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非遺:巧手慧心的她,用薄如蟬翼的竹絲作畫

2020-12-21 騰訊網

當城市的面貌越來越新,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那些過往時空裡的「慢工」和「細活」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為了守護傳統技藝,由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指導,新聞晨報學記團聯合微紀錄片《海派百工》出品方上海汐夢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共同推出「非遺守『滬』人」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這個暑假,150名中小學生跟隨新聞晨報資深記者,走訪上海非遺傳承人,近距離感受傳統技藝的魅力與堅持的力量。非遺守「滬」人第5期

守護項目:竹絲編技藝

傳承人:程麗

中國盛產竹子,中國人愛竹,也善於用竹。相信你見過不少用竹子編織的物品,比如我們常用的竹蓆、竹筷,還有竹凳、竹簍等,但你也許沒聽過竹子還能作畫。

將100斤的竹子製作成僅有1兩左右薄如蟬翼、細如髮絲的竹絲,再用挑、破、壓、拼等多種編織手法,編織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竹絲畫。這正是上海非遺竹絲編技藝傳承人程麗老師的絕技。

在我國,用竹子進行編織歷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在錢山漾文化遺址出土的200多件竹編器具上,已經有人字紋、梅花眼等竹編紋樣,證明在當時竹編技藝就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了。

程麗老師自幼跟著長輩學習竹編手藝,但她並未止步於此,而是在傳統竹編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創作了更高難度的竹絲扣瓷和竹絲畫,大大提升了竹編工藝品的藝術價值。7月11日,晨報學記團小記者走進程麗老師的工作室,體會非遺竹絲編工藝的精妙與美。

將手藝進行到底

晨報小記者 陶嘉澤

(建襄小學 四年級)

在四川的眉山,人們的房前屋後生長著大片的慈竹。慈竹竹節長、竹壁薄、質地柔軟,當地人用它來編織各種農具。上海非遺竹絲編傳承人程麗就出生在這裡。

程麗阿姨回憶說,她從小耳濡目染,跟著長輩們編竹編,補貼家用。「如果不想做啊,大人就要給我們吃『竹筍烤肉』嘍!」我問她:「那萬一被薄如刀片的竹片刮破要怎麼處理呢?」她不以為然地笑道:「那可是家常便飯啊,只要用牆角的火柴灰撒在上面,如果衣角有毛線,再繞上去就行啦!」

二十幾歲時,程麗阿姨來到上海尋求生計,可她發現,在農村用的竹簍、竹筐在城市裡用不著,於是聰明的程麗阿姨把它們縮小:擔子變茶漏,大筐變果盆……小巧的竹編工藝品受到城市人的喜愛。之後她又編織了更加精緻的竹絲扣瓷和竹絲畫,把竹編製品一步步引向高端藝術品發展。我詢問她:「您剛才一直提到創新,那每一次創新都成功了嗎?」程麗阿姨自信地點了點頭,「是的。每一次創新前,先做調查準備,然後認真思考很多次,絕對不能打沒有準備的仗。」

正是這樣的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程麗阿姨帶著竹絲編走出了國門。她的作品如《清明上河圖》《五牛圖》《隱形觀音》等,榮獲國內外博覽會金獎,瓷胎竹編花瓶《熊貓》更是被選中作為國禮。我好奇地問道:「如果自己對作品不滿意怎麼辦?」「不滿意就重新做!」她回答得毫不含糊。

最後,熱情的程麗阿姨教我們編了一條小魚,她說,這是最簡單的竹編花色之一,可我努力嘗試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我的手指都僵硬了,像一個調皮的孩子不聽我的指揮。原來,「簡單」二字是千萬次的練習得來的!

