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重文輕武的現象十分明顯,即使宋朝出過不少有名的將軍,但你也會發現他們的詞寫得特別好,文學水平很高。
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
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因為這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詞,相信讀過中學的人,甚至小學生都耳熟能詳。
這首詞是中學生古詩詞必備的名篇,但近幾年,卻頻頻傳來人們對這首詞的反對聲音,不少家長甚至建議將它從教材移除。
只因文中有「了卻君王天下事」這7個字,認為會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這首詞真的能對 中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嗎?
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出了辛棄疾年老之後思想深處始終想著國家,始終想著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
在這首詞裡,一句「醉裡挑燈看劍」就將讀者帶入了辛棄疾當年的戎馬仕途,那時他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豪情萬丈,讓讀者都能想像得出他的英姿颯爽,
「夢回吹角連營」,即使是在夢中也是戰場的場景,也到處是金戈鐵馬、吹角連營。連酒醉之後,睡夢之中都不能忘記的事情,肯定是這個人心中藏著的最深、最真的夢。
辛棄疾就有這樣的一個夢,可惜這個夢他終了一生也沒能夠實現。
而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又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了辛棄疾的那種沒有機會實現自己壯志的遺憾,頭上的青絲已然變成了白髮。
即使是如此豪情壯志滿懷的一首詞,卻有人對他的思想內涵提出了疑義,主要的爭議焦點就集中在了「了卻君王天下事」一句上。
有人認為這句話體現的是忠君思想,並且是愚忠,建議讓把這首詞從中學生教材移除,認為不利於學生成長。
當時的南宋朝廷已經非常腐朽,對金國卑躬屈膝,毫無志氣,又何必效忠這樣的昏君?
了卻的是君王天下事,是辛棄疾的奮鬥目標,就和《水滸傳》中,只反貪官不反天子是一個道理,終究是為別人做事的奴才。
其實,辛棄疾所處的封建時代,讓這些愛國人士不擁護天子是很難做到的,就像宋江一樣,總是害怕不擁護天子,自己會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中學生思想還不成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有限,接受這樣的忠君思想容易產生奴性,容易變得沒有自己的主張。
但不論怎麼說,這首詞還是不失為經典,還是被多數人喜愛。
辛棄疾:一個被詩詞耽誤的將軍,依然生而有光芒
兩宋文壇,群星璀璨,但卻很少有人能像辛棄疾一樣,將半生無奈活成了一片燦爛的煙花。被逼下戰馬,握起手中的筆,是他一生的痛,卻是文壇一大幸事,從此詞壇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詞中之龍。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他的愛;「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他的恨;「醉裡挑燈看劍」是他的苦;「稻花香裡說豐年」是他的樂。
他的詞中有金戈鐵馬,有氣吞萬裡。他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也是挑燈看劍的豪邁俠士。大宋詞壇因為他的存在而顯得更加豪情壯志,無數後來者以他為榜樣。
辛棄疾的詩大多都抒發愛國主義情懷,保衛山海,壯志難酬的心情,我們也稱他為愛國主義詩人,這可能跟他的生活背景有關。
辛棄疾將自己對於國家的熱愛、關切和滿腔激情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詞作中去。
我讀的這本《辛棄疾詞傳》選取了辛棄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更為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
在參考了大量史料的額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並結合他不同時期的經歷,對詞進行了情感化的解讀,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辛棄疾的一生娓娓道來。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另包含《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蘇軾詞傳》。
79塊錢,6冊詞傳,平均每本只有14!可以說非常划算,絕對買不了吃虧。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