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地上懸河」永不泛濫的奇思妙想

2020-09-03 何東平圖說世界

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

黃河是一條偉大的母親河。

偉大領袖毛主席說:「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

2019年,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視察了黃河,並作了重要指示。兩代領導人這樣關心黃河,關愛黃河沿線的人民群眾,足見黃河對中華民族是十分重要的。

黃河航拍圖

黃河北源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支脈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支脈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發源於星宿海西的約古宗列曲。

黃河自西向東分別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最後流入渤海。

黃河博物館內毛澤東同志的題詞:「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

黃河中上遊以高原和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和丘陵為主。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夾帶了大量的泥沙,因此,黃河是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一條名副其實的黃河。

黃河在流經河南鄭州桃花峪這個地方之前,由於河道落差大,黃河一直奔流不息。過了桃花峪,地勢突然變得平緩,黃河的腳步就放緩了,黃河在慢悠悠地流過河南山東時就開始卸下沉重的包袱——黃河淤泥。

黃河壺口瀑布

於是,黃河河床上就開始因淤泥沉澱而逐漸升高。據測算,每年大約有4億噸泥沙淤積在黃河下遊河道內,黃河的河床就這樣每年以3到8釐米的速度升高。

接下來黃河開始不斷地泛濫而改道。在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間,黃河下遊決口1590次,大的改道26次。平均1.6年發生一次決口或改道。

黃河的不斷決堤或改道給華文明來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給下遊的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但是,每一次黃河改道也給黃泛區的農業生產來了肥沃的土地。

黃河岸邊雕塑「母親」

歷史最早詳細記載的幾次黃河改道發生在春秋中葉時期。從那時起,人們才開始在黃河兩岸修築河堤。到明代,黃河下遊兩岸的河堤就基本建設完成。

隨著時間延長,黃河河河堤的不斷提高和河床的不斷上升,使得桃花峪到入海口,全程768公裡的黃河,成為了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懸河」。在河南開封,地上懸河的河床竟高出地面10米。新鄉市地上懸河的河床高出地面30米。

新中國成立以後,偉大領袖毛主席非常關注黃河那段「地上懸河」的安全,非常關心黃河流域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毛澤東同志多次指示,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還親自視察了黃河。

1949年還在水利部下面成立了黃河水利委員會,這個黃委會主要任務就是治理黃河。70年來,這個黃委會的領導和專家們做了大量的工作:

1、植林種草,擴大植被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減少黃河泥沙。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合理用水,節約用水。

3、協調統一管理黃河水資源利用與調度。

4、依法徵收水資源使用費,喚醒節水意識,減少水資源浪費。

5、調整流域內的農業結構,在流域內大力培育推廣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減少。

6、科學種田,實施節水灌溉新技術。

7、加強汙水的淨化處理工作,提高水資源的重複利用。

8、南水北調,引長江水進入黃河是解決黃河流域水資源緊張狀況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業和交通設備,減少人為熱釋放,降低陸地上空氣的乾燥度。

10、設計「洋面吸油器」,對洋面定時」清掃」浮油,以減弱海洋沙漠化現象。

11、普及使用太陽能和地熱等清潔能源,減少排放CO2,減緩「溫室效應」的作用,降低空氣乾燥度。

黃河壺口瀑布

當然,他們也有他們的困難,核心難題主要有三個:

一、如何清理黃河淤泥。清理黃河淤泥這是黃河難治的癥結,它不僅關係到黃河的防洪安全,也關係到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第一,如果直接在黃河裡面進行挖沙清淤工作,由於對河堤內側和河床的情況不太清楚,萬一挖出一個或幾個管湧來,導致黃河決堤怎麼得了。第二,挖出來的淤泥怎麼處理。第三,如果黃河河床長期不清理,河床越來越高,河堤越加越高,地上懸河越來越懸,決堤的危險就越來越大,真不知道什麼時候發生一次黃河決堤或者泛濫改道,我們如何向祖國和人民交代。

二、依據黃河水資源的變化,如何有效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維持生命對水資源的需求。

三、如何保護和改善黃河的生態環境。

黃河大回灣

本人作為一個普通公民,對於未來黃河治理的三個核心難題有與專家不同的看法:

