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古蹟尋蹤——昆明湖上的鳳凰樓

2020-12-19 佳餚美味

北京,是舉世矚目的歷史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隨著城市的現代化發展,舊北京的歷史遺存和標識也在逐漸地消逝著。有許多與歷史文化有關的地點與建築,在歷史的長河中成為過眼煙雲,只能在文獻中尋找一些輪廓和痕跡了。所以小編整理了一些資料,從一些不見經傳的故事和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史料來向大家介紹北京城,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昆明湖上的鳳凰樓。

清麟慶所著《鴻雪因緣圖記》卷一中,有一幅圖畫,名為《昆明望春》。作者以自身經歷,生動翔實地向我們展示了清代嘉慶時期清漪園美麗的昆明湖景色。圖中描繪的島嶼名為「鳳凰墩」,墩上飛簷之樓閣即為「鳳凰樓」。乾隆創建清漪園時,鳳凰墩上的鳳凰樓與南湖島上的龍王廟組成對景,以一南一北、一大小的布局象徵著「帝後並配」、「龍鳳呈祥」。如今,時移世易,龍王廟依然完璧,龍威振奤;鳳凰墩卻頹敗荒廢,鳳凰樓亦片瓦皆無了。

鳳凰墩位於繡漪橋北是昆明湖中最小的島。這裡,環繞著幽幽碧水,蒲葦滴翠,荷風送香,景觀自然、靜謐。若從島上四處跳望:西山峰巒翠接,玉泉寶塔倒映;萬壽山山色似錦,昆明湖如畫如詩。這座迷人的小島出現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是以無錫惠山腳下大運河中的小島「黃埠墩」為藍本模擬建造的。清代筆記記載:乾隆皇帝奉母下江南,路至黃埠墩時,因母偶感小恙停留憩息。其間,有當地寺廟裡的僧人供奉齋飯,祈禱平安。回京後,乾隆皇帝即在水波蕩漾的昆明湖中仿建了這座小島,取名「鳳凰墩」,以示懷念之情。爾後,又花費了大量精力裝點這座小島,使鳳凰墩成為昆明湖中著名的一景。

鳳凰墩的面積僅百餘平方米。青石泊岸,石造雕欄,環島四周各建一座碼頭。島上,一道曲廊連接著東南西北四座配殿,精巧別致的鳳凰樓佇立在中間。鳳凰樓又稱會波樓,樓分上下二層,內置佛堂,供奉三世佛三尊,阿難迦葉佛二尊,白衣救度佛母一尊,綠衣救度佛母一尊,無量壽佛一尊。樓頂為重簷花亭式,內棲一隻展翅欲飛的金色大風凰。垂脊,戧脊上飾以精緻的小鳳凰,取代了傳統建築上的吻獸。這座風格獨特的樓閣,金漆彩繪窗欞,五色琉璃磚瓦,漢白玉殿階丹工藝奇趣,玲瓏典雅,宛若一隻美麗的彩風,期在昆明湖的綠水之上。乾隆皇帝非常喜愛這裡的景色,賦詩云:「諸墩學黃埠,上有鳳凰樓。一鏡中懸畫,四時長似秋。山容格外秀,波態度前浮。何事三山遠?還期佺羨遊。」

鳳凰樓上的銅風還具有特殊的功能。乾隆十六年造辦處專檔記載:「十月初九日,萬壽山鳳凰墩上著做鳳凰式鳳旗一件。」這件銅鑄的鳳式鳳旗,高三尺有餘,安立在鳳凰樓頂。風旗下有轉樞,向風若期。其設置形式與製作工藝,均與《漢書》上記載的建章宮上的鳳旗相似。乾隆建園時,考慮到鳳凰墩地處紅山、萬壽山口,視野空曠,四面環水,安裝鳳旗不僅作為鳳凰樓的裝飾,又用來測試風向,這在清漪園中是獨出心裁的陳設。

道光十年(1830年),鳳樓經過了七十餘年的鼎盛時期後,以極其荒誕的原因被拆毀了。民國年間出版的《萬壽山名勝核實錄》記載了這一事件:「鳳凰墩在繡漪橋北湖內,渚上曩之結構乃肖無錫惠山下黃埠墩之制。嗣於道光間因公主多於儲,經宣宗諭旨拆撤。是蓋雲龍為帝王之相,而風乃后妃之兆,故去之。」從此,鳳去樓毀,鳳凰墩成為一座無人間津的孤島。

光緒時期,慈禧挪用重金建造顧和園,本想恢復鳳凰樓,但由於經費籌措緊張未能如願,僅在島上立起一座簡陋的小亭,時人稱其為「鳳凰亭」。清朝滅亡之後,鳳凰亭也隨之坍倒毀滅了只有鳳凰墩的名稱延續至今日,給我們留下了大自然的美景及無限的遐思。

