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農村跟城市相比較,最大的不同就是居住場所,農村的宅基地面積一般情況下都很大,除了建造房屋之外,還都有一個獨立的院落。大門一閉就是一個靜怡的小世界。農村過去修建房屋,是人生之中的一件相當大的事情。修房蓋屋要花費很多的財力人力,有的家庭要付出半生的努力才能積攢夠蓋房的財物。所以對於來之不易的房屋,修建的時候更是精益求精,按照農村各地的蓋房習俗,都是按著好的方面去做。
農村房屋的俗語老話也不在少數。這些俗語都是包羅萬象無所不至,有的是關於房屋的走向,也有的是關於房屋的方位坐落,甚至房屋的高低都有不同的講究,像大家所熟知的蓋房俗語:「寧肯青龍高萬丈,不可白虎抬頭望」,這句俗語說的就是房屋高低的講究,蓋房的時候,東邊也就是左邊的房屋是可以高一些的,但唯獨西邊(右邊)的房屋是不能修建的高於東邊的,這也是農村蓋房的傳統習俗,其中有很深的道理存在。
農村關於蓋房的俗語還有一句叫做:「住了抬轎房,家破人也亡」,啥是抬轎房呢?這裡說的可不是真正娶媳婦抬的轎子,而是形容房子的修建形狀,這裡所說的抬轎房,指的是中間有房屋,而兩側又有房屋存在,房屋的整體結構呈現明顯的「工」字形狀,這也就像兩邊有轎槓抬著一樣,所以這樣形狀的房屋就被稱之為了抬轎屋。抬轎屋的形狀走勢,按照農村的老話說法,是不適宜居住的,兩側的房屋存在,不論是東邊的陽光,還是下午西邊的太陽,都會被其所遮擋,居住在主房,由於長期沒有太陽的光照,會非常的潮溼。
除了不宜居住之外,這樣形狀的房屋被村裡的老人認為,是不符合房屋應該有的表現,像方位、磁場等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不宜長期居住在其中。所以也就有了後面的一句老話,這樣的房屋結構,其實不論是在北方地區,還是在南方地區,幾乎很少見到,首先個人建房的時候,都會根據自己的地形,修建當地傳統或者是比較時興的方位造型,這種抬轎房是絕對不會有人建造的,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只有自己建造的房屋,跟鄰居的房屋相鄰,產生了錯落之後,反而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也被叫做「兩人抬轎房,久住人丁疏」。
所以說修建房屋,即便過去沒有使用設計、圖紙之類的年代,對於房屋的格局其實也都有一個總體的規劃,首要的就是房屋的造型結構。一定要適宜居住,對於一些看似花裡胡哨的房屋,看起來雖然挺別致,但並不是真正適宜居住的,這也是傳統民居以舒適度為主修建房屋的主要目的,直到現如今,依然是大同小異,對於這句老話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