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坑」盲盒的年輕人,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2020-12-17 騰訊網

從上海博物館出來,拐個彎過條馬路就是來福士廣場。從喜茶到鮑師傅,頻繁更替的網紅產品,使這裡頗有市場風向標的意味。自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一直在博物館同文物打交道的孫路遙,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入了「盲盒」的「坑」。

「冬天加班結束,或是忙完一個大展,就順帶去商場逛一圈,悄悄帶一款盲盒回家,忐忑又興奮。」吸引孫路遙的,是不知何時出現的盲盒販賣機。造型與普通販賣機無異,只不過外形更花哨,販售的商品也非零食飲料,只有拆盒才揭曉是哪款玩偶的所謂「盲盒」,「它的樂趣就在於不確定。」

隨著盲盒之風愈刮愈烈,盲盒販賣機、實體店紛紛入駐商城,搶奪最佳點位;線下排隊抽盒,組團猜盒、買盒,不僅令眾多實體店門庭若市,更被年輕人視為全新的社交方式。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盲盒收藏是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

在上海博物館,孫路遙從事媒體宣傳工作。她曬在朋友圈裡的內容是清一色的「上博」:上博的文物、上博的展臺、上博的講座、上博的文創……只有一條例外,那就是盲盒。

2019年11月22日,長三角文博會開展,她作為上博工作人員駐場。「逛到海上文創店玩起盲盒,本打算抽到重複的就停手,沒想到一連抽了10個都沒重複。」孫路遙隨後發了條狀態自我調侃:「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配圖是當天的全部收穫,疊得整整齊齊的13個盲盒與拆盒後的玩偶。一眼看去,貓咪「吾皇」正慵懶地躺在西瓜盆裡,這是「吾皇萬睡」的隱藏款盲盒;此外也有「Kimmy & Miki」「泡麵貓——頭頂有糧」等各大熱門IP(智慧財產權)。

身為85後,孫路遙是被朋友拉入「坑」的。「去年夏天,朋友過生日想抽盲盒開心一下,沒想到我倆同時抽中當時最熱賣的兩款。」被好友斷定為「很有潛質」的孫路遙,由此開始一個月至少一個盲盒的抽盒頻率。

與孫路遙幾乎同時入坑,90後「塗小小」已擁有200多個盲盒玩偶。她專門買了透明的亞克力展示櫃,靠牆擺放在書桌上,按系列往空格裡填充,看著格子一個個被填滿,「滿足感油然而生」。

「入坑純屬偶然。」去年8月,「塗小小」休假在家,被朋友安利了「盲盒」的玩法,「抽到喜歡的塑料玩偶,真的超級治癒。」如今,每次出門,「塗小小」都會隨身攜帶一隻盲盒玩偶,閒暇時把玩一番。她的收藏中,有「Kimmy & Miki」動物系列盲盒公仔,溫柔的小小兔、愛美的布偶鹿,每個角色各有性格;也有「貓鈴鐺」系列,一隻只全長約12釐米的暹羅貓、三毛貓或美國短毛貓,憨態可掬,滿足了「雲吸貓」的樂趣。「玩偶大多是馬卡龍色系,很精緻,手感也很好。」

盲盒的玩法說起來很簡單。一個個盒子裡裝著八九釐米高的塑料玩偶,售價在30到90元之間,盒子外觀一致,一般印有該系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款。在拆盒之前,玩家都不知道裡面藏著哪一隻玩偶。通常一個系列的盲盒12款,單個購買稱作「抽盒」,如果一次性「all in(全部集齊)」,就叫「端盒」。盲盒還被市場分成「熱款」與「雷款」,熱款是比較受歡迎的造型,雷款造型則比較醜,玩家不大喜歡。區別於普通款,玩家還能抽中更特別、更精緻的「隱藏款」。以某款大熱的盲盒為例,售價59元,隱藏款抽中概率為1/144。

被冠以潮玩之名的盲盒,定位於年輕群體。去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其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擾動的不止玩家,商家搶黃金點位

盲盒線下實體店使商場租金報價水漲船高,幾平方米黃金點位,有商場開價6000元,甚至2萬元。

最忙時,幾乎每天都有人提著新出的成套盲盒樣品,找到上海漫屋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談「上機」合作。所謂「上機」,指的是將盲盒上架至公司旗下的咭咭屋盲盒機。「上海各大商場的黃金位置大家都在搶。」採訪當天20時,公司CEO周蒙佳還沒結束工作,辦公桌上就擺著一套前幾天送來的樣品。