本人認為,黃河上遊的突出問題是水土流失,重點是植樹或植草或植荊棘,因地制宜,不局限於植樹造林。

黃河下遊的突出問題是黃河懸河的治理,關鍵是清理淤泥,疏通河道。

但是,如果把黃河治理的希望寄托在祖國大西北的植樹造林,這恐怕也是非常懸的。

三北防護林工程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裡,1979年的時候,森林覆蓋率5.05%。到2050年覆蓋率達到14.95%。也就是說,1979年到2050年,71年之間,造林面積達到40.28萬平方公裡。按照這個速度計算,100%覆蓋還需要9.1個71年,再加30年,即676.1年。

如果真這樣,我們只能在炎帝和黃帝塑像前祈禱,希望再等676年,黃河,你千萬別泛濫或者改道。

黃河公園炎帝黃帝的雕像


黃河公園炎帝黃帝的雕像

另一方面,黃河的清淤疏通工程的確十分浩大,過去國力有限,不敢輕舉妄動。現在不同了,我國國力大大的增強了,清理黃河淤泥是完全可行的。

至於枯水期時間太短,還沒有完全搞清楚河道情況,還沒有正式開始疏通或者疏通進行不久,枯水期過去了,又要開始行洪了。

對上述困難,根據戰國時期水利專家李冰父子的「深掏灘,低作堰」的治水經驗,我在此特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

李冰父子組織施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照片

開挖黃河複線,清理黃河淤泥,重建黃河生態。

整個工程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開挖黃河複線。開挖黃河複線的大致路線如下,在桃花峪附近連接黃河,經過黃泛區或黃河故道,流入渤海灣。複線要深挖,當然不要現在的黃河這麼寬。

第二個階段:清理黃河淤泥。黃河複線修好以後,可以將水引入複線,開始清理黃河主線的淤泥。

前面兩個階段的基本要求:一定要深挖河道,要確保黃河歷史最高水位低於地面。以後每隔5——6年掏一次河床,清一次淤泥。前面兩個階段是借鑑李冰的「深掏灘」的思路。

地上懸河示意圖

第三個階段,重建黃河生態。三個要求:

1,修築黃河低壩和水渠,完善黃河水利系統。主線和複線實行輪流行水,主線行水時,在複線修低壩和水渠。複線行水時,在主線修低壩和水渠。建設時,一定要按照李冰「低作堰」的思路在黃河主線和複線修築黃河低壩和水渠。

李冰的基本思路是,在河中央修築一道兩三百米的長的分水堰(魚嘴堰),將河道分為內河和外河。內河保持河流上遊下遊的行水和魚類等水生生物的自由暢通。

外河末端與水渠相連,外河的寬度由水渠的用水量決定。外河與內河的寬窄是可以調整的,可以三七開,可以二八開。在分水堰的尾部修築一個飛沙堰。在漲洪水的時候,讓河水越過飛沙堰,使得內河與外河連為一體,不至於河水進入渠道太多。

李冰父子組織施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圖

2,重建農田灌溉系統網絡,再造一個嶄新的黃河生態區,改善黃河的生態環境。

3,最後一件事,就是黃河淤泥的處理。我想了一個方法,建設一個大型的生物有機肥廠,以黃河淤泥為主要成分(約佔60%),添加部分有機肥(約佔40%),同時添加大量有益微生物。

建設一個大型的有機肥廠主要是基於如下兩點:

第一,黃河的淤泥不是普通的淤泥,它來源廣泛,顆粒細小,只有大約0.05毫米以下,它對於土壤的改善,是大有益處的。黃河流域在歷史上的每一次泛濫,雖然給老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同時也給黃泛區送來了肥沃的土地。

第二,全國各地的耕地石漠化、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結不適於耕種的現象十分嚴重。

目前全國各地土壤石漠化總面積達到了11.35萬平方公裡,目前仍在以2%的速度發展。如果不及時治理,我國西南部石漠化地區將在30年左右翻一番。

黃河博物館

由於40年來長期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全國各地土壤酸化和土壤板結不適於耕種的現象也非常嚴重,迫切解需要改良。

那麼拿什麼去改良這些酸化的、板結的和石漠化的土壤呢,實踐的經驗告訴我們,使用優質土壤加生物有機肥和有益微生物是改良土壤酸化、板結、石漠化等現象的最好的措施。我們生產的這些生物有機肥免費送給農民,用於改良土壤,必定深受歡迎。

