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中國電影票房已經超過超 171 億元, 創下暑期檔票房新紀錄。
而在暑假的尾巴還接連迎來了兩部好萊塢大片,上周的《蟻人》和今天首映的《碟中諜 6》,如果你有關注一些影評公眾號,會發現不少影評人都會推薦你去看 IMAX 版本。
理由也很簡單,這兩部電影都針對某些場景進行了擴展畫幅轉制,在一般的銀幕畫幅比例為 2.35:1,但是 IMAX 3D 版本的部分場景會以上下延展至 1.9 :1 的特殊畫幅呈現,相當於能比一般影院多看 26 % 內容。
對於主打特效的科幻動作大片來說,增加 26 % 的畫幅內容無疑意味著更震撼的效果,比如幾個月前採取種擴展畫幅的《復仇者聯盟 3》的效果就十分明顯,一度讓 IMAX 影廳的場次一票難求。
不過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繁榮,放映廳的選擇已經十分豐富,IMAX、杜比、巨幕、雷射、LUXE 等不同放映技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怎麼吸引觀眾走進自家的影廳是個不小的挑戰。
8 月 31 日,IMAX 在上海發布了新一代的 IMAX 雷射系統,並將其應用在上海寰映影城的 IMAX 雷射影廳中,還用這套系統放映了剛剛上映的《碟中諜 6》。
據 IMAX 首席技術官 Brian Bonnick 介紹,新一代的 IMAX 雷射系統採用了新的光學引擎和技術,相比起普通的數字 IMAX ,在畫面清晰度、亮度、對比度和色域方面都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在音響系統方面,在 12 聲道音響系統在 5.1 聲道音響系統的基礎上增加了側面及頭頂聲道,利用動態範圍均衡點音源技術,在取得廣闊的聲音動態範圍以及更真實音效同時,也能保證每個座位的音效體驗都一樣。
當然,對於一般影迷來說可這些術語並不重要,看電影的時候爽不爽才是關鍵。IMAX 顯然也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用了多個電影片段來展示效果,還放映了《碟中諜 6》,下面愛範兒就給你說說這套 IMAX 雷射系統的觀影體驗。
展示的電影片段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敦刻爾克》,愛範兒去年曾經在一篇文章中介紹過,這部電影用了一種能引發聽力錯覺的「謝潑德音調」(Shepard tone),營造出一種音調在不斷上升的錯覺,從而讓觀眾產生坐如針氈的緊張感。
而在這座 IMAX 雷射影廳裡,這種緊張感被加倍放大,配合震天動地的爆炸聲,以及濺起砂礫掉落的聲音,儘管我坐在靠邊的位置也能體會到心臟震顫的感覺。
至於在《碟中諜 6》的觀影過程中,一個比較突出的亮點是,像夜晚在隧道內槍戰打鬥的片段,暗部的細節也能比較清晰的呈現。
但美中不足的是,如果在較暗的場景中出現比較亮的光源,比如隧道內突然亮起的車燈,會異常刺眼,據現場一位已經看過這部電影的媒體同行介紹,在普通影廳並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對此 IMAX 首席技術官 Brian Bonnick 表示,由於這次看到的是 IMAX 雷射技術的原型機,也是第一次公開亮相,確實還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未來兩個月會針對這一問題對相應元件進行改進。
據 Brian Bonnick 介紹,新一代的 IMAX 雷射系統對放映原理和核心部件都進行了重新設計,比如從三稜鏡結構升級到不脹鋼材質的使用。同時這個 IMAX 雷射影廳還有一套自動校準系統,會實時監測雷射系統的亮度和音效等,如果發現不符合標準,會自動上傳到服務系統,並作出相應調整。
▲Brian Bonnick 展示 IMAX 雷射系統核心部件的原型
所謂的 IMAX 雷射放映技術,與我們在大多數影廳看到的數字放映技術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是以雷射為光源,而後者採用的是氙燈光源,除了聲畫效果更佳,雷射燈的光源也比氙燈要耐用得多。
其實這也不是 IMAX 首次在國內推出 IMAX 雷射放映廳,早在 2016 年亞洲首套 IMAX 雷射放映系統就在東莞的萬達影城落成,同樣能多現顯示 26 % 的畫面。
儘管國內兩年多前就引進了 IMAX 雷射放映系統,但絕大部分中國觀眾應該都沒體驗過,原因在於這套系統除了成本昂貴,對影院環境要求也比較高,需要寬度不低於 25 米的屏幕,最高能滿足 38 米寬的屏幕。這也意味著屏幕高度將達到 18—20 米,也就是 6—7 層樓的高度。
而這次的新系統另外一大不同之處在於,對影院的硬體要求不再那麼嚴格,一般的中型 IMAX 影廳都能適用,同時聲畫面效果也較前代有一定提升,這意味著也許很快就能進行大範圍的推廣。
但話說回來,觀影是一種個性化的體驗,每個人的偏好也不盡相同,更不是每部影片在 IMAX 影廳觀看的效果都是最好的,比如《銀翼殺手 2049》的攝影師羅傑·狄金斯就公開表示該片 2D 版本的觀影效果其實比 3D 更好。
▲《銀翼殺手 2049》獲得了上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不過對於那些在拍攝時就採用 IMAX 攝影機和相關技術,同時以特效和大場面作為主要賣點的大片,也確實只有在 IMAX 影廳才能獲得最高規格的體驗。
不說了,我得再去刷一遍《碟中諜 6》了。
題圖:《碟中諜 6》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