盲盒之風,擾動的遠不止玩家。商家迅速搶灘商場點位,唯恐在快速競爭中居於人後。「去年5月底第一臺盲盒機測試,8月起加速鋪設,保持一個月10多臺的速度。」周蒙佳說,公司原本致力於販售後臺業務,「有個股東常端盒,我們就轉型切入盲盒運營。」截至去年12月初,咭咭屋鋪設58臺盲盒機,數量居上海前三。國內頭部的盲盒公司則在全國開出100多家線下實體店,鋪設400多臺盲盒機。商場租金報價水漲船高,幾平方米的黃金點位,有商場開價6000元,也有商場報價2萬元。

記者看到,巴黎春天寶山店,閃爍著彩燈的盲盒機放置在地下一層電梯口,四周全是小型餐飲店,人流密集;位於地鐵宜山路站的光啟城,兩三臺不同品類的盲盒機並排放在走廊旁,一出電梯就看見;在世博源,以販賣文創產品為主的九木雜物社,也上架了多款盲盒,佔據一整個櫃檯,與對面的盲盒線下店打起擂臺。

盲盒機前,閨蜜團、年輕情侶、親子檔是主要顧客。掃一掃機身上的二維碼付款,機器像運輸飲料一樣「啪嗒」一聲把盲盒運到出貨口。而在盲盒實體店,連購買盲盒的過程也被無限拉長:如何在完全一致的盒子中挑出最中意的款式,增加玩家勝率,本就是玩法的一種。在世博源線下店,記者遇到一位高個子男生,只見他先是掂量每個盲盒的重量,再搖一搖,放在耳邊聽聲音,一看就是資深玩家。這個過程叫「猜盒」,不同造型,零件數量、重量會有細微差別,如果是袋裝盲盒,通過上手摸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

既然有中意的款式,為什麼不乾脆「端盒」?「購買盲盒,享受的就是不確定帶來的樂趣。」第五次,小劉終於抽到Dimoo「迷途動物」系列的小豬,在這之前,她已抽了同系列的白鶴、藍鳥、熊貓和兔子,都不是最想要的。最後一次,她穿過貨架旁的人群,隨手拿了一隻,從進店、拿起到結帳出店,耗時兩分鐘。出了店卻沒有勇氣打開,把盲盒遞給隨行朋友,讓對方先查看盲盒裡的身份卡,自己好有個心理緩衝。朋友看完後一臉興奮,小劉覺得「心裡有朵煙花緩緩升起」,果然是期待已久的小豬。

相似的情緒出現在每一位購買者身上。90後「獅加加喱」是辦公室第一個玩盲盒的,在她帶動下,全辦公室男女老少集體入坑,甚至專門闢了一個玻璃櫃,擺放大家抽中的玩偶。

從商家的銷售數據看,盲盒的熱度顯而易見。周蒙佳透露,熱門點位日流水可達一兩千元,「機器上的盲盒價格29元至89元,人均消費59元左右。」

二手盲盒交易熱,「黃牛」趁機抬價

熱衷抽盒不可避免抽到重複款式,線上二次交易成新選擇。「閒魚」發布報告稱盲盒交易是千萬級市場。

實際上,盲盒的玩法不算新鮮。它可追溯到日本明治末期出現的「福袋」,消費者買到福袋,打開才知裡面的物品,這種新鮮的促銷模式帶動百貨公司生意。20世紀70、80年代,福袋的營銷思路延伸到日本的模型市場,出現線下「扭蛋機」。

扭蛋機更接近今天的盲盒,銷售的商品多是動漫IP手辦、玩具模型、飾品掛件等二次元和ACG(動漫遊戲)領域。一位業內人士說,盲盒之所以火爆,離不開潮玩公司「量產」推廣,而大部分盲盒玩偶都很精巧。

盲盒的未知感、不確定感又帶來二手市場的繁榮。熱衷抽盒的玩家不可避免會抽到重複款式,線上二次交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已有超過30個與盲盒相關的魚塘。之前閒魚發布的報告提到,盲盒交易已是千萬級的市場,過去一年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漲了39倍。通常,被炒至天價的都是隱藏款。報告中稱,最受追捧的隱藏款是「潘神天使洛麗」,售價高達2350元。

