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關注秭歸新鮮事
近日,在三峽庫區秭歸縣兩河口鎮香龍村發現一簇簇挺立的紅色植物,憑藉腐殖質身軀而寄生生長,大有借母懷胎之勢,花莖呈紅色,肥大的肉穗花序上有紅白小瘤突,花序形如橢圓紅蛋,簡直就是大自然賜給人類的靈物。
此事引起了1956年畢業於湖北大學生物系、今年81歲的秭歸一中退休教師黃達茂先生的高度關注。他查閱了《中華草本》《中國藥典》《全國中草藥彙編》等資料後告訴筆者,此物很像「寄生黃」,別名為民間傳說的鹿仙草、見根生、地楊梅、土裡開花、鹿心草、紅菌、文王一支筆、接木懷胎、觀音蓮、黃藥子、借母懷胎、兒子不離母等,入藥部分為蛇菰科植物筒鞘蛇菰的全草。生於海拔2300-3600m的針葉林或針闊葉交林下,寄生於林中木本植物的根上,多寄生在杜鵑花根上。
黃先生介紹的情況中,海拔條件與秭歸香龍山不符。湖北宜昌特別是三峽庫區會不會有此物呢?筆者好奇,經查,有種叫宜昌蛇菰的植物,其外形倒很相似,但其圖片和介紹顯示都是黃色的,顯然也與此有出入。
秭歸文旅局幹部黃丹獲悉,廣東省博羅縣羅陽一中生物科高級教師周天來,曾參與修編《羅浮山植被圖說》及內部資料《羅浮山珍稀植物圖鑑》,說他在羅浮山發現紅冬蛇菰。據介紹,紅冬蛇菰是蛇菰科蛇菰屬下肉質藥用草本植物,富含多種活性成分,全株入藥,具有補肝益腎、止血生肌、調經活血、清熱醒酒之功效,又可作行氣止痛劑,治痔瘡、虛勞出血和腰痛等症,還有抗哮喘、抗腫瘤、特別是有解酒毒的作用。
無論是寄生黃,還是紅冬蛇菰、宜昌蛇菰,在民間一直被視為名貴中藥。由於依賴寄主生長所需營養成分,目前還無法人工栽培。加上其生長期短,野生資源十分稀缺,所以非常珍貴。
到底此物為何物?當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擬在保護其生態生殖環境的前提下,尋求有關權威部門和專家的科研和論證。
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我愛秭歸整理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