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落難女報恩

2020-12-13 小於品詩說文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善良的行腳商》,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5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

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那麼,咱們閒話不多聊,馬上開講今天的民間小故事!

話說在古時候的石鼓村,有一個名叫劉才寧的商人,他常年在外奔波,靠倒賣地方特產為生,是個地地道道的行腳商人,多年下來雖然沒賺到錦衣玉食,但也算是吃喝不愁。

劉才寧家中有一雙老父母,還有一個妻子孫氏,孫氏是一個知書達理不辭辛苦的女人。平時劉才寧東奔西走,而孫氏則留在家中照顧公婆,把家裡整理得井井有條,閒時還攬些手活賺些散錢,是一個人人都稱讚的賢惠娘子,劉才寧也知妻子不易,對她疼愛有加,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直很好。

按理說有這樣的家境,這樣賢惠能幹的妻子,劉才寧的生活應該算是比較美滿了,不過在他心裡卻一直藏著一個心結,他劉家幾代都是獨苗,到了他這裡可能就要斷了香火了,因為夫妻二人已經婚後多年,卻一直沒能要來子嗣,為此很多人都勸他再行納妾,可劉才寧心善,他視孫氏為明珠,不想傷了她的心。

不過這心善的人,總是有相應的好報,這不因為劉才寧的一個善舉,還就真圓了他多年的得子夢。

那一年劉才寧行商至張家口地域,賣掉了手中雜貨便想帶些皮毛回去販賣,他將所有銀兩都帶在身上趕往交易區,卻不料途中遇到了強人正在行兇劫道。

劉才寧遠遠望去,看見在一棵大樹下跪著一名年輕女子,此時已是衣衫不整哭得不成樣子,在她身旁躺著三個人,地上淌滿了血,看樣子應該是那女子的親人,想必此時已是糟了不測。

而在那女子的正對面,有四個手持鋼刀的大漢,他們面露邪笑,正在一步一步的逼向那個女子。四個大漢的其中一人將手中大刀晃了晃,嘿嘿笑著說道:「你們這些愛財不惜命的傢伙,乖乖的把錢交出來不就什麼事都沒有了,偏偏惹得哥幾個不高興,如今你爹娘和你哥哥不僅沒能保住錢財還丟了性命,怎麼樣?小姑娘,你現在孤身一人,要不要跟爺回去做個壓寨夫人?」

這人話音一落,其餘幾個大漢一起哈哈大笑,但卻沒有停住步伐,手中的鋼刀也都舉了起來,只怕那姑娘說個「不」字,那幾把刀就會落了下來。

劉才寧一看這情形,剛要抬步過去卻被旁邊的幾個夥計給拉了回來。他們幾個太了解自己的老闆了,那就是個活菩薩,哪有不平事,何人有困難他都想幫一幫,如今面對這悍匪欺人,果不其然他又想過去伸援手,可人家手裡有刀啊,必須得拉住了他。

劉才寧被人拉住,扭過頭來說道:「你們拉我做啥?沒看見那姑娘命在旦夕嗎?快放開!」

夥計中的一人說道:「劉老闆,那可是土匪,有刀,您這樣過去不是找死嗎!」

「人命關天,哪管得了這些,她的親人已經糟了不測,必須救下她,你們也跟了我這麼久了,還不了解我嗎?你們幾個,有膽的就和我過去救人,沒膽的就在此地等我,我也不怪你們,快鬆手。」,說著,劉才寧一甩手掙脫了拉扯,快步奔向土匪那裡。

幾個夥計一看,全都無奈地舉手拍向自己的腦門,心想:「我們這是找了個啥老闆啊,咋感覺他是到處給自己找麻煩呢。」,不過想歸想,幾人還是很佩服劉才寧的為人的,不然也不會跟他東奔西走的這麼久,如今老闆有了危險,他們也不能坐視不理,沒辦法只好各自抄起扁擔,慢步的跟在劉才寧的身後。

那群土匪已經圍在了年輕女子的四周,手中刀隨時都有落下的可能,那最開始說話,看著像頭目的土匪繼續說道:「給你兩條路走,一是跟我回去,而是死在這裡,我喊三聲,你不說話就等死吧!一、二、三。」

「三」字話音剛落,劉才寧大聲喊道:「慢著!」

幾個土匪很是驚訝,居然還有人敢管他們的閒事,一起循聲望去,只見一個商人模樣的人快步向他們跑來,幾人心裡一緊張,連忙舉刀迎著劉才寧。

劉才寧跑到一定距離也不敢再往前進了,畢竟面對的是土匪,他心裡也害怕,不過這些年他走南闖北的,沒少見世面,於是一拱手說道:「幾位好漢爺,既然錢財也拿了,人命也收了,不如放過這個女孩吧,就當行個善事。」