「黃牛」嗅到商機,趁機哄抬價格,炒作盲盒。但對於真正的玩家,尤其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上班族來說,她們更願意把盲盒視作「成年人的玩具」。「每天抽,看它們擺在那裡,就覺得快樂。」「塗小小」說,「我排斥商家推出的各種花樣抽法,甚至不喜歡人家說它是盲盒,在我看來,重要的不是抽選,而是我真的喜歡玩偶設計。」她認為,應該更理性地對待盲盒消費,不要落入商家套路,或是超出自己經濟能力購買盲盒。她更願把盲盒視作一種陪伴的玩具,甚至開發出新玩法。每天,她會根據要去的場合,挑選一隻玩偶掛在包上。去大學聽講座,帶的是校園系列;去聽音樂會,會帶穿著正式的娃娃。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盲盒社交」在年輕群體迅速興起。「獅加加喱」常會上傳自己的拆盲盒視頻,與粉絲分享抽盒樂趣。

玩法單一樂趣減,今年將重新洗牌

在尋求新奇的領域,如果玩法沒有更多創新的話,這種精神需要的滿足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就會接近飽和。

「盲盒的出現,恰好符合目前一些人的三缺(缺愛、缺心情、缺刺激)、三愛(愛美、愛玩、愛健康)和三怕(怕老、怕死、怕孤獨)。」復旦大學廣告學系教授張殿元認為,盲盒迎合女性消費者愛美愛玩的心態,其精美可愛的設計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她們的「少女心」,能實現焦慮和壓力的自我消解。「不少玩家稱自己的玩偶為『娃』,一旦建立這種情感紐帶,玩偶就被賦予新的身份,成了一種陪伴的象徵。玩家會帶著自己的『娃』各處打卡拍照,對於孤獨的現代人來說或多或少承載著一點情感的寄託。」

盲盒歸根結底是一種「驚喜經濟」,利用不確定性帶來樂趣。成系列推出的盲盒,也戳中不少人的「收集癖」。

幾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抽盒時的期待、滿足、驚喜、失落,實際上都是商家設計好的情緒。每次買完盲盒,發好朋友圈,小劉短暫的狂喜會歸於平靜,她說:「59元買到的快樂好像只維持了5分鐘。」

已經入坑一年多的夢夢如今越來越冷靜,從最初被商場的盲盒自助販賣機吸引,到成為擁有近百隻玩偶的「養娃大戶」,她表示,期待與新奇的心情現在已變成收藏欲的滿足。最近,在總是抽不中想要的盲盒後,夢夢發現閒魚上有不少盲盒在出售或交換,「我改變策略,拿自己重複擁有的玩偶去和別的玩家交換,很快就集齊了。」

盲盒之火越燒越旺,擔憂也浮現在眼前。「如果只有一種拆盒的玩法,它帶來的樂趣會越來越少。」「獅加加喱」的興趣已轉向更複雜的盲盒,「比如LOL驚喜娃娃,它有姐姐球、妹妹球、寵物球,有鞋子等不同配件,總之有很多道拆盒樂趣。」另外,選擇「棄坑」的玩家也不少,在閒魚上,就能遇上不少棄坑後打包出售全部盲盒的前玩家。

對於盲盒的未來,張殿元表示:「在尋求新奇的領域,如果玩法沒有更多創新,這種精神需要的滿足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就會接近飽和。」

資本一窩蜂湧入,加上頻繁上新的盲盒,也令市場良莠不齊。「之前試過一個蠻有粉絲基礎的IP,玩偶定價59元,但顧客反饋製作太粗糙。」周蒙佳說,對方後來出了新款,價格降到49元,「我們還是沒答應上機。」盲盒機被潮玩公司視作潮玩「出圈」、觸達大眾的直接渠道,「火越旺,燒得越快,今年肯定是盲盒業洗牌的一年。」

不過,入坑的故事還在繼續。「塗小小」的目標是收集滿1001個盲盒,到那天,就為所有娃娃辦一個展。展覽叫做「半米博物館」,她計劃打亂原先系列,按特定主題,把玩偶擺放在各自房間模型裡,「自己去挖掘一些從沒有過的新玩法」。孫路遙最近的興趣也轉向娃娃界的元老「Sonny Angel」,這是她新年給自己的獎勵。

