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丁常琴主要參加了成都馬拉松、常州馬拉松(2020中國馬拉松精英排名賽)以及廣州馬拉松。除了常州前半程覺得自己跑得有些保守了,未能達成2小時30分的預期,其他場次發揮基本在她的計劃之內。
在賽場上的她,關注自己的跑步節奏以及身體的反饋,因為當天的狀態是最能告訴她今天能發揮到什麼程度的,「並不是你想跑這個成績,就一定能達到,天氣、賽道情況、還有自己的發揮,都是影響因素」。
「對比賽成績也還是有目標和有要求的,只是不會去框定自己達成的時限,會帶著平常心上賽道」,她說,現階段最大的挑戰,就是挑戰我自己。
////////////////////////////
當被問到「是跑步選擇了你,還是你選擇了跑步?」時,她回答說:「運動員時期,是跑步選擇了我,而現在,是我選擇了跑步吧。」
一次中學生運動會上,遵義市體校秦鏡教練選中了丁常琴,15歲的她便加入了貴州省隊,2009年被選入國家隊訓練,而後開始屢創佳績。
2014年在仁川亞運會獲得了女子10000米獲亞軍,2015年在重慶馬拉松創下全馬PB成績2:26:56,2016年全錦賽斬獲5000米第一。
2017年因為遭遇禁賽兩年而蟄伏,2019年她以業餘選手身份重回賽道,首戰合肥大圩生態半程馬拉松,以1小時19分26秒獲女子冠軍。
她在最好的時期結束了職業生涯,回歸普通生活後又重返賽場。丁常琴這一路跑來,用「跌宕起伏」來形容絕不為過。
跑步所帶給她的,旁人目視所及的也許只有名譽和獎金,可於她而言更重要的是人生歷練和感悟。而且,現在的她更清楚自己該如何與跑步相處,也更享受其中。
「我很感謝跑步帶給自己的成長,但喜歡跑步,最純粹的是享受跑步能帶來的喜悅感」,說到這裡,她連語氣都變得歡躍了起來,「跑長距離或是高強度課時,身體可能會經歷肌肉酸痛、心跳負荷等種種不適,可是認真跑完後,它所帶給你的愉悅感真的是無可比擬的」。
「我選擇它,因為我喜歡它,喜歡用跑步來挑戰自己。」
////////////////////////////
2017年飛行尿檢呈陽性,丁常琴遭2年禁賽及其他處罰,她的世界也一度變成灰色:「在我最巔峰的時期,遭遇了這樣一個打擊,當時真的給我帶來了巨大的精神折磨,這件事對當時的我來說,很冤枉,很無辜,我很迷茫,也感覺到無助」 。
也許有的人就這樣被擊倒了,可丁常琴才不會就這樣認輸,就像上了賽場沒有人能代替你跑那樣,她相信「那些打不倒我的,終將使我變得更加強大」。
「跑馬可能會遇到撞牆、遇到突發情況,但你還是會堅持跑下去。在工作生活中也一樣,遇到困難,你不可能臨陣脫逃,你還是會選擇去面對它、接受它」。
離開了專業隊的環境,丁常琴回到普通生活,她還在跑步,也因此遇到同樣熱愛跑步的大眾跑者,和他們的相處、交流和彼此跑步相伴的時光,讓她逐漸開朗、慢慢走出了陰影。
「之前在天津的時候,一般會在公園或者家附近跟跑友一起,人數從十幾到幾十不等。其中有十來個一直定期跟著我跑,後來回遵義上班,就只能線上保持聯繫了。他們在訓練當中遇到了一些困難、瓶頸期或是想要達到一個目標,就會來跟我說,然後我會根據他們日常跑步的數據、他們的身體素質等分析一下情況,給到他們一些訓練安排的調整建議和經驗分享,希望可以帶他們突破這個瓶頸期,或是達到他們想要去到的更高水平。」
「其實每個人都會經歷一些困難和挫折,只是我恰好在自己喜歡的跑步中遇到了。這可能就是跑步給我上的一堂人生大課吧」,對釋懷後的她來說,馬拉松不再是職業,而是她的意志追求和精神支持。
「平復心情後我會更加刻苦的訓練」,她說到做到。
////////////////////////////
現在的丁常琴,是遵義體校的一名老師。平時需要帶學生訓練,自己的訓練內容就會結合學生的課程內容來調節。一般有氧耐力跑會自己跑,一些強度課或混氧的時候,會跟著一些男孩兒一塊兒跑。
「在學校呢,我帶的都是青少年,通常情況,是會根據一個大周期的比賽任務或者是賽事來執行訓練安排,也會根據他們每個階段和不同時期來變化。我會留意他們的心率數據、技術動作等,掌控隊員的疲勞程度、肌肉的恢復程度,以及他們代謝乳酸的能力,以此來分析他們對這個訓練的承受力。」
丈夫關思楊也是她日常訓練的摯友與夥伴。 雖然兩人因為工作關係分隔兩地,但一有時間相聚,一起跑步自然是少不了的。
「我倆在訓練中沒有誰是誰的教練,我們會相互的鼓勵、相互的陪伴,如果在訓練中出現問題的話,我倆都會相互的溝通和交流」,不過呢,「他是男孩子,速度會比我快很多,跑混氧的時候我是跟不上的」。一般有氧勻速跑,或者是耐力跑的時候他倆會一起,或是她跟著他們跑跑長距離。
退居業餘,丁常琴選擇比賽時的考量,其實和跑友們大相逕庭。她會考慮是否和工作有衝突,去參賽也是去旅行,當然也是檢驗一下自己一段時間的訓練成果。
