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巧合!美女子誤收一張26年前同日從香港寄出的明信片,決心找到...

2020-12-15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見習記者 溫家越】「『來自1993年,』這令我大吃一驚,」美國伊利諾州一名女子上周在位於斯普林菲爾德的家中收到一封「神秘」來信,居然是一張來自26年前、從中國香港寄出的明信片。

CNN報導截圖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7日報導,故事的主人公名叫金·德雷珀(Kim Draper),她和丈夫還有12歲的兒子已經在這間收到明信片的房子住了近4年。德雷珀告訴CNN, 7月8日收到明信片時她還以為搞錯了,但後來才發現,這張卡片確實被送到了正確的地址。

CNN還注意到一個更巧合的細節:這張明信片的落款日期為1993年7月8日,比德雷珀收信的時間(2019年7月8日)早了整整26年。

圖源:CNN

德雷珀是這樣向CNN描述當時情況的:「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還以為可能是送給我不認識的鄰居的信,因為它保存得非常好。後來我看了看(這張明信片),又讀了讀,然後(發現)『它來自1993年,』這令我大吃一驚。」

據CNN描述,明信片上有中國傳統船隻的圖案。

圖源:CNN

明信片的收件人是利娜(Leena)和穆罕默德·阿里·基茲爾巴什(Muhammad Ali Kizilbash)。信的開頭為「我在這個極擁擠的地方過得很愉快」,並以「盼望很快見到你們,你們的爸爸」結尾。

圖源:CNN

CNN稱,德雷珀後來決定,找到這張明信片真正的收件人。

德雷珀說,給她賣房子的人並不認識他們,稱收件人可能從前房主那裡租的房。此外,他們的名字也沒在網上的房產稅記錄中出現過。

不過CNN說,德雷珀在臉書上找到一個在麻薩諸塞州、名為利娜·基茲爾巴什(Leena Kizilbash)的用戶,但由於沒有聯繫方式,無法確定她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不僅如此,德雷珀還接受了當地報紙的採訪。她說:「我希望,如果有人在我們當地的報紙上看到這則消息,可能是(收信人的)家庭成員,也許他們可以聯繫我,讓我知曉。」 德雷珀表示,一些讀者試圖提供幫助,但到目前為止,她仍未獲得任何可靠線索。