相關焦點

  • 「一入盲盒深似海」 ,盲盒熱背後的「賭坑」
    為批量收割「後浪」的錢包,盲盒通常成系列售賣。一系列12隻,單只通常60元左右,也有近百元的,運氣好湊齊一系列,不包含隱藏版、稀有款,會花費千元左右。 在玩家眼中,稀有度頗高的隱藏版玩偶獨具魅力,兼具收藏價值。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
    最瘋狂的一次,大熊一次性將盲盒抽盒機裡的拉布布全部清空。盲盒的概念最初源自日本的扭蛋,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購買者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剛開始「入坑」的玩家被這種未知感吸引。
  • 59元買進4999元轉手 盲盒是賺錢捷徑還是交智商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9月28日電 題:59元買進4999元轉手 盲盒是賺錢捷徑還是交智商稅?作者 謝藝觀最近「盲盒最高溢價近40倍」、「4個月花20萬買盲盒」、「買盲盒一年砸70萬元」消息頻頻刷屏。不僅90後炒盲盒,「中國大媽」頻現炒盲盒的大軍中。
  • 誰為盲盒狂:有人年花百萬 Molly一年賣400萬個
    (原標題:小盲盒的瘋狂生意:Molly一年賣400萬個,有人買盲盒年花百萬)
  • 迷戀盲盒的年輕人:59元就能買到的快樂 你買不買?
    最瘋狂的一次,大熊一次性將盲盒抽盒機裡的拉布布全部清空。盲盒的概念最初源自日本的扭蛋,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購買者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剛開始「入坑」的玩家被這種未知感吸引。
  • 半月談|「一入盲盒深似海」,盲盒熱背後的「賭坑」
    「一入盲盒深似海」 ,盲盒熱背後的「賭坑」半月談記者 鄭雪婧盲盒指盒子裡裝有動畫漫畫、影視的周邊產品,或設計師原創玩偶,特別之處在於,盒子裡具體是什麼,不會在盒子外部標註,只有消費者打開盒子,才會知道裡面究竟是什麼。這種充斥著不確定性的購物形式,帶來極強的心理刺激感。
  • 「一入盲盒深似海」 盲盒熱背後的「賭坑」
    為批量收割「後浪」的錢包,盲盒通常成系列售賣。一系列12隻,單只通常60元左右,也有近百元的,運氣好湊齊一系列,不包含隱藏版、稀有款,會花費千元左右。 在玩家眼中,稀有度頗高的隱藏版玩偶獨具魅力,兼具收藏價值。
  • 花百萬元買「娃」,盲盒時代的潮玩生意
    不少買家還將盲盒變成了一種收藏投資,為了抽到隱藏款或買到絕版系列,一些盲盒玩家不僅要不停購買,還有為此進行二手交易的人,B站、豆瓣等平臺上搜索「盲盒」,你會發現許多花幾千元購入盲盒的人,有些人為了收集盲盒甚至花了上百萬元。盲盒經濟持續火熱,在潮玩IP的盲盒時代,如何打造一款潮玩IP,並將其品牌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 比盲盒還燒錢,一個娃娃22萬……隱秘「娃圈」如何讓年輕人排隊入坑?
    02為什麼「娃圈」這麼燒錢?① 定價高一開始,有錢、有閒養娃的人大多是家裡有礦的年輕人,圈子極小,人數也不多。不過,隨著很多玩家精心打扮自家的娃娃,帶到各種場地拍攝精修的「私養圖」 ,並 po 到網絡上,不少人被吸引,入坑的玩家越來越多。
  • 比盲盒還燒錢,一個娃娃22萬:隱秘「娃圈」如何讓年輕人排隊入坑?
    為什麼「娃圈」這麼燒錢?了解了入坑「娃圈」後的花銷後,有姐妹靈魂發問:1)買娃只是第一步,「養」娃更燒錢對於娃圈玩家來說,買娃很貴,不說限量版,普通娃娃很多也是千元起步;養娃更貴,化妝、髮型、不同顏色的眼球,個個都要花錢。① 定價高一開始,有錢、有閒養娃的人大多是家裡有礦的年輕人,圈子極小,人數也不多。
  • 95後花30億,盲盒是一場驚天騙局嗎?盲盒成癮,小心入坑
    買的是物質快樂,還是精神快樂 以及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踏上不歸路的心理機制 是如何形成的 但是讓王寧沒想到的是 2015年,Sonny Angel進入中國市場後 一年就賣了3000多萬元 單單這一款產品就佔到了 泡泡瑪特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 當一個人體會到了賺錢的快樂 他就會想要雙倍的快樂
  • 對數觀察|為了「盲盒」忙活的年輕人在忙什麼?
