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2020-12-14 歷史研習室

宋朝重文輕武的現象十分明顯,即使宋朝出過不少有名的將軍,但你也會發現他們的詞寫得特別好,文學水平很高。

辛棄疾作為南宋將領,就是這樣一個人。

辛棄疾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是一匹金戈鐵馬。他為抗敵事業終生奮鬥,其間有過凱旋,有過大捷也有過挫敗與失利。但同時他也是一位豪放派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

因為這7個字,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的詞,相信讀過中學的人,甚至小學生都耳熟能詳。

這首詞是中學生古詩詞必備的名篇,但近幾年,卻頻頻傳來人們對這首詞的反對聲音,不少家長甚至建議將它從教材移除。

只因文中有「了卻君王天下事」這7個字,認為會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家長建議將辛棄疾《破陣子》移出課本,有道理嗎?這首詞真的能對 中學生產生這麼大的影響力嗎?

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寫出了辛棄疾年老之後思想深處始終想著國家,始終想著收復失地的壯志雄心。

在這首詞裡,一句「醉裡挑燈看劍」就將讀者帶入了辛棄疾當年的戎馬仕途,那時他還是個意氣風發的年輕人,豪情萬丈,讓讀者都能想像得出他的英姿颯爽,

「夢回吹角連營」,即使是在夢中也是戰場的場景,也到處是金戈鐵馬、吹角連營。連酒醉之後,睡夢之中都不能忘記的事情,肯定是這個人心中藏著的最深、最真的夢。

辛棄疾就有這樣的一個夢,可惜這個夢他終了一生也沒能夠實現。

而最後一句「可憐白髮生」又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了辛棄疾的那種沒有機會實現自己壯志的遺憾,頭上的青絲已然變成了白髮。

即使是如此豪情壯志滿懷的一首詞,卻有人對他的思想內涵提出了疑義,主要的爭議焦點就集中在了「了卻君王天下事」一句上。

有人認為這句話體現的是忠君思想,並且是愚忠,建議讓把這首詞從中學生教材移除,認為不利於學生成長。

當時的南宋朝廷已經非常腐朽,對金國卑躬屈膝,毫無志氣,又何必效忠這樣的昏君?

了卻的是君王天下事,是辛棄疾的奮鬥目標,就和《水滸傳》中,只反貪官不反天子是一個道理,終究是為別人做事的奴才。

其實,辛棄疾所處的封建時代,讓這些愛國人士不擁護天子是很難做到的,就像宋江一樣,總是害怕不擁護天子,自己會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中學生思想還不成熟,對事物的判斷能力有限,接受這樣的忠君思想容易產生奴性,容易變得沒有自己的主張。

但不論怎麼說,這首詞還是不失為經典,還是被多數人喜愛。

辛棄疾:一個被詩詞耽誤的將軍,依然生而有光芒

兩宋文壇,群星璀璨,但卻很少有人能像辛棄疾一樣,將半生無奈活成了一片燦爛的煙花。被逼下戰馬,握起手中的筆,是他一生的痛,卻是文壇一大幸事,從此詞壇有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詞中之龍。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他的愛;「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是他的恨;「醉裡挑燈看劍」是他的苦;「稻花香裡說豐年」是他的樂。

他的詞中有金戈鐵馬,有氣吞萬裡。他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也是挑燈看劍的豪邁俠士。大宋詞壇因為他的存在而顯得更加豪情壯志,無數後來者以他為榜樣。

辛棄疾的詩大多都抒發愛國主義情懷,保衛山海,壯志難酬的心情,我們也稱他為愛國主義詩人,這可能跟他的生活背景有關。

辛棄疾將自己對於國家的熱愛、關切和滿腔激情都投入到了自己的詞作中去。

我讀的這本《辛棄疾詞傳》選取了辛棄疾一生中所作的詞和詩。

更為難得的是,這本書還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

在參考了大量史料的額基礎上,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並結合他不同時期的經歷,對詞進行了情感化的解讀,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辛棄疾的一生娓娓道來。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另包含《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蘇軾詞傳》

