組合的配置。我們過往也可以看到,每年的所謂跨年行情裡面表現好的,往往是長期這個公司基本面優質的公司,相對收益更好一點。
那麼,華哥你這麼多年的投資生涯,豐富的經歷,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你資產配置這方面好的想法和觀點。
黃華:舉一個比較讓人印象深刻的,跨年行情,我們最近兩年可以看到2018年,對大家的印象比較深刻,因為2018年可以看到其實債券市場部錯,股票市場一片鬼哭狼嚎,慘不忍睹。大家都很痛苦。2019、2020年整體來說股票市場還不錯,大家很多人就稍微淡忘2018年,實際作為投資人都知道,2018年是非常痛苦的一年。2018年年底,2018年12月很多人,個人投資人和專業投資人都快絕望了,從年初跌到年底。但我們從大類資產配置來看,你發現股債的性價比,股票的長期配置價值出來了。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性指標來看,這裡我們為什麼一直跟大家說希望個人投資者把錢交給專業投資者,通過模型和技術手段來看股票的行情,股票的性價比,股票的長期配置價值出來了,在2018年年底,我是做股債,我們在股票上面稍微增加一點點倉位。
股票的整體倉位裡面,行業選擇來看,我們在消費領域裡,稍微加重一點點,這就是我們一方面是在整體上加配權益,加配權益的整體投資裡面,我們稍微加配一部分的消費。這就是我們在不同的配置裡面,在年底的效應裡面做出的選擇。
主持人: 到目前為止,基本上上證指數全年的漲幅已經差不多有三百點了。郭睿,您能來給大家概括一下今年A股的表現嗎?
郭睿:好的,我更多從消費的角度這邊來講一下這個情況。
今年A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做一個概括。一個是流動性寬鬆,帶來整體市場估值的提升。因為錢多了。
另外一個是基本面的超預期帶來的,印象中很深,就像我們當時在春節的時候,在老家,因為全國疫情的關係,其實我們對剛開年,包括很多公司業績,我們是比較擔憂的。
那會其實像春節回來之後,反覆地跟長期持倉的公司打電話交流,跟蹤數據,你們員工什麼時候回來復工復產,這是我們很關注的問題。最後你會發現,剛開始年初大家對整個預期是偏悲觀,隨著三月份四月份復工復產有序進行之後,發現這些企業的業績增長速度是大幅超了我們的預期,甚至超了很多公司年初制定的全年的指引。很多公司在年中或者三季度的時候,不斷上調自己全年的指引。因為基本上全年的目標基本提前完成了。
很多公司不管是疫情中,我們之前判斷的所謂疫情受損害、還是疫情受益。這些公司的業績的韌性和彈性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加上今年大的流動性寬鬆的背景下,業績上得快,估值提升的幅度更高。
主持人:除了前面提到了食品飲料,特別是白酒,您還有一些什麼看好的板塊?又有一些什麼樣的選股邏輯?
郭睿:其實是兩個問題,那我可以結合起來回答您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整個的投資和宣傳股的邏輯,其實對我們來講做消費的,一般是自下而上選股的,我們想選出來那個最好的公司。
我一個標準很簡單,就是公司未來三年淨利潤的複合增速,這是我們的核心指標。我們中國歷史大量的數據驗證,消費公司的長期的回報率一定跟它的業績增速呈正相關,可能不是一比一,但一定是正相關的。
這時候,未來三年這些公司的利潤增速不能低於15%,這是下限,如果低於這個數,公司你不管其他方面再優秀,我一定不會考慮的。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會考慮到20%或者更高的這樣的公司來選。
消費是很大的賽道,消費並不僅僅只有白酒還有詩和遠方,是很大的賽道,純粹自下而上選股,效率很低。
主持人:那你怎麼選擇關注的行業呢?你的擇股邏輯又是怎樣的呢?
郭睿:我看行業時,我會看這個行業有沒有明顯的供需的缺口存在。因為消費是供給和需求匹配的賽道,如果你這個賽道裡面,出現了短期的供給嚴重小於需求的情況,那就意味著裡面優質的公司,除了自身的超額能力的Alpha以外,還會獲得一部分整個行業的beta的收益給它,就是Alpha加beta收益是最強,這樣定完行業我們選公司。
選公司看兩點。第一點看公司的能力強不強。怎麼定義強不強呢?有一句話,優質的公司往往能解決消費者的痛點。就是你不要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要站在消費者的立場,找到他的痛點並且解決它,一定是行業發展的趨勢,有這樣的行業去搶行業市場份額,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以人為本,我們做任何的東西,包括中國優秀的企業家,都是民營企業家,這些企業家戰略眼光怎麼樣,是不是勤勉盡責,是不是專注主義,包括他們員工的執行力,消費大量試錯的成本也很多,能不能把試錯的成本控制在比較合理的範圍內,增收又增利,這是我選股的邏輯和方法。
具體到行業上目前篩選出來的,像一系列的直播裡面後面拆解到,包括一些非常優質的渠道商,做的產品組合,像我們新產品,未來也會可能另外一塊側重的,偏服務業,我們以前是很多實物的消費,未來我相信服務的消費一定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的佔比越來越高,這是比較好的,比較大的投資賽道,我們進一步精選出個股出來。
主持人:前面黃華總有提到了資產配置這塊,我們明年大類資產這塊可以怎麼來布局?
