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首個烈士紀念日 傾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

2020-12-17 中國文明網

    編者按

    烈士,是一個神聖光榮的稱號,是最可敬佩、最值得我們銘記的英雄。他們為了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獻出了最可寶貴的生命。今年9月30日是我國設立的首個烈士紀念日,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烈士的親人和朋友,傾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烈士的獻身精神,在建設現代化幸福威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上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記者採訪張晶麟堂弟張敬麟。

  「膠東劉胡蘭」張晶麟

  回放歷史的鏡頭,讓時光回到1941年9月21日清晨。

  在榮成俚島東煙墩山山坡上,兇殘的日偽軍將巾幗少年張晶麟殺害,並割下她的頭顱高掛在俚島村的一根旗杆上示眾。「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這是只有15歲的張晶麟在面對敵人屠刀落下時發出的呼喊聲。

  今年9月23日,在我國首個烈士紀念日來臨前,本報記者來到榮成,尋訪位於青安屯村的張晶麟烈士故居,烈士被捕的地方虎礎寺,以及安葬烈士忠骨的榮成市革命烈士陵園;走進烈士親屬中間,追尋「劉胡蘭」式巾幗英雄張晶麟生活與戰鬥的歷程,聆聽烈士的光榮事跡,感受烈士精神的代代傳承。

  苦難育偉大

  愛國種子在心中發芽

  9月23日上午,記者走進張晶麟烈士的故鄉——榮成市尋山街道青安屯村。初至村口,用粗重美術體在牆面上寫下的「膠東劉胡蘭——榮成張晶麟」字樣就映入記者的眼帘,「紅色忠誠」的莊重氣息撲面而來。

  張晶麟烈士已犧牲70餘年,但她的英雄事跡從來也沒有被故鄉的人民遺忘。在青安屯村村間道路的兩側牆面上,濃墨重彩地繪製了該村在抗戰中犧牲的37名烈士的英勇事跡,行走其間就是接受了一次愛國主義教育的精神洗禮。

  沿著村間道路,記者走進張晶麟烈士的堂弟張敬麟家中。今年84歲的張敬麟正在摘花生。當得知記者的來意後,張敬麟的眼睛瞬間亮了。

  張敬麟放下手中的花生秧,沉思片刻就打開了話匣子。他將我們帶回了70餘年前的烽火歲月中。「俺姐張晶麟生於1926年,但俺叔在俺姐出生前兩個月得病走了。」張敬麟感慨地說,由於當時貧窮,家裡連一口埋葬他的棺材也買不起。所幸張晶麟的母親是一位勤勞、質樸的婦女,她依靠辛勤耕耘村北的一畝貧瘠的山嶺薄地和給本村小學教員做飯維持自己和女兒生計。

  「一個寡婦帶著幼女過日子,可想日子過得多難!」張敬麟說,張晶麟在她母親的影響和艱難生活的磨鍊下,養成了耿直、剛烈的性格,只要見到不平的事情,她一定會挺身而出。

  說起比自己大5歲的堂姐,張敬麟為記者講述了一個令他終生難忘的故事:他7歲那年,正上小學一年級。有一天,他被老師罰跪,這件事被正在小學廚房裡幫廚的張晶麟得知了,張晶麟當即就闖進了教室責問教員,「為啥要罰他跪著?」說完,張晶麟就拉起跪在地上的他氣憤地衝出了教室。「急公好義、追求平等」,這是張晶麟給張敬麟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

  言畢,張敬麟帶來記者來到村裡的青安屯烈士紀念館。在寫有張晶麟名字的牆面前,張敬麟說,他堂姐在10歲那年進了村裡的女子半日制學校,每當老師講起嶽飛、文天祥等歷史人物的愛國故事時,她總是瞪著一雙大眼睛聽得入神。從那時起,愛國的種子就根植到了這個小女孩的心中。

 

陵園管理處工作人員為張晶麟整理墓地。

  星火可燎原

  建設保衛膠東「小延安」

  「抗戰時期,咱村不過100戶人家,但戶戶有人參軍,湧現出37名革命烈士,平均3戶就有1名。」青安屯村村委會工作人員張春豐自豪地說,在抗戰時期,由於具有良好的群眾基礎,青安屯村享有「膠東小延安」的美譽。

