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有很多媽媽想讓孩子對幼升小能有一定基礎,我簡單和媽媽們說一下幼升小語文都應該掌握什麼,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忙!我特意找了一份人教版一年級的教學大綱。這可以看到小學的第一年在語文學習中孩子需要掌握什麼內容。這裡面大綱的要求,指的是小學一年級結束之後孩子要達到什麼程度,所以內容上看,雖然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不是單純幼小銜接的學習內容。
在拼音的學習掌握上,是需要有完全的認知和拼讀能力的,雖然老師在入學開始會重新講解一遍拼音,但最好在開學前,家長幫助孩子掌握拼音的認知和拼讀能力。比如聽到單獨的字或者詞語,可以用拼音默寫出來。包括音調,都要有基本的認知和書寫能力。家長可以念出「語文」的詞語,孩子聽到後可以在本子上寫下「yu wen「的拼音,並且知道第一個」yu「是整體拼讀音節。這一部分非常重要。因為小學一年級教認字是早於拼音的教學的。
此外我們在家裡也可以提前給孩子進行認字啟蒙。2018年暖暖5歲多的時候,我曾經寫過一篇《暖暖5歲認識800多個字,我是怎麼做到的?》的文章,裡面提到了很多跟暖暖一起做漢字啟蒙的遊戲和卡片,媽媽們可以點擊回顧。
我們的漢字屬於表意文字,分析偏旁和部首,其實都是在幫助孩子用具象的思維掌握漢字。3歲以下的孩子,其實不用刻意教識字,而是可以根據繪本的圖畫來激發想像力。而到了4、5歲,孩子變得對漢字感興趣,是因為他們的認知程度到了可以識別不同含義的漢字的水平了。其中,筆順和筆畫也非常重要,一年級有專門的漢字拆分講解。
一年級的作文,基本就是造句和看圖說話。造句,通過單獨的詞和連詞貫穿,組成一個完整的主謂賓的句子,這是小學一年級的主要目的。而看圖說話,又要求孩子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些其實在我們日常跟孩子讀繪本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訓練。
關於閱讀,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要大聲朗讀出來,其實訓練的不單單是閱讀能力,還有發音,語言,表達的能力。拼音和文字映射到學生的眼睛裡,在大腦中形成意義鏈,然後通過情緒和語氣的結合輸出之後,對對方造成一定的情感灌輸和衝擊,就是成功的。不管是抒情的散文還是敘事的記敘文,還是觀點犀利的議論文,都需要我們努力去感同身受當時作者寫作的情感。
語言的學習,最科學的進度,永遠是「聽、說、讀、寫」。我們在媽媽身邊聽了一年的語言灌輸,才學會說話,會說話之後,有了詞彙和句子的基礎,才會去閱讀,從而進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