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江西省鷹潭市的龍虎山原名雲錦山,群峰綿延數十裡,為象山(應天山)支脈西行所致,傳說中有99條龍在此集結,山狀若龍盤旋,似虎雄踞。
龍虎山景區2014年曾被第四屆中國旅遊產業發展年會授予「美麗中國」十佳旅遊景區、中國智慧旅遊創新項目,成為中國唯一同時獲得此兩項殊榮的景區。成為中國首批國家地質公園,也是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
龍虎山相傳東漢中葉時張天師曾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因而得名,龍虎山也因此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
龍虎山除了有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古越懸棺群更是不能錯過江西奇景,如擁有2600餘年歷史的202座懸棺。
因為結合上述諸多旅遊優勢,便構成了龍虎山風景旅遊區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三絕」,其中包含以下7個特色景點:
來到龍虎山,不能錯過的正有超過202座千年古越懸棺群,是2600餘年的歷史印記,這些崖墓群鑲嵌在陡峭的石壁上,猶如陳列在巨大的歷史長廊中的文化珍品。巖洞棋布,高低錯落,不可勝數,遙望絕壁上淡黃色的棺木崖穴,令人讚嘆先人巧奪天工。
抬眼望去,但見高崖絕壁上的壘壘洞穴內,散布著數百座崖墓,巖洞大小不一,裡面陳放著形式各異的棺木。碩大的棺木如何放進絕壁之中的呢?對這樣的千古之謎,自古以來就有種種推測。
懸棺=升棺,諧音升官發財!具體的就需要你去親自體驗了。祝願大家都升官發財!
仙水巖集碧水丹山絕景,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千古崖墓之謎和純樸的古越民族文化於一體,怪石遍布,山水相映成趣。
擁有僧尼峰、蓮花石、丹勺洞、仙倉石、玉梳石、石鼓峰、道堂巖、仙桃石、雲錦峰、仙女巖等十大美景。
仙人城素稱仙巖,為仙水巖最高峰,東鄰瀘溪河,遠遠望去,四面陡峭,魏晉時期,第四代天師張盛即在此山修建「兜率宮」,塑老子神像。
現今橫跨絕壁的仙風橋、環山遊步道已全面貫通,登臨絕頂,龍虎山九十九峰龍騰虎躍之雄峻盡收眼底,是欣賞仙水巖之最佳位置。
瀰漫道教色彩的上清古鎮,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群山懷抱,依水而建,文化豐厚,古風猶存。鎮內的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上清宮、東嶽宮、天源德藥棧、天主教堂等名勝古蹟仍保存得宜。
尤其是整條古街的民居、店鋪、臨河的吊腳樓、古碼埠依然保持著明清建築的遺風,散發出濃鬱的文化氣息,仿佛訴說著歷史的繁榮與昌盛。
龍虎山為正一天師世居所在,為正一派教務發展重心,道教的聖地,傳說祖天師張道陵曾煉丹於此,根據教內說法,第四代天師張盛攜祖傳劍、印、經籙,入龍虎山,得祖天師玄壇故址,定居於此。
東晉王朝南遷,作為漢民族文化之一的道教也隨之匯集於南方,江南遂成為「天師道」的中心,元世祖忽必烈封三十六代天師張宗演為「嗣漢天師」,舊時天師府更被譽為「南國第一家」。
歷代天師在此尋仙練術,也曾獲歷代君王冊封,創下道教建築史上之最,「麒麟殿上神仙客,龍虎山中宰相家。」
63代張天師們奕世沿守1900餘年,建有80餘座道觀、36座道院、數座道宮,數千年來發展出豐厚的道教文化遺產,承傳「南張北孔」的厚重文化,也是「頓悟心學」派的發源地,和禪宗禪悟聖地。
天門山是醉人的生態王國,位於上清古鎮東南5公裡處,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造就了茂密的森林和繁多的物種。其中包含許多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返樸歸真的自然環境,是現代人所嚮往的旅遊景點,每到此地遊歷總有身心舒暢之感。
位於瀘溪河東側,遊覽區因有一座巨大且狀如大象的山峰而得名。主要有仙丹盒、龍膽赤壁、觀象臺、正一仙峰、百歲洞府、雄獅回頭、金龜翹首…等著名景點,惟妙惟肖、靈性暗蘊,被世人稱為「天下第一神象」。
原名許家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目前住有40餘戶許姓人家,因村裡一年四季沒有蚊子而被譽為中國第一奇村。
走進無蚊村,可觀賞福龜石、許氏門樓、民俗館、許氏宗祠、香樟竹柏林等景物,還可隔河觀賞九虎一龍壁奇景。
江西上饒弋陽縣龜峰山風景名勝區位於江西省弋陽縣城區西南部,320國道、311高速和浙贛鐵路旁,距弋陽縣城10公裡,總面積136平方公裡。
是著名的丹霞地貌地區,怪石嶙峋,巧奪天工,名副其實的世界文化遺產,這裡「無山不龜、無石不龜」,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之美譽。
想來體驗這一處美麗的山水?那趕緊來龍虎山,開啟你的升官發財之旅吧!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如喜歡文章,記得關注我,做個朋友!分享旅途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