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遊客不走「尋常路」,私自進入未開放遊覽區後失聯被困的新聞,屬實讓大家為他捏了一把汗,所幸景區第一時間聯合相關部門經過12小時的搜救成功解救了被困遊客,希望這次的教訓可以引起大家的重視。
請大家一定要遵守景區規定
在開放的遊覽區內觀光
那麼在我們景區的「尋常路」上
又藏著哪些值得一看的風景呢
快小碎步跟上小編一起來看看
嶗山作為中國海上名山第一和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山海遼闊、風光秀麗、氣候宜人、古韻悠長,每年吸引大批遊客前來,熙熙攘攘、絡繹不絕。
攝影@ 朱博文
作為嶗山區的核心旅遊資源,嶗山風景區規劃的開放線路,已將景區內眾多優質旅遊資源融合在一起。將嶗山山海相間、景社相融的特點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可以滿足遊客吃、住、行、遊、購、娛各方面需求。
攝影@ 嶗山特約攝影師 王華
嶗山風景區主推的五大遊覽區
每一個都各具特色,四時之景各不相同
如此秀麗風光
何必要「不走尋常路」呢?
五大遊覽區徒步線路,一網打盡!
你pick了嗎?
快來領略一二吧!
太清遊覽區
青瓦紅牆,古韻綿長
路線:太清宮-明霞洞-上清宮
太清遊覽區居嶗山東南端,面朝大海,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即便到了每年十二月,也依然能夠保持如詩如畫的秋色,因此又有「小江南」的美譽。
嶗山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之說,其中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就是始建於西漢建元元年、距今兩千多年的太清宮。太清宮始建於公元前140年,元朝時成為全真派的道觀,後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地位迅速提高,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歷經朝代更迭,風雲變幻的太清宮,以三官殿、三清殿、三皇殿為主殿,房舍簡樸、古拙,承襲著宋代的建築特色,踏入其中,便可以開啟一場尋真悟道之旅。
攝影@ 嶗山特約攝影師 王華
攝影@ 嶗山特約攝影師 劉明元
太清宮遊覽完畢,你可以順著山路徒步前行,沿途欣賞蟠桃峰、瑤池峰等奇峰怪石,置身於神秘莫測的山海風光之中。山路盡頭,在翠竹蔥籠、濃蔭掩映中的便是明霞洞。丘處機、郝太古、孫不二、張三丰、孫玄清都在此修煉過。這裡後眺石峰聳立、山高林密,前望群巒下伏、峭壑深邃,每當朝暉夕陽,霞光變幻無窮,因而被列為嶗山十二景,稱「明霞散綺」。
攝影@ 紀春章
繼續向下徒步,便可抵達嶗山最具代表性的道觀之一上清宮。上清宮為兩進庭院,殿宇和房舍共28間,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佔地面積1500平方米。前殿祀「三清」,後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和「七真」。行走在上清宮,看著這些青石灰瓦的建築風格,古樸無華,隨處都可以感受到清靜無為、修身養性的濃濃道教文化。
巨峰遊覽區
天高氣爽,雲霧繚繞
路線:自然碑-「海上名山第一」石刻-靈旗峰-八卦門環線
巨峰遊覽區是嶗山海拔最高的遊覽區。遊巨峰,可以一覽高山雄峻壯麗的風光,遠眺碧波萬頃的大海,近賞萬峰爭秀的山景和山腳下花樹縈繞的鄉村。可謂四季之景各有千秋,隨時都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沿山路往上爬,一定會遇到自然碑。自然碑又稱嶗山之「碑」,是由嶗山南麓攀登巨峰的必經之處。高聳的方形石崮高約40米,寬約7米,傲然聳立在蒼翠的群峰層巒中。到了初冬,周邊的樹木因品種不同、光照不一,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或青翠、或稻黃、或墨綠、或嫣紅。仿佛帶有畫面感的展現,或許只是一轉身,遠方的景色便已經更換了色彩。
「海上名山第一」刻石是徒步行進途中最佳取景地之一。「海上名山第一」這六個字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先生95歲高壽時題寫,峻筆蒼勁,如遊龍飛鳳,刻畫出嶗山的氣度與內涵。站在觀景臺眺望,你會忍不住感概巨峰的叢峰璧立、山形偉岸。
經過一路跋涉,就可到達靈旗峰。站在靈旗峰俯瞰遠眺,山谷的盡頭是連綿不絕的雲海,縹緲的流雲與蔚藍的天空,在視平線上合二為一。周圍的霧也被散的曼妙柔紗、亦幻亦實,仿佛觸手可及。
攝影@ 嶗山特約攝影師 王華
想要完整的遊覽巨峰,那千萬不要以為登頂就結束了,逆時針環行八卦門,可以極目海天一色。巨峰遊覽區按照八卦而建,共分為8個山門,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路,需要耗時三小時左右,對體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徒步在這裡環行,四周景色變化豐富,絕對會讓你印象深刻。
