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學走路#如今,每天在睡前看一眼微信計步數排行榜上自己排第幾名、走多少步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習慣,而走路也成為了一種新「時尚」。據報導,如果一個人每周步行的總時間能達到四小時以上,就可降低30-40%心血管方面疾病的風險。並且適當走路還可以對骨骼進行力量訓練,增強腿腳骨骼和肌肉的力量。此外,還能降低血凝塊的形成,減少心肌出現梗塞的風險。
所以很多人會給自己定下目標——每天必須走一萬步。但手機上顯示行走了一萬步,就真的走了一萬步嗎?
手機主要是依靠協助處理器或內置震動器來記錄走路步數。當手機的重心發生位移時,手機內記錄的步數就會發生變動,如果你的手機裝在口袋裡或固定的比較牢固,即使你進行了運動手機上可能也不會有所顯示。所以說,手機上顯示的步數是不準確的。
除了手機步數顯示不準確之外,被很多人崇尚的每天走一萬步也是一個錯誤的標準。一個人每天正常走路的範圍應該在3-4公裡,也就是6000步左右。如果走路的強度超出了身體的承受範圍就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四肢無力
運動之後感到疲勞是正常現象,休息片刻之後就可以恢復體力。如果休息幾天都無法完全恢復,這很可能是走路過度導致脾受傷的表現,出現這種情況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個檢查。
關節腫痛
很多人一直把關節腫痛和風溼病聯繫在一起,事實上該症狀還可能是過度走路導致的。在走路的過程中,腿部韌帶會處在緊繃的狀態,如果走路過於頻繁,韌帶就很容易拉傷。特別是年齡較大的人群,骨骼正處於退化狀態並且較為脆弱,超負荷的走路就會損傷膝關節,使關節積水、腫痛。
影響睡眠質量
適當的走路可以幫助消化,提高睡眠質量。但走路過度會使身體感到疲勞,而大腦神經長期處於興奮狀態,睡眠質量就會受到影響。長此以往還會造成輕度的神經衰弱,對健康非常不利。
其實走路也是一門「學問」,不同的走路姿勢對人體的健康有著不同的影響。
散步式
散步式的走路方法最為常見,也適合每個人。該走路方式在晚上最為適用,可以幫助機體消化、減少腹部脂肪堆積、鍛鍊胃部防止胃下垂,同時還能幫助睡眠,減少失眠的概率。
快走式
快走屬於中強度運動,對於心臟病患者、「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等不適用。快走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好處,快走可以刺激心肺,提高肺活量和心臟的承受能力,長時期堅持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和血液循環。
搖臂式
搖臂式走路顧名思義就是在走路的過程中搖擺手臂。這樣走路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全身的肌肉群,不僅可以舒展筋骨、鍛鍊四肢還能消脂減重,非常適合想要減肥的人群。
倒走式
倒著走路可以鍛鍊到我們平時鍛鍊不到的腰部、頸部和背部肌肉,還能有效的緩解腰部疾病、增強腰椎的靈活性。特別對於老年人來說,倒著走還能鍛鍊平衡感。如果每天都堅持倒著走20分鐘,就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正常走路時摔倒的機率。
手機上顯示的走路步數只能當作一種參考,不能完全相信。專家建議,成年人每天走路半小時最為合適,走路姿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而定,但切不要逞能傷害到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