那土匪頭子斜眼看了一眼劉才寧,說道:「你是哪路的?也敢管本大爺的事?」

「不敢不敢,我只是看這姑娘可憐,懇請幾位好漢饒她一命」,劉才寧再次拱手說道。

就在劉才寧和土匪對話時,劉才寧身後的夥計已經靠近了這裡,他們雖沒有刀槍之類的利器,不過他們比土匪人多,拿著扁擔也算挺有氣勢的。

土匪頭子一看,心想「好傢夥,這商人不簡單啊,還有幫手」,看著這陣勢,他心裡也打了退堂鼓,只不過自己身為土匪,面子更重要。於是說道:「你說放就放?那我成什麼了?我們這行也不是不講理,只不過有我們自己的規矩,放人不是不行,人命得拿錢來換。」

劉才寧雖見多識廣,卻也沒和土匪打過交道,他一聽土匪頭子的話有門,於是試探著問道:「不知她的命需要多少錢買?」

土匪頭子想都沒想,伸出一根手指說道:「一百兩。」

劉才寧一聽,心想「自己這一次出門,賺的總數還沒有一百兩呢,哎!算了算了,救人要緊」,於是他很痛快地掏出一張一百兩的銀票,而那幾個土匪倒也守信,拿了銀票扛起大刀就走了,其實劉才寧他們哪裡知道,那幾個土匪見他們人多也已經心虛的不行了。

土匪走後,劉才寧來到女子身邊,蹲下身子問道:「姑娘家在哪裡?家裡可還有什麼親人嗎?」

此時那女子已經整理好了衣衫,她將頭重重地磕在地上,哽咽著說道:「我家人全在這裡了,這次出來爹爹賣了老家房屋,準備來此地做生意,誰成想,他們……」,說到這裡,她放聲大哭起來。

劉才寧在一旁靜靜地看著她哭,等她悄悄平復一些後說道:「那如此說來姑娘再無親人了,我這裡還有些閒銀,你拿著去尋個活路吧。」

那女子聽了劉才寧的話,哽咽地說道:「我已無依無靠,恩人你就把我收下吧,我願為你做牛做馬,服侍你上下。」

劉才寧為難地說道:「這……恐怕不好吧,我已有妻室,況且我行商路遠,路上很辛苦,你一個女孩子跟我們這些大男人一起,終歸是不大方便。」

女子看看劉才寧,繼續說道:「你對我有恩,我必須報答了這份恩情,你就讓我跟你走吧,日後為妾為奴我都心甘情願。」

「哎!既然這樣,如今你也是無家可歸,你若不怕辛苦,就隨我們走吧。」劉才寧沒辦法,只好答應了那名女子。

就這樣,劉才寧帶著這名落難女子兜兜轉轉的整一個多月才回到家裡,他將女子的身世和遭遇都告訴了妻子孫氏,孫氏一聽甚覺她可憐,便親自請求劉才寧將女子留在家中納入妾室。

孫氏說:「你這日夜辛苦就該多個人照顧,我看她年輕漂亮又很懂事,你若不在家,我倆一起照顧爹媽和家也不會辛苦,況且你走了我倆也是個伴兒。」

劉才寧知道自己妻子是為了自己,他也不想辜負了妻子的一番好意,於是便點頭答應將落難女子留在了家裡,至此,那苦命的女娃也算是又有了一個新家。

一年之後,劉家宅院迎來了喜事,劉才寧當初救回的女孩生了一對龍鳳胎,劉家終於有人繼承香火了,劉才寧的心願也總算達成,這夢總算是有人給圓了。

要不怎麼說呢,這好人總歸是要有好報的!

本故事完!

本故事部分素材取自網絡,如您也有故事題材需要分享,不妨私信與我留言。故事我來講,故事大家聽,我們爭取將每一篇好故事分享給每一個人!

