瞅準致富「良方」!桐梓縣馬鬃鄉發展200畝「天冬」

2021-01-09 天眼新聞

打窩、栽苗……近日,馬鬃苗族鄉田間地頭一片繁忙景象,人們正有序栽種中藥材天冬。

「我覺得這個中藥材的前景很好,自己也學習很多關於怎樣種植、管理天冬的技術,今年在同良村流轉兩畝多土地來種植天冬,希望到採收的時候能有個好收成。」桐梓縣馬鬃苗族鄉中嶺村的楊少國說。

一直在外務工的楊少國,看到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又遇到鄉裡招考村幹部,便留在了家鄉。看準了產業發展的勢頭,今年便帶頭種植天冬。

天冬具有養陰清熱、潤肺滋腎的功效,馬鬃苗族鄉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的優勢,計劃在同良村、桃子村、梅子村的枇杷樹地裡套種200畝天冬,並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與貴州大婁山管仕七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籤訂收購合同,屆時將已20至30元/斤收購,提高了老百姓的種植信心。

目前已從廣西、重慶進購了20萬株的天冬苗,已經栽種150畝。桐梓縣馬鬃苗族鄉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李運林告訴記者:「為推行產業結構調整,助推老百姓增收致富,馬鬃苗族鄉結合現有的海拔優勢與氣候條件,到重慶、廣西等地去考察之後,規劃發展中藥材項目。」

近年來,該鄉通過合理調整產業布局,規劃今年種植烤菸2700畝、食用菌60萬棒、頭花蓼1000畝、吳茱萸1000畝,推動方竹、中藥材、烤菸等產業發展,確保老百姓持續穩定增收。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婁勤麗