黃華:我跟大家稍微聊點理財方面的知識。其實大家我覺得,鏡頭前的朋友們無時無刻不是做資產配置。最大的就是房子,之前很多人可能沒有閒錢去理財,他所有的錢我們是借錢買了房子,大類資產配置裡面,大部分的資產都配置在房子上面,只是這兩年隨著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剛才說的我們買各種各樣小家電,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另外大家有點閒錢了,房貸還得差不多了,還掉了或者原來你一套房,買了兩套房,發現不想買第三套房,可能想我是不是做點理財投資,慢慢把部分錢從房子裡面到了理財市場。
理財市場第一部分可能就買了銀行理財,後來才慢慢考慮我是買股票型基金還是債券型基金。所以我們過去十幾年大家無時無刻都在做大類資產配置,大類資產配置可能你沒有感覺這是做資產配置,實際上你已經做了,其實就是房子。後面就是無風險理財,後面股票市場不錯,我們再換。我們在做的時候,在這些裡面,從個人生活、個人家庭來做的理財。
第二個小小的另類資產配置,如果除了房子之外,你做投資,你買股票型基金、還是買債券型基金還是買固收+基金還是股債混合基金,你在這裡面做資產配置。我可以給大家舉個例子。
你如果是在四月底把股票型基金賣掉的話,其實你很難在五六月份買回來。因為你前面剛受過一次傷,你不可能受過一次傷,立馬就投入,把錢又投入進去,很難。人,我們不是冷血動物、我們是熱血動物,我們很難去做這麼快速的切換,情感的轉變需要時間,但如果你自己做好資產配置,我們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配一部分權益型基金,配一部分債券型基金,配一部分固收基金。
有些人可能喜歡做小三板,玩衝浪,非常享受大起大落,享受心跳的快感,但有些人喜歡坐大帆船、坐航空母艦,喜歡穩穩的幸福。
這個時候我們做好一個資產配置的時候,能夠讓我們更加改善我們的盈利體驗。但你想追求更高的收益,那是郭睿那樣的股票型基金更好一點。
其實資產配置,第一無時無刻不在做資產配置,第二個資產配置其實沒那麼複雜,大家就稍微做一個簡單的測算,做一個簡單分配完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有點簡單。
所以另外就是因為我們做資產配置,權益是我們非常非常重要一塊,郭睿你對明年權益市場怎麼看?
郭睿:我覺得整體來看,因為明年其實有幾個比較重要的節點,現在比較明確的,一個是像疫苗的推出,導致全球在會從疫情的受創當中,逐步恢復出來,另外美國大選的塵埃落定,減少了地緣政治的衝突。
再有中國前面也加入了RECP這個組織,這個其實對於國內的整個東南亞,澳洲相關的市場,不管是原材料還是下遊的消費市場,都有很大的協同和整合的效應,就是成本稅收也會降低的比較明顯。
整體來看,我們對明年整個中國尤其是特別比較好的消費公司的業績的彈性和增速,我們是相對來說比較樂觀的。
再加上說,其實今年,我們陸續地總結了很多東西,我們認為基本上2020年,雖然接近尾聲了,但基本上應該是整個優質公司業績增長提速的元年。
我們以前說什麼叫好的公司?消費的公司,過去十年,每年利潤增長在15到20%之間的,複合下來,可能會有一些波動,非常優秀的公司,我們很多的基金複合類也沒有達到這個水平。非常非常優秀的公司。
但發現過往很優秀的公司的這個增速,在今年這兩年,逐步在打破。再往上走25、30,有的公司會到了30以上。為什麼出現這樣的事情?我們跟很多公司探討和交流,幾個方面的因素吧。
第一個就是社會化重構其實是不斷的推進。社會化分工越來越細,企業一定是在最擅長的這塊做得更強。
第二個是這次的5G,每次大的科學技術的推進和迭代,一定是對全社會效率巨大的提升。5G是今年落地的元年,我相信今年下半年開始到明年率陸續,會在生活產品中,越來越多的5G相關的應用和推廣我們會接觸到我覺得這個是離我們最近的,而且對效率提升最快的。
第三個就是疫情,疫情其實對絕大多數行業來講都是一次非常慘烈的供給側的改革和出清。供給側的改革和出清意味著你有巨大的缺口出來。本身效率又在提升,這些企業不斷的苦練內功,再加上競爭對手退出,大的疫情,不可控的因素,導致很多廠產能退出了,市場全部空出來了,這些企業的增長會變得更快。
我其實對明年尤其是消費公司或者今年開始往後面看,整個業績的增長,我是樂觀的。但是業績的增長能不能完全轉化成投資收益,短期我們要看大的政策的調整,包括流動性的問題。最近,我們看到,海外的投資者其實對中國的固定收益的興趣也在增加。
主持人:聽了兩位的分享,其實我們知道,兩位都有管理基金。我們今天以這個郭睿黃華CP組合出現,其實是因為兩位接下來要各發一款,新年開門紅的產品,能跟我們具體介紹一下兩隻產品各自的特色嗎?
