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廠在訂單增加即招聘旺季時因急需大量工人,除了廠裡本身正式工外,還往往會招聘一大批高工資高工價的小時工,那麼對於工廠裡的小時工,你真的足夠了解嗎?看似高單價的背後又知道多少呢?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小時工?顧名思義,就是以小時為單位計工資,一個月做多少小時就以單價乘以工時,多勞多得,簡潔明了。
那麼為何會有小時工的誕生呢?去過工廠裡的人都了解工廠裡除了小時工還有很多正式工,也就是「老員工」,這些正式工往往在裡面做了很長時間,已經在當地定居,或因為某些原因長期在該廠工作。而工廠一般會有旺季和淡季,這就造成了工廠人員的流動性,而正式工不受影響,即使淡季也有基本的工資。因工廠的這種特殊性就造成了小時工的誕生,特點就是工期短,往往兩三個月,工期一到走人,好處是往往比正式工工資高,這也是很多年輕務工人員的選擇。
小時工伴隨的是高收入,國內最大加工廠富士康在旺季的時候也開出過33-35不等的高工價,即使低一點的工廠也有18-28不等,粗算一下,一個月滿勤的話收入還不錯。
但這種高單價並不是在結算工資時一下子全部付清,往往涉及到補差價。這裡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剛開始以工廠正式工工資發放,只不過除去保險,福利等,折合工時後看多少錢一小時(比方約和16元/小時) ,那麼過一段時間後中介就會以事先約定好的單價補足工資(補不補看人啦(*^ワ^*))另一種就是直接每天計工時,按小時發放,然後勞務代發完工資後中介予以補差價。
為何採取這種模式呢?第一,這裡的工資往往是勞務代發,並不是廠裡直接發放,要知道工廠,勞務,中介等層層是要吃回扣的,如果繞過勞務,他們怎麼賺錢呢?第二,跟工廠考勤有關,這種方法往往伴隨著一個約定,就是補差價要在職,而很多人因工資發放日期,計薪日期等往往不在職,那麼這部分工資就可有藉口扣押。
說白了,小時工是單純以工時計算,往往很多工廠的小時工是沒有任何福利,補貼而言,除此之外,很多人選擇小時工因為它不扣保險,一個月下來基本不扣什麼錢,實際到手工資高。
其實大部分的小時工還是扣一點保險的,就是大概四五十的商業險。這裡簡單說一下,正式工的工資裡每個月扣的是社會保險,大概三四百或更多,這份保險是在退休之後可以使用的,而小時工往往不扣社保,卻又有四五十的商業保險,這個商業保險又是什麼呢,中介的說辭往往是為了員工著想,必須要扣要交的保險,目的是防止員工過程中出現意外可以予以理賠。其實交保險是沒錯,也能在員工受工傷等時給予保障,可是試想一下,每個月四五十的保險真的到了出事情的時候又能索賠多少呢?
最後就是說下小時工在工廠裡的「待遇」了,視情況而定,可能不同工廠有不同情況。因為小時工的特殊性,短期走人,雖然本質上和正式工都是廠裡員工,但實際上待遇還是不一樣的。首先有了小時工,原本在髒的累的崗位上的正式工可能被替換下來,其次在不是特別忙的時候往往是正式工加班而不是小時工,最後小時工往往是沒有晉升機會的。說白了,對於老員工,正式工來說,小時工如流水,一波又一波,對於來說可能就是「外人」,這也是很多小時工剛進工廠就不受待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