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爾《成為》:金錢不能影響孩子的學習觀,但父母的態度可以

2020-12-09 海綿媽媽說育兒

最近,海綿媽媽的朋友圈都在分享一本書,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成為》,引得我很是好奇,為什麼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成為》可以成為這樣一本現象級暢銷書,而且一年半過去了,熱度不減。

我在美國的朋友還曾告訴我,她現在走在紐約州街頭的書店,還會發現這本書依然擺在最顯眼的位置。

米歇爾·歐巴馬

雖然,米歇爾·歐巴馬不是「美國第一夫人」,已經三年有餘。

但自2017年1月離開白宮之後,米歇爾在2018年11月出版了這本自傳。僅僅一周,即售出140萬冊;兩周之後,它的銷量榮居2018年度暢銷書榜首。

後來,它的每一個版本(平裝及電子書等),包括米歇爾自己念的有聲書,都深受歡迎。近期,由Netflix出品的同名紀錄片《成為》也上線了,依舊吸引巨量觀眾。

這到底是為什麼?這本書的魅力為何如此大?還是米歇爾的魅力為何那麼大?

於是,帶著疑問,海綿媽媽我就入手這本書,趁著前段時間不忙,看看了這本書,確實有很大魅力,特別是在我了解米歇爾的成長經歷與家庭背景後,才發覺這本書的真正魅力。

《成為》內頁

《Becoming》也就是《成為》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成為我、成為我們、成為更多。米歇爾以真摯的話語描述了人生三個重要的階段,從這本書裡沒有看到第一夫人的高高在上,更多的是作為女性如何付出更多努力去爭取,如何在成長的道路上探索自己,永不停歇。

我覺得「成為我」這部分是最精彩的,展現了米歇爾作為高知女性的出眾才華和不懈努力。

米歇爾·歐巴馬

米歇爾出生於貧民區黑人家庭,還有一個哥哥,家庭情況很是貧困,以至於米歇爾小時候,一家人甚至沒有自己的房子,在姑媽家裡租了兩個房間。

米歇爾從小和哥哥擠在一個房間裡,長大一點後,也只能用隔板隔出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來。

但是,就是這樣的貧困家庭卻把一雙兒女都送進了美國著名大學普林頓大學,那麼,她的父母怎麼做到的呢?

米歇爾 家庭合照

看完這個故事,你就會明白了。

雖然米歇爾的家境並不好,但她的父母從不吝嗇對他們兄妹倆的教育投資。她的父母一生都沒有買房子,因為他們想把所有的錢都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在父親的觀念裡,家裡一定要留有一部分錢,以備不時之需。他們家的不時之需,就是在每次孩子學習需要錢時,有能力支付。

米歇爾與媽媽、哥哥

米歇爾的哥哥在考取大學的時候,在兩所大學之間猶豫。一所大學能給他提供豐厚的獎學金,另一所大學,是心儀的普林斯頓大學,沒有獎學金。

當父母知道他的猶豫後,立馬告訴哥哥,無需擔憂學費,要遵從內心選擇普林斯頓大學。

在米歇爾的父母看來,家裡的所有錢,就是為了兩個兒女接受教育準備的。

米歇爾 在普斯頓大學青澀照片

在米歇爾高中的時候,有一次老師要帶一個學生團去巴黎研學,米歇爾在入選名單裡。

但她知道,如果參加這次活動,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米歇爾不忍心再加重父母的負擔,因此從未向父母提起。

米歇爾的父母還是得知了這個消息,主動找米歇爾談話,讓她一定要參加巴黎之行,因為那能讓她增長見識、開闊眼界。

米歇爾·歐巴馬 獲得哈佛法學博士學位

米歇爾父母,用全部的力量託舉著兩個孩子的求學之路,讓他們通過學習,都跳出了原生家庭的階層,擁有了更廣闊的人生。

教育不是花錢越多越好,但一個家庭花在教育上的金錢比例,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

金錢不能影響孩子的學習觀,但父母的態度可以。

歐巴馬給女兒看書

這就是來自米歇爾父母的教育觀,我相信這件事也頓時敲醒了不少父母,父母的格局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未來與眼界。