  在前往張晶麟故居的路上,張春豐指著村中一處空地向記者介紹說:「抗戰時期,這裡是咱們共產黨的地下聯絡站。」

  早在1938年,青安屯村張華豐兄弟3人以開小酒店作掩護,建起了黨的地下聯絡站,並在1940年成立了抗日救亡組織。

  1940年,日寇的鐵蹄踏進了榮成。日偽軍把「膠東小延安」青安屯村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經常到村裡燒殺搶掠,妄圖撲滅這裡的革命火種。有一天,日偽軍闖進村裡,放火燒了村民李玉芝、張吉麟和張吉林家的房子,又殘忍地殺害了多名村民。

  看到日偽軍犯下的累累罪行,張晶麟的眼中噴出了仇恨的火焰。她當即找到了村裡的地下黨支部書記張之誠,熱切要求加入村婦救會。自此,一個少年革命者在火熱的抗日鬥爭中脫穎而出。

  1941年4月初,經張之誠推薦,中共俚島區委決定調張晶麟到峨石鄉擔任自衛團團部幹事。張晶麟到峨石鄉工作後,這裡的環境十分惡劣,但她無所畏懼,總是沒日沒夜地走村串疃,檢查崗哨,組織婦女識字班,教少年兒童唱革命歌曲,每天都不知疲倦地工作著。

  在距離青安屯村不遠的大恆山中有座虎礎寺,這裡是威海通往俚島的咽喉,是一處地勢險要的戰略制高點,也是張晶麟被捕的地方。

  抗戰時期,日偽軍想利用這座古寺設置據點,切斷榮成中部各區之間以及與威海的聯絡,並摧毀位於偉德山的抗日根據地。

  「立即組織附近群眾拆除虎礎寺!」張晶麟接到了這一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後,立刻帶領周邊群眾拆除古寺。駐守俚島的日偽軍突然趕來包圍了虎礎寺,敵人一邊嚎叫著「捉拿共產黨!」一邊開槍射擊。

  聽到槍聲,拆寺的群眾慌亂起來,四處奔跑,情況萬分危急。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張晶麟立即組織指揮群眾疏散突圍。最後群眾得以安全脫險,而張晶麟卻落入了敵人的魔掌。

  歲月幾經流轉,70年後的今天,記者踏上這片熱土,眼前鬆軟的枯草落葉落滿地,蔥蘢草木齊人高。如不是高出地面不多的石頭地基,時至今日,人們很難知道這裡曾是一座古寺,曾是我抗日組織與敵鬥爭的戰場。

 

革命精神,世代不忘。

  慷慨赴國難

  烈士精神代代傳

  「張晶麟被捕後,敵人立即將她押往俚島據點。」9月23日下午,在榮成市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堂,講解員鄧蕾飽含深情地向記者介紹張晶麟烈士被捕後的情況:

  在提審中,一個兇神惡煞的日偽軍小隊長用豺狼般的眼光久久地盯著她,妄圖在精神上壓倒這個小姑娘。可張晶麟毫不示弱,她的目光像利劍一樣刺向敵人。第一次較量,偽小隊長不戰自敗。

  「在日偽軍俚島據點,張晶麟受了一整夜的酷刑。」淚水在鄧蕾的眼眶裡打轉。鄧蕾說,敵人用釘板擊打,用竹籤往指甲縫裡刺,用燒紅的烙鐵燙,但張晶麟還是緊咬了牙關,肉體上的痛苦並沒有讓她服軟。

  面對威武不屈的張晶麟,敵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日偽軍中隊長孫克文擺出一副虛偽的面孔,假惺惺地對張晶麟說,「我們都是鄉裡鄉親的,只要你說出來,我不但放了你,還認你作乾女兒,保你一生榮華富貴……」在利誘面前,張晶麟破口大罵道:「你這個無恥的民族敗類,欠下了人民多少血債,人民是決不會放過你的,你絕不會有好下場!」

  張晶麟軟硬不吃,日偽軍黔驢技窮。1941年9月21日,日偽軍在俚島東煙墩山山坡上將張晶麟殘忍地殺害,年僅15歲的張晶麟為了抗日救國的崇高信仰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烈士千古,精神永駐。在東面滄海、背依青山的榮成市革命烈士陵園內,安葬著眾多在抗戰時期英勇犧牲的榮成兒女。「紀念烈士是讓我們銘記歷史,更好地珍惜當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榮成市陵園管理處副主任閆志斌帶領記者來到張晶麟烈士的墓前,小心地將攀援在墓碑上的迎春花枝蔓挪到一邊,輕輕地擦拭落在墓碑上的塵埃。