50年代中期,顧和園管理處對鳳凰墩景區進行了修整,歸安了泊岸,修整了道路,栽植了花木,並在當年鳳凰樓與鳳凰亭的基址上,建造了一座涼亭,供遊人駐足休息,縱目觀景。

好了,今天給大家的講述就到此結束了,小編所講述的雖然沒有一定的系統性,但都與古都的歷史文化有關,將這座歷史名城的文化承傳介紹給大家。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關注,小編會及時更新,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瀋陽故宮鳳凰樓牆磚被刻字,「到此一遊」屢禁不絕
    瀋陽故宮「臺上五宮」及鳳凰樓等樓閣的牆磚有多處刻字。 《遼瀋晚報》 圖在瀋陽故宮出現頻率很高卻被「視而不見」的四個字,是「到此一遊」。昨日,有網友發布微博稱:瀋陽故宮鳳凰樓被遊客刻字,同時配上了照片。青磚上劃刻痕跡多為「XXX到此一遊」。
  • <古蹟尋蹤>重慶磁器口古鎮的傳說
    <古蹟尋蹤>【重慶磁器口古鎮的傳說】公元1399年,鎮守北京的朱棣起兵「靖難」,攻陷當時的京師南京,據說在城破之時,建文帝朱允炆拿出朱元璋留給他的僧衣度牒,秘密的從地道中逃走,流浪於川渝雲貴,其中關於這個落難皇帝的傳聞以重慶為最多,而且不少的地方的名字都是因他而得名的。
  • <古蹟尋蹤>頤和園「文昌閣」的前世今生
    <古蹟尋蹤>【頤和園「文昌閣」的前世今生】1860年,費利斯·比託留下了一張當年清漪園文昌閣的影像,沒成想在拍完照片後,英法聯軍竟然將此古建付之一炬,清漪園文昌閣是始建於乾隆十五年也就是1750年的頤和園內六座城關建築中最大的一座。
  • <古蹟尋蹤>又見五臺山之「羅睺寺」
    <古蹟尋蹤>【又見五臺山之「羅睺寺」】在佛教聖地五臺山臺懷鎮中,有一座獨特的寺廟,它是祀奉佛祖釋迦摩尼之子羅睺羅的寺廟,名為《羅睺寺》。
  • ​車圩村古蹟尋蹤
    唐代河南固始籍陳政、陳元光將軍奉命帶領府兵到閩南平定「蠻獠嘯亂」。創建漳州之後,隨即設立「唐化裡」,興農重教,通商惠工,促使畲民歸化,使原來之大片流移地逐步改觀,從此中原府兵部分後裔與畬民在車圩宮口一帶聚居。明清時期的車圩稱為「東車」。清末民初,由於開設圩場,稱為「車仔圩」,後簡稱為「車圩」。
  • 京華古蹟尋蹤——十方普覺寺
    通過這條長長的坡道而達到高高在上的寺院,從佛教意義上講恰似從「塵世」通向「淨土」。此後是山門殿前的四柱七樓琉璃牌坊,額書「同參密藏」,背面為「具足精嚴」,均為高宗御筆。過了琉璃坊是一座精緻的白石小橋,橋跨於一個月牙形水池上,鐘鼓樓分列水池兩邊。過了小橋迎面就是山門殿,殿內原有泥塑「呼哈二將」像。山門殿後面是四大天王殿,殿內原有四大天王坐像以及笑口常開的彌勒坐像和韋馱立像。
  • 京華古蹟尋蹤——京都名剎法源寺
    解放前夕,法源寺被國民黨軍隊佔據,停靈閒房住上居民,受到一些損壞。解放後人民政府貫徹文物宗教政策,根據中國佛教協會的申請,撥款對這一歷史名剩加以修,力求恢復原貌。法源寺真正大規模地開展對國際的交往乃由此開始。為了迎接一九六三年亞洲十一國家和地區的佛教徒會議,還改建了會議廳,安裝了暖氣衛生設備,後來唐僧玄奘法師的骨灰盒也供奉在法源寺。
  • 淮鎮古蹟尋蹤
    淮鎮古蹟尋蹤
  • 390年前盛京第一「大廈」鳳凰樓重新開放
    瀋陽故宮鳳凰樓。 於海洋 攝中新網瀋陽5月21日電 (於海洋)鳳凰樓坐落於瀋陽故宮中路建築群的中軸線上,始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1627-1635年),為黃琉璃瓦綠剪邊、重簷三滴水、圍廊、歇山式建築。鳳凰樓共三層,是當年盛京城內的最高建築,登樓可飽覽盛京全貌,並觀日出「鳳樓曉日」為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為了讓觀眾更好、更全面的了解清初皇家文化,在關閉近30年後,鳳凰樓近日重新對觀眾開放。為給觀眾提供舒適的參觀體驗,在保證觀眾和文物安全的前提下,瀋陽故宮決定,每天提供20人次的參觀機會,每日上下午將各有一批、每批10位觀眾,登上鳳凰樓,一覽瀋陽故宮美景。
  • 乾隆御筆「紫氣東來」匾重回鳳凰樓