本文為民間小故事,筆者只以故事明真理,以故事詮釋世間真諦,切莫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如您喜歡本故事,還請您用您那細嫩的小手,溫柔地給它點個小贊,要是您覺得故事還不錯,那麼請您幫忙分享給更多的人聽,感謝各位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落難女報恩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善良的行腳商》,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說文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50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咱們來講一篇發生在古時候的民間故事,希望各位看官通過這個故事都能有所收穫!
  • 民間故事|蛇仙報恩
    民間故事|蛇仙報恩清朝道光年間,四川順慶府的李家鎮,有個叫楊延青的木匠。楊木匠手藝高超,在當地非常有名,附近數十裡人家,都以能請到楊木匠做木工為榮。楊木匠性子孤僻,他也不帶徒弟。我本是蛇妖,我來找你,是為了報恩的。三十年前,你在山路上救過一條小蛇。那一次我差點被惡老鷹吃了,是相公扔石頭打跑了老鷹,才救下我性命,因此我必須要報恩。此恩不報,我心念無法通達,修行也難有寸進。可是,當我來找相公報恩時,你卻已經另娶了阿秀為妻。
  • 民間故事:禿尾巴老李傳說之落難篇
    人們請來了村裡的老人,看到是條少了一截尾巴的黑龍,老人認為是禿尾巴老李,說:「這禿尾巴老李這是落難了,龍不能離開水太久的,大家要趕緊讓其回歸水中」,但附近有沒有近的水源。怎麼辦呢?而且又是大熱天,很快黑龍身上招來了大量的蒼蠅。老人讓大家趕緊都回家拿水桶挑水,把水潑在龍身上,讓龍體保持溼潤。禿尾巴老李落難的事情很快傳開了,附近鄰村的人也都自發加入到挑水搭救禿尾巴老李大軍中。
  • 民間故事:蛇子報恩
    今天要講的就是關於「善有善報」的故事。閒話少敘,故事開始——李公子是遠近聞名的小醫仙,不僅醫術好,而且品德好。在李公子心中,無論是任何疑難雜症,都能夠妙手回春。李公子品德也令人稱讚,病人有錢就出錢,沒錢便不用出錢。李公子對自己的醫術極其自信,他曾向天下宣稱,若是自己治不了的病,倒貼百兩白銀。
  • 民間故事:做牛報恩
    民間故事:做牛報恩丹陽縣的邢老翁,家境原來富裕,只因幾十年來樂善好施,不計回報,家裡漸漸大不如前。兩個兒子對他多有抱怨,找了藉口與他分家,邢老翁也不計較,將家產一分為三,自己領了一份,獨自過活。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靈犀),民間故事屬虛構文學作品,目的是借古喻今、以故事明事理,弘揚中華傳統美德,不得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 民間故事:靈蛇報恩
    #中國民間故事夫妻倆趕緊拜謝救命恩人,而來人則說:「我只是報恩罷了!」說完就變成了一條蛇帶著一大群蛇四散離開,留下了翠蓮夫妻呆呆地站在原地。
  • 民間故事:女子善待小木匠,木匠施道術報恩,主家的生意扭虧為盈
    民間故事:女子善待小木匠,木匠施道術報恩,主家的生意扭虧為盈。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34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民間小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小木匠前去一女子家中做木工活。04、小木匠施道術報恩小木匠欲要離開,聽到馬二如此一說,心說:女主待我不薄,應該儘自己所能報恩才是。之前從二叔那裡倒是學過一些魯班的道術,不如拿出來,助主家一臂之力!想到這,小木匠便對鄭氏說道:「你家的院門,也有些損壞,待我明日前來給修葺一下!」
  • 民間故事|蛇仙報恩
    民間故事|蛇仙報恩清朝道光年間,四川順慶府的李家鎮,有個叫楊延青的木匠。楊木匠手藝高超,在當地非常有名,附近數十裡人家,都以能請到楊木匠做木工為榮。楊木匠性子孤僻,他也不帶徒弟。我本是蛇妖,我來找你,是為了報恩的。三十年前,你在山路上救過一條小蛇。那一次我差點被惡老鷹吃了,是相公扔石頭打跑了老鷹,才救下我性命,因此我必須要報恩。此恩不報,我心念無法通達,修行也難有寸進。可是,當我來找相公報恩時,你卻已經另娶了阿秀為妻。
