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古代攻城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有什麼獎賞?

2020-12-20 騰訊網

在古代戰爭中,最危險和艱難的莫過於攻城戰了,《孫子兵法》中就有「上善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的說法。

究其原因,在於冷兵器時代城池易守難攻,想要攻破敵城,必須要藉助雲梯,扛著雲梯走到城牆根兒下,架好雲梯,衝到城牆上殺敵,佔領城池——要是真的這麼簡單,孫武也不會說「其下攻城」了。

首先,在面對城牆之前,還有護城河和陷坑需要面對,如果壕溝、護城河比較寬,一時半會填不平,會使用填壕車:一輛板車上面有摺疊的橋板,到壕溝前放下橋板就變成一座木橋,可供士兵通行。

另外可以製造轒轀(fénwēn)車保護前往城根下的死角進行作業。古代轒轀車以大木作框,底有四輪,上架如屋頂,以生牛皮蒙之,車內可容納十數人,在內著地推車,可以很好地防禦住箭雨。

轒轀車大概是人類史上最早的「裝甲車」

成功接近了城池以後,就要開始著手登城了。其實,古代攻城並不是像影視劇中一般,一群人扛個梯子就頂著箭矢往前衝,架上梯子就頂著箭雨、滾石往上爬,這麼幹大概多少人命都不夠往裡填的。

《孫子兵法》裡說「修櫓轒轀,具器械,三月而後成」,指的就是當場收集木材,現做攻城器械,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東西方攻城手段不同,但目的相同

從目前出土的戰國水陸攻戰紋銅鑑的圖案就能看出來,古代的雲梯底部很早就裝有車輪,可以移動,而且梯身可以上下摺疊活動,依靠人力扛抬來倚架在城牆上。

而且雲梯頂端裝有鉤狀物,可以鉤住城牆邊緣,這樣就可以保護梯首不會遭到守軍的推拒和破壞。

而此時,護城河和陷坑都已經填平,城牆上也被攻城方的投石器和箭矢洗了幾輪,守城方也蒙受了一定損失,雲梯車推到城牆下,勾住城牆,將軍下令正式攻城。這樣看起來,是不是攻城方也沒有那麼死局了?

但是,面對攻城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你不知道城牆上的地形,也不知道城牆上還有沒有敵人在埋伏(大概率有),更不知道在你爬上去之後戰友能不能跟上支援,那麼,誰敢第一個爬呢?

在古代,敢於第一個爬攻城梯的功勳,被稱為「先登」,是軍中最大的軍功之一。

「壯士在軍,攻城先登,陷陣卻敵,斬將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湯火之難者,為重賞使也。」——《史記·貨殖列傳》

「先登」的功勞之大,甚至足以讓一個普通士兵直接當上將軍。《韓非子·內儲說上》就有這一段將軍激勵士兵先登的文字:「明日且攻亭,有能先登者,仕之國大夫,賜之上田上宅。」

漢代開國將領、宰相周勃,最早跟隨劉邦的時候不過是中涓的身份——就是端茶倒水打掃衛生的侍從。但是在攻打下邑的時候,他因為先登攻城有功,被劉邦賜予五大夫的爵位。

「下下邑,先登。賜爵五大夫」。——《史記·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明代萬曆年間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中,明軍主帥李如松一路打到了被日軍佔據的平壤,面對城牆,他對手下的軍士放出豪言:「明日攻城,先登城者,賞銀五千兩!」

以大米價格為例,根據史料,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普通大米約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那麼五千兩銀子能買944噸的大米!這筆錢在今天都是一筆普通人無法想像的巨額財富,更不要說明代了。

