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梁豔燕 有人想盡辦法想出國讀書,有人出國留學中途又「轉學」回國。新學期開學不久,高中生小肖從加拿大「轉學」回國了。他發現,學校裡竟有四分之一的同學和他一樣,是已經出國到美國、加拿大、義大利等海外學校學習後,再次轉學回來的。南都記者調查發現,國外學生「回流」已漸成趨勢,國際學校在廣州日漸增多,僅黃埔區就匯聚了6所知名國際學校,佔了全市國際學校的大半壁江山。
在全國來看,根據教育部數據統計,2017年留學人員回國人數較上一年增長11.19%,達到48.09萬人,而其中,在大學階段以前在海外就讀學生的「回流」現象,已成為不可忽視的部分。
「回流」從一兩個到一大批
中黃(世界)書院是今年在廣州新創辦的一所高中項目學校,高中生小肖從加拿大回國後就讀於該校。 「是我說服了父母,回來上學了。」小肖坦承,自己去年剛去加拿大讀了一年多高中,現在轉回來廣州繼續上學,在剛結束的學校美式素質拓展活動中,他在小團隊扮演了leader的角色,覺得找回了在出國前的自信。
記者又走訪了在黃埔區的中黃(黃埔)小學,該校五年級3班的Niki(化名),在墨西哥出生後回國讀書,去年11月底轉去美國,今年9月轉回中國,跟她一起回國的還有姐姐Nancy。開學時Niki的自我介紹是「我是一名熟悉的老生」,出國前,她就在這所學校讀書。據Niki反映,出國後她一直都很想回來,尤其是與好朋友視頻,好朋友跟她分享探究課上的成果時,更是「恨不得馬上就飛回去」。該校副校長王寶珠介紹說,今年開學在工作她接觸到一個新現象,從海外回來入學該校的新學生,從小學到中學生人數都大幅上升,至少增長了300%以上,「去年是一兩個小海歸,今年是出現一大批了。」
另一位上周新入讀該校讀五年級的同學王奕喬,則是從義大利回來,自幼在義大利上國際學校。奕喬媽媽稱,孩子是雙國籍,本來完全可以繼續在那裡上純國際學校,現在決定陪孩子回國上學,這對整個家庭來說是一個重大變化。不過,令她欣慰的是,開學一周,她看到孩子「感覺開始像中國小孩了」,記者問為什麼有這種感覺時,奕喬媽媽舉例道,「比如說會稱呼老師為『老師』、『校長』,而不是直呼其名。」
低齡留學生「融不進」當地圈子
近年來,中國留學生低齡化已經成為一大明顯趨勢。據《2016年中國出國留學發展趨勢報告》數據顯示,從出國讀大學到出國讀中學在一二線城市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基礎教育階段出國留學增長率最高,在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一度出現過50%的增長。在大學以前送孩子出國,多半是出於家長意願,望子成龍,贏在起跑線。記者對「回流」的多位家長採訪發現,現實中,孩子在國外所面臨的狀態卻比家長預期要複雜得多。
「感覺自己融不進去」,這是擺在小留學生們面前最實際的問題。小肖的媽媽介紹說,孩子在出國前算是一個陽光開朗、善於交際的孩子,以前還是班幹部,可出國後,「當地學生有他們的圈子,留學生的交際圈還是留學生,因為語言、文化、愛好都截然不同。課餘孩子很努力學習ELL課程,但跟英語為母語的人比還是差一大截。」小肖媽媽說,孩子在美國的學校3點鐘就放學了,大量可支配時間差點令他迷失自我。
除了學習,孩子的成長環境也是家長擔心的重要部分。小肖媽媽告訴記者,「我兒子說他們留學生裡,有一個月零花錢上千萬的,我開始還不信,後來去學校探望,發現很多留學生下課後就是逛街、打遊戲,大人在金錢方面都容易迷失,何況孩子。」小肖所在的高中是加拿大一所還不錯的公立學校,留學生佔比大約20%。
此外,讓孩子回流的家長也表示,一方面,不願意孩子成為「香蕉人」,思想行為全盤西化,不希望孩子失去「中國根」;另一方面,從全球整體經濟格局來看,不管孩子以後是做生意,還是做其他,中國的發展機會都是必不可或缺的部分。
國際學校不斷湧現 黃埔區佔了6所
回國後如何選擇學校,也是家長的一個重要考量。家長們則普遍反應,回國讀書並不等於把孩子扔到分數至上的應試模式中,家長們不再願意讓孩子接受填鴨式教育,而是希望孩子們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為人處事等多方面能綜合發展,同時還能發揮出留學後積累的英語優勢,因而選擇能將中西方精髓相融合的國際化教育。
記者發現,與家長需求相呼應的是,廣州市內不少區都在打造各自的國際學校。如黃埔區先後引進了英國修仕倍勵學校、新加坡南洋華僑中學、美國格蘭納達山特許學校廣州分校、英國愛莎國際學校等國際名校,加上原有的日本人學校和美國人學校,區內的國際學校陣營擴至6家,佔全市60%,一馬當先成為廣州國際化教育的「第一方陣」。其中,英國修仕倍勵黃埔實驗學校和英國學校已開工建設,愛莎國際學校將於今年年底開工。
著名教育專家、原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班主任、現任中黃世界書院院長朱源表示,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的求學路徑是國內接受基礎教育,把基礎知識打牢,在中華文化環境中成長,奠定中國人的內核。大學期間正是構建知識系統、提升思考和研究能力的關鍵期,但國內大學普遍缺失這種機制和氛圍,讓孩子在國外上個好大學才是最佳出國時機。而在此之前可以選擇重視全人教育的學校幫助孩子過渡,利用這些學校在英語教學、引進國外教育教學方法上的優勢為孩子出國深造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