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老北門 往事並不如煙(中)

2020-12-23 華西都市報

成都老北門 往事並不如煙(中)

老成都的城門。

駱成驤

駱成驤「狀元及第」匾額。

宋育仁畫像。

趙熙

尹昌齡

慈惠堂火柴。

  □桑宜川

  成都北大門外的駟馬橋,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相傳漢代大才子司馬相如北上,赴長安,途經城北昇仙橋,題句於橋柱,自述致身通顯之志,曰:「不乘高車駟馬,不過汝下也!」後世遂以「題橋柱」比喻對功名有所抱負,亦省作「題橋」或「題柱」。昇仙橋由此而易名「駟馬橋」。
  再往北走,到新都,更有位居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他在21歲那年參加會試,本來主考將他的鴻文列在卷首,已是板上釘釘之事,誰料照明的燭花燒了考卷,於是名落孫山,真是時也命也。然而楊慎胸藏錦繡,非要「浪花淘盡英雄」不可。到了24歲那年,他又去參加殿試,這次皇天不負有心人,他被選為狀元,而且還得了一個翰林院編修的職位,這是當時讀書人的至高榮譽。


落醬園街
因狀元駱成驤而得名

  清朝年間,四川出了不少名士,如遂寧詩人張船山,詩論家、德陽戲曲理論家李調元;稍後更有資中人駱成驤,破了清朝沒有川人摘取文狀元桂冠的天荒。駱成驤成名後,到成都定居。在文廟南街以南,2001年前有個不起眼的小巷,叫落醬園街,其實原叫「駱狀元街」,就是因狀元駱成驤而得名。但駱成驤晚年住在皇城以北的街巷裡,如今那一片街區已不復存在。
  駱狀元的早年人生與成都的幾家書院有關聯,他9歲入成都錦江書院,14歲進尊經書院深造,聰敏勤奮,為主講人王壬秋所器重。光緒十九年(1893),四川鄉試第三,光緒二十一年中進士,這次殿試光緒帝親臨現場。主考官徐桐,見駱成驤言詞異切,文句樸實,辯理精闢,尤其答卷中「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一句切中時政,正值光緒帝被老佛爺廢黜,康有為走麥城之際,感動了光緒帝,欽點他為狀元。這就是他,早年苦讀,博取功名,中年入仕,重教興學,直至終老。又因他是清代四川唯一的「狀元」,故在四川鄉紳士林中頗具影響。
  駱狀元一生清廉自守,極重教育,常說:「天下無如吃飯難,世上唯有讀書高。」他任過山西提學史,辛亥革命後任四川議長、籌賑局督辦,梁啓超讚譽:「狀元公辦學有癮。」實為中肯之語。1916年任四川高等學校校長,乃四川大學前身。他為人正直,連省督陳宦獎給他4000大洋,都如數辦學,可自己生活卻清貧如洗。1926年夏天,他在成都北門故居病逝,靈柩穿城,經龍泉,送回資中安葬的途中,一時萬人空巷,摩肩接踵。這就是成都北大門的人文故事場景之一,何等偉岸!百年以降,在四川無人享有此殊榮。