CNN稱,德雷珀還說,自己很希望能將這張明信片交到這對夫婦的手裡,「我真的很想見他們,我不想直接把它(明信片)扔進郵箱。」

據CNN介紹,德雷珀的朋友和同事也在幫忙找人,「正屏住呼吸等待」,想知道這個故事的結局。

相關焦點

  • 香港寄出明信片 26年後寄抵美國
    美國伊利諾州一名女子上周收到一封寄自香港的明信片,但這張明信片竟遲了足足26年才寄抵美國,令人嘖嘖稱奇。這名叫金·德雷珀的女子,於上周一(8日)收到這張明信片,還以為是寄錯地址,但後來確定地址正碓。明信片在1993年7月8日寄出,寄了26年後才寄到德雷珀位於斯普林菲爾德的家中。明信片是傳統中國帆船及小艇的照片,列明收信人是萊納及基茲爾巴什。明信片內開頭寫道:「我在這個極擠迫的地方過得很愉快」,並以「盼望很快見到你們,你們的爸爸」結尾。
  • 美國女子收到1993年一位父親從香港寄出的明信片,望物歸原主
    據CNN新聞網7月17日報導,上周,美國伊利諾斯州一名女子的郵箱裡收到了一張1993年來自香港的明信片,她希望能讓這張時隔26年的明信片物歸原主。房子的主人金姆·德雷珀(Kim Draper)告訴CNN,她之前認為這張7月8日送達的明信片發錯了地方。她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以為這張明信片是送給她不認識的某位鄰居的。然後,她認真的看了看,讀了讀,發現這是一張1993年的信件,這讓她大吃一驚。
  • 日本二戰時寄出明信片 64年後才送達
    日本武庫川女子大學20日發表聲明,向世人講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聲明說,一名日本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東南亞戰場給日本國內寄出一張明信片,64年後,這張明信片才送到收信人手中。  收信人為現年80歲的日本退休老人吉田長野(音譯),現居日本高知縣。
  • 美國女子收到26年前從香港寄出明信片,地址準確收件人查無此人
    據CNN報導,近日,美國伊利諾州的吉姆·德雷普在家中收到一封1993年來自香港的明信片。收到後,她就不斷地想要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這張明信片保存的非常完好,所以我一開始看到的時候還以為是哪位鄰居寄來增進感情的,」德雷普說,「但當我認真瀏覽了一下,發現上面寫著『來自1993年』時,我一下就被震驚了。」報導稱,明信片上的發出日期是1993年7月8號,正好是德雷普收到它的26年前。
  • 日本二戰期間寄出明信片64年後送到收信人手中
    日本武庫川女子大學20日發表聲明,向世人講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聲明說,一名日本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東南亞戰場給日本國內寄出一張明信片,64年後,這張明信片才送到收信人手中。  收信人為現年80歲的日本退休老人吉田長野(音譯),現居日本高知縣。
  • 英國8旬老人收到嫂子57年前寄出明信片
    東方網8月16日消息:英國八旬老人瑪格麗特·伊斯特漢收到一張明信片,最初以為是外出度假的鄰居寄來。她仔細閱讀後,卻發現明信片的寄出日期是57年前,寄信人已經去世。  瑪格麗特原以為明信片來自外出旅遊的鄰居,卻發現郵戳日期是1954年12月23日。她仔細辨認筆跡後,確認寄信人是自己的嫂子多蘿西。
  • 信箱靈異事件:美國女子發現1946年"寄出"明信片
    那天她打開信箱取郵件,卻意外發現信箱裡有一張1946年寄出的明信片,明信片上還貼著一張1美分的郵票。  更為弔詭的是,兩天以後,她又收到了一張同樣是1946年寄出的明信片,明信片的寄出者和寄出地址都和之前的一張一樣。  就在倫納迪撓頭之際,在40英裡之外的巴爾的摩縣,89歲的汪達·比奇正在猜想她的姐姐、91歲的梅麗·帕塞拉收到這兩張明信片時的表情。
  • 男子收到妹妹寄來的明信片,沒想到郵寄時間竟是33年前
    據美國合眾國際社5月7日報導,美國愛荷華州一位名叫保羅·威利斯(Paul Willis)的男士近日收到了一張住在舊金山的妹妹寄過來的明信片。令人驚訝的是,他發現這張明信片的郵寄時間竟然是1987年。
  • 琵琶湖畔寄出的旅行明信片
    旅途中寄一張明信片給家人或自己,正是一種美的感動呀!   某一年夏天,為了尋找和撰寫《源氏物語之旅》的史跡資料,我和女兒以自助旅行方式,來到瀕臨琵琶湖最南端的大津市。   從車站出口處走出來,我立即敏感地嗅到一股濃濃的湖岸氣息。
  • 我在大清郵局寄出了一張明信片,跨越百年的記憶
    旅行中購買明信片是很多旅行愛好者的選擇,我也不例外,這些明信片一方面是因為有紀念意義,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那個只有在郵局才能蓋上的郵戳。經常會見到有人帶著一幅地圖走到一座城市就蓋上屬於一座城市的郵戳,郵寄明信片同樣屬於這種其中的一個,大家的目的都非常明確,只是想要證明我曾經來過這裡,並留下了記憶。上海是一座古老又現代化的都市,在這裡可以體驗到一線城市的繁華,也可以找到小鎮的寧靜。
