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預是西晉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帶兵打仗屢建戰功,又是一位傑出的學者、注釋家,著作頗豐,備受歷代稱頌。
杜預(222年一284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陝西西安)人,他博學多才,在政治、軍事、曆法、律令、數學、工程、文學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他率兵打仗,善於謀略,被人稱為「杜武庫」,因為他很有才華,司馬懿就招他為女婿,把女兒嫁給了他。並被晉武帝任命為鎮南大將軍。
杜預被任為鎮南大將軍後,不久,他向晉武帝建議:出兵徹底消滅吳國,以穩固晉朝江山。晉武帝很猶像,就召集大臣一起商議,許多大臣都反對杜預的主張,他們認為,現在吳國還是一個強敵,眼下又時值盛夏天氣,大雨不斷,河水泛濫,出兵作戰在軍隊裡很容易發生瘟疫;再說,晉軍大多數是北方兵,對南方的氣候很不習慣,所以此時出兵十分不利,不易取得勝利,這些大臣還認為,若要消滅吳國,必須等到明年再發兵,到那時取勝的把握才大一些。
可是,杜預不管眾大臣如何反對,不管他們說得如何頭頭是道,始終堅持自己的主張。他說:「眾大臣一定知道,戰國時代,燕國的大將樂毅在洛西一戰,一口氣攻下了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這除了他指揮有方,主要是士氣旺盛,所以才取得如此輝煌的勝利。現在,我們晉軍已經滅了蜀國,將士的士氣很旺盛,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兵前去攻打吳國,就一定能取得勝利,諸位大臣,你們在家時一定看到過劈竹子吧。發兵打仗也像劈竹子一樣,只要在開始時劈開幾節後,剩下的竹子就會迎刃而解,而不會有什麼阻礙了!」
晉武帝聽了杜預生動的比喻,連連點頭,同意了他的意見。於是,杜預立即出兵,前去攻打吳國。不到十天,攻下了吳中的許多城池,還俘虜了吳軍都督孫欲和文武官員200多人。緊接著,杜預率領大軍攻下吳國都城建鄴,勢如破竹地滅掉了吳國。杜預平時常常是手不釋卷,酷愛學習。他尤其對儒家思想作了普遍的研究,即使在率兵打仗時,還總是隨身帶著《左傳》,以便隨時閱讀,所以有人稱他為「左傳癖」。
杜預滅吳建功後,被封為當陽侯。這時,他已經是「身不跨馬,射不穿札」了。於是,他一方面在江南等地區興修水利,另一方面為朝廷制定準確、簡明、通俗的律令,同時專心致志地著書立說,他先後撰寫了《春秋釋例》、《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春秋長曆》等著作。其中《春秋左氏經傳集解》長達30卷,既全面地對《左傳》作了詳細的注釋,又系統地反映自己長期研究儒學的思想成果,還古今結合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所以,這《春秋左氏經傳集解》一直被保存和流傳至今,讓人百讀不厭,使人獲得有益的啟示。杜預死後,被追封為徵南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