五老七賢
多住皇城以北街巷裡

  近年來,成都人心目中的不同城區各有千秋,但民國時期的成都則全然不同,那時的城區不大,主要在如今的一環路內,除了華西壩有華西協合大學,望江樓旁有1936年從皇城遷移過去的國立四川大學,彰顯出厚重的蜀地人文,出新南門再往南,基本上是農耕之地。而皇城以北,上風上水,大戶人家,名門望族多半居住在這一片城區,鱗次櫛比。
  撇開官府人家不提,先說說民國時期的「五老七賢」,他們就主要居住在皇城以北的街巷裡。他們學識淵博,德高望重,聞名遐邇,被後世尊為「蜀中宿儒」,其中有狀元、進士、舉人、知府、翰林、御史。為政者清廉剛正,循聲卓著;為教者扶掖後學,培育英才。他們德才兼備,經世致用,廣植桃李,嘉惠士林,繼承巴蜀文化的優秀傳統,使「蜀學」在國內產生深遠影響。
  這一說法有些仿竹林七賢,五為實,七為虛,其中有趙熙、徐炯、方旭、宋育仁、劉鹹滎、尹昌齡、陳仲信、曾鑑、曾語、駱成驤、胡駿、文龍、顏楷、衷翼保、林思進等二十餘人。例如趙熙的詩詞書畫、劉鹹滎的聯對、林思進的古詩文、顏楷書法均在蜀中聞名遐邇。他們的徒子徒孫就更多,數都數不過來。
  這些士林文人的社會良知具有一定影響,他們為民請命,調停禍端,救濟災民,也讓軍閥與江湖袍哥不得不收斂一點。然而也因此落下詬言,謂之「五個燒火佬,七個討人嫌。」但他們門生眾多,不愁沒有弟子站出來,為恩師仗義執言。


培根固本
慈惠堂一度聲名遠揚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尹昌齡先生,他是成都「五老七賢」之一,故居就在老北門。辛亥革命後,他興辦了成都慈惠堂,被廣泛譽為「中國慈善第一人」。除此而外,他還興辦過學堂、託兒所、孤老院、火柴廠等實體機構。成都最早的託兒所、孤老院都是他親手創建的,令後世敬仰。
  成都檔案館史料記載,他的「希望工程」鼎盛時期,曾捐出現金百萬大洋,救助瀕臨破產的生產服務型工廠,為數以千計的城市貧民提供工作機會,而本人卻無分毫利,1942年去世時,身無餘財,連喪事都辦不起,民眾自發為他送葬,隊伍綿延了幾條街。
  回望歷史,在成都九眼橋不遠處,曾有過一條「培根路」的街道,這裡佇立著成都最早的社會企業,慈惠堂屬下的成都培根火柴廠。其前身是惠昌火柴廠,始建於清光緒末年。民國時期,四川局勢長期紛亂,生產無人關心,培根火柴廠日漸凋敝,最終不得不關閉。1922年,尹昌齡為了擴大成都慈惠堂的收入,以支持各類慈善事業發展,改「惠昌」為「培根」,取「培根固本」之意。這個改動,不僅改變了火柴廠的名稱,也讓它從一家單純靠生產盈利的工廠,變為了以盈利為手段、以慈善和社會公益為目的的社會企業,這從培根火柴廠設廠之時的核心理念中便可見一斑。其火花上有云:「廠中餘利,專恤孤窮,敢有私弊,天地不容,以扇喻善,奉揚仁風。」這句印在火柴盒上的廣告詞闡釋了「以利益善」的獨特經營模式。而最早火柴廠生產的火柴叫「娃娃牌」,為了凸顯公益屬性,後來便改名「扇牌」,以「扇」字諧音「善」,永存巴蜀歷史。