  言及張晶麟烈士的英雄事跡,閆志斌感觸萬千。「在張晶麟烈士的光榮事跡被廣泛傳揚之前,我就聽我奶奶講過她的故事。」閆志斌說,他的奶奶張淑雲與張晶麟烈士是同村人,張淑雲比張晶麟小4歲,她從小就目睹了張晶麟烈士的英雄事跡。在青安屯村,有30餘名青年與張晶麟一樣在抗戰時期獻出了寶貴生命,但他們的革命精神傳承永續、延綿不絕,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青春與力量。

 

劉新岐擦拭父親的墓碑。

  尋找劉昌財烈士墓

  劉昌財生於1903年,文登區侯家鎮東廒村人,1938年參軍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膠東軍區第三兵工廠服役,曾任連長職務,1942年在小觀戰役中掩護戰友轉移時犧牲,建國後被認定為烈士。

  然而,劉昌財雖有烈士之名,但家人卻找不到他的墓碑。劉昌財的親屬子女經過幾十年的找尋,終於找到了他的墓地,讓親人有了祭奠憑弔之地。

  9月26日,記者來到文登區侯家鎮東廒村和小觀鎮烈士陵園,走進烈士親屬子女的中間,探訪劉昌財烈士的英雄事跡,感受戰爭年代勇士們報效祖國的壯烈情懷,傾聽後人代代傳承其革命精神的故事。

  毅然參軍

  舍小家為國家

  現年78周歲劉新岐是劉昌財烈士唯一在世的子女。9月26日,他向記者講述了父親的事跡和尋找父親墳墓的歷程。

  1938年,日軍開始侵略中國。就是這一年,滿腔熱情的劉昌財毅然決然離家參軍,卻再也沒有回來。

  劉新岐說,母親只知道父親在離家40裡地的一個兵工廠當兵,具體在哪裡就不知道了。離開後的前一兩年父親還託回鄉的戰友帶口信回家,之後就音訊全無。

  父親走的那一年,劉新岐剛滿兩周歲,上面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下面有未出生的弟弟,母親姜蘭珍擔負起撫養兒女和孝敬老人的家庭重擔。

  據史料記載,劉昌財在膠東軍區第三兵工廠服役,任連長職務,1942年在小觀戰役中掩護戰友轉移時犧牲。

  1949年建國後,劉昌財被認定為烈士,村幹部將劉新岐家的軍屬證換成烈屬證。「但是,母親姜蘭珍一時接受不了,死活不同意。母親總覺得父親還在,只是失去了聯繫。」劉新岐說。

  數十年尋覓

  緬懷先烈終如願

  「既然認定父親為烈士,那犧牲後的父親到底葬在哪裡,應該到哪裡祭奠父親?」劉新岐和家人一直困惑於此。尤其是每年清明節,別人都在憑弔自己的先人,而劉新岐一家人卻無處憑弔自己的烈士父親。

  之後,劉新岐一家人開始奔走各地尋找父親的陵墓。侯家鎮、小觀鎮、澤頭鎮……凡是有烈士陵園的地方他們都走了個遍,一個墓碑一個墓碑地確認,卻沒有結果。

  在劉新岐兒子劉國金的印象裡,父親劉新岐從他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尋找爺爺的墓碑。

  2012年,一次機緣巧合,劉國金要到煙臺棲霞市桃村鎮辦事。劉新岐特地叮囑兒子劉國金到英靈山革命烈士陵園找一找父親的墓碑。

  劉國金在該陵園檔案處查到了劉昌財的信息:劉昌財,小名劉福友,1903年生人,文登侯家鎮東廒村人,犧牲於小觀戰役。

  劉新岐一聽百感交集:這就是自己尋找多年的父親!這說明父親的墓應該在小觀鎮。

  據小觀鎮民政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小觀鎮烈士陵園有兩處墳墓無人認領,不能確定是哪位烈士,就沒有樹烈士墓碑。因此,劉新岐一家人不知道劉昌財就埋在那裡。

  確定父親劉昌財在小觀鎮犧牲後,劉新岐一家人向民政部門申請在小觀鎮烈士陵園為父親設立烈士墓碑,並請求將母親的名字一同刻在碑面上,合葬在一起。「母親惦記了父親一輩子,直到母親臨終時也沒有等到這一天,因此決定將母親和父親合葬在一起。」劉新岐含淚說。