臨走前,我用自己的零花錢買了一個精緻的小香囊。看著它層層疊疊的紋理,摸著它光滑的竹絲表面,我仿佛看見了一根根竹絲小精靈相互跳躍穿梭,正玩著高難度疊羅漢遊戲……

慈竹變形記

晨報小記者 孫雅婷

(靜安區閘北第三中心小學 四年級)

我是一根毫不起眼的慈竹,生活在四川眉山的山裡。山裡的人們很喜歡我們,把我的兄弟姐妹變成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

有一天,山外來了一群人,他們挑來挑去,似乎很滿意我,於是把我砍了下來。我預感到,我會有和兄弟姐妹不一樣的命運。果然,一雙手開始刮去我青色的外皮,用刀劈開我的身體,接著又用火烤我,再把我劈得更細……我忍痛承受著,直到最後變成了一把細竹絲,被這雙手的主人帶到了一個叫做「上海」的地方。

在一間寬敞明亮的房間裡,我被擺上桌臺。我打量四周,看到 「佛肚軒」竹編工作室幾個大字。這時有一群小學生走了進來,他們興奮地叫道:「好漂亮,好精緻呀!」我順著手指的方向望過去:原來是我的同伴們,它們已經變成了惟妙惟肖的竹蜻蜓和竹蝴蝶、小巧可愛的髮簪和戒指、創意無限的竹編二維碼,還有一件件縮小版的竹編農具……

一個小女孩甜美的聲音響起:「這些竹絲也可以用來編織嗎?」她指的是我,我的心跳加速,對著同伴說道:「我馬上也要華麗變身啦!」不一會兒,我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回答:「看,坐在桌子旁認真編織的幾位大哥哥,他們都是殘疾人,這些竹絲就是給他們學習編小香囊的」。

果然,我被他們中的一位選中,放在了一個小木樁上。在這雙手的幫助下,我與小夥伴們手拉著手,肩並著肩,纏繞在了一起。不過,也有調皮的小夥伴故意逗他,不聽他使喚,但最後還是被「制服」。我們懷抱薰衣草,收口、打結,變身為一隻精巧細緻的竹香囊啦!

「媽媽媽媽,你看這隻竹香囊,特別樸素典雅、氣味芳香,掛在包包上很漂亮。」小女孩閃爍著喜悅的眼神說道。她把我帶回了家。

夜晚,在小女孩的燈下,我讀到了她寫下的故事:

今天,我去採訪了上海非遺竹絲編傳承人程麗老師,她用普普通通的慈竹,編出了竹絲扣瓷、竹絲畫等藝術品,獲得了各類大獎。但最讓我感動的,是她發起了「藝助行」工藝項目,用竹編手藝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殘疾人學習竹編手藝,在家就業,自食其力……

竹子在她手中變身藝術品

晨報小記者 張樂菲

(一師附小 四年級)

你能想像,一根粗粗壯壯的竹子經過工匠靈巧的雙手,變成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嗎?今天,就隨著我一起到上海非遺竹絲編技藝傳承人程麗老師的工作室——「佛肚軒」去一探究竟吧!

走進「佛肚軒」,右手邊有一個展示臺,上面放著一些籠子、小杯墊、小香囊和小簸箕,它們是生活用竹編農具的迷你版,只是有了更美麗的圖案和顏色。程老師介紹說,竹編最早是用於日常生活的工具,比如篩選稻穀的簸箕,用來背孩子的竹簍。現在她把農具改造成藝術品,賦予它新的功能和藝術價值。抬頭望去,上面還掛著一件件用竹子做成的小包。程老師說:「這個先用一種顏色的竹絲做成一層外皮,再用1-2種染過色的竹絲做出各種圖案。」 這些小包看起來時髦而輕便。

走進大廳,牆上掛著幾幅佛像畫,有的是黑白竹絲畫,有的是隱形竹絲畫,還有猶如筆墨寫出的竹絲經書。燈光下,我轉動著隱形竹絲畫的架子,佛像隱隱約約,佛祖惟妙惟肖。我問程老師:「您做一幅竹絲畫要多久?要不要畫草稿?」老師說:「像做這樣的作品,需要先設計圖紙,選擇四川特有的竹子,100斤竹子只能加工成1兩可以使用的竹絲,再進行編織。竹絲畫一般要做2-3個月,經書的話需要1-2年。」

那一幅幅竹絲畫做得太精美了,一根根竹絲平整細密,沒有任何瑕疵。我好奇地問:「程老師,您有編錯過嗎?如果編錯是全部重做還是怎麼處理?」程老師說:「像那幾幅隱形的,做錯了就不能接上,只能重做,如果是黑白花紋的,可以接上或者把弄錯的那一步拆了再接上。」

採訪過程中,我注意到有幾位叔叔在工作室的另一頭編竹編,他們有的用手比劃著,有的腿腳不大方便,程老師時不時會走過去指導一二。一位程老師的徒弟告訴我們,這裡也是殘疾人士的學習基地,程老師教大家竹編技藝,幫助大家自食其力。她本人也是其中之一,作品還獲獎了呢!