79塊錢,6冊詞傳,平均每本只有14!可以說非常划算,絕對買不了吃虧。

感興趣的朋友們,點擊下面商品卡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破陣子》耳熟能詳,因為7個字,家長建議把它移出課本
    「詩人不幸詩家興」,古代萬人大多有一個特點,能夠寫出流傳千古的經典詩詞的文人,大多都混得不咋地。辛棄疾就是其中之一。他半生戎馬,歸順朝廷後不被重用,心懷壯志卻難以實現,只能用詞作來表達自己報國殺賊的願望,最具代表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流傳千百年的膾炙人口的名篇。《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有家長建議李賀《雁門太守行》移出課本,只因最後7個字,有理嗎
    事實上,對於很多課本中的詩詞,作為一線教師,小美也聽到過不少家長的看法。比如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雁門太守行》,近日就有家長和我討論,他認為因為這首詩最後7個字已經不適合現在的孩子們了。家長在顧慮什麼?其實說到底,他是認為這最後7個字體現的是愚忠。我們先來讀一讀李賀這首詩,看看家長們說得有沒有道理?
  • 家長聯名建議課本刪除《荷塘月色》,只因朱自清用了這8個字
    提起《荷塘月色》,大家肯定會想到兩個版本,一個是中學課本中的課文,是朱自清的經典散文。另外就是鳳凰傳奇演唱的一首中國風歌曲,裡面的歌詞很有韻味。在廣場上聽到這樣的歌曲,會情不自禁的跳起廣場舞來。但我要講的不是這首歌曲。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一名氣不大的《滿江紅》入選,有道理嗎
    在這800多年裡,這首詞受到無數文人墨客的「膜拜」,而它也穩穩噹噹地入選了中學課本多年。可是近幾年,有心的網友發現,這篇《滿江紅》被移出了課本。其實名篇被移出課本的情況不少。擁有名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陳涉世家》被刪,杜甫的《石壕吏》被刪,但這兩篇其實都是說得過去的。
  • 有學者建議李清照這詞收入課本,但因為其中兩個字一些家長不同意
    卓文君、蔡文姬、魚玄機、上官婉兒,個個都不簡單。但論作品的文學水平,卻無一人能達到李清照的高度。在各種宋代詞人的排行榜中,李清照的名氣沒有跌出過前5,甚至在很多人看來她就應該排在蘇軾和辛棄疾之後,位列第3。可是這樣一位才女,入選課本的作品卻並不多。小學課本中僅有《夏日絕句》;初中課本有《如夢令》和《漁家傲》;高中有《聲聲慢》和《一剪梅》。
  • 家長建議把《荷塘夜色》移出教材,原因就因為這八個字,你覺得呢?
    不過,《荷塘夜色》卻產生了很大的爭議,甚至有家長要求把這篇課文移出教材。同樣出自朱自清先生之手,為什麼一篇引起了眾人的共鳴,另一篇卻被要求移出教材呢? 然而,余光中有一點卻引起了家長們的共鳴,而引起大家共鳴的只有短短的八個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家長們一致認為,學生正處於對所有事物最為好奇的年齡階段,朱自清用這八個字去形容荷塘美色,雖然足夠吸引人,但是卻未免讓人浮想聯翩。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因為辛棄疾被議和派嫉恨和打擊,他一度賦閒在家,沒有任何的職務,賦閒前後長達20年之長。辛棄疾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收復大業的雄心壯志得不到實現,所以抒寫收復大業、傾訴壯志難酬的憤慨就構成了辛棄疾此時創作的主旋律。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就是辛棄疾賦閒期間創作的一首詞作。
  • 嶽飛名作《滿江紅》被移出課本,替代的是一首近代同名作,是什麼道理?
    在20歲起,嶽飛就已經先後有過4次從軍的經驗了。可以說,他是南宋難得的人才 可見嶽飛的心中應該有多麼悲痛,而嶽飛在寫作方面也有著很高的天賦,他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成為了一首被後人歌頌的愛國詞作,全詞都給人一種浩然正氣的感覺。
  • 《小兒垂釣》入課本多年,為何有家長建議刪除?理由看似挺有道理
    有些詩人寫詩講求的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他們寫詩靠的是天賦和靈感,就像「詩仙」李白;也有一些詩人寫詩講求的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他們寫詩靠的是反覆推敲和斟字酌句,就像「詩奴」賈島。但不管是哪個類型的詩人寫詩,歸根結底還是離不開讀書的積累。那麼在唐代詩人中有沒有例外呢?別說,還真有!唐代詩人胡令能就是個「半路出家」,一夜之間突然會寫詩的人。
  • 還記得那個高中生物課本裡的「肌肉女」嗎?如今被移出教科書