  按規定,烈士墓碑上不允許出現家屬的名字。經過當地民政部門與上級民政部門的溝通,最終滿足了劉新岐一家人的願望。去年清明節,民政部門免費為劉昌財烈士樹起墓碑。

 

劉新岐老人和侄子一起祭奠父親。

  一張烈士譜

  精神代代傳

  劉昌財烈士已經犧牲70餘年,但他保家衛國、為國捐軀的英勇事跡和革命精神從來沒有被後人遺忘。

  9月26日,跟隨劉新岐和侄子劉增華,記者來到小觀鎮烈士陵園。

  在劉昌財的墓碑前,劉新岐和劉增華清理墓碑前的雜草,清明節期間劉新岐一家人前來敬獻的塑料鮮花依然鮮明嬌豔。「每年我們都會組織一家老小到陵園祭奠先人,讓我們這些小輩不忘傳承先烈精神,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劉增華說。

  同樣,劉昌財所在的東廒村是有名的烈士村。在東廒村入口處,文明鄉村的宣傳牆上國旗飄揚,大大的「中國夢」字樣催人奮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字樣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在東廒村,多年裡一直保留著一張特殊的譜書——烈士譜。記者看到,烈士譜中央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字樣赫然在目,上面詳細列有村裡16位烈士的名字、參加戰役、犧牲時間,劉昌財烈士的名字排列在第一位。

  現任東廒村黨支部書記劉國良清晰地記得,1973年自己上小學三年級時,時任小學老師侯秀文為了給孩子們上愛國主義教育課,親手製作了這張烈士譜,至今已保留了40餘年。

  如今,在清明節等緬懷先烈的特殊的日子裡,劉國良還會拿出烈士譜給村裡的學生們講英烈們的英雄事跡,讓學生們時刻銘記先烈的革命精神,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認真學習文化知識,長大後積極投身國家建設。

 

烈士後人展示革命烈士證明書。

  馬石山勇士鍾雲太

  68歲的鐘國勇珍藏著一張發黃的革命烈士證書,上面寫著:鍾雲太同志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經批准為革命烈士。鍾國勇是鍾雲太的侄女婿。

  9月26日,筆者來到鍾雲太的故鄉——乳山市崖子鎮澤科村,尋訪他生活的地方。時隔久遠,烈士生活過的三間小屋早已拆掉,烈士戰鬥的痕跡漸漸消失,烈士故事的細節早已模糊,但烈士不屈的戰鬥精神口口相傳,傳遍了澤科村的每個角落。

  困厄之中走上革命之路

  澤科村位於山腳下,綠樹掩映,菊花盛放。

  沿著村裡的小路前行,村裡的會計鍾國勇邊走邊介紹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鍾雲太的侄女婿,鍾雲太是我老丈人的親兄弟,我稱他大伯。

  走到一座房子前,鍾國勇停下來,開始了故事的講述,「我大伯鍾雲太1921年出生在這裡,三間小破屋,不到二十平方米。」

  「我大伯兄弟三人,排行老大。他們家是貧農,只有一兩畝地,為了生存,他父親到處乞討。家裡實在太窮,鍾雲太只上了一年學,便挑起家庭的重擔,在附近村子打零工,為別人幹農活,種地、割草、放牛,補貼家用。」

  1937年之後,膠東地區的革命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1941年2月,膠東行政聯合辦事處成立,成為領導膠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權機構。隨著抗日鬥爭和根據地建設的發展,中共黨組織不斷壯大,到1940年底,全膠東區的黨員就達到了3萬多人。

  「聽老人說,當時我們村裡就有三四個共產黨員,我大伯開始怎麼接觸到他們,並走上革命的道路,我也不太清楚。作為貧農,他受過太多壓迫,內心一直有顆反抗的種子,遇到合適的環境便生根發芽,成長壯大起來。」

  資料顯示,鍾雲太1941年8月加入膠東行署公安局,成為一名革命戰士。

 

革命烈士證明書。

  突圍之中犧牲於馬石山上

  「1941年之後,日本鬼子頻繁『掃蕩』膠東抗日根據地,1942年冬天圍困馬石山那次最為殘酷,我大伯就是在那次戰鬥中犧牲的。」走在村子裡,鍾國勇指著西南方向告訴筆者,「馬石山在30裡地之外。」

