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把一晝夜劃分成十二個時段,每一個時段稱為一個時辰。這是我們自有的一套獨特且歷史悠久的時間系統。十二時辰,十二種美,歲月流轉間,儘是詩情畫意。
近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十二時辰》一書,挖掘藏在時辰中的生活美學。將十二個時辰層層分解,每個時辰都配有相應的文化隨筆,解讀古人對天時、地利、人事的感知。可以說,讀懂十二時辰,就讀懂了中國人的一生。
《中國十二時辰》
陳帆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十二時辰是中國獨有的傳統的時間文化,很美,很浪漫
《中國十二時辰》以十二時辰為主線,用精緻且溫暖的鏡頭畫面加以文字注釋,詮釋中國人文地理的博大與美妙,在自然風物的時空轉換中品讀傳統文化所包含的智慧和深情。
作者陳帆,畢業於蘭州大學哲學系,是知名的專欄作家和人文地理攝影師。作為專欄作家,作品刊登發表於《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三聯生活周刊》《中國國家地理》《中國攝影》等核心主流媒體,作為多部熱銷圖書作者,創作書籍涉及人文隨筆、人文攝影等多個領域,著有《人間時節》《時光且行》《以影為伴》《光線與色彩的魅力》等書籍。
本書集攝影作品、文化隨筆於一體,攝影作品兼具詩情畫意與人文關懷,隨筆清新雋永,婉轉繾綣。陳帆老師詮釋了每一天的生活智慧,於細微之處打動人心。
說到為何想到做這本書時,該書的責任編輯、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楊爽說道:「十二時辰是中國獨有的傳統的時間文化,它很美,又很浪漫,而且到目前為止,圖書市場上還沒有以十二時辰為主題,探討古代的時間文化的圖書,這是一種遺憾。剛好作者陳帆老師在整理多年積累的攝影作品時,發現這麼多年漫步祖國山河時所拍攝的圖片,能夠很好地與十二時辰的輪轉像契合,一本十二時辰的文化攝影書就成為自然而然出現的主題。」
千差萬別的文化會催生出截然不同的時間觀念,而在對時間的感受方面,中國的古人是有天人相印、自然與人心相合的美好經驗的,先人感知光陰的變化,用時間映照自身、反省內心,在 時間與"我"的共鳴中產生了詩的情感。 所以,作者將明顯有中國風格的意象的畫面和精緻典雅的詩詞意境相結合,以十二時辰為線索,串聯起大量的古詩文經典,用詩與影來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讓讀者與歷史長河中古人的情緒與情懷共情,讓人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用時間映照自身、反省內心,找回生活的本真
在楊爽看來,快節奏、高速發展的當下,現代人似乎都已經被不知不覺地隔絕在一個個透明的盒子裡面,一方面我們享受著社會發展物質繁榮的成果,另外一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現代人已經逐漸與天地自然隔絕了,傳統文化在每個人身上留下來的痕跡都在淡化。「現代人,尤其是年輕人,在忙碌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變得茫然,在各種紛繁複雜的文化輸入中搖擺不定,這也是為什麼國家要大力弘揚傳統文化的原因之一。」她做這本書,是想將十二時辰作為一個引子,引導讀者了解、重視先人的智慧,感受傳統文化厚重美好的魅力,重新走回天地日月中去,關注純粹的自然,感知光陰的變化。尊重時間的牽引,用時間映照自身、反省內心,找回生活的本真,與山川風月、樹木花鳥重新相遇和對話。「從這個角度來說,十二時辰不只是周而復始的輪迴,更像是這片土地上幾千年歲月裡的光陰平仄,演繹著生生不息的希望。」
在成書之前,作者陳帆花費了打量的時間去梳理和總結全國各地最有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觀,挑選出與十二時辰最契合的素材,比如蘇州,他選擇了《楓橋夜泊》裡的寒山寺。《楓橋夜泊》這首詩描繪的正是夜半時分的景象,非常切題,同時這首膾炙人口的古詩中蘊含的豐沛的情感非常能打動人。
大美中國,美得千姿百態,如何挑選最合適的景致配合某個時辰呢?自然,在萬千素材前很難取捨。比如每一座城都有一段獨特的歷史,歷史刻痕的背後或藏著一個民族的興衰,或曾代表著一個英雄人物熱血一生,這些城池中有非常多可以挖掘的東西,但是奈何篇幅有限,只能從中選取幾個最具特色的古城加以簡述,「這其實是很遺憾的事情,只希望以後能夠有機會彌補,能將那些已經失落在歷史長河中的故事再講給更多人聽。」楊爽也不無遺憾。
感悟光陰變換下的祖國山川,讓人為之豁達
作者陳帆老師用非常淵博的知識介紹了十二時辰相關的古籍文獻記載的信息、詩詞文賦以及傳說典故,能夠勾起人閱讀古籍的興趣,試著在古籍書畫中再觸及古文化,感受到幾千年前的日出日入和古人的生活狀態。所以,編輯這本書,對楊爽來說也是一個非常難得的重新體味傳統文化之美的機會。
同時,《中國十二時辰》這本書裡也收錄了陳帆老師大量的攝影作品,在欣賞攝影作品的同時,讀者也會覺得自己仿佛也隨著陳帆老師一起,從江南到漠北,從海岸到西藏的群山,不動聲色就踏遍山河,感悟光陰變換下的祖國山川,「這是一種很玄妙的感覺,它可以讓整個人的心境都隨之變得豁然、曠達。」
《中國十二時辰》這本書的面世,也讓陳帆老師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拍攝方向與創作方向,繼續從中華文化的寶庫中去汲取營養,去挖掘和弘揚傳統的美好,給更多的人以向上的力量。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孫珺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孫珺
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孫珺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麗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