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需要娛樂和變換興趣,以防止變得遲鈍、呆滯和智力上的閉塞。娛樂小步,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趣事。
文/娛樂小步【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
《十二道鋒味》打破了人們對於美食節目的傳統印象,扭轉了人們對美食節目固有印象,聯合了美食領域和旅遊領域,將旅遊元素融入進美食節目,帶領著觀眾發現世界各地的美食文化。傳統的美食節目是有主持人引導,進行簡單的尋找美食、製作美食、暢談美食、品嘗美食,這樣的模式讓觀眾早已產生厭倦,無法吸引到觀眾觀看。
在《十二道鋒味》中還增加了一個故事元素,從謝霆鋒身上的故事出發,去尋找美食,通過美食和故事元素的結合,增加了節目的可看性,讓節目具有情節設置,能夠有效吸引觀眾收看。
除此之外,《十二道鋒味》還增加了商業元素,在第三季中設置了謝霆鋒經營的「鋒味餐廳」,增加了競賽的元素,讓節目元素又得到豐富,節目中看點一下子由美食增加到餐廳的經營以及幫廚的競賽,通過節目元素的添加,節目的可看性得到有效提高。
通過節目元素的不斷豐富,節目的受眾群體被不斷擴大,有不同需求的人們都能在節目中找到關注點,從而有效的提高了收視率。
美食節目雖然是一檔娛樂類型、生活類型的節目,但是其本質內涵同樣需要重視,需要讓美食節目能夠發揮出積極的社會效應,能夠在社會中傳播正能量。
美食節目作為一檔公眾節目,需要承擔起其社會責任,需要宣揚正確的價值觀,傳承我國傳統美德和文化,宣揚社會正能量,起到引導社會輿論的作用。對美食節目的創新,需要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基礎,需要融入人文理念,以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主題,開展具有人情色彩的節目製作。
例如在《十二道鋒味》第三季的第三期,邀請了「外賣小哥」的加入,鋒味餐廳為送餐員提供了豐盛的一餐,意在體現一種人文關懷,呼籲社會多多體諒送餐員;第一季中邀請了林丹作為嘉賓,主題是「為父母親手做飯」,是對孝道的宣揚。
因此對美食節目的創新不僅需要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創新,還需要在其本質內涵上進行創新,需要賦予美食節目更多的內涵和意義,美食節目才能擁有靈魂,才是對美食節目的根源進行創新。
《十二道鋒味》設定了謝霆鋒與明星好友去共同尋找美食、烹飪美食的情境,但節目組在此基礎上擬定了一個故事大綱,使之成為有劇本的真人秀節目,可以說是一種創新。它保持了真人秀應有的真實,每個任務的場景都是實地取景,奔赴了無數個國家和城市。
美食背後的故事是真實的,謝霆鋒與各位明星好友的情感都是真情流露;明星的現場反應是真實的。它增添了真人秀所沒有的劇本策劃,每一期一個情感主題,一個故事大綱,故事的大框架在開拍前就已經擬定好了,更加具有故事性和節目的整體性。
這樣的創新也帶來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這完全是在按劇本「表演」;有人認為真人秀不再真實。有創新必然有爭議,筆者認為,有時候類型的界限本就模糊,適當地融合與創新能使節目更加好看又不失底線,可以說是一種探索或是進步。
中國的美食節目同質化嚴重,節目名稱類似,內容定位同質化,大多圍繞在「吃」的話題上,主持風格除了「居家好男人」就是「明星加美女」。《十二道鋒味》將普通的廚藝秀轉化為明星美食探索真人秀,突破現有的模式,讓人耳目一新。
節目名稱新穎,具有個性色彩,內容一目了然。內容涵蓋了明星生活、情感,以及美食體驗、旅遊探索等,娛樂、服務等功能一應俱全。謝霆鋒作為主持人,削弱了主持的存在感,而是作為一個主角,一個體驗者融入節目,讓觀眾在觀看節目時更有代入感。
在節目中,將美食的比例加重,對美食的素材、做法進行比較詳細的介紹。可以學習《舌尖上的中國》,美食與文化、情感的完美結合,既有美食的誘惑,又有文化的展現和情感的傳遞。但是,《十二道鋒味》的個人色彩較重,美食只是傳達情感的載體,因此故事的比重還是要大於美食,而增加美食的比例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從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
【圖片來自網絡。圖文無關,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作者簡介:娛樂小步,心靈為其自身而樂此不疲。偏愛娛樂趣事,喜歡寫作,用文字跟大家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