  1942年11月21日,日軍對膠東抗日根據地進行拉網大「掃蕩」,妄圖消滅膠東黨政領導機關。但膠東黨政機關、醫院、兵工廠都巧妙地破「網」轉移出去了。膠東行署公安局的幾十名戰士奉命留守,配合主力部隊,保護被困在馬石山上的2000群眾。

  「我大伯就是其中之一。」鍾國勇介紹說,「23日,敵人將馬石山團團圍住,山上的群眾手無寸鐵,他們很害怕。我大伯可不怕,這天晚上,他和戰友趁著天黑,先後3次掩護群眾突出包圍圈。第二天一大早,他們在馬石山主峰,與日本鬼子交火,雙方激戰到中午,後來終因寡不敵眾,被敵人擒獲。」

  說到鍾雲太被抓的細節,鍾國勇滿臉通紅,青筋爆出,額頭的汗水順著臉頰不斷滴落,「日本鬼子殘忍啊!他們騎在我大伯身上,用瓦斯燈烤他的腿,一直烤啊,烤啊,整個腿都被烤焦了……但我大伯意志堅強,他強忍疼痛,愣是一聲都沒吭,不叫喊,不求饒,不屈服!」

  「他昏迷了一天一夜後,清醒過來,掙扎著從山上滾下來,被山下的村民發現,通知了我爺爺。」鍾國勇說,鍾書山見到兒子鍾雲太時,他全身都烤焦了,黑乎乎的,但腦子清醒得很,不停地咒罵著日本鬼子,無奈當時醫療條件太差,在炕上躺了幾天,鍾雲太還是犧牲了。

 

為先烈獻花。

  村莊裡傳遍烈士精神

  鍾雲太死後,他的父親將他埋在家門口的涼水灣上。沿著山路向上走,不用五分鐘便到了。鍾雲太的墓非常簡單,沒有墓碑,只是一片隆起的小土丘。周圍是一片蘋果樹,成熟的蘋果自動掉下來,落了一地。

  鍾國勇在墓前輕輕放下菊花,深深鞠了一躬,「七十二年了,大家沒有忘記你。」祭奠完鍾雲太,鍾國勇熱情地邀請筆者到他的家裡,因為他珍藏著鍾雲太的革命烈士紀念證書。證書顯示,1950年,鍾雲太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3年8月1日,山東省政府換此證書。

  「最初,這張證書由鍾雲太的父親保管,他去世之後,證書傳給我的嶽父,前些年,頭腦漸漸糊塗的嶽父將證書交到我手裡。」鍾國勇覺得這個任務既神聖又艱巨,小心翼翼地將證書保存起來。

  「1955年的清明節,我還是一年級的孩子,老師帶我們給鍾雲太掃墓。在他的墓前,我第一次聽說了烈士鍾雲太的故事。」鍾國勇回憶道,「沒想到我們後來還成了親家,他的家人以他為豪,經常講他的故事。每次聽到『面對敵人酷刑,他強忍疼痛,一聲不吭』的細節,我都會熱血沸騰。」

  在澤科村,不止鍾國勇,村民們只要聽到「鍾雲太」的名字,都能滔滔不絕地講起他的故事,「鍾雲太好樣的!」「鍾雲太是我們村的大英雄!」「鍾雲太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採訪結束前,鍾國勇透露了內心的願望,「這些年,我一直想把大伯的墓遷到馬石山烈士陵園,讓更多的人知道他的事跡,讓他的精神代代流傳下去。」(威海日報)

