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街道大力開展城中村改造和舊村改造工作,致力於城鄉統籌、全域發展。街道人大主任牟敦誼說:通過城中村改造和舊村改造,許多村民從平房搬到了乾淨的樓房,實現了居住條件的改善。但村民到市民的轉變不只局限在住上樓房,而是整個生活習慣的改變。」
相護掩映的居民樓,錯落有致的綠化帶,乾淨整潔的道路,悠然自得的居民,微風過處,枝葉輕輕作響,透露著溫馨,散發著朝氣,使人情不自禁,讓人「一見鍾情」,這是現在的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街道北街生活一區給人的印象。「社區天天組織保潔員清掃道路,修整綠化帶,清運垃圾,環境衛生保持的『賊拉好』,真想一直在這住下去。」臨時租住在這裡的居民林祥榮,一開腔連東北味兒都冒了出來。
近年來,日照市嵐山區安東衛街道大力開展城中村改造和舊村改造工作,致力於城鄉統籌、全域發展。街道人大主任牟敦誼說:通過城中村改造和舊村改造,許多村民從平房搬到了乾淨的樓房,實現了居住條件的改善。但村民到市民的轉變不只局限在住上樓房,而是整個生活習慣的改變。」
為讓社區和村居真正乾淨宜居,讓居民享受到良好的衛生環境,今年初,該街道要求各村居成立環衛一體化領導小組,配備人員與設施,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同時,每名人大代表負責對包片各村居社區的村容村貌、環境衛生情況定期考核,要求按照人口數量配備相應的環衛工人 (每250人/1人)和保潔車輛、專用垃圾清運車輛、設置相應的果皮箱或垃圾箱等環衛基礎設施;主要街道每天上午8點前普掃一遍,保潔範圍內必須達到 「五淨五無」;綠化整齊美觀,沿街門店廣告牌匾整齊劃一等。
村莊環境變化,人大代表感受最深。安東衛街道人大代表、南街社區支部書記王永華介紹,以前南街社區被形容為「街道現代化,市場髒亂差」,經營業戶環衛意識差,垃圾到處扔,汙水隨地流。「三清三改」後,農貿市場脫胎換骨,業戶環衛意識上去了,內外乾淨整潔,「環保整潔」已成為村民心目中衡量村居文明的標準之一。
安東衛街道前合莊村中心大街是臨近幾個村趕大集的地方,為保證環境衛生管理到位,幾年前該村就組織了清潔隊。今年該村藉機對清潔隊進行了規範,投入5000多元,購買了垃圾箱等設施,每天早晨7點清潔隊定時收集住戶生活垃圾,統一外運。「以前不光自己家的生活垃圾要找車外運,逢趕集門市前還會留有顧客扔的垃圾。現在有了清潔隊定期清理,大街越來越乾淨了。」負責包片的安東衛街道人大代表徐子秀感慨地說。(肖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