所以,米歇爾與哥哥在他們父母用心良苦的教育下,都變成了很優秀的人。

米歇爾一直刻骨好學,披荊斬棘,一路突出重圍最終獲得了普林斯頓和哈佛的學位。畢業後順利進入了知名律所,一路高歌猛進做到了靠近合伙人的職位,並且在律所遇見了歐巴馬,讓她的人生再次逆襲,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非裔總統夫人。

而米歇爾的哥哥也是很厲害,他從普林斯頓畢業後曾擔任大陸銀行副總裁、摩根史坦利添惠公司副總裁。

米歇爾與哥哥成為兩個如此優秀的人才,離不開米歇爾父母的用心栽培和他們有遠見和有格局的教育。

這本書的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表達:出身不能決定一切,你的努力看得見,會有回報。

當然,《成為》還有很多關於米歇爾父母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很是值得做父母的學習,畢竟教育孩子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們不是生來就會做父母的,但是我們可以一直在學習著做更好的父母。

而《成為》中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學習做父母的很好的素材,如果你也對於自己教育孩子有疑問,或者想了解下米歇爾的故事,我推薦你再看看這本書,值得一讀,收穫不少。

海綿媽媽推薦這款翻譯版《成為》,翻譯正宗權威,讓我們讀懂故事,認識不一樣的米歇爾與歐巴馬。書裡的故事是從米歇爾·歐巴馬童年時代在芝加哥南部的成長開始,一直記錄到她在白宮內的生活。

她的文字真誠,帶點小幽默。 比如說, 當年在普林斯頓大學, 她描述自己如同一碗白米飯裡的黑芝麻。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叫成為我、成為我們和成為更多。

這本書講述她在工人家庭中如何長大,在童年時期如何經歷其他人對她的種族歧視和霸凌,對她的人格產生了什麼影響,當然更多的還是自己的父母對於自己的開放式教育,開闊自己眼界與格局的故事。

當然,這本書也講了當她的丈夫選擇角逐總統大位時,她們夫妻倆又是怎麼度過競選與執政的時光。

另外,米歇爾·歐巴馬在這本回憶錄中也披露了許多生活中的私密細節,包括曾流產、通過試管嬰兒手術懷孕、婚姻曾面臨困境等。

這本書內容很是豐富,關於育兒問題、教育問題、婚姻問題和職業問題都會給你很好的解讀與解答,讓你解開自己的疑問,開啟更好的未來。

關於書名,米歇爾也有自己的解釋,她說,自己從不說自己已有人生的答案,相反,她強調「成長」,所以把自傳的書名也定為了「成為」。

「成為」也蘊含著生長的勢能,自我革新的力量。在茫茫宇宙和萬變人生中,我們都渴望擁有這種力量,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想成為的人,想成為的父母。

所以,這樣一本可以知道你育兒與生活的好書,用故事教會你揭開疑惑,何樂而不為呢?

