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北回歸線,別樣的人文景觀

2020-12-12 我來說人文

提起北回歸線,大家都會說它是一條神奇神秘又神聖的緯度線。因為它恰好位於地球地軸的黃金分割點上,即北緯23.5°。在這個緯度上,有著太多的神奇之處: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高的珠穆朗馬峰、最鬼異的百慕達三角、最深奧的瑪雅文明、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等等。而北回歸線從西往東橫穿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和臺灣四省,又有哪些不一樣的人文景觀呢?

雲南墨江縣的「雙胞胎現象」。北回歸線正好從墨江縣城穿越而過,就是這樣一個哈尼族人為主的小小縣城裡,卻生活著1000多對雙胞胎,最多的一戶人家,四代同堂竟有7對雙胞。城西約3公裡的河西村,有兩口長達1700多年歷史的水井,據說喝了井裡的水會生雙胞胎,多年來這「雙胞井」名聲遠揚,引得不少外地人紛紛慕名而來。有人說,這個地方的雙胞胎眾多,是與墨江盛產的特有紫米有關。墨江紫米米粒細長,糯性好粘度高,營養豐富,有補血、健脾、理氣、壯骨等多種藥用價值,價格現在大約是一斤15元,還供不應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管怎麼說,這裡的水土氣候,環境物產,也許對促進人的生育真的會有一定的作用吧。

廣西梧州市鴛鴦江的「水文奇觀」和那坡縣黑衣壯的「以黑為美」。鴛鴦江是由桂江和潯江匯合而成的,在水文上是個奇觀,同一條江中,一側是碧藍清澈的江水,而另一側卻是渾黃混濁的江水,可謂相擁並行,涇渭分明,蔚為壯觀。而分布於那坡縣北回歸線附近的黑衣壯是壯族的一個支系,用野生植物藍靛染衣,製成黑色服裝,作為族群的標記,古樸典雅,別具風格。這裡的人們崇尚自然,心態平和地守護著自古流傳下來的民族文化,以黑為美。另外,廣西還是北回歸線上「最豐盛的果籃」。這一帶的氣候土壤,充沛的水分和光照,為水果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使全國70%的果樹都可以在這裡栽種,其中,荔枝、柑橘、芒果、火龍果、百香果、柿子年產量還位居全國首位,甚至還盛產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吃的水果。

廣東廣州從化區的「古老更摟」。北回歸線周邊,往往會散落著許多歷史悠久的古村落,這些村落通常是以「姓氏」聚居,建築和傳統文化保留得非常完好。從化的更摟雖然經過多次翻修,但是仍是用青磚徹成,兩邊有兩個鏤空的窗,裡面供奉著香火,四周掛著更樓的介紹,整個建築仍保留著古代更樓的建築特色。更樓平時主要是用來「打更」為村民報時,還會在盜賊等危險情況發生時「示警」村民,起到維護村民人身財產安全的作用。當然,夜裡值班打更的人,也需要有個遮風擋雨防寒保暖的地方。過去的打更,一直是沿用了古老傳統的方法,即「更香」、「滴漏」等方法來報時打更的。

臺灣花蓮的「神奇綠帶」。據說沿北回歸線地磁場最強,這一帶大多林木繁茂,鬱鬱蔥蔥,雨量充沛,物產豐富,被稱之為「神奇的回歸線綠帶」。它對於天文、地理、土壤、生態、氣候等科學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花蓮東臨太平洋,圓柱塔狀一柱擎天的北回歸線標誌塔非常壯觀。標誌塔的南北兩面,刻有「北回歸線」字樣,圓柱中間有條縱向狹長細縫,北回歸線就是從這裡通過的。每年的夏至這一天正中午時,太陽光從上面垂直照射,在這一剎那,就能出現「立竿不見影」的天文奇觀。這一時刻,所有直立物體包括人在內,瞬間都沒有了影子。也正是從這一瞬開始,北半球即進入夏季。北回歸線還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當兩腳分別跨踏在塔底中央的同一塊石板上時,就是一隻腳站在熱帶上,另一腳則站在北溫帶上了。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