相關焦點

  • 成都老北門 往事並不如煙(上)
    清朝末年的成都市郊區。其實泡一杯茶,看報即可,佯裝備課則更好,但只要人影子不在,便會受到嚴厲斥責。我被扣發過幾次月獎金,其實也不過就是幾包煙錢,不到10元人民幣,但那時心裡要難受半天,因為月薪只有幾十元,「長安米貴居大不易」,確是一筆不小的損失。更要緊的是遭受領導「洗刷」。如今回憶起來,如夢一般,依稀如昨,說不清是苦澀,還是酸甜。
  • 浮華若夢,往事如煙
    走過時光的轉角,翻過一頁又一頁的日曆,心中久久不能平靜,時間過得太快,轉眼間我們早已過了青澀懵懂的年紀,年少的夢丟在了風裡,所有的往事都化作過往雲煙,浮華如夢,太唯美的記憶註定讓人難以忘記,往事如煙,一切的一切都已丟在風裡。
  • 往事如煙,淺笑安然
    歲月靜好,不負流年;心若沉浮,淺笑安然。如果相遇只是為了離開,又何苦用盡全身力氣,讓彼此靠近,貼著溫暖生活?你說的,離開,是最好的珍藏。青春時節,我們不懂愛情。為了尋找生命的真諦,彷徨過。初見驚豔,再見如故,所有的情與淚,不再重演,往事如煙,隨風而散……看時光飛逝,看季節變遷。陌生到熟悉。熟悉到陌生。沒有人能夠永恆不變,除了記憶。歲月匆匆,它帶走了時間,當往事漸遠漸離,變得模糊不清,但它始終來過。
  • 往事如煙,願流年不負,歲月靜好,一起在詩詞裡回憶往事!
    時光清淺,往事如煙,只是時光不再。雖事已過,人已非,荏苒的歲月,滄桑了誰的容顏。但願流年不負,歲月靜好,一起在詩詞裡回憶往事!往事如煙,滿耳箏琶值幾錢。高陽臺-又題夢隱詞清-楊芳燦散帙消愁,支琴送日,一番惆悵誰憐。殢酒懷人,思量往事如煙。
  • 【書評】往事並不如煙
    【書評】往事並不如煙 2020-05-18 02: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是什麼歌?《往事如煙》歌詞試聽方式
    那麼,抖音往事如煙時隔多年是什麼歌?抖音往事如煙時隔多年是什麼歌:  這首歌曲的歌名叫做《往事如煙》,是由一博、張池填詞、譜曲,杭州91音樂編曲,藍波演唱的一首歌曲,該歌曲收錄於藍波於2019年1月22日發行的專輯《往事如煙》中。  該歌曲發行後,就在各大音樂平臺以及抖音等平臺十分的流行,也獲得了很多歌迷朋友的喜歡。
  • 【詩詞鑑賞】往事如煙,15首往事如煙的詩詞,在詩詞裡追憶往事!
    時光清淺,往事如煙,只是時光不再。雖事已過,人已非,荏苒的歲月,滄桑了誰的容顏。但願流年不負,歲月靜好,一起在詩詞裡回憶往事!採桑子-雜憶清-史惟圓當時已慣何曾惜,滾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當場幾度憐。
  • 再見,老北門!你好,新北門!
    說起市區最有名氣的街道, 怎能不提老北門呢? 在高叔輝老人的記憶中,北門老街繁華熱鬧,恍如昨日。
  • 往事並不如煙,你依然在我心上
    即使不提起,也不會忘記。往事並不如煙,你依然在我心上,人的一生會有許多的遇見,總有一次遇見,溫暖了心扉,芬芳了歲月,總有一段情,是心底的柔軟,在心裡刻骨銘心。你離開以後,我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孤獨,身邊少了你,好不習慣,那一天,天空飛著雪,目送你背影消失在我的視線。
  • 《往事並不如煙》—章詒和
    總是在閱讀之火被燃燒起來的時候又因為其他事情擱置了,導致閱讀體驗並不強烈,或者有一種隱形的熔斷機制把我的連續閱讀習慣打斷,得出結論是,看書一定要旺火添新柴,不然讀不出更切實的感受。 往事如煙,但是有人記得,所以並不如煙,反而因其沉痛而如遺疾難去,隱隱發作之時,各中苦楚,冷暖自知。
  • 記憶有你丨往事並不如煙