探秘竹絲編

你一定見過竹子,它在我們國家的很多地區都有分布。所以當我第一次聽說「竹絲編」和「竹絲畫」時,滿肚狐疑:竹子那麼硬,怎麼編織呢?竹絲還能作畫,怎麼畫的呢?7月11日,我帶著心中的疑問,和小夥伴們來到上海非遺竹絲編技藝傳承人程麗老師的工作室——「佛肚軒」。

一走進工作室,我們瞬間被眼前的一切所吸引,直呼:「太美了!」「太漂亮了!」各種工藝品有的擺放在桌上,有的掛在牆上,還有的放在玻璃櫥櫃內,大大小小,各式各樣。「這是什麼?」「是小魚。」「快來看,是二維碼,能掃一掃嗎?」小夥伴們激動極了,你一言我一語地猜測著。再仔細一瞧,這些工藝品都是用竹子編織而成。

一根竹絲「編」出一片新天地

(林苑小學 五年級)

四川眉山盛產慈竹,竹絲編技藝傳承人程麗老師就出生在這裡。她從小跟著長輩用竹絲編織農具和生活用品來謀生。我們問她,那時如果不想編竹子了,怎麼辦?程麗老師笑著說:「如果不想編了,那爸爸就要請我吃『竹筍肉』(挨打)囉……那時候,我看到最遠的地方,就是頭頂的天空。」

因為不想一輩子呆在大山裡,程麗20歲的時候來上海打工。可由於沒有上過大學,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為了謀生,程麗又重新拾起了竹絲編這門祖傳的手藝。她把竹編農具和生活用品縮小了好幾倍,製成更精美的工藝品。

踏進位於談家渡路28號的程麗老師的工作室,我仿佛進入了一個縮小版的竹編世界:套牛嘴竹環「變身」戒指、背小孩的竹簍成了花瓶、豬籠變裝麻雀竹籠……各式美觀又實用的竹編製品琳琅滿目,我的眼睛都來不及看啦!

程麗老師的「能耐」當然不止這些,她用心將老手藝和新想法結合起來,創作了更有藝術價值的竹絲扣瓷和竹絲畫作品。最讓我佩服的是她那副竹絲畫——《五牛圖》,幾乎和畫出來的一模一樣。原來,又粗又硬的慈竹,經過刮皮、開節、切片、烘烤、制篾等數十道工序,能夠製成細如髮絲的竹絲,再用竹絲編織成畫。竹絲越細,編出的作品越精緻,編織的難度也越高。程麗老師說:「編竹絲畫時不能出錯,一根編錯,就得拆掉重編。」所以,一幅竹絲畫,要花上她數月甚至數年時間。

如今的程麗老師,已是國家非遺傳承人,她的數十件作品在國家、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她走進了清華大學創新工作坊,和來自全國各地的手藝人一起切磋學習;她也走出了國門,受邀為外國大學的藝術學院學生授課,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技藝。

聽著程麗老師的敘述,我仿佛穿越了時空,看到那個在山裡埋首編織農具的女孩。我要告訴她,多年後,經過堅持與努力,她「編」出了一片新天地,看到了更寬廣的天空。

創新,讓非遺重新閃耀

晨報小記者 沈梓璇

(上外附屬民辦浦東外國語小學 四年級)

2018年,我有幸參加了非遺紀錄片《璀璨薪火》電影的點映,觀影后,導演曲全立感慨道:「非遺,就是一門快消失的手藝。如果這門手藝消失了,那基本就沒人來關注它了。」好在,還有很多人在努力著,讓這些手藝活下去,非遺傳承人就是他們的代表。暑假的一天,我們有機會採訪了上海非遺竹絲編技藝傳承人程麗老師。

