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紐約1月10日專電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雖然2006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大幅降溫,但工薪階層想要在大城市購買一套中等價格的住房仍很吃力。
美國非盈利組織「住房政策中心」進行的這項研究表明,工薪階層買房難主要是因為收入增長太慢,跟不上房產升值和貸款利率上漲的速度。
2006年第三季度,美國202個大城市的住房中間價為24.8萬美元,比一年前下跌了2%,但這一價格對中低收入人群來說仍然較高。研究認為,要在美國購買一套中等價格的住房,年薪必須達到8.5萬美元。在幾個主要城市,這一數字還要高得多。
例如,在紐約購買一套50萬美元的中等住房,需要17.1萬美元年薪的支撐。在美國房地產最貴的城市舊金山,住房中間價為75.9萬美元,年薪26萬美元以上才買得起。俄亥俄州的曼斯菲爾德是美國住房最便宜的城市之一,住房中間價為8.5萬美元,年薪2.9萬美元即可支持。
這項研究的基礎假設是,購房者需要支付10%的首付,並可將收入的28%用於支付房貸、房產稅和保險等開支。分析家說,實際上許多美國人用於養房的收入比例比上述數字高得多,這些人為了房子不得不削減醫療、交通等方面的開支。此前曾有研究表明,房貸壓力大是美國家庭醫療保險開支不足的重要原因。
分析家認為,最近的房價下跌對中低收入人群沒有多大幫助,解決他們買房難的最好方法是多造平價房,例如居住密度較大的連棟房和公寓等。
(責任編輯:黃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