郭睿:好的。我先來,因為我這個,新年一月初發的產品,叫中歐悅享生活。是一隻混合型基金。這個基金它和以前現在管的消費基金有一些區別。不是純粹的消費基金,它裡面加入一些差異點。剛剛有提到的,像它的核心底層的配置還是大消費為核心。不會說我去很直接去跨出自己的能力圈,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我相信給大家賺錢,我只允許我在自己的能力圈範圍內的。
除此以外過去的消費是偏實物的,未來是偏軟性的,軟服務的消費會起來。醫療健康相關的,醫療保健相關的服務,不是說去買醫藥買那些東西,另外一個就是像最近這幾年發展很快的行業物業管理,我們小區的物業管理,包括我們寫字樓的這種商業的物業管理,這個發展非常非常快。
主持人:這也是一種消費升級。
郭睿:很多人對小區物業要求越來越高,客訴越來越多。專業的人做這塊專業的東西。
現在我們是大數據、網際網路的時代,大數據和網際網路一定會涉及很多數據信息的服務,以及安全的服務。就是網絡信息安全的服務,這塊本質上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一軟一硬離不開。
另外一塊,它本身研究的框架和邏輯性,其實和消費有強的衍生。
基本上絕大部分都是實用。
即能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同時又不會說因為太突兀的擴能力圈帶來不必要的損失讓基民承擔。再加上做了更全面的消費產品的配置。這是我這個產品,配置的思路的情況。華哥這邊的產品也跟大家介紹一下。
黃華:我的產品是中歐收益穩健一年。為什麼是一年,我們剛剛提了我們整個股債混為主的。假如權益比不到20%,80%以上是債券。偏債的,今年比較火的打新,我們可以用打新的收益率有一部分。
第二確實經歷過2019年和2020年這麼一個股市的大漲之後,大家對明年的市場,股票還是有機會的,但我們預期稍微降一降,不一定會有2019、2020年這麼大的行情。
當然,另外一方面債券跌的比較多了。我們希望更加股債對衝的這種想法,給大家提供一個偏穩健類的產品。
這部分的,整個產品的投資和運作,希望給大家,就是偏穩健類一點點,不會是股票市場大漲大跌,收益是不錯,但中間的心跳受不了。我們會把這個策略持之放在我們未來一年的投資過程之中。這是我們這樣一個投資策略。
主持人:兩款產品還是差異非常大的。我聽下來是覺得蠻適合可以直接就把資金,根據一定比例就分別配到兩隻產品裡。
主持人:黃華總和郭睿覺得大家怎麼配置你們兩隻產品?
郭睿:我們一月份的產品是會在建行去發的,剛好也列入了興建旺行的重點產品池。我們都知道,建行有一萬三千多家線下的網點,還有它的網銀和手機銀行等全渠道,都可以買到我們這個基金的。
黃華:大家剛剛也提了很多資產配置方面。你100塊錢裡面多少錢配郭睿,多少錢配我的。這方面的市場配置,可以問問建行的理財經理,建行大概有六七萬的理財顧問,他們經常在這個行業裡面做,對各個公司的基金也非常非常熟悉,大家在買基金的時候也可以問問這些理財經理,他們在一線,他們的跟大家的需求更加契合一點,更加了解你們。像我一樣。雖然我管基金,但不太了解你的家庭的情況。但建行六七萬的理財經理,經常跟你聊聊天,更加了解你的資產配置情況。這個時候他個人給你推薦更加適合。基金沒有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去問問建行這麼多的理財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