    4月23日,乾隆御筆「紫氣東來」匾結束了在文物保護工作室的清理工作,重新掛回了瀋陽故宮鳳凰樓正門,由此,鳳凰樓恢復了真正意義上的歷史原貌,實現了樓匾合一。「紫氣東來」匾  「紫氣東來」匾由清高宗乾隆皇帝親筆御題,由清宮內務府製造,乾隆二十二年(1757)由京師送至盛京,一直懸掛於瀋陽故宮最高建築——鳳凰樓,成為盛京地區著名的歷史文化景觀。此匾為木雕髹漆,鑲銅字製成的金漆九龍鬥匾,匾額外框為浮雕雲龍圖案,九龍之首採用圓雕工藝,生動靈活。
  • 訪古尋蹤 | 中國帝王陵匯總
    訪古尋蹤 | 中國帝王陵——元代帝陵訪古尋蹤訪文物古蹟、覽風景名勝、探宗教陵墓、聽奇聞軼事。
  •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
    瀋陽故宮鳳凰樓演繹國際旗袍文化>5) "← →"翻頁 9月19日,「盛京1636——首屆瀋陽旗袍國際文化節」在瀋陽故宮鳳凰樓前廣場開幕並為瀋陽
  • 四川省著名地標性建築:達州鳳凰樓,你知道嗎?
    鳳凰樓坐落在四川省達州市鳳凰山之巔,是達州鳳凰山公園的一個景點,由鳳凰樓、文化廣場、仿古六角亭和藝術迴廊構成,佔地面積9751平方米。鳳凰樓共6層,高39米,以元九登高為主題,取意唐代宮燈,寓意太平盛世、國運昌盛。
  • 西安昆明池、北京昆明湖,與雲南昆明市有何關係?
    喜歡旅遊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西安有一個昆明池,北京有一個昆明湖,而雲南有一個昆明市,這三者之間有何關係?北京昆明湖位於北京西北的海澱區,距離北京市中心15千米,是5A級景區頤和園內湖泊,也是頤和園的主體,面積3000畝,佔頤和園面積的四分之三。昆明湖北毗萬壽山,東有圓明園、北京大學、中關村、海澱公園,十分有名。
  • 達州這座不大的城市,卻有這麼神奇的一座鳳凰樓
    在今年農曆的大年初一,我和老婆兒子來到了達州市的標誌性建築「鳳凰樓」。它位於達州的鳳凰山上,因而得名鳳凰樓。鳳凰樓的外形是下窄上邊寬,像一座很少見的宮樓,它的顏色是漆紅色,兩邊以龍的圖案為裝飾,顯得非常典雅和宏偉。
  • 390年前中國盛京第一「大廈」,瀋陽鳳凰樓重新開放
    北京時間2019年5月21日,關閉近30年的中國瀋陽故宮鳳凰樓重新對觀眾開放。中國瀋陽故宮鳳凰樓如今已有390歲,是當年盛京城內的最高建築。鳳凰樓坐落於瀋陽故宮中路建築群的中軸線上,始建於清太宗天聰年間(1627年至1635年),為黃琉璃瓦綠剪邊、重簷三滴水、圍廊、歇山式建築。
  • 京華古蹟尋蹤——京師九門關帝廟
  • 昆明湖背後的故事
    上青龍橋,即玉泉山下也。」龍王廟位置至今未變,在頤和園昆明湖的南湖島上,廟在堤東側,廟西為黑龍潭。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神宗曾經暢遊西湖,陣容龐大「經西湖,登龍舟,后妃嬪御皆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又修築昆明湖東堤二龍閘及東堤上的灌溉涵洞。由於昆明湖面積擴大,供水量感到不足而在湖中修建西堤,將湖分成兩個區域,西堤以東稱昆明湖,堤以西仍稱西湖。從園林風景設計上,模仿杭州西湖在西堤上建造六座風格各異的橋。至此,昆明湖已完全成為一座蓄、灌、排設施完備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 京華古蹟尋蹤——西四牌樓的當街廟
    然而,在舊北京的南北大街上確曾有過這樣的建築,只不過不是店鋪,而是一座廟宇一一西四牌樓迤北的當街廟。當街廟的方向和相聲裡的面鋪相反,是坐南朝北的。廟之所以坐南朝北,自有其歷史原因。西四牌樓北大街是北京內城南北向的主要幹線,距牌樓約一華裡之遙,路西有一條石老娘胡同,今名西四北五條。
  • 廣元鳳凰樓,一個和武則天有關的樓,這兒還是旅遊城市,你去過?
    它既有古人建築的古樸典雅,又有現代建築富麗華貴的風格樓內梯步呈方形,盤旋而上,直至樓頂。「鳳凰樓」與唐代女皇武則天密切有關,武則天執掌朝政42年,故鳳凰樓高42米。鳳凰樓雖建於當今,但它已成為廣元的獨特標記。如今,這裡無數來廣元的遊客在這裡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