相關焦點

  • 肇慶北回歸線神奇景觀旅遊帶(二)| 中國大陸第一座北回歸線標誌塔...
    這一帶林木繁茂,鬱鬱蔥蔥,雨量充沛,物產豐富,人們稱之為「神奇的回歸綠帶」。 北回歸線橫貫肇慶,形成了獨特的「肇慶北回歸線神奇景觀旅遊帶」,該帶糅合了七星巖「人間北鬥」、星湖國家溼地公園「臥佛含丹」、出米洞「立竿無影」「月亮垂照」、鼎湖山自然保護區、封開黑石頂自然保護區、懷集大稠頂自然保護區、高要西江爛柯山自然保護區、四會十二帶自然保護區、德慶三叉頂自然保護區、廣寧深坑保護區等縣市區生態文化保護區等自然景觀,匯聚成極具肇慶特點的生態旅遊線路
  • 肇慶這個北回歸線上的神奇地方,除了臥佛含丹還有立竿無影
    肇慶這個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城市就是那樣神奇。北回歸線像一支畫筆,畫出了多彩肇慶之美,還畫出了眾多天象奇觀,除了「臥佛含丹」外,還有「立竿無影」「月亮垂照」奇觀,以及出米洞的神奇。肇慶市位於北回歸線帶中,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形成了獨特的天象奇觀、人文特色和自然風光
  • 6月21日,一起開啟北回歸線上的「神奇之旅」~
    「立竿無影」觀測暨肇慶北回歸線神奇景觀旅遊帶線路推廣活動,讓本地天文愛好者和各地遊客共同體驗北回歸線上的「神奇之旅」。21日當天,中國大陸第一個北回歸線標誌塔所在地封開,也將作為分會場開展「北回歸線神奇景觀旅遊帶」主題文化旅遊活動,與主會場連線互動。
  • 北回歸線上的神奇
    從普洱所處緯度可以看出,北回歸線從普洱市中部穿過。北回歸線上的普洱市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普洱市森林覆蓋率超過67%,是北回歸線上最大的綠洲,被聯合國環境署稱為「世界的天堂,天堂的世界」。這還不足神奇 ,如果你走進墨江雙胞胎小鎮,感受下這裡雙胞胎之多,不但人雙胞胎多,各種樹木植物也雙胞胎多,38萬人口的墨江縣城,竟有1200對雙胞胎。
  • 夏至日廣東肇慶北回歸線旅遊帶秀「立竿無影」
    中新網肇慶6月21日電 (記者 索有為)6月21日(農曆夏至日),廣東省肇慶市在星湖國家溼地公園舉辦星湖出米洞夏至日「立竿無影」觀測暨「肇慶北回歸線神奇景觀旅遊帶」線路發布活動,將肇慶各縣(市、區)特色旅遊資源串連成線,推動肇慶北回歸線帶上的旅遊產業發展。
  • 北回歸線上的世界灣區
    北回歸線,向來是一個神奇的所在。這條環繞地球的人工標註線,享盡大自然的靈氣,它所穿行而過的地域,俱是人類文明和文史勝跡聚集之地。在這裡,冬無積雪、夏無酷暑,是動植物的天堂,也是人類發展和生活的絕佳區域。
  • 北回歸線帶上神奇的地方(一)| 獨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人間仙境
    北回歸線帶是條神奇的飄帶,恰好位於地球地軸的黃金分割點,北緯23°26′。
  • 讓綠皮火車旅遊專列驅馳在北回歸線上—新聞—科學網
    據悉,北跡露營指通過北回歸線(北緯23°26′)把我國乃至全球地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文化沉澱連結在一起,目標是成為國際化戶外露營基地。   一條神奇而又神秘的地理分界線   前不久,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播出八集紀錄片《穿越•北回歸線》,帶著人們自西向東穿越了北回歸線在我國的五個省區,展示了其多彩多姿的生態自然風貌和奇特的人文民族民俗風採,揭開了北回歸線那神秘而又美麗的面紗,觀者無不怦然心動嘖嘖稱奇。
  • 雲南有一個奇特的公園,在這裡可以踩著地球的北回歸線來回踱步!
    雲南省墨江縣,北回歸線穿城而過,這裡孕育著勤勞且能歌善舞的哈尼族人民,以北回歸線為軸建立景區,即為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融合哈尼族的民族風情以及當地神秘的雙胞胎文化,形成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櫻花綻放的時節,粉紅色點綴夢幻,我們到訪這裡。
  • 北回歸線經過中國的這些地方,且有標誌塔和公園,有你的家鄉嗎?
    北回歸線(TropicofCancer)是一條緯線,是太陽的光線在北半球能夠直射到的離赤道最遠的位置。北回歸線是地球上北溫帶與熱帶的分界線,也就是北緯23°26′(23°26′±1°)的緯線圈,是一條具有多學科意義的天文氣候特徵的緯度線。
  • 探索神奇的北回歸線帶,原來肇慶有這麼多獨特的地方!