    被無數小哥哥小姐姐追捧的泡泡瑪特,在尚未入坑的人看來只是智商稅產品。購買盲盒消費行為也被侃為和老頭老太太購買保健品的行為並無兩樣。但實事真是如此嗎?說到黃牛,12月天貓超市開倉放「茅臺」,是近兩年來最大規模的53°飛天茅臺放量,參與搶購人數達百萬,但最終只有極少數人購買成功。真的是名喝茅臺嗎?暐聞覺得更像是全民黃牛。市場上同品種的飛天茅臺被炒到了近3000的價格,還不能確定真假。在網購平臺購買的1499元的飛天,轉手就能加價700-900賣出。何樂而不搶呢?同樣,泡泡瑪特的盲盒也曾一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 年輕人最燒錢愛好,這款「成年人的玩具」排在第一!有人已經花了上...
    自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後,一直在博物館同文物打交道的孫路遙,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入了「盲盒」的「坑」。 被冠以潮玩之名的盲盒,定位於年輕群體。去年8月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95後最「燒錢」的愛好中,潮玩手辦排名第一。其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
  • 樂趣在於「不確定」,盲盒「驚喜經濟」能否持久
    其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數量增長最快的領域。單在天貓上,就有近20萬消費者每年花費2萬餘元收集盲盒,有人一年耗資百萬元。擾動的不止玩家商家搶黃金點位盲盒線下實體店使商場租金報價水漲船高,幾平方米黃金點位,有商場開價6000元,甚至2萬元。
  • 海南:年輕人花2萬元「豪賭」的盲盒,拆開卻是一堆娃娃……
    海南:「入坑盲盒三個多月收集了50多個盲盒潮玩,花費三千多元」、「一年花2萬買一堆娃娃」……這些新聞屢見不鮮。「拆開盒子那一刻真的很上頭」,這是很多年輕人自述痴迷盲盒的原因。所謂盲盒,裡面通常裝的是動漫、影視作品的周邊,或者設計師單獨設計出來的玩偶。之所以叫盲盒,是因為盒子上沒有標註,只有打開才會知道自己抽到了什麼,一般售價在幾十元一個。心理學研究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就這點來看,盲盒和買彩票頗為相像,都有賭運氣的成分。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你買盲盒了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盲盒開始慢慢深入到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在微博熱門話題上,「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閱讀量達到4.6億,有1.3萬討論。從小眾到大眾,有人說,盲盒集中體現了:人類的收藏欲和賭博心不僅不會缺席遲到,還會愈演愈烈。
  • 讓年輕人剁手不止的盲盒到底有多暴利?
    所以,當我們買盲盒時,我們在買什麼?   年輕人的收集需求、陪伴需求、對「小確幸」的需求,這是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總結出的答案。   平價盲盒新機遇   但是,盲盒在滿足了年輕人解憂的需求時,隨著大量外圍玩家的入場,盲盒的玩法也慢慢變了味。
  • 買盲盒的年輕人:隱藏款抽中概率1/144,直言就是賭
    最瘋狂的一次,大熊一次性將盲盒抽盒機裡的拉布布全部清空。盲盒的概念最初源自日本的扭蛋,指裝有不同公仔手辦、外包裝上沒有任何款式提醒的盒裝玩具,購買者在拆封之前永遠不知道盒子裡裝的是什麼,剛開始「入坑」的玩家被這種未知感吸引。
  • 黃牛「圈錢」、熱情「退潮」 盲盒玩家:我想退坑
    「我沒那麼少女心,我比較排斥可愛的盲盒,越醜的我就越喜歡。」  「深陷其中」  隨著「入坑」的人越來越多,拍拆盲盒短視頻的新人也越來越多。王蛋蛋的「啟蒙老師」紅姐擁有5.1萬粉絲,已經拆了一年盲盒。  紅姐今年32歲,up主身份之外,她是一個重度抑鬱症患者。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炒到「血虧」的年輕人「網上都說(炒鞋)月入百萬,但我是血虧了好幾萬。」在深圳南山區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的李維,是一名95後平面設計師。從2019年中開始,他便加入了炒鞋的行列。為了購買名牌限量款的潮鞋,他先後多次通過信用卡套現超過六萬元,統統投入了潮鞋的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