肥料廠可以分省設置,黃河委員會將挖出來的淤泥烘乾過篩後(防止建築垃圾等)分送到各省分廠,各個分廠收集本省的農作物秸稈進行發酵處理,製成有機肥,拌入淤泥之中,同時添加一定量的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桿菌),使得每一克肥料含有益微生物達到2億個左右,肥料就這樣製成了。

黃河壺口瀑布

相關焦點

  • 面對「地上懸河」的對策
    面對「地上懸河」的對策
  • 河南開封 世界奇蹟的地上懸河
    開封,就這樣因一條黃河泥沙的淤積使河床不斷抬高,形成了河高於城的「地上懸河」,成了中國最高的懸河。因黃河被兩岸大堤夾護著從開封城北高處洶湧流過,形似天河,故世人將這種人工奇觀稱為「懸河」,果然有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磅礴氣勢。這段黃河的變遷史是黃河兒女與洪澇災害的鬥爭史,也是中原文化的一個縮影。
  • 兒子的奇思妙想之旅
    今天我看到兒子寫的一篇作文《我的奇思妙想》,感覺小孩子的想法真是千奇百怪。學溜冰的兒子作文內容是這樣的:每次我和爸爸媽媽出去玩都會堵車,所以我想發明一個多功能汽車。這種汽車只要你停在那裡就沒有人敢摸,如果誰摸了它,自己變成機器人,然後把他抓起來,自然會自己學會自動報警。
  • 黃河歸來--「母親」的任性與地上懸河
    而黃河「母親」歷經千辛萬苦奔騰而下,在完成了黃河「幾」字形最後一勾,本想揮灑她的大度,不想卻成了她沉重的任性。黃河在繞出三門峽之後,攜帶大量沙石、泥沙的黃河進入平原、落差驟然變小,泥沙大量沉積兩岸、河床不斷抬高,水位也相應抬高。
  • 關注黃河 地上懸河是如何形成的?
    而自河南鄭州以北的花園口開始,至山東東營入海口,黃河多為河底高於地面數米的地上河,所謂「人在河底走,抬頭見帆船」,正是對這「地上懸河」的貼切形容。這「地上懸河」是怎麼回事呢?黃河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黃河下遊流經華北平原時,河床寬坦,坡度變小,流速緩慢。
  • 關注黃河 地上懸河是如何形成的?
    知識點: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到了下遊河道變寬,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沉積,使河床太高,成為「地上河」,洪水威脅嚴重,水汙染加重。
  • 黃河早已成「地上懸河」,為何不清理沉積的泥沙?說了可能你不信
    黃河早已成「地上懸河」,為何不清理沉積的泥沙?說了可能你不信我們都知道,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一直以來都有些崇高的地位。黃河起源於唐古拉山脈,途中流經黃土高原,因此河水當中會攜帶大量泥沙,導致水體發黃。
  • 黃河下遊變「地上懸河」之謎
    黃河下遊變「地上懸河」之謎 2018年01月19日 10:24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黃河下遊變「地上懸河」之謎 黃河,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千米。
  • 奇思妙想 巧奪天工 「宇宙彩色玻璃畫」植物園
    奇思妙想而不久前我在墨西哥州首府託盧卡看到的「宇宙彩色玻璃畫」植物園,更是墨西哥藝術家奇思妙想的一個突出例子。它把園林藝術與彩色玻璃拼畫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取得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效果。  「宇宙彩色玻璃畫」植物園坐落在託盧卡市中心廣場附近。
  • 紀錄片節選:建築藝術之奇思妙想--蒙特婁奧林匹克體育場
    懂球帝首頁>足球視頻> 懂球號> 紀錄片節選:建築藝術之奇思妙想--蒙特婁奧林匹克體育場 紀錄片節選:建築藝術之奇思妙想--蒙特婁奧林匹克體育場 懂球號作者: 又黑蝸殼 2019-11-24 13:08
  • 奇思妙想的孩子,充滿想像力的世界