通訊員張穎

編輯蔣洪飛

編審鄭德忠

相關焦點

  • 桐梓:100萬畝方竹綠了山坡富了民
    馬大姐家住貴州桐梓縣馬鬃鄉,一直以來,她家裡空有40多畝方竹筍,卻苦於沒有市場,年年都顧不上挖,更無人打理。改變從2017年開始,這一年,桐梓縣委、縣政府明確將方竹作為「一縣一業」進行發展,一時間,曾經無人問津的方竹,成為被人爭搶的「香餑餑」。
  • 「你笑起來真好看」廣西來賓市:產業發展同致富 凝心聚力奔小康
    今年,裡蘭村創新農村集體經營管理模式,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利用上級扶貧資金300萬元購買思甘屯150畝火龍果一期工程,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以上。目前已完成二期工程土地流轉工作,籤訂土地流轉協議295畝,涉及農戶140餘戶,第一年租金及青苗補償已全部發放到位。
  • 桂陽縣3.5萬畝玉竹豐收 成村民致富「良方」
    紅網時刻10月26日訊 (記者 姜姿 通訊員 廖詩卉 黃磊 何卓)連日來,桂陽縣3.5萬畝玉竹喜獲豐收,「種植、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發展模式,讓玉竹不愁銷,農戶收入高,極具藥用價值的玉竹也成了群眾致富的「良方」。農戶用齒耙將一根根新鮮玉竹從地裡挖出抖淨泥土,去掉鬚根。
  • 把桐梓縣建成火爐重慶的「清涼城」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出臺後,桐梓縣作為貴州進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橋頭堡」的作用必將日益凸顯,桐梓縣將迎來發展的最佳時機。為此,桐梓縣提出了一系列基本思考。總的目標是把桐梓縣打造成火爐城市重慶市的「清涼城」。
  • 乘著中醫藥產業發展東風 四川內江東興區打造「中國天冬之鄉」
    9月20日,在「打造中國天冬之鄉——內江市東興區中醫藥產業推介會」上,東興區委書記、區政府區長康厚林當起了天冬代言人,為來自全國的中醫藥以及相關產業的企業代表強力推薦天冬道地藥材,表明東興區發展天冬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 發展中藥材:山西農民脫貧致富有「良方」
    發展中藥材:山西農民脫貧致富有「良方」 2020-06-09 09: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養蛙養蝦亦有稻,扶貧致富開良方
    據悉,稻蛙、稻蝦共作模式是一種立體、生態、高效、種養結合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不僅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農民提質增收,而且能夠保障食品的綠色安全和資源的循環可持續,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去年下半年開始,胭脂湖街道結合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借鑑其他成功的「稻田+」養殖經驗,經過多次稻蛙、稻蝦養殖致富的可行性分析,決定在胭脂湖村興盛農場做前期試點,力圖發展出具有特色的產業扶貧項目,為街道貧困戶實現早日脫貧、永久脫貧開出了一劑「良方」。項目預計總投資180萬元,建設面積130畝左右,委託幫扶375名貧困戶。
  • 貴州桐梓縣夜郎鎮:向夜郎特色文化與鄉村發展深度融合發力
    6月4日,《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赴貴州桐梓縣夜郎鎮採訪,所到之處,俯仰皆「畫」,移步換景,美輪美奐,古樸老街、農家院落散發著客迎八方的熱情。馳騁山道,漫步鄉村,夜郎鎮美景勝收。石板下的淙淙流水縈繞著古樸端莊的門樓亭廊,青石拱橋掩映曲街深巷,層樓疊院,雕磚影壁,錯落有致,點綴在夜郎派建築群中。
  • 天冬的功效與作用 天冬的藥用價值
    天冬是屬於百合科的植物,它的根是具有比較大的應用價值的,那麼大家知道天冬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嗎,天冬氨酸又是什麼東西呢,天冬我們要如何食用比較好呢,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吧。天冬的功效與作用天冬是天門冬的根,天冬所以也是可以被稱為天門的的,天冬的藥性寒,味甘微苦,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天冬的功效與作用。
  • 寧強發展中藥材15萬畝助農增收致富
    寧強發展中藥材15萬畝助農增收致富時間:2016-11-25 17:27:27來源:西部網-陝西新聞網作者:吳天文 吳梓麗編輯:近日,寧強縣漢源鎮街道辦柏林驛村共產黨員王學安一邊與村民在山坡上忙著給銀杏苗施有機肥,一邊對記者說,「這兩年我種了700餘畝銀杏苗,今年賣銀杏葉可收入200餘萬元。」在他的帶動下,該村有200多戶村民也種起了銀杏苗400餘畝,每年可收入120餘萬元。    寧強是中藥材的適生區。
  • 天冬的養生功效和食用方法
    小編在「麥冬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一文中提到過天冬,與同等份的麥冬一起煉蜜為膏,有清熱瀉火、滋陰潤肺之功效。因二者的功效和食用方法既相似又有區別,下面再介紹一下天冬。天冬,又叫天門冬、明天冬、天冬草、小葉青、三百棒、顛勒、天棘、萬歲藤、大當門根、顛棘等。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塊根。多生於陰溼的山野林邊、山坡草叢中或丘陵地帶灌木叢中,某些植物園或公園也有栽培。分布於甘肅、四川、貴州、雲南、重慶等地。天冬味甘、苦,性寒。歸肺、腎經。《本草匯言》曰:「潤燥滋陰,降火清肺之藥也。
  • 「我的扶貧故事」三年相守,我和村民一起戰貧戰困點滴事丨桐梓縣小...
    我叫蘭少尉,今年31歲,是桐梓縣民政局辦公室的一名普通幹部,目前在小水鄉石場村任第一書記。距2017年7月28日首次來到石場村參加脫貧攻堅,現在已是我到石場村的第三個年頭。  「延綿不絕的大山、坑窪不平的泥路、土砌石堆的房屋,全村通組硬化路不足5公裡,一條硬化連戶路都沒有,三四個村民組還沒通手機信號......」是石場村給我的第一印象;平均海拔800米,最高海拔1680米,全村貧困戶114戶381人,是擺在我面前的嚴峻現實;土小田少、山高坡陡,群眾小農思想嚴重、發展觀念落後、基礎設施缺位,沒有一個規模產業、沒有一個示範帶動
  • 三都縣九阡鎮月亮山村:扶貧「飛」出致富路
    三都縣九阡鎮月亮山村地處月亮山腹地,山高路遠,群眾發展致富因此受到制約,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落後發展村。近年來,在國家扶貧政策幫助下,該村列為整村移民搬遷對象,居住環境變遷、產業發展、勞動力就業等逐漸轉移,群眾發展致富動力進一步增強。
  • 桐梓縣杉坪村:用四年時間從貧困到小康
    本報記者李銳一家人漫步在馬鞭草、薰衣草的紫色世界,情侶在百日草、波斯菊的花叢中按下快門,健身愛好者在蜿蜒的山道中徒步行走,兒童在水上樂園嬉戲,褪下夏日的炎熱……這樣的一個「人間勝境」就是貴州省桐梓縣杉坪村的杉坪旅遊景區。然而,誰也不會想到,四年前的杉坪村是個國家扶貧開發二類重點村。
  • 藥材種植種出致富「良方」
    作為嘎查裡第一個嘗試藥材種植的人,起初,郝金財並不敢放手去做,他只在自家庭院裡種了2畝牛膝,經過努力初戰告捷,投入不到100元的牛膝當年賣了7000元,這讓他喜出望外,也進一步堅定了種植中藥材的信心和決心。嘎查「兩委」看他自主發展意識強,也開始幫他想辦法,多次邀請旗老科協的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從那時起,他積極探索並積累種植經驗,田間地頭處處有他忙碌的身影。
  • 夏天來桐梓漂流避暑桐梓縣第三屆旅發大會在新站鎮舉行
    7月8日,「醉美遵義·四季主題遊」夏季避暑主題遊啟動儀式暨桐梓縣第三屆旅發大會、第十屆鄉村旅遊節系列活動在桐梓縣新站鎮古夜郎漂流景區開幕。來自重慶、遵義各地遊客及嘉賓共3000多人參加盛會。  本次活動為期兩天,包括「婁山關萬畝花海——震撼的不只是心靈」體驗遊、漂流、攝影展、徒手摸魚、太白酥李採摘、篝火晚會等系列配套活動。
  • 都挺好明玉和天冬陷入愛河 正準備結婚時天冬的神秘身份讓明玉自悲了
    都挺好明玉和天冬陷入愛河 正準備結婚時天冬的神秘身份讓明玉自悲了時間:2019-03-09 12:53   來源:愛福清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都挺好明玉和天冬陷入愛河 正準備結婚時天冬的神秘身份讓明玉自悲了 電視劇《都挺好》正在火熱更新中,在整個蘇家中明玉是個例外,因為母親的重男輕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