所以雖然戰爭殘酷,九死一生,但面對「先登」的豐厚獎勵,許多人還是願意搏一把,做第一個衝上去的壯士,畢竟,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攻城,被安排第一個爬雲梯的士兵是怎麼想的?
    相信很多的人都讀過《孫子兵法》,書籍中各種各樣的攻城策略,屢見不鮮。在沒有像大炮等重武器的年代裡,若想攻打用城牆圍起來的村莊,則是古代每一位士兵的夢魘。城外的士兵必須阻止城裡的冷箭,城裡的士兵則必須與城外的士兵對戰到底,直至死亡。
  • 古代攻城戰很慘烈,首先爬上雲梯的士兵十分危險,為何他們敢爬
    古代的大型城池除了有高聳的城牆作為防護,往往還都會修建護城河,因此攻城一方必須要先將護城河填平,才能去架設雲梯攻城,當然填平護城河的任務也十分危險,為此古人還發明出"車、壕車"這類古代"裝甲車",作為掩護填平護城河,此後才能給架設雲梯提供必要的地基條件;而且古代的雲梯十分複雜,孫武曾說製造準備攻城雲梯,至少要三個月的時間。
  • 兵將上雲梯攻城,並不是不怕死,這樣去做是因好處很多
    通過專家對戰爭的描述,不難發現,攻城之時上雲梯的人明知九死一生還會義無反顧地去做,是有什麼特殊的力量在驅使?從雲梯上去,敵人的弓箭則只能攻擊遠方的敵人,這樣也算是士兵上雲梯攻城的一個有利面。然而弊端也很明顯就是城牆上面的士兵也會準備落石或者金汁(糞便和毒藥的混合品),這些東西並不是會像武器那樣方便準備,總有消耗殆盡的時候。一些老兵,參與過無數戰鬥之後,總會在合適的時機搶先登上雲梯。如此看來,就像我們目前深知倖存者者偏差的心理作用一樣。登上去之後,就是捷足先登。
  • 歷代攻城戰死傷極大,卻總有士兵搶著爬雲梯,他們難道毫不懼死?
    特別是當我們在看到古代攻城戰中士兵們扛著雲梯攀爬攻城時,那些搶著爬梯攻城的士兵不是被弓箭射殺,就是被滾木擂石砸死。甚至,一不小心失足從雲梯上跌下去,同樣也會被活活摔死。 古代攻城戰 因此,相信許多朋友到現在一定還會以為,古代攻城戰中首批爬雲梯登城的士兵全都是送死的炮灰。
  • 古代攻城,真實的「雲梯」長什麼樣?守城將士為何不把它推倒?
    在各種古裝片裡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將軍下令攻擊某城,於是身後的士兵抬著梯子就衝了,緊接著就是攻城方爬梯子,然後守城方扔石頭,攻城方死傷慘重……」。每當看到這裡都不免生疑:「攻城方抬著梯子去攻城能爬上去嗎?」
  • 古代打仗用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願辛苦砸石頭,為何也不推倒雲梯
    導言云梯是古代屬於戰爭器械,用於攀越城牆攻城的用具。自古以來戰爭便是一個十分殘忍的詞語,比如常常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會見到這類的情景,大將一聲令下,兵士們喊著殺,就一起向前衝,但也許會有一些人備感疑惑,每一次戰鬥,只要是碰到攻城,兵士們便會搬著雲梯往城牆上面爬,為什麼守城的人不將梯子推倒,反倒任憑雲梯靠在牆頭上呢?沒有高端的武器裝備,全靠冷兵器的古代。
  • 古代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費力扔石頭卻不推雲梯,這是傻嗎?
    古代雲梯攻城,守城士兵寧費力扔石頭卻不推雲梯,這是傻嗎?中國可是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每個朝代都會經過無數次的戰爭錘鍊,就算建立自己的朝代,也要面臨各種不同的戰爭。害怕有內部有不穩定因素,也害怕外敵入侵引發各種戰爭。
  • 古代攻城戰爭,守城士兵為何不推雲梯?太小看古人的智慧了
    而我們都知道,我國古代處於冷兵器時代。所以打仗基本都是面對面拼殺,打的就是計謀、士氣和人數。在平原作戰,靠的是戰馬和弓箭。而如果是攻城戰,往往都很慘烈,攻城一方付出的代價是守城一方的好幾倍。我們今天要聊的就是中國古代的攻城戰。古代戰爭如何攻城?在古代缺少進攻手段的情況下,攻城戰一般都是靠內應,先讓一隻裝備精良的小隊混入城內。
  •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玩的嗎
    古代攻城時,攻城方不怕雲梯被推倒嗎?魯班:當我的發明是看著玩的? 愛看古代戰爭片的朋友們肯定對雲梯這種戰爭器械非常熟悉。我們知道,雲梯的作用主要是用來攀越城牆,進行攻城。古代的雲梯,下面一般都帶有輪子,使其可以非常方便的進行推動和行駛,故而,也有「雲梯車」的名號。
  • 古代的攻城機器穿雲梯,令墨子都聞風喪膽的雲梯是什麼來歷
    古人發明出了一種梯子,是專門用來攻城的攀登城牆的設備,叫做雲梯。依雲而立的雲梯古書中有一句話:「雲梯可依雲而立,所以瞰敵之城中。」古時候的雲梯是一種登高設備,高度可與雲比肩,是用來的。當然真正的雲梯並沒有那麼高,這裡只是用了一種誇張的修辭手法。
  • 古代攻打城池時,為何總有人願意第一個爬上雲梯,原因很簡單