    還記得高中生物課本裡的肌肉女嗎?如今被移出教科書!在學生時代,很多學生喜歡關注課本當中的一些圖片,很多圖片都會讓學生們耳目一新,感覺很有趣,特別是在生物書上,很多圖片學生們都沒有見過,面對這種未知的事物,許多人都充滿了好奇,例如剛剛發了新課本,許多學生就會挨個翻個遍,為的就是找到一些新奇的事物。
  • 家長建議將《嶽陽樓記》移出教科書,只因裡面提到一人,有理嗎?
    範仲淹的思想可以說全部都概括在了一篇《嶽陽樓記》之內,並且這篇文章對於景致的描寫也非常大氣磅礴,因此被選入了中學生語文課本內,屬於需要「朗讀並背誦全文」的那種經典文章。
  • 解《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想表達什麼樣的心境
    在賦閒期間,辛棄疾創作了大量的類似唐邊塞詩一樣的詞,這闕《破陣子》就是其中之一,全詞看起來慷慨激昂、意境深遠、豪邁悲壯。《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宋·辛棄疾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家長提議從課本中刪去,只因其中8個字!
    然而,就是這麼普普通通的一句話也能被網友曲解為別的意思,不知是該佩服網友的腦洞,還是這句話本身就有歧義。近期,有家長建議有關部門從課本中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引起了廣泛爭議。
  • 嶽飛不再是「民族英雄」,他的故事從課本中移出,這究竟是為何?
    嶽飛不再是「民族英雄「,他的故事從課本中移出,這究竟是為何?古往今來,中國的歷史上出現了數不勝數的人才,而且這些人堪稱是英雄,他們的一生和國家的利益掛鈎,因為有他們的存在,我們的民族才變的更加的強盛,尤其是在古代的時候,儘管朝代就要滅亡了,但是他們依舊是守護著,甚至最終犧牲了自己的性命。
  • 李煜《虞美人》這麼經典,為何有家長覺得該從課本刪除?有道理嗎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這幾年文很流行一句話,叫「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筆者私以為如果這話也能用在文壇中,那《虞美人》這首詩詞應該是當之無愧的。從開篇到結尾,一個「愁」字貫穿,一氣呵成,化不開的愁、道不盡的悽美,都藏在了字裡行間。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除此以外,李白對妻子不好、對好友不夠仗義等說法都有。在筆者看來,這些質疑都是正常的,人無完人,拿著放大鏡看每一個古人,其實都多少會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但這並不影響咱們對他詩歌的喜歡。但作為一個教師,筆者在近日聽到的一個家長的抱怨,卻讓我想了很多。這位高中生的家長表示:「勸人喝酒的《將進酒》,為何入中學課本?」
  • 有家長建議移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只因裡面這8字,有理嗎?
    但現代以來,家長說得上是越來越不好帶了,有不少的家長都對教科書提出質疑。比如說,曾有家長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僅僅是因為其中的八個字。其實大家更為熟悉他的文章應該是背影,這篇文章將父親對兒女的愛,表達得深刻細膩。文中有一幕是父親替他去買橘子,原文是這樣說的: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 為什麼嶽飛和衛青會被移出課本?專家給了2個解釋,令人無法接受
    為什麼嶽飛和衛青會被移出課本?專家給了2個解釋,令人無法接受「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那就是把這些人物從教科書中移出,不再以民族英雄相稱。其中的人物除了上面的那兩位之外,還包括:霍去病、屈原、文天祥等人,大家都是從小就學習他們的英雄事跡的,哪能想到到了現在,他們竟然不能被稱為民族英雄,這讓人們很難接受。
  • 甚至將要移出課本教材
    而最讓我熟知的民族英雄,莫過於南宋著名的愛國將領,「中興四將」之首的嶽飛。他的傳奇故事被代代傳頌,他的愛國精神被世世弘揚,可是在如今,卻有人用新的觀點來證明,嶽飛已經不算是民族英雄,甚至提議要將他移出課本。嶽飛是河南湯陰人,出生在一個農家,父親早逝,孝順的嶽飛和母親艱苦維生。後來拜山西武術大師周同為師,學習武藝軍略。
  • 辛棄疾最經典的一首詞,堪稱千古佳作,開篇就是名句,選入課本
    還記得抗金戰場上的雄渾和震撼嗎?那一世的浮華,那些人世的坎坷,那彌留天際不曾變的信仰和信念,在某個回首或者抬頭間,會有絲絲弦音撥動我們的心弦。讓我們走進辛棄疾的世界裡,一起了解他筆下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