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女神像是一個巨大的新古典主義雕塑,重達31噸,現矗立在美國紐約自由島。這座銅雕像是法國雕塑家弗雷德裡克·奧古斯特·巴索迪設計的,其金屬框架(內部四根堅固的鐵柱)由古斯塔夫·艾菲爾建造。之後古斯塔夫·艾菲爾用和自由女神像同樣的設計,在巴黎打造出了艾菲爾鐵塔。
這座雕像的建成要歸功於世界上第一次的眾籌活動。巴索迪最初是在自己的國家(法國)籌募資金建造的,後來美國有超過12萬捐贈者的加入給了這座雕像一個底座。這個底座是另外由美國建造師設計的,建在貝德羅島上的福特伍德堡的庭院內,在雕像建成的70年後(1956年)這個地方才被稱為自由島。但是在那之前,這座雕像是在巴黎蒙索公園首次組裝起來的,當地人非常喜愛,稱它為「公園女士」。
最初的計劃是在1876年之前準備好雕像,用來慶祝《獨立宣言》籤署100周年。但是施工過程非常複雜,所花費的時間遠遠超過計劃。
雕像最終在1885年6月17日由法國護送抵達美國。總共有300多塊還沒有組裝的單獨銅片,它們被裝在法國伊賽爾號船上的214個板條箱裡面。在途中,船曾被困在暴風雨中,差一點就沉默了。
當時由於紐約沒有足夠的資金支付底座的費用,人們認為雕像可能出現的城市是巴爾的摩、波士頓、舊金山、費城,因為這些城市都願意支付整個結構體的費用。
雕像的手臂在美國麥迪遜廣場公園矗立了6年來引起人們人們的關注。但是在雕像根本沒有到達美國之前,雕像的頭部。就已經在世界博覽會上展出過,用來為這個專案募集資金。
美國著名猶太女詩人艾瑪·拉薩路的十四行詩「新巨人」被放置在雕像內部的銘牌上。她寫於1883年,是募款活動的一部分。她把自由女神像和古希臘羅德島太陽神銅像進行了比較,同時說雕像在那裡是為了保護所有需要他幫助的人。
雕像的完整結構在1886年的完工,是當時最高的金屬結構體。但是僅僅三年後,艾菲爾鐵塔取而代之,並保持了這個頭銜至今。
16年來自由女神像是美國第一座通電的燈塔。燈光從火炬裡發出,王石甚至還有一位燈塔看守者。但是政府不想為他付錢,而且燈塔委員會意識到這不值得花費那麼多錢。所以自由女神像的燈塔生涯在1902年結束。
1983年,魔術師大衛·考伯菲。讓自由女神消失在人們面前。人們正坐在一個平臺上,這時大衛拉開幕簾,本該待在那的自由女神像卻消失了。事實上,表演魔術的平臺一直在緩慢的移動,只是角度改變了而已。
1984年,自由女神像得到了新的火炬和火焰。火焰是由銅製成的,上面覆蓋著24k金箔。原來「手電筒」因為漏水而不得不更換。但是舊版火焰還是能在自由女神像博物館看到。作為銅像改進工程的一部分,雕像也獲得了鼻梁和改善過的支撐結構。幾十年來因為氧化作用銅像漸漸變成了綠色。
由於銅像很高,經常會被閃電擊中,平均每年被擊中600次。不過因為是由混凝土和花崗巖製成的巨大底座,使雕像保持接地狀態。
現在的自由女神像底座是一個博物館。你可以在那裡了解雕像的歷史。在博物館內部有一條狹窄的樓梯,可以通往自由女神像的頂部。
自由女神像其實不止一個。在巴黎的盧森堡公園站著一個以紐約雕像為模型作為這座青銅雕像的迷你版。同樣在巴黎,塞納河上的一個小島上可以看到另一個四分之一比例的複製品。在巴黎阿爾瑪橋隧道的入口處,有一個同樣鑲滿金箔的自由女神火炬的火焰。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贊助了這座雕像,作為法國和美國之間友誼的象徵。
自由島的最後一個正式居民是雕像的管理員大衛盧辛格的家人。他們在自由島有免費的住房,直到2012年他們的房被颶風所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