    理由很簡單,古代攻城戰是很艱苦的,而第一個上城的人又十分顯眼。雙方的軍隊又全都看得見,這對自己軍隊的士氣的激勵十分有效,並也能有效摧毀敵軍的信心。中國歷史有多場著名的戰爭,而關於軍事的史冊也有很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孫子兵法。它的出現很大的影響了當時的中國,並且聞名古今中外。說起這本著作,其中包含非常有名的三十六計之外,還有各種能制勝對敵的攻略。今天要說的便是攻城。
  • 古代攻城器械知識科普,為什麼雲梯不能推倒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
    在古代冷兵器時代,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最終想要的的就是武器完備,並且每場戰爭的目的都是攻略城池,然後進而開疆擴土,不過在一些影視劇作品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代的士兵攻城的時候,總是死傷慘重,敵方攀登雲梯攻入城池的時候,守方竟然不退到雲梯,實在是有點納悶,那麼為什麼古代士兵不推翻雲梯呢
  • 古代守城士兵為啥寧可用石頭砸,也不去推倒雲梯?只因有3大理由
    在熱兵器尚未普及之前,中國古代的攻城戰往往是十分艱苦的。在大家的腦海之中,中國經典的攻城戰可能會是這個樣子的:攻城士兵們一邊冒著箭矢和投石車的猛烈攻擊架設雲梯,一邊在重金懸賞之下冒險登城,而守城士兵們往往使用木頭、石塊等物品進行還擊。
  • 古代戰爭中用雲梯攻城真的有效嗎?守城方為何不把雲梯推倒呢?
    看過古代戰爭片的朋友們,肯定知道在攻城戰爭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工具就是雲梯了,雲梯可以說是攻城戰爭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工具,正是由於雲梯的發明才使得高大的城牆不再變的高不可攀,從而給攻城方攻佔城池的機會,可以說是改變了幾千年來的戰爭史,那麼雲梯是由誰發明的呢?
  • 士兵們攻城時,爭先恐後往雲梯上爬,其實他們是有這樣的考慮
    古代攻城,士兵們明知道衝在前面最危險,為什麼卻還是會爭先恐後地往雲梯上衝呢?我覺得,之所以會這樣,除了與軍隊文化,與士兵們的價值觀很有關係。其實,士兵們爭著往雲梯上衝,其實還有別的考慮。(古代作戰的雲梯)咱們先來說說士兵們的價值觀。士兵們上了戰場,他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是浴血奮戰,是馬革裹屍,是「寧願站著死,決不趴下生」。
  • 古代攻城戰中為何守城將士不直接推倒雲梯,而是阻礙爬梯子的人?
    圖片:爬梯子的士兵劇照原因在於戰爭中真正使用的武器雲梯,並不是我們在影視中看到攻城時士兵使用的,抬著長長的梯子作為武器,影視中所呈現的梯子既簡單又輕巧,作為重要攻城武器之一,雲梯需要具備極大的穩固性與可實用性。
  • 古代的軍事發明——雲梯車,除了攻城,還可以觀察敵情
    雲梯車在古代戰爭中主要用來攻城,也可以登高望遠觀察敵情,雲梯車的標配有防盾,絞車,抓鉤,升降滑輪等部件,隨著技術的發展,不同的歷史時期雲梯車款式各不相同。雲梯車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據說是魯班同志發明的,當時的雲梯車主要有三大部分組成,底部的車輪,梯身,梯頂抓鉤,開始是沒有升降功能的,雲梯車到達敵方城牆時梯身靠人工架到城牆上,然後士兵登梯攻城。
  • 電視劇裡頻繁出現的雲梯攻城,為何守城士兵不把梯子推倒呢?
    我們平時在看各種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出現攻城的橋段。攻城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守往往比進攻更加容易,所以攻城的將士們把雲梯搭在城牆上面,開始了一個一個的衝鋒,一般衝的最早的也是死的最快的,所以很多時候鏡頭轉到雲梯上的時候底下都是成堆的屍體。
  • 讓古代攻城更輕鬆,影響人類千年的雲梯,發明者是一個木匠
    一個木匠能有什麼軍事才能?魯班的軍事才能自然不是領兵打仗,而是製造攻城器械。在古代戰爭史上,攻城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情,用《孫子兵法》裡面的原話講:「圍城必闕,十則圍之」攻城不能把敵人圍的水洩不通,這樣只會讓對方拼死一搏,而如果你想攻打城池,你至少要有10倍於敵的兵馬才能獲勝。
  • 雲梯:從古代戰爭必不可少的攻城利器,到現代消防救援能手
    文:桌面戰爭兵棋 | GEN在影視作品中,我們常常看見將軍下令攻城,士兵們抬著梯子開始衝鋒,隨後架設梯子攀爬城牆,守軍以各種武器還擊,進攻方死傷慘重。然而古代戰爭中真正的雲梯可不只有一個普通的木質梯子那麼簡單,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使用率極高的攻城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