    神奇的北回歸線帶北回歸線帶是條神奇的飄帶,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高的珠穆朗馬峰、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群……圖:梁亮肇慶市位於北回歸線帶中,肇慶城區的星湖旅遊景區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人文,以及奇特的地理現象,是北回歸線帶上神奇特的匯聚之地
  • 探索走進神奇的北回歸線帶,肇慶有這麼多獨特的地方!
    北回歸線帶是條神奇的飄帶,有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高的珠穆朗馬峰、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群……圖
  • 廈門•香山灣,北回歸線上的下一個世界灣區
    北回歸線,向來是一個神奇的所在。
  • 戰疫結束後,重啟北回歸線勘探之旅
    北回歸線上,神奇的生命「縱橫雲南·秘境國家步道」橫線穿過最神秘的北回歸線據不完全統計北回歸線沿線有30多個國家級/省級自然保護區而它穿過的雲南和廣東兩個省份正是中國境內自然保護區最多的兩個省份PS:圖片來源於《北回歸線之旅》神秘的大自然是如何通過一場運籌帷幄將這個世界打造成動植物的天堂
  • 國內「神奇的」城市,被北回歸線穿越,被譽為「中國紫米之鄉」!
    這個城市就是——墨江,是昆明通往普洱和西雙版納的必經之地,最吸引遊客的就是這個城市被北回歸線穿越,境內的「墨江北回歸線標誌園」,是當地的一個4A級旅遊景區,也是很多遊客必去打卡的景點。這個城市還被譽為「中國紫米之鄉」,這裡的特產墨江紫米也是銷往世界各地,口感也是極佳的,有很多的遊客前去旅遊也會帶走一些。
  • 北回歸線上的雲南,太陽轉身創造的奇蹟
    此次勘探活動的橫線,是沿著北回歸線展開的,那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北回歸線作為國家步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條呢?回歸線,是太陽每年在地球上直射來回移動的分界線。△【北回歸線】現在,我們將通過2020「縱橫雲南·秘境國家步道」橫線的相關概況及所穿越的神奇地域,告訴你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北回歸線作為國家步道上不可缺少的一條。
  • 旅行:帶你走進普洱,尋覓太陽轉身的地方,去看神奇北回歸線
    比起人文景觀,我還是比較喜歡自然景觀,尤其是這種叢林類的,到了雲南簡直過足了我穿越叢林的癮。這次來犀牛坪又是一次叢林穿越之旅,想想就興奮。藤本植物纏繞是熱帶、亞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中的特有景觀,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熱帶雨林植物高大、茂密,遮天蔽日,為了爭奪陽光,其他底層植物依附於這些高大植物開始向上攀爬,長期進化便形成了攀爬的能力,後期還可能會把被依附的植物絞殺死。
  • 桓公臺生態園景觀,講述別樣的齊國風情
    項目檔案景觀公司:梵泰景觀(案例分享)項目名稱:臨淄桓公臺生態家園項目地點:臨淄區齊城農業開發區農聖路景觀風格:生態風景觀材料:水泥景觀包括:景觀樹、假山流水、景觀小品雕塑等臨淄,可是一座歷史名城,是春秋戰國時期作為超級大國之一的齊國國都。
  • ​從化舉行北回歸線生態文化活動十周年座談會
    ,北回歸線生態文化活動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和廣州從化太平鎮特色產業生態發展調研活動熱烈舉行。數十名長期從事北回歸線生態文化發掘推廣活動的專家、企業家和文化界人士等分享發言,暢談北回歸線文旅創新的過去和未來。
  • 從化區博物館原館長何彬彬:抓住北回歸線文化與從化產業融合發展
    9月22日,正值廣州市全國科普活動日,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之時,在廣州北回歸線標誌下的從化區太平鎮,北回歸線生態文化活動十周年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和廣州從化太平鎮特色產業生態發展調研活動熱烈舉行。 從化區博物館原館長何彬彬表示,經過北回歸線的大部分地區是海洋還有乾旱的沙漠,但在中國,北回歸線一帶特別生機勃勃,從化一直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色明珠,從化有眾多湖泊、森林和其他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