  • 我在大清郵局寄出了一張明信片,跨越百年的記憶
    旅行中購買明信片是很多旅行愛好者的選擇,我也不例外,這些明信片一方面是因為有紀念意義上海是一座古老又現代化的都市,在這裡可以體驗到一線城市的繁華,也可以找到小鎮的寧靜進入郵局以後發現面積並不大,只是掛在牆上的物品卻擁有著濃厚的歷史感,一件件的清代郵局工作服,一張張的明信片和郵票已經泛黃
  • 寄出一張明信片:我在全世界各地,跟你說再也不見
    例行給自己寄一封明信片,心懷期待,讓收到的一刻開心一小下。一段時間收拾衛生的時候看到它,想到當時的場景也會樂一會了,這大概是明信片和出去玩的魅力了。希望有人外出可以給我寄明信片,只是現在越來越少了。在斯裡蘭卡1990年12月26日為了紀念世界郵政日所出版的郵票上,粉紅郵局被印在了10盧比面值的郵票上。
  • 美夫婦二戰時期寄出明信片 70年後終送達
    【環球網報導 實習記者 張雪】 據臺灣「中央社」11月23日報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一對夫婦在軍營探望兒子時,向身處紐約家中的一對姐妹寄出一張明信片,然而,這張明信片歷經近70年的漫長時間,才終於寄達發信人夫妻在紐約州的前住址。
  • 二戰時寄出明信片 日本老者歷經64年終收到(圖)
    歷經64年 日本一老者收到二戰期間寄來的明信片(圖)  千龍網10月22日訊 日本武庫川女子大學一名負責投遞明信片的學生10月20日稱,日本二戰期間在亞洲遠東地區參戰的一名士兵1943年給國內的親人郵寄了一張明信片,最近這張明信片在歷經64年之後,終於到達接收者手中。
  • 法國一張明信片花26年寄達目的地
    圖源/法國《西南報》海外網9月2日電一張1993年從法國東北部城市南錫寄出的明信片,經過26年的郵政「投遞」,終於完好無損地送達原本的收件目的地——一千多公裡外的法國西南部沿海小城舊布科萊班。據法國《西南報》報導,2019年8月27日上午,法國朗德省舊布科萊班居民吉特麗·達利沃打開自家信箱,收到一張老款的明信片。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郵戳日期赫然顯示,寄件時間是「1993年8月6日」。吉特麗·達利沃再仔細一看,收件人是格魯耶爾夫婦,也就是這個地址原來的住戶。
  • 收到26張明信片6張郵票被撕
    南岸上海城小區的大三女生小顏,5個月前開始「玩」起了明信片,通過一個名為PostCrossing(國際明信片交流)的英文網站,與世界各地的網友互寄帶有地域特色的明信片。可近段時間,小顏從小區郵箱裡取出明信片時,憤怒與遺憾超越了驚喜,因為已經有6張明信片上的郵票被人撕掉。
  • 3萬餘張特別的明信片 從武漢寄出
    近日3萬餘張特別的明信片從武漢寄出它們被寄往參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工友手中「兩山」醫院主承建單位中建三局從萬餘張現場照片中精選出10張與中國郵政等4家公司合作前後修改了30餘次設計最終確定了兩個版樣寄到工友手上的成品則是隨機的二選一明信片上這樣寫道:
  • 今日中國,明信片去哪兒了?
    過去7個星期,我一直嘗試從崑山這座人口近200萬(包括外來勞工)的「小」城市寄出一張明信片。我執教於杜克大學在這裡新開設的中國分校。    崑山在上海西邊,幾乎坐落於現代化中國的中心。不過,要想找到一張明信片、一枚郵票,給明信片貼上郵票,再找到一個能寄明信片的地方,甚至是讓這座光鮮校園裡的任何一個人接受郵寄書信這個想法,都極其困難。
  • 同日現身同一酒吧的泰國女子與香港男生先後確診,港媒開始擔憂
    香港10月1日新增一例本地確診病例,港媒曝料稱,這名確診的26歲泰國女子在香港滯留了大半年,她在酒吧當陪酒女郎,如今,受其「牽連」的人越來越多。據香港「橙新聞」報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公布,10月1日新增10例確診病例,包括一例感染源頭不明的本地病例。這位確診患者是一名26歲的泰國女子,3月16日她以旅客身份來港後滯留至今,當時與她同行的還有兩位朋友,但兩人早前已返回泰國。報導稱,這位26歲的泰國女子因計劃返回泰國而接受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
  • 百年前從明孝陵寄出的明信片亮相 貼大清蟠龍郵票
    百年前從明孝陵寄出的明信片亮相 貼大清蟠龍郵票 2015-06-25 16:01:47最近,南京明孝陵博物館從法國、美國、日本徵集到14張這樣的老明信片,讓經歷了600多年風霜的明孝陵文物,逐漸顯露出當年的歷史風貌。  100多年前寄出的明孝陵明信片  明孝陵博物館陳列部的陸寧告訴記者,清朝末年,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這個古老又神秘的東方國度,為了向遠在故國的親友傳達信息並且介紹中國,很多人都採取了寄明信片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