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務必不要比我先死,我們必定應該會晤的」。
上面的這句話,出自韓國【華城連環殺人事件】中責任警官河升之手。這是他在離任前寫給兇手的一封信。
搜尋了長達20年的連環殺人案,即將隨著訴訟期結束而放棄偵查,責任警官的信字字戳心。
這個在韓國歷史上能夠被稱為「國民傷痛」的案件,發生於1986年9月到1991年4月,在京畿道華城郡附近的村莊有10名女子受害,僅1人倖存。
無跡可尋,沒有規律的犯案,讓當時的韓國民眾陷入無盡恐慌。
最令人難過的是,韓國警方對抓捕兇手無能為力。
在調查案件的20年時間裡,韓國警方動員了警察205萬人次,搜查了約21000個嫌疑犯,鑑定了570組的DNA、180個人的毛髮、40116枚指紋,但還是一無所獲。
最終,這起連環殺人案的最後一宗,在2006年4月2日過了時效期,這意味即使今後抓到罪犯,也無法處罰。
懸而未決,無疾而終。
就是這樣一起本該宣告「正義失敗」的案件,在昨天竟然活久見般有了新的進展。
9月18日,韓國警方召開發布會稱,由於此前所有10起連環殺人案中,警方有4次採集到了犯罪嫌疑人的DNA證據。
最近在重新調查華城連鎖殺人案時,目前56歲,在1994年曾因姦殺妻妹而判無期徒刑的在服刑人員李春宰被鎖定。
沒錯,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接受著法律的制裁。
他的DNA在與警方第5次、第7次和第9次案件中所提取到的一致。
幾乎可以判斷,這個人就是「華城連環殺人事件」的兇手。
誰也想不到,警方瘋狂尋覓了這麼久的兇手,其實一直蹲在牢裡。
這也印證了為何這宗懸案,在進入九十年代後戛然而止,兇手也消失無蹤。
戲劇性的是早在2006年,韓國另一連環殺人犯,號稱「首爾開膛手」柳永哲就曾對警方說過:這名殺手要麼已經死了,要麼就被警方抓起來了,因為連環殺人犯是不可能停手的。
多年以後,一語中的。
這個本應該隨著訴訟期過去而銷聲匿跡的案件,能夠重回大眾視野,離不開一部韓國電影的功勞。
在2003年,隨著案件上訴時效終結日期的接近,一部被韓媒奉為"韓國最偉大的電影"《殺人回憶》上映。
導演奉俊昊完全根據當時的案情改編,電影的開頭即向觀眾表明:至今尚未破案。
在影片的結尾,扮演辦案警官的宋康昊貢獻了可能是至今為止電影史上最無力和悲痛的一個凝視——
對不起,我們抓不到。
最後的真相也就是「沒有真相」。
導演奉俊昊曾在《殺人回憶》上映後的一次採訪中說過,自己堅信兇手一定會看這部電影,因此這個鏡頭也是在直視兇手。
可惜的是,早在1994年已經入獄的嫌疑人,沒能有機會看到宋康昊的凝視。
時任華城案搜查組組長的河升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自己不敢進電影院看《殺人回憶》,只能躲在一個汽車影院裡偷偷看完之後痛哭。
他作為破案人員,沒有讓正義得到伸張,對於民眾和輿論感到愧疚。
最令人害怕的不是深夜行兇的惡鬼,而是他明明是惡鬼,卻依然能白天大搖大擺的遊蕩在我們身邊。
當年觀影人數超過500萬,影片獲得第16屆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正是考慮到事件的重大性和國民如此高的關注程度,韓國警方和檢察機關決定,與上訴時效終結一年後銷毀所有記錄的其他事件不同,永久保留該記錄。
同時掀起了延長重大犯罪的上訴時效的爭議——
韓國著名門戶網站Nate在 2005年進行了有關《華城連環殺人案公訴時效延長》的問卷調查,88.49%的參與者贊成延長上訴時效。
就算不能處罰犯罪者,也要追查到底,一定要查明真相,專案調查組也因此得到保留。
正是這麼一點微弱的火種,才讓今天的破案成為可能。
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