  • 河南一位大叔省吃儉用,救助落難少年,50年後開豪車報恩
    近日,據報導,在河南豫西大山的某村莊,有一位十分熱情的李大爺,他在年輕時省吃儉用的救助了一位落難少年,等到50年後,被救助的少年開豪車來報恩。據了解,這位樂於助人的李大爺,在當地的村莊上可謂是十分地出名,出了名的熱情好客,即使在村口看到了陌生人,也會熱情的邀請他們去家裡一敘,吃完便飯在走。
  • 民間故事:報恩
    民間故事欄目旨在搜集奇聞異事,給大家展示不同信仰的人眼中的世界。真假不曾驗證。為閱讀順暢,文章全部用第一人稱寫作。2019年6月中,我去了趟深圳。我走下飛機,剛到接機口,就看見一塊老大的紙牌,上面寫著我的名字。舉牌子的年輕女士,三十出頭,面容姣好,舉手投足間有種幹練之氣。看到我走過來,她忙問:「你是——東哥。」
  • 民間故事:狐狸報恩
    聽說這事的人都說,這一定是狐狸報恩。我不贊同,這狐狸自救的本事都沒有,難道還能在千裡之外救人?這肯定是因為神仙覺得姜挺有好生之德,所以延長了他的壽命,只是派了這隻狐狸來救他而已。
  • 民間故事:黃鼠狼救子報恩
    民間故事:黃鼠狼救子報恩。本文為《民間故事》之第259期,如果您喜歡看不妨給個關注。開場白: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沒打著,氣得哇哇嚎!念罷一首歡樂的開場白,大夥放鬆下心情,咱今天的這則民間故事就要開講了。今兒咱來說一篇發生在唐山市漢沽農場的一則民間小故事。故事大約發生在80年代末,講的是「黃鼠狼救子」。
  • 民間故事:書生進京趕考,中途落難後遇怪事,卻也因此得了福報
    歡迎來聽小於講故事,本故事名為《公雞報恩》,故事素材來源於網絡,由小於品詩論著整理編寫。本文為《民間故事》第105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很高興又到了給大家講故事的時間了,今天小於給大家帶來了一篇有關報恩的民間小故事,講得不好之處還請大夥多多諒解!
  • 落難小夥17年後成廚師 尋找到恩人做一桌菜報恩
    闊別17年後,池州小夥王光信的報恩心願終於實現。王光信說,17年前,他離家落難時,被一對漁民夫婦幫助過,吃過他這輩子覺得最好吃的一頓飯。
  • 民間故事:山妖擋道,黃仙報恩
    這聲音也著實嚇了天賜一跳,嚇得他差點轉頭就跑,然而他剛轉頭想走的時候卻突然想到,那聲音叫得如此之悽慘,必是什麼動物落難了,若是此時不救,定會心生愧疚。於是他壯著膽子扒開灌木叢一看,只見得一隻不小的黃鼠狼,嘴角已經長出了些許白毛。此時它被夾子夾住了後腳,血流不止,困在地上疼得直哀嚎。天賜於心不忍,想要救出這隻黃鼠狼。
  • 民間故事:村裡王五喪妻,花狸貓卻來報恩
    村子裡有一個莊稼漢,名叫王五,是一個老實本分的莊稼人,但是這個村子裡男多女少,有什麼好事也輪不到這個老實的莊稼漢,轉眼已經三十多了,卻還是孤身一人。他自己倒是還沒覺得什麼,但是村裡管事的老人卻替他操起心來。
  • 民間故事:黑熊報恩
    壯漢扶起霍弱群說:「其實,我搭救你們,也是為了報恩。你父親對你講過沒有?二十年前,他搭救過一隻小黑熊。」 霍弱群想起來了。那一年,他才六歲,父親去城裡拜會表兄,發現他家裡拴著一隻小黑熊。表兄是獵人,有一次帶著伴當打獵,打死了一對黑熊夫婦,抓獲了這隻小黑熊,打算養大了,抽取膽汁賣給藥店牟利。
  • 民間故事:黃皮子報恩
    也許村民不是懼怕黃大仙,而是被黃大仙的所做所為別感動了,動物都懂得報恩,更何況是人呢?本文源於民間故事,切勿與封建迷信對號入座,感謝大家的觀看,記得關注小編哦!謝謝大家了
  • 民間故事:人參報恩
    故事年代不詳,長白山下有個叫李家莊的村莊,村莊裡有個後生叫李念慈,自幼父母雙亡,靠吃百家飯長大。李家莊村民世代以挖參、採藥、打獵為生,李念慈長到十歲,就跟著村裡叔叔、大爺上山挖參,混口飯吃。女子對李念慈說,他以前救過她,這次是前來報恩的。可是李念慈並不認識她,問女子是不是認錯人了,女子笑而不答,天亮以後,那女子跟著李念慈下了山,村裡人聽說他從山裡撿回個媳婦,都很羨慕。
  • 民間故事:女鬼報恩
    聲明:本故事屬原創民間故事,不可與封建迷信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