程麗老師的工作室,名叫「佛肚軒」,取自四川的佛肚竹——它的竹節像佛祖的肚子。「我希望大家能有像佛肚一樣的肚量,大方包容。」程老師正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四川人,小時候因為家裡條件差,便跟著長輩學竹絲編,製作一些農具來謀生。剛開始學的時候,因為竹子邊緣鋒利,很容易割傷手指,她就用口袋裡的線頭或者柴灰敷一敷繼續幹活。

來到上海後,她把粗糙的竹編農具改良成了精緻的竹編工藝品。比如原本用來篩麵粉的篩子,變成了放水果的果盤;原本用來盛放稻穀的籮筐,變成了小巧玲瓏的筆筒;原本用來睡覺的竹蓆,變成了精緻的茶杯墊。這些小物件擺在工作室進門的案臺上,琳琅滿目。

再往裡走,我們看到了編織難度更高的竹絲扣瓷和竹絲畫。眾多作品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三隻小鹿:其中一隻小鹿前腿離地,頭向後看,好像正在呼喚自己的朋友,身體是由粉色和白色的竹絲編成;第二隻小鹿正在低頭悠閒地吃草;第三隻則頭伸向天空,仿佛是森林之王,渾身散發著金色的光芒。我仔細端詳,發現這些竹絲作品紋路整齊,做工精細,就連一個小接口都沒有。

程麗老師介紹,這些都是用四川的慈竹製作而成,選料很講究,100斤的慈竹經過數十道工序,最後只能劈成8兩左右的竹絲,用於編織竹絲畫的竹絲更是根根細如髮絲。編織的過程中也很重要,如果出錯,那整個作品就要重來。

從深山到大上海,幾十年如一日,程老師致力於竹絲編事業。因為技藝高超,所以她的作品讓人讚不絕口;因為堅持熱愛,所以不斷推陳出新;因為充滿愛心,所以把技藝傳授給殘疾人士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程麗老師對竹絲編的愛深深地打動了我。正因為有許許多多個像她一樣的非遺傳承人在努力著,我們才能看到古老的技藝,在車水馬龍的現代社會熠熠生輝!

活動帶教:張智麗 實習生俞詩

活動統籌:張智麗

(註:本文版權歸晨報學記團,嚴禁盜用。)