    世事無常,總有人被留在了舊時光裡,而活著的人只能在記憶中與其相見。本期「晚潮·記憶有你」,傾聽的是作者對一位朋友的思念——「親切、溫和、細膩的徐老師走了,輕輕地,卻又重重地碰碎了我的內心。徐老師已經走了,那些往事卻如此清晰、鮮明、恆久地浮現出來…………」往事並不如煙□楊小娣生活像一條寬闊的大河延展開來,流淌著無盡複雜的情節,讓你無數次地去品嘗塵世間的無奈與曲折,失意與痛苦,愛與痛便成為永恆的主題。
  • 品書札記:往事並不如煙
    這是胡風的夫人梅志所著的一本書:《往事如煙-胡風沉冤錄》。這是一本很值得一讀的書,尤其對於年輕人,不讀就不知有那一段荒誕的史實;不讀就不知道如何珍惜生活。但歷史就是歷史,事實畢竟擺在那裡,是不應該被遺忘的。往事並不如煙。讀《往事》,你的心裡會翻江倒海,你的心靈會顫抖,會產生許許多多的思考。
  • 誦讀:往事如煙(原創)
    往 事 如 煙作者:雨下羅加   誦讀:王焱編輯:蝴蝶誦讀 (ID:hdsd66888)往事如煙
  • 精選詩詞《往事如煙》
    少女時節,她最愛的一句話,就是往事如煙;那時,總以為自己充分體會其中的感受, 一種浪漫的,早熟的心路歷程, 直到年逾不惑,她才深刻了解,什麼是"往事如煙" 辛棄疾的確好才情,一句終於都會走到往事如煙的!不是嗎?!
  • 往事如煙紅塵一夢
    喜歡淡淡的幽靜剝離塵世的喧囂於一個人的夜晚回味歲月的過往往事如煙每個人都在書寫著歲月的年輪一場風花雪月一段愛恨情仇一場西湖的雨一杯醇香的茶淡淡濃濃濃濃淡淡訴說著往事如煙如風品味著細雨落下的剎那誰不想在青春的時光裡踏馬放歌寄情山水誰不想在偶然的回眸中尋得那一世的良緣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 往事竟然如煙
    往事竟然如煙 2014-10-10 16:14:25我環繞一周準備溜走,卻被事務所阿姨看到,我不認識她,但是她胖胖圓圓的慈眉善目,最主要如果我不說目的,很可能被當作形跡可疑者。  於是我說,我90年從這裡畢業。阿姨一臉的燦爛,立即要請老師下來。我說不必不必我就是看看我這就要走了,她說,還是看看吧,你下次再來,這裡可能就沒有了。繼而吞吞吐吐道,現在學生越來越少,從明年就不招生了呢。
  • 往事如煙,淺笑安然
    歲月靜好,不負流年;心若沉浮,淺笑安然。如果相遇只是為了離開,又何苦用盡全身力氣,讓彼此靠近,貼著溫暖生活?你說的,離開,是最好的珍藏。青春時節,我們不懂愛情。為了尋找生命的真諦,彷徨過。初見驚豔,再見如故,所有的情與淚,不再重演,往事如煙,隨風而散……看時光飛逝,看季節變遷。陌生到熟悉。熟悉到陌生。沒有人能夠永恆不變,除了記憶。歲月匆匆,它帶走了時間,當往事漸遠漸離,變得模糊不清,但它始終來過。
  • 往事如煙,都是回不去的當年
    」往事如煙時隔多年,是誰把歲月寫在眉宇之間。」一首歌唱出無限心酸!誰的心裡都有一個過去,誰沒有一個回不去的當年!往事如煙,一別經年,時光一去不復返,染在指間的都是過往的回憶:數不盡的歡欣激蕩,說不清的哀怨愁鬱。
  • 如煙往事俱忘卻
    在網上看到一幅「如煙往事」章草書法作品,寫的高古雅致,章草的味道十足,下載下來,臨摹幾遍。在這幅作品的落款處有兩句詩「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並標註這是陶鑄的寫給妻子曾志的詩。詩的全名是《贈曾志》,我查到了這首詩的全文如下:          重上戰場我亦難,感君情厚逼雲端。          無情白髮催寒暑,蒙垢餘生抑苦酸。
  • 往事並不如煙,記憶暖了流年
    翻開記憶的扉頁,與時光深處的自己重逢,才發現,往事並不如煙,正是那些繽紛的記憶,溫暖了整個流年。那天,父親載著我在風雨中騎了很遠的路程。中途,他多次回過頭問我冷不冷,而我都很大聲地說不冷。然後,他就微微一笑,特別溫暖的笑。父親帶著我冒雨去找母親,被母親狠狠罵了一頓,但他始終笑意盈盈,很得意的樣子。而我也始終認為,父親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