    最近我在看童書《奇思妙想李大齊:我是我爸爸》,這是一本充滿想像力的書。作者李志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因創作的《奇思妙想李大齊》廣受歡迎,被孩子們親切的叫做大奇爸爸,他最擅長寫童話和校園故事,「開心學校」「幽默小子樂凡天」「童話鎮」「糊塗大偵探」「方便麵博士「」等都是他的代表作,他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全部寫進故事裡,不僅有趣,而且能帶給孩子們思考。
  • 奇思妙想 點亮智造 「藝術與生活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
    奇思妙想 點亮智造 「藝術與生活展」在浙江展覽館開幕 2019-07-18 06:29:26 浙江在線 記者 林雲龍 攝 文化創新、生活智慧、產業裝備、前沿科技、信息交互等展區,展示了國內外科學家和設計師依託前沿科技的奇思妙想。
  • 創客易物節展奇思妙想
    值得關注的是,學生們在易物節中出售的商品不僅僅局限於舊物,還有他們親手製作的手工藝品、小食品、果汁飲料等,讓人時刻感受到學生的奇思妙想。
  • 奇思妙想的廣告設計
    奇思妙想的廣告設計
  • 「奇思妙想浙江行」溫州再啟「造夢之旅」
    「奇思妙想浙江行」溫州再啟「造夢之旅」 2016年07月22日 08:57:00來源:溫商網 曉春 攝  溫商網訊(記者邵盧靜)VR技術、傳感器與網際網路結合技術、智能穿戴、雲計算……7月15日,「奇思妙想浙江行」創業大賽溫州選拔賽(初賽)在紅連文創園舉行,30個參賽團隊及創業者一展創業創新風採。  此次大賽作為2016溫州創業創新博覽會的重要配套活動之一,由浙江經視、溫州市人力社保局承辦,本報及各縣(市、區)人力社保局(人力資源局)協辦。
  • 黃河越來越高成地上「懸河」,為何不清理裡面的泥沙?原因是這樣
    大量的泥沙在河道淤積,使得黃河的水位提高,最後水位竟然高出了兩岸,人們不得不修建起高高的防洪堤,防止黃河的泛濫。黃河越來越高成地上「懸河」,為何不清理裡面的泥沙?原因是這樣。如果要清理黃河中的黃沙,首先就要花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黃河在中上遊的水流都十分湍急,想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去清理河道中淤積的泥沙,難度十分大。
  • 作為地上「懸河」的黃河,多年沉積的泥沙怎麼不清理?說了你不信
    久而久之泥沙不斷沉積,導致現在的黃河已經成為了地上懸河,那麼問題來了,國家為什麼不派人去清理呢?這其中的原因說了你別不信。事實上由於黃河流經許多的地方,因此人們常常把它作為灌溉之用,又因為黃河水中攜帶大量的泥沙,因此十分的不穩定從而經常引發洪災,一旦黃河泛濫,周圍的農田,房屋和百姓等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危害,現在的黃河已經成為了一個地上河,很多人去旅遊觀光時都會站在附近拍照。
  • 奇思妙想實驗室——地湧奇泉
    10月20日,甌江紅·陽光黨群服務中心開展了「奇思妙想實驗室——地湧奇泉」活動。活動開始,社工向青少年們介紹了本次實驗的材料及步驟,隨後分組進行現場實驗。
  • 作為地上「懸河」的黃河,多年沉積的泥沙怎麼不清理?說了你不信
    久而久之泥沙不斷沉積,導致現在的黃河已經成為了地上懸河,那麼問題來了,國家為什麼不派人去清理呢?這其中的原因說了你別不信。事實上由於黃河流經許多的地方,因此人們常常把它作為灌溉之用,又因為黃河水中攜帶大量的泥沙,因此十分的不穩定從而經常引發洪災,一旦黃河泛濫,周圍的農田,房屋和百姓等都會受到非常嚴重的危害,現在的黃河已經成為了一個地上河,很多人去旅遊觀光時都會站在附近拍照。
  • 口若懸河:河南開封,懸河有多懸?
    此外開封還有龍亭(湖)和中國翰園等景點,這些比較知名的景點都一一介紹了,鮮為人知的是,開封的懸河十分地懸。所謂懸河,又稱地上河,也就是河床高於兩岸地面的河流,它集中分布於黃河的中下遊。開封市懸河位於開封市北的城郊,這裡大堤高15米,懸河的河面與開封市的地面高度差有8到13米不等,大概是二至四層樓那麼高,你想想平時從這樣的河流邊開車路過,幾層樓那麼高的河床就這樣矗立在你的面前,那是一幅多麼令人望而生畏的景象。懸河,尤其是開封的河段,又被之成為世界奇蹟,全開封的懸河河段都常年地免費對外開放,沒有專門地被開發為專項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