大家點擊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芝加哥南區的黑人姑娘逆襲成白宮女主人,米歇爾:父母教會我格局
    在米歇爾的回憶中,全家最奢侈的活動是,當兄妹二人拿回成績單後,父親從餐廳叫一個外賣披薩,或是打包幾品脫不同口味的冰淇淋。米歇爾 家庭合照可以這樣說,即便在大眾社區,米歇爾的家庭也算是較為貧困的。到孩子們十幾歲的時候,基於「青春期的女孩需要隱私」,米歇爾的父母將臥室讓給女兒,自己睡客廳,又在廚房後邊為兒子修了一個隔間。米歇爾夫人 年輕時儘管家中並不富裕,米歇爾的父母依然讓孩子們出門的衣著總是整齊、得體的。
  • 米歇爾·歐巴馬的家庭教育,平民孩子怎麼擁有開掛人生,值得學習
    但是米歇爾知道,如果去的話,會花費很多的錢,米歇爾不想讓父母擔心,就沒有告訴父母,最後,米歇爾的父母還是知道了這個消息,主動找米歇爾談話,讓他不要擔心錢的問題,讓她一定要去參加巴黎研學。因為可以讓米歇爾開闊眼界,增長知識。
  • 米歇爾·歐巴馬:最好的教育,是告訴孩子:你很重要
    文|若杉01最近,在讀《成為》,這是一本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所撰寫的自傳。後來,米歇爾提出,「為什麼花生醬不能代替蛋白質?」經過進一步的討論,母親改變了自己對於雞蛋的立場,在以後的9年裡,米歇爾的早餐變成了一塊抹花生醬和果醬的麵包,一個雞蛋也不吃。這對於米歇爾而言,是一場不小的勝利,最重要的,這是她為自己爭取而來的。
  • 《成為》|米歇爾最終成為了歐巴馬
    02 成為歐巴馬夫人米歇爾作為一個對未來非常有打算的人,在遇到貝拉克·歐巴馬之後她依舊選擇保持單身,並預計自己能夠在32歲之前能成為盛德的權益合伙人,但是她明白一旦與貝拉克·歐巴馬有了更深入的感情聯繫,她最終會受到家庭的影響:「你開始想
  • 從貧苦的黑人孩子到第一夫人,米歇爾母親的育兒經,你也可以做到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最近在看米歇爾歐巴馬的自傳——《成為》,作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從小到大的經歷精彩紛呈也很勵志。她是一個貧苦的黑人孩子,生活在芝加哥南區,治安非常不好,有條件的人第一選擇就是搬離這裡。
  • 富養如比爾蓋茨,窮養如米歇爾,要想孩子有出息父母應該用心養
    比爾蓋茨的父母堅信「孩子出現問題,肯定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正因為這樣的教育理念,比爾蓋茨的父母給了他很多自由空間。對於兒子的想法他們也非常支持,並且努力幫助他實現夢想,可以說比爾蓋茨如今的成功,絕對離不開父母的理解與支持!
  • 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父母別不當回事,你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有些粗心大意的家長,在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仍舊不為所動,認為孩子只是矯情,或者直接認為這是暫時性的,只要家長給點糖果的話,孩子立馬能恢復"本性"。然而,不是每次都是這樣,有時候孩子出現消極情緒的時候,父母別不當回事,因為你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的未來。那麼,家長首先要了解,為什麼有的孩子會出現消極情緒。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教你在婚姻裡,育兒時,工作中成為自己
    1.成為我小時候的米歇爾,和爸爸媽媽哥哥一家四口住在姑婆蘿比.席爾茲家樓上的公寓。家人在對米歇爾的成長道路上給予了數不清的積極影響。米歇爾始終銘記父親對她說的一句話:「別告訴我們你不能做什麼,也不要去擔心什麼事可能不如人意。」後記:與我們所有人幾乎一樣,米歇爾面臨了跟我們同樣的問題,她總是樂觀自信,勇敢堅強,認定並努力實現我很重要的價值觀。
  • 《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女人,請努力活成自己的光
    米歇爾和其他同學被視為壞孩子,並被安排到學校地下室去學習,回家後氣憤不已的她跟母親傾訴抱怨。雖然母親不縱容她的怒火,但非常認真地對待她的沮喪。母親去學校找到了那位老師,並禮貌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度。後來米歇爾和幾個同學順利通過一系列的考試,插班進入了三年級,他們才得以見到光線充足井然有序的課堂。
  • 米歇爾﹒歐巴馬:孩子們課堂不服管教的原因在教師身上!
    最近在閱讀一本書,書名叫《成為:米歇爾﹒歐巴馬自傳》。這本書講述的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夫人米歇爾女士的個人成長史。面對生活中學習上的問題,米歇爾的父母總是引導孩子思考,引導孩子自己做出決定。說正宗的英語還是說那些黑人的俚語?去不去國外遊學?回家看電視還是看書?一次次選擇都是在對話中完成的最優化方案。至於上面那個案例中的跑車事件,聰明的父母會引導孩子思考得出結論:那是別人的生活,與我無關,我需要關注自己每一天的進步;如果那是我的同學,我會誇耀一句:哇!好棒!