賽前會以放鬆調整為主,「既然在比賽及之前的階段已經完成了周期性的系統訓練,包括一些高耐受點的訓練——比賽時遭遇撞牆也能順利頂過去,那賽前就是減量和心態調整,積極地去迎接比賽」。
她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只要自己準備充分了,身體狀態達到了,那麼自然會奔著PB去的。
////////////////////////////
現在回看自己過曾經的職業生涯,丁常琴也坦言「其實是有遺憾的」。
5000米和10000米一直是丁常琴自己喜歡的項目,也是基於這兩個項目的突出能力,教練建議她轉戰馬拉松,更利於未來的發展。當時中國馬拉松也隨著周春秀、白雪等等一批名將退役,處在青黃不接的斷檔期,那時的她曾想肩負起這樣的重任。
「本來在那個時期,我的夢想是要參加奧運會,希望把我的成績提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像國際上的優秀運動員靠攏一些,像我們國內的前輩們的好成績靠近一些的。可惜在我最佳的時期遇到了那件事……人生嘛,沒有一帆風順的,那麼大的坎兒都過來了,還有什麼事兒能過不去呢。」
她也對自己在2014年仁川亞運會上的10000米表現念念不忘,「因為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賽事,比賽經驗不足,留下了一點遺憾,想著如果當時再努力拼一下,或者就是衝刺的時候直接衝,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至於2020年,可能唯一遺憾的是,在12月31日接到了2021廈門馬拉松因疫情防控要求而延期的消息。經過下半年三場比賽的試煉,以及放棄了黃埔、福州等賽事,原本丁常琴想全力以赴廈馬的願望落空了。
往事過往不必常回首,遺憾已然不必總執念,未來才是我們所共同期待的。
儘管丁常琴對自己的2021年,說得很簡單:「我會繼續在工作、生活、跑步這三者中去平衡,在賽季沒到來之前就做好訓練儲備,然後有選擇性地去參加一些比賽」。
可自2019年回歸賽道後的丁常琴,幾乎逢參賽必奪冠,2020年也是三戰三奪冠。
常州馬拉松(中國馬拉松精英排名賽),2:31:06,全馬女子第一
成都馬拉松,2:34:58,全馬女子第一
廣州馬拉松,2:35:21,全馬女子第一
成績斐然,怎不令人期待她2021年的精彩表現?
////////////////////////////
Q1:感覺最自在、跑得最舒服的配速是?
最自在最舒服的配速,大概是3分50到4分之間吧。比較喜歡在這個不快也不太慢的配速當中享受跑步。
Q2:日常的平均月跑量是?
月跑量500左右。
Q3:覺得最「虐」自己的訓練是?
現階段的我,沒有覺得訓練是很虐的,可能是自己確實喜歡跑步吧。再累的時候,鼓勵下自己也就完成了。一定要說虐的話,對我來說是天氣吧,冬日裡的三九寒天。
Q4: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一周訓練與跑休安排表嗎?
有時候因為工作,可能一天都不能跑上步,除此之外,基本每天都會跑。
周二、周四,一般會安排混氧,周六會跑30公裡的長距離有氧,其餘時間都是有氧跑。通常會根據比賽來制訂一個訓練周期的計劃,長距離會逐漸加長,比如28km-32km-36km-40km,如此循環。
Q5:平時跑步會帶手機嗎,放哪兒呢?
之前的話,跑步我不太喜歡帶手機,現在的話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會帶著手機,一般手機的話會有一個腰包放在腰包裡。
Q6: 平時跑步時會聽歌嗎?
跑步時通常會放空自己,不常戴耳機,聽歌很偶爾。
Q7:賽前賽後喜歡吃什麼?
賽前呢,我會保持自己的飲食習慣,碳水和果蔬吃得比較多,再就是蛋白質的多一些,因為要比賽嘛,儘量以自己胃習慣的飲食來吃。
賽後我就會去吃一些當地的小吃,好吃的美食。不過回去後還是會恢復日常飲食來調整自己,比如說吃一些雜糧,或者是蛋白質的東西,以及富含胺基酸之類的食物,蔬菜之和水果,加快自己的新陳代謝,幫助肌肉更好地恢復。
Q8: 是否還會去跑越野賽?
之前有參加過一些貴州的越野賽(曾在2012年雷公山超100KM挑戰賽獲女子第一),今後有機會的話還是也會去參加一些吧。不過,目前我個人還是會比較以馬拉松為主。
Q9: 跑步之外還喜歡什麼運動?
除了跑步之外,我還會去打打籃球、踢踢球,有時候也會跳一下有氧健身操,偶爾也會做一下瑜伽。
Q10: 如果跑友有問題想找你交流,去哪兒找你合適?
日常用微信跟抖音會多一些,微博用的少。跑友們可以來抖音(搜名字就能找到)跟我聊,貴州的朋友也可以來奧體中心或者人民公園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