相關焦點

  • 烈士紀念日 | 以檢察的名義向烈士致敬!
    烈士紀念日 | 以檢察的名義向烈士致敬!烈士紀念日以檢察的名義向烈士致敬民族大義藏於胸/人民利益舉過頂9月30日,是我國第七個「烈士紀念日」。組織黨員清掃革命烈士墓針對專項監督調研中發現的棠口鎮小章村革命烈士墓年久失修、墓地雜草叢生情況,聯合棠口鎮黨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幹警清掃烈士墓地,重溫英烈事跡,維護英烈榮譽與尊嚴。
  • 首個烈士紀念日 「中國革命烈士第一縣」江西興國舉行公祭
    據了解,蘇區時期,興國縣有23萬人口,而參軍參戰的人數就達9.3萬人,為國捐軀的達5萬多人,姓名可考的烈士達23179名,烈士之多居全國各縣之首,僅犧牲在長徵路上的烈士就有12038名,幾乎每一公裡就有一名興國籍將士捐軀,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孕育了56位共和國開國將軍。蘇區時期,毛澤東同志稱興國人民創造了「第一等工作」,並親筆書寫了「模範興國」的獎旗授予興國。
  • 【烈士紀念日】緬懷革命英烈,傳承不朽精神
    【烈士紀念日】緬懷革命英烈,傳承不朽精神 2020-09-30 20: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五個烈士紀念日 這些紀念碑背後的故事值得傾聽
    1950年,南京人民為了紀念革命先烈興建了雨花臺烈士陵園。當天下午6時,毛澤東主席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鏟下第一鍬土。此後,人民英雄紀念碑高高聳立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歲月如梭,中國進入新時代。2014年,9月30日被設定為烈士紀念日,意味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堅定不移。今天,站在莊嚴肅穆的紀念碑前,感受著充盈於天地間的英雄浩然氣,那紀念碑背後的一個個感人故事,讓我們無法不用心傾聽。
  • 烈士紀念日高粱更紅了
         2015年9月30日是全國第三個烈士紀念日,清晨我和我們文史資料採寫小組的另外兩名同志,驅車來到玉皇廟村膠北街道革命歷史紀念館後面的一片高粱地附近,尋找103名烈士犧牲的地點,追思烈士英勇事跡,弘揚烈士革命精神。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9月30日烈士紀念日
    今天是9月30日,是我國第五個烈士紀念日,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實施後的,第一個烈士紀念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要認真按照法律規定,對侵害英雄烈士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褻瀆、否定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宣揚、美化侵略戰爭和侵略行為,尋釁滋事,擾亂公共秩序;侵佔、破壞、汙損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等構成犯罪的行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我國將迎來首個烈士紀念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組圖)【3】
    9月28日,工人在打掃人民英雄紀念碑臺階。    9月30日,我國將迎來首個烈士紀念日。北京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巍然聳立,紀念碑正面鐫刻著毛澤東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 公安部政治部部署開展2020年烈士紀念日活動
    緬懷公安英烈功績 弘揚公安英烈精神公安部政治部部署開展2020年烈士紀念日活動在第7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到來之際,公安部政治部24日發出通知,對公安機關開展2020年國家烈士紀念日有關活動進行部署,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訓詞精神,精心組織各項紀念活動,走訪慰問烈士遺屬,大力宣傳公安烈士事跡,積極組織開展好今年國家烈士紀念日有關活動,深切緬懷公安烈士功績,大力弘揚烈士精神,進一步激勵隊伍、鼓舞士氣、凝聚鬥志。
  • 第七個國家烈士紀念日,英雄頌英雄,這裡唱響雨花英烈紅色歌曲
    交匯點訊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今天是第七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在南京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碑主峰前,「英雄頌英雄——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全國『雲傳唱』特別活動」開啟了一段超越時空的對話。1927年4月11日,中共南京地委書記謝文錦烈士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人們將謝文錦等烈士安葬在雨花臺。生前,謝文錦非常熱愛音樂,早在蘇聯學習期間,他就接觸到了在蘇聯廣為傳唱的《光明贊》。謝文錦和著名詩人蕭三合作,將《光明贊》的歌詞翻譯成中文帶回國內,激勵著那時的中華兒女奔上革命的光明道路。  「龍盤虎踞,彝訓鼎銘,繼往開來,永誌不忘。」先輩們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身上賡續相傳。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直播...
    9月30日上午10點,獨山縣廣大幹部職工自發組織收聽收看在京舉行的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直播,在緬懷烈士中追尋初心力量,傳承中華民族氣節血脈,增強建設大美獨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烈士紀念日,黨和國家領導人通過敬獻花籃來表達對革命英烈的緬懷和景仰,先烈們對黨和人民無比忠誠的政治本色,在艱苦歲月裡無私奉獻、嚴守紀律的優秀品質,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和平歲月的來之不易,鞭策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立足本職、紮實工作,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長治久安。」縣委政法委副書記崔偉說。