  • 如果孩子做了各種努力,成績還是沒長進,請了解下王陽明的學習觀
    如今孩子的學習成績是每位父母的一大心事,畢竟學習成績,和高考直接掛鈎,而高考成績又直接決定了孩子能進哪一類的大學,影響孩子的未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孩子齊齊努力,即便孩子走出校門,很多又回到家中伏案苦讀,而且家長在旁努力輔導,或者走進各類大大小小的輔導班充電補短,都想著能讓孩子突飛猛進,成績名列前茅。
  • 《成為》:揭示米歇爾·歐巴馬成功背後的原因,這3點學習了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做引領性指標,引領性指標是管理學上的一個概念,和滯後性指標相對應,引領性指標就是我們怎樣做才能去完成目標,有預測性,可自己把握;滯後性指標是告訴我們目標是否完成了,衡量已經發生的事情,自己並不能改變什麼。引領性指標是可控制的,並且能夠影響滯後性指標。
  • 世界讀書日快來了,米歇爾·歐巴馬直播,為宅在家的孩子讀了這本書
    從本周一開始,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在網上直播,為成千上萬因疫情宅在家的孩子讀書。讀書計劃將持續四周,名為「Mondays with Michelle Obama」(和米歇爾·歐巴馬共度周一)。
  • 父母們如何讓家裡存在的殘障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對於孩子們來講,她們從出生以來就是一張白紙,上邊會擁有什麼樣子的繪畫都是父母們所描繪出來的,所以說,父母們在面對殘障的孩子的時候,所要傳遞的信息一定得是積極的正能量的,我們相信,孩子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彩色人生。那麼父母們如何讓家裡存在的殘障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呢?
  • 霍啟剛帶7歲兒子下廚做咖喱蝦,聰明的父母會培養孩子這三項能力
    培養孩子逐步思考的能力,就是勤動腦,不僅要孩子自己獨立動手去做事,還要孩子獨立的動腦去想問題。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就應該讓他自己去想。」2、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一個人對金錢的態度,會影響其一生的幸福感。
  • 孩子放學後,先寫作業還是先玩?父母的態度影響很大
    文丨養育男孩,魚爸很多媽媽問我孩子放學後回家,總是喜歡玩,不愛寫作業,該怎麼辦?還有媽媽說周末孩子要出去玩,但是擔心作業做不完,能不能出去?今天,分享一篇隨筆,談談玩和學吧。我稱它為「孩子的一天」。那天沒有培訓班,作業也可以少安排。這可能是小學才有的福利吧。但我還是希望能保留下來。而很多孩子是沒有周末的,甚至可以說周末比上學還累。
  • 米歇爾歐巴馬談孩子是試管嬰兒,曾出現感情危機:這才是婚姻真相
    最近看了米歇爾歐巴馬的《成為》,書裡有我想知道的一切,也有一些我想像不到的東西。原來有錢也有權的人,也有著我們普通人一樣樸實無華的煩惱,與我們不同的是,他們則有很強處理問題的能力。相信當你讀懂了他們的婚姻生活,你也就讀懂了婚姻的真相。
  • 世界讀書日來了,米歇爾·歐巴馬為孩子直播讀書,前「第一夫人...
    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歐巴馬也從本周一(20日)開始,在美國公共頻道兒童頻道(PBS kids)直播讀書,她將與成千上萬因疫情宅家的孩子一道,分享基本有益的童書。米歇爾·歐巴馬的讀書計劃據了解,米歇爾發起的這項讀書活動,名為「Mondays with Michelle Obama」(和米歇爾·歐巴馬共度周一),按計劃,從4月20日起連續四周的每個周一,她都將帶著書籍與孩子們一起度過
  • 有些家庭容易出學霸,其實與金錢和地位無關,重點在孩子父母身上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家長是否要為孩子批改家庭作業這個問題鬧得沸沸揚揚,很多地區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為孩子父母相應的減負。但是,想要自家孩子更為優秀,其實除了學校教育與老師的悉心指導,孩子父母在期間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 如何激勵孩子?正確地使用「金錢獎勵」讓孩子的成長事半功倍!
    #現如今市場經濟影響的不僅僅是社會而且還有家庭,可能有些家庭會很困擾到底該不該用金錢來獎勵孩子的一些行為呢?這倒成了用錢買成績了,如果使用不當,不但不能起到獎勵的效果反而會起到反作用,結果可能孩子會越來越不愛主動學習。有一個心理學的經典實驗就可以證明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