攝影@ 李友書
仰口遊覽區
山海相依,空靈悠遠
路線:獅子峰-壽字峰-覓天洞-天苑
仰口遊覽區的美,在於山海城的完美融合,既有底蘊深厚的人文歷史,又兼具壯麗遼闊的自然風光。無論何時,這裡都是欣賞大海的絕佳地點。
從進山的售檢票站沿山間小路拾階而上,先上猶龍洞,從猶龍洞峰頂可以望見獅子峰,顧名思義,獅子峰背山面海,凜然雲表,猶如一隻強悍威猛的雄獅傲視滄海,因而被稱為「獅子峰」。走一小段山路,登上獅子峰,眺望仰口連綿的群山,像一幅畫,更像一首詩,在這裡呼吸的每一口,都是最純淨的新鮮空氣,這裡的美景山清水秀,睜開眼睛便是一種享受。
欣賞完獅子峰的大氣磅礴,沿清晰的指示牌徒步上山,就可以看到壽字峰。偌大的石壁上刻滿大大小小的「壽」字,囊括隸、篆、行、草、楷等字體,既是一幅壯觀的百壽圖,又是一副匯集中國書法臻萃的畫卷。
從壽字峰沿山間小路拾階而上,可到達覓天洞。覓天洞由兩個大峭壁夾縫中的多塊巨石迭架而成,巧奪天工,是一個自下而上的天然奇洞。洞高100餘米,構型奇特,別具一格。石洞自下而上共分5層,洞內盤旋曲折、奇特古怪。從洞中出來,你真的可以體會到「咫尺天涯」的感覺,雖覺驚險,卻樂在其中。
繼續徒步行進,穿過一線天,便可到達天苑。從天苑俯瞰,綿延的群山、形狀各異的奇石、錯落有致的村莊和廣袤無垠的大海,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諧。天苑有一塊巨石,好似從天上不小心掉下來,一半在空中,一半在山頂,不知道它在這裡待了多少年,雖經歷無數風雨,卻依舊巋然不動。憑欄遠眺,仰口灣就在眼前,狹長蜿蜒的海岸線美不勝收。遠處的大海作為空氣淨化機,使這裡擁有絕佳的空氣品質。深呼吸,空氣中瀰漫著醉人的季節芬芳,沁人心脾。
攝影@ 徐凱麗
九水遊覽區
蒼鬱澄澈,流水潺潺
路線:九水十八潭-潮音瀑-蔚竹庵
九水遊覽區位於嶗山中部偏北,這裡自然景觀優美,道教歷史文化豐富。由於九水地處巨峰北部,寒冷空氣可以進來,氣溫較低,所以又有「小關東」之稱。
順著環山木棧道上行,沿線可以欣賞到九水十八潭。一步一換景,十步一重天。水流所經之處,將形態各異的巖石洗刷的光滑潔淨,紋路清晰可見。初冬,九水十八潭不復往日張揚激蕩,像是有了濃度的溶液,緩緩流淌卻無比澄澈。但那潭水下的濃綠,卻給人春深如海的感覺。原本蒼鬱的樹,苔染的石壁,沸騰的浪花泡沫都漸行漸遠,只餘一個個汩汩深潭。
繼續徒步前行,就能到達潮音瀑。潮音瀑是北九水的盡頭,也是北九水的精華所在。瀑布傾瀉時,急流掠石,迸珠濺玉,如泛起層層鱗花,似揚起片片碎玉,所以古時稱潮音瀑為「魚鱗瀑」或「玉鱗瀑」,但又因其聲如潮湧,後又稱為「潮音瀑」
攝影@ 嶗山特約攝影師 劉明元
遊覽過潮音瀑,可走大循環到達蔚竹庵。作為初冬九水的點睛之筆,從每年的十一月開始,蔚竹庵門前的那顆800年的銀杏便率先披上了黃衣。方圓十米,滿地金黃,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都顯得蒼白。偶爾有幾隻貓趴在地上曬太陽,不禁讓人覺得周圍的空氣暖意融融。
攝影@ 嶗山特約攝影師 王守增
華嚴遊覽區
幽幽禪意,絕世脫俗
路線:蓮花路-華嚴寺-那羅延窟
華嚴遊覽區以古剎華嚴寺和嶗山十二景中的那羅延窟最為著名。這裡依山傍海,風景秀麗,奇妙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成就了一方完美殊勝、絕塵脫俗的「淨土佛國」。
通過氣度不凡的山門進入「華藏世界」,沿蓮花路徒步前行,路旁勁松青翠、紫竹茂盛,佛境清幽超凡,往日的煩惱瞬間便不復存在。
走出竹林小路,盡頭便是始建於明代的華嚴寺,華嚴寺不僅有著「嶗山古建築之最」的美譽,更是體現了嶗山這座文化名山「三教融合,共生共榮」的寬廣胸懷。與城市裡現在滿目蕭條的景色相比,冬季還能欣賞到金黃的銀杏,確實給人一種錯覺,讓人不由得理解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那句詩的含義。
順著山路前行,兩邊風景幽靜宜人,此時的那羅延窟在周圍豐富的景色襯託下,令人心曠神怡。《大方廣佛華嚴經》中記載:「震旦國有一住處,名那羅延窟,從昔以來,諸菩薩眾,於中止住。」梵語中,「那羅延」是「金剛堅牢」的意思,石窟由堅硬的嶗山花崗巖構成,與梵文的「那羅延」名實相符,僧侶們由此稱石窟為「世界第二大窟」。
這麼多各具特色的遊覽區,一一欣賞便可盡享嶗山醉美風光,何必「自尋野路」呢,嶗山都已經給各位準備妥當啦!
最後,小編還想提醒大家
嶗山未開放區域
全年禁止入內!!!禁止入內!!!禁止入內!!!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尤其在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
嶗山處於森林防護期、戒嚴期
任何單位及個人未經允許
禁止進入未開放區域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樣啦
喜歡就點個「在看」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