相關焦點

  • 手撕餅(熟):薄如蟬翼,翩若驚鴻
    眾所周知,手撕餅普洱茶,因薄而保留了茶葉本身條索的完整,因條索的完整而能使茶葉泡出的茶湯更加完美。
  • 三亞亞龍灣瑞吉酒店沙灘的海浪,來時排山倒海,走時薄如蟬翼
    三亞亞龍灣瑞吉酒店沙灘的海浪,來時排山倒海,走時薄如蟬翼!三亞亞龍灣瑞吉酒店沙灘的海浪,來時排山倒海,走時薄如蟬翼!三亞亞龍灣瑞吉酒店沙灘的海浪,來時排山倒海,走時薄如蟬翼!三亞亞龍灣瑞吉酒店沙灘的海浪,來時排山倒海,走時薄如蟬翼!
  • 薄如蟬翼的土豆片,竟然不用刀切,夏季做涼拌菜,這招真省心
    其實咱們做涼拌菜,要切出薄如蟬翼的土豆片,根本就不用菜刀。只需要用我們日常削皮的削皮刀,不信就來試試看嘍!【涼拌土豆片】需要食材:土豆:2個香菜:適量蔥:少許蒜蓉:適量調味料:糖、鹽、醋、生抽、辣椒油、香油做法:1、做出薄如蟬翼的土豆片的小工具就是:削皮刀。
  • 蘭州拉麵的牛肉都是那麼薄如蟬翼 信仰
    蘭州拉麵的牛肉都是那麼薄如蟬翼 信仰蘭州拉麵是一碗好面,在大冷的天進去吃上一碗,走出店的時候一身都比較暖和;湯清油亮、麵條勁道,口味也不是很差,是大眾較為喜歡的常吃的麵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每次無論到那家店,總是覺得店裡的那片牛肉薄如蟬翼,那片牛肉到底是什麼意思?明明是牛肉拉麵,但是這碗面應該叫做:牛肉味拉麵;也就是店主要告訴你:這碗面的本質是讓你吃麵,而我們總是不正視主要的問題,總是去關心那片牛肉;店主也同時想告訴你:字面意思與實在的事實還是有差距的,文字與語言通常不能表達真相,也不能表達思想的全面。
  • 塱鶴雲吞皮薄如蟬翼
    原標題:塱鶴雲吞皮薄如蟬翼 師傅正在製作雲吞皮。  帶你搵食  本欄目搜索美食「特區」,尋覓美食小店,達到味蕾大滿足  麵皮旁白:折騰兩小時我能不薄嗎?  文/廣州日報記者於敢勇  昨日,《搵食廣東》推薦了皮滑湯鮮的崖口雲吞,馬上就有吃貨表示不服:「崖口雲吞雖好吃,但我們高要的塱鶴雲吞也絕不遜色。」今天咱就去探個究竟,讓各位看官評評到底哪裡的雲吞最合您的口味。
  • 薄如蟬翼的春卷皮,加上甜辣醬味道更好
    薄如蟬翼的春卷皮、各種鮮蔬燙的米粉、滴漏咖啡。。。都讓人留連忘返。曾經在越南買回過春卷皮,但包出來的效果不大好。這次網購了這個春卷皮韌性夠,易包裹,可還是包得不好就這樣兒吧,甜辣醬的味兒還挺正宗。原料:生菜、豆腐乾、胡蘿蔔、黃瓜、莧菜、海捕蝦、紫甘藍、蘆筍、越南春卷皮、鹽、油、甜辣醬。
  • 幹炸響鈴丨薄如蟬翼 脆如響鈴
    幹炸響鈴是浙江省杭州地區漢族傳統名菜之一,腐皮薄如蟬翼,成菜食時脆如響鈴,故名。幹炸「響鈴」系杭州名菜之一,餡料通常是以葷餡為主,寺院則是使用素餡。用杭州地區著名特產泗鄉豆腐皮製成的千炸響鈴,以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如響鈴而被推為杭州特色風味名菜之列,受到食者的歡迎。泗鄉豆腐皮產於杭州富陽東塢山村,故又名東塢山豆腐皮。
  • 廣東這種魚腐,薄如蟬翼,透如輕紗,美味爽口!
    其主要原材料是羅定本地新鮮土鯪魚肉與雞蛋清,用純正的花生油炸後,因其外表皮薄有皺褶似輕紗,故被人們稱為「皺紗魚腐」。魚腐可以理解為用魚肉做成的油炸豆腐,又稱油豆腐、油炸、豆泡等,從外形上和口感上兩者都比較相似。廣東雲浮這種魚腐,薄如蟬翼,透如輕紗,美味爽口,我一次能幹掉10個!
  • 美國設計一臺水母飛行器 「翅膀」薄如蟬翼[圖]
    這臺飛行器模型重量僅2.1克,有4個狀如花瓣、薄如蟬翼的「翅膀」。這種飛行器即使遭遇空中撞擊,也能自行穩定,不像其他遙控飛行器需要人工矯正平衡。這種飛行器有望成為新一代無人機,實現軍用或民用。(新華)
  • 國家級非遺項目——四川青神竹編綻放歐洲
    新時代新市場四川訊(馬勝軍)10月7日至18日,青神縣委統戰部選派1名技藝精湛的竹編工匠參加我省重要涉僑公共外交品牌「文化中國·錦繡四川」歐洲行活動,向歐洲各界人士展示具有濃鬱四川特色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青神竹編,讓古樸典雅的「竹編」之美在歐洲大放異彩。
