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本是僵硬的、冰冷的、沒有生命的,但在玉雕大師的眼裡,卻是通透的、鮮活的。他們從石頭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中國文化的大智慧,於尺山寸水之間感受宇宙天地的廣闊,體會中國傳承千年的文化精髓。
在中國俗語中便有「玉不琢,不成器」,在翡翠中又有「三分料,七分工」等講述了雕刻的重要性。好的雕工能起到賦予生命的作用。
今天米卡跟大家分享一塊100克的小精品料,雖然塊頭不大,但確實是個難得的小精品。翡翠原石並不是按照塊頭的大小來區分 好壞的,而是品質。再大塊頭沒有品質,那也只能算是普通的石頭,翡翠講究的是內在美。
先從原石上面切兩塊片料出來,一大一小,大的能有牌子位置,小的只能做個小掛件了。
看大塊的吧,放在手掌上明顯可以透過片料直視手掌,雖然沒有達到真正高冰玻璃種那樣的通透度,但是這樣也不賴。
料子肉質發黑,品質佳。看片料要高看一分,因為還沒有起貨拋光的緣故,翡翠原石沒辦法給我們直觀到起貨的效果,所以在未拋光之前,原石還是存在著一定的賭性。
整個就像塊冰塊般,清澈冰爽,帶有一絲飄花,雖然有點小棉絮, 但不影響。因為棉絮在翡翠中出現是再正常不過了,即使是上千萬的帝王綠都扛不住這樣的強光燈。真正完美無瑕的東西僅存在美好的臆想中,沒有機會問世的!
原本老鐵是想用來雕塊山水牌,可能是因為個人對山水牌的 執著和喜愛吧,這能理解,就好比米卡個人超級喜歡悟道一樣的。 但是山水牌對這塊料子來說並不適合,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這片料的面積相對比較小,對於雕山水牌的規格很有局限性,舒展不出來效果可能會毀了這麼一塊好料。
經過對這塊片料的精研細磨,根據片料的特點,槓性好,底子又素淨,恰恰符合雕人物的要求,經商討後老鐵決定雕觀音。
確定了想法,便讓雕刻師根據片料情況和老鐵的理念綜合,便出現了上面的《觀音》掛件。半成品,還需要精工細修完再拋光起貨。
在翡翠牌中,最常見的題材便是觀音和彌勒佛,這兩者都面慈心善,是世人的護佑之主。其寓意:逢兇化吉,遇難成祥,吉祥如意,事事順心。
除了觀音和彌勒佛等人物題材之外,還有山水,花鳥,魚蟲,悟道,龍鳳牌等等,都是非常有寓意的題材,可以根據個人的喜愛選擇適合自己的翡翠。
看到這,大家對比加工前與加工後,有什麼樣的感想呢?歡迎下方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