  • 中國迎來首個烈士紀念日 獻花籃將有8個步驟
    9月30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之際,中國將迎來首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10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其實,在重大慶典日公祭烈士應有哪些規格?程序是什麼?都已有法可依。在今年3月31日民政部發布的《烈士公祭辦法》中已做了規範。
  • 湖北省暨武漢市烈士紀念日向英雄烈士敬獻花籃活動隆重舉行
    原標題:湖北省暨武漢市烈士紀念日向英雄烈士敬獻花籃活動隆重舉行 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保林)9月30日,2020年湖北省暨武漢市烈士紀念日向英雄烈士敬獻花籃活動在武漢二七紀念館隆重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應勇,省政協主席徐立全,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王玲等領導同志,同社會各界代表一起參加敬獻花籃活動。
  • 中國將迎來首個烈士紀念日 獻花籃將有8個步驟
    9月30日,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5周年之際,中國將迎來首個「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10時,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  其實,在重大慶典日公祭烈士應有哪些規格?程序是什麼?都已有法可依。在今年3月31日民政部發布的《烈士公祭辦法》中已做了規範。
  • 寫在烈士紀念日:英雄被詆毀之後的不能承受之重
    今天是烈士紀念日,這個節日,我們要緬懷烈士,向英雄致敬。我覺得對烈士緬懷最好的語言還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但是中國的英雄呢,也在遭到一些人的整體否定,雷鋒被說成是造價,黃繼光堵槍眼被認為是假的,董存瑞炸碉堡被認為是假的,邱少雲烈士、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也被質疑,劉胡蘭被惡意中傷成「紅軍連長的小三」,江姐被人說成是出賣色相的風流女性……,這一切都是當年發生在蘇聯的那些做法的翻版。
  • 烈士紀念日,讓我們一起悼念2016年犧牲的年輕烈士
    關於國家烈士紀念日,這些你都了解嗎?編者按:緬懷是為了喚醒記憶,紀念是為了締造未來。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在第三個烈士紀念日來臨之際,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於烈士紀念日的那些事兒。
  • 烈士紀念日確定為每年9月30日 我國有多少烈士?
    9月30日設為烈士紀念日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 近代以來,為了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為了國家繁榮富強,無數的英雄獻出了生命,烈士的功勳彪炳史冊,烈士的精神永垂不朽。  關於烈士紀念日為何確定為9月30日,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介紹,1949年9月30日是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奠基日,在國慶節的前一天開展烈士紀念活動,既能充分體現「國慶勿忘祭先烈」的情懷、突出國家褒揚烈士的主題,又能與黨和國家領導人10月1日上午向人民英雄紀念碑敬獻花籃等烈士紀念活動相銜接,因此確定為這一天。
  • 公安機關開展2020年烈士紀念日活動
    緬懷公安英烈功績 弘揚公安英烈精神公安部政治部部署公安機關開展2020年烈士紀念日活動9月30日是第7個國家烈士紀念日。公安部政治部24日發出通知,對公安機關開展2020年烈士紀念日有關活動進行部署,要求各地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訓詞精神,精心組織各項紀念活動,走訪慰問烈士遺屬,大力宣傳公安烈士事跡,積極組織開展好今年烈士紀念日有關活動,深切緬懷公安烈士功績,大力弘揚烈士精神,進一步激勵隊伍、鼓舞士氣、凝聚鬥志。
  • 今天是中國烈士紀念日,看看這個特殊日子的設立歷程
    今天(9月30日)是中國烈士紀念日,是紀念中國烈士的法定紀念日。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將(草案)最終確立為正式法律,並從2018年5月1日實施。
  • 2020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直播入口
    2020烈士紀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獻花籃儀式直播入口:  央視新聞  烈士紀念日為何確定為9月30日?  2014年8月31日,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設立烈士紀念日的決定,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 湖南祁東:革命老區舉行烈士公祭活動 緬懷革命先烈
    人民網長沙9月30日電 今天是烈士紀念日,當天上午,革命老區祁東縣800餘名黨政軍民學代表,在祁東縣鼎山公園革命烈士紀念廣場莊重集會,舉行烈士紀念日公祭活動,緬懷先烈,向英雄敬獻花籃。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公祭儀式中,參加公祭代表手持鮮花,面向烈士紀念碑列隊肅立,在少先隊員歌唱《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後,集體瞻仰烈士紀念碑並敬獻鮮花。 祁東是紅色革命老區,全縣登記在冊的烈士有282位,王如痴、曹炎、官同生等同志是其中典型代表。公祭儀式結束後,代表們參觀紀念碑,緬懷先烈豐功偉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