  • 這燈罩薄如蟬翼的吊燈,蘊藏了日本傳統文化
    這些網罩比蟬翼紗更加牢固,又比鐵絲網更柔和,設計師 Oki Sato 從農田中的網罩獲得靈感,與 nendo 團隊一同設計了一款吊燈 farming-net lamp。    這款吊燈最大的特色便在於外側網罩的設計,吊燈外薄如蟬翼的一層網罩正是來自日本農田中的創意,其通過加熱塑形而成,呈現出了吊燈的整體形態。
  • 臺灣好吃時尚伴手禮:薄如蟬翼豬肉紙
    圖片來源於臺灣TTNews  臺灣伴手禮,除了耳熟能詳的鳳梨酥等,薄如蟬翼的香脆豬肉紙,近年來也成為觀光客大受青睞的產品。
  • 飛刀生花 薄如蟬翼 這裡的魚生不輸日式刺身
    回放 飛刀生花 薄如蟬翼 這裡的魚生不輸日式刺身
  • 這種魚腐薄如蟬翼,走在雲浮的街上,聞著路邊的美味就覺得又餓了
    雲浮羅定皺紗魚腐是廣東省的漢族傳統名菜之一,主要原材料是羅定本地新鮮土鯪魚肉與雞蛋清,用純正的花生油炸後,因其外表皮薄有皺褶似輕紗,故被人們稱為「皺紗魚腐」。魚腐可以理解為用魚肉做成的油炸豆腐,又稱油豆腐、油炸、豆泡等,從外形上和口感上兩者都比較相似。廣東雲浮這種魚腐,薄如蟬翼,透如輕紗,美味爽口!
  • 薄如蟬翼,3秒發熱,拒絕臃腫!
    薄如蟬翼,3秒發熱,拒絕臃腫! 薄如蟬翼, 超輕超薄重塑性感美體, 就像沒有穿一樣的親膚體驗! 用衣服包裹住3塊同樣大小的冰塊。 ——科學發熱,溫暖你整個冬天—— 薄如蟬翼輕如鴻,
  • 「巧手慧心,創意無限」—鄭坊中學舉行手工創意製作大賽
    巧手慧心,創意無限。為了增強學生關注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藝術素養。12月3日,鄭坊中學綜合組舉行了手工創意大賽暨作品展示活動。大賽由學校綜合組統一安排,參賽對象為七、八年級全體學生。
  • 竹與木打造非遺盛典 讓大家能夠用起來是關鍵
    今年的義烏文交會圍繞消費類文化產品,博物館、美術館文創產品及衍生品,藝術品及收藏品,文化創意及設計服務,動漫遊戲產品,工藝美術及非遺,文化娛樂產品裝備及服務等七大行業,布局中心館(「一帶一路」、文化特色小鎮、時尚設計)、文化消費館、文博文創館、創新設計館、動漫電競館、非遺工美館、藝術品館等八大展區。
  • 立春吃春餅,教你2種春餅做法,薄如蟬翼,做法簡單,涼了也不硬
    由於立春時,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各種蔬菜發出嫩芽,人們嘗鮮,古人就用麵皮包著時令蔬菜,捲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餅,寓意著五穀豐登,也是春天的象徵,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春之意。今年春節不出門,今天芋兒就教大家2種在家自製春餅的好方法,新手也能一次成功哦。教你小技巧,1次就能做20張春餅,簡單快捷,薄如蟬翼,全家都愛吃。
  • 薄如蟬翼的香酥脆皮,甜糯可口的蘋果醬,真是個迷你版小點心
    餛飩皮上抹少許油,兩張疊在一起,用擀麵杖擀薄,越薄越好,薄如蟬翼烤出來的皮才酥脆掉渣。蘋果熬成橘黃色,蘋果粒變得柔軟。準備一勺生粉,兌成半碗澱粉水勾芡。加入澱粉水後慢慢熬煮,最後形成這種稠糊拉絲的蘋果醬。
  • 烙薄餅,教你一個小技巧,一次做10張,個個薄如蟬翼,柔軟又筋道
    我很樂意為大家做飯,也很樂意將做飯中的經驗和樂趣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更希望大家給予我支持,大家的支持就是我的最大動力,為大家做出更健康美味的美食導語:烙薄餅,教你一個小技巧,一次做10張,個個薄如蟬翼,柔軟又筋道說起麵食,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烙各種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