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航安全領域若干模糊概念的芻議

2021-03-02 航空維修安全在線
關於民航安全領域若干模糊概念的芻議

On Some Vague Concepts 

in the Field of Civil Aviation Safety

安全是民航業重要的主題,將伴隨著行業的全壽命周期。由於民航顯著的國際性特徵,我國既要結合國情發展自己的安全理念,也要吸納國際先進的做法,取長補短、兼容並蓄。在我國民航發展的過程中,尚有部分安全領域的概念存在爭議,外延和內涵模糊,不宜把握。有的因為國際和國內術語不接軌,有的由於學界和民間存在認知差異,有的源於同一術語在不同語境下表達不同語義,還有的由於英漢之間缺乏公認的對等互譯。概念的模糊給民航安全科學研究和生產運行中的安全管理帶來困惑,甚至妨礙安全調查、事故預防等工作。本文擬針對難以理解和容易混淆的概念,諸如「安全」「風險」「危險源」「隱患」「威脅」「原因」「促因」「人的因素」「差錯」等進行辨析,試圖匡正民航安全領域的知識譜系。「安全」

中國民航已經普遍不能接受曾經「沒有事故就是安全」的概念,就如同人們不能接受「人活著就是健康」一樣。自從國際民航組織安全管理手冊(SMM)(Doc9859)被引入中國民航以來,關於什麼是「安全」已逐漸形成共識。

SMM第一版:「安全是一種狀態,即通過持續的危險源識別和風險管理過程,將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風險降至並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第二版:「安全是通過持續的危險源識別和安全風險管理過程,將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風險降低並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下的一種狀態。」第三版:「安全是一種狀態,即通過持續的危險源識別和安全風險管理過程,將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可能性,降低到並維持在一個可接受的水平或其以下。」第四版:「安全是與航空器的運行有關或直接保障航空器運行的航空活動的風險被降低並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狀態。」

以上定義,一是承認安全是一種可接受的風險狀態,這個狀態可以間接通過風險進行描述,即「安全」=100-「風險」,這意味著安全並不意味著零風險。二是第三版的定義出現了錯誤,風險管理需要降低的不僅僅是可能性,還有嚴重程度,或者降低二者的組合「風險」。三是第四版的定義存在缺陷,它只是強調了結果(風險被降低並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狀態),但忽略了過程(持續的危險源識別和安全風險管理)。而事實上,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有的系統或組織,即便通過其他過程(例如僥倖甚至蠻幹)實現了理想的結果,狀態依然是不可控、不可預期、不能長久,並非是真正的安全。四是可接受的水平涉及安全績效指標及其目標的設置。指標的顆粒度太粗,關注結果指標忽略過程指標,指標體系貪多求全無視矛盾的主次,摻雜過多不可量化的指標,缺乏詳實可信的歷史統計數據,背離SMART原則的做法,都無法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安全績效指標及其目標。

此外,目前國際民航組織的安全定義中未涉及到環保方面的考量,表述不完整。建議把「安全」定義為:通過持續的危險源識別和風險管理過程,將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的風險降低並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及以下的一種狀態。

「危險源」

我國工業安全學界一般認為,「危險源」是可能導致人員傷害、財產損失、環境破壞的因素或基本條件。它是源頭、根源。當「危險」做名詞時,等同於「危險源」。「可能」說明「危險源」是導致後果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既然是源頭、根源,就應該縱深追溯和挖掘,不能被外表、表象所蒙蔽。

在國際民航的文件中,與「危險源」最對等的英語詞彙是「Hazard」。「Hazard」是指「系統或其環境內以某種形式蟄伏的潛在危害」。「蟄伏」和「潛在」說明危險源並不總是必然導致危害,而是存在一定偶然性、意外性和隱蔽性。

以上兩個定義存在差異,但並不衝突,都有助於我們理解「危險源」的本質,各自表述並無大礙。

(一)人的不安全行為本身是否為危險源

查找或識別危險源,常常需要結構化思維,比較理想的工具有SHELL模型、5M模型。以5M模型為例,危險源包括:硬體(Machine)的缺陷,環境(Media)的不利,組織管理(Management)的缺陷,人(Man)的因素的負面影響以及任務目標(Mission)的不適當,其爭議是:人的不安全行為本身是危險源嗎?

本文認為,作為瞬態的人的不安全行為不應視為危險源,而是危險源導致的外在表現,真正的危險源應該是隱藏在其後的常態的人的生理、心理、意識、習慣、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不適應不匹配,例如帶病上崗、酒精或藥物的作用、情緒不穩定、應知應會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欠缺,以及更深層次的人員選拔、培訓和激勵機制的不足。這些內在狀態在觸發不安全行為之前,處於蟄伏期,是真正的危險源。不應該混淆危險源與危險源的外在表現(觸發事件),恰如不能把發燒當做危險源,病毒才是。此外,危險源是客觀存在的,但不一定時時處處都有外在表現,沒有外在表現並不意味著危險源不存在。

(二)我國工業安全界對危險源的細分我國工業安全界學者陳寶智等提出了二類危險源理論。他認為事故的發生是兩類危險源共同作用的結果。I類危險源是指可能發生意外釋放能量、能量載體或有毒、有害、危險物質;Ⅱ類危險源是指造成約束、限制I類危險源的屏障失效失控的各種不安全因素。其後,學者田水承等又提出三類危險源理論,即在二類危險源理論的基礎上,增加了Ⅲ類危險源:組織失誤,例如不符合安全規律的組織文化、組織程序、規章制度等。第一類危險源是事故發生的物質性前提,影響後果的嚴重程度;第二類危險源是事故發生的觸發條件;第三類危險源是第一類尤其是第二類危險源的深層次原因,是事故發生的組織性前提。顯然,三類危險源理論吸納了Reason模型系統性思維的精髓。以飛行區中高速行駛的引導車為例,汽車本身的巨大動能和油箱中的汽油是第一類危險源;內場司機長期不按照機坪服務車道行駛的違章習慣,汽車的剎車部件失靈,低能見度等,屬於第二類危險源;而病態的安全文化,缺少飛行區交通規則和標誌標記牌培訓,車輛安全管理鬆懈,企業對車輛的疏於維護,對司機的遴選、考核、配備的不足,就是第三類危險源。二類危險源理論和三類危險源理論,對於安全管理人員認識「危險源」,並對其進行分類管控是大有裨益的。雖然國際民航沒有相關內容,但我國民航從業者也沒有必要抗拒。「隱患」

我國民間以及工業安全界還有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隱患」,或者「安全隱患」「事故隱患」,但在ICAO文件中沒有對等的概念。我國民航正式文件中以「隱患」作為關鍵詞的有《民航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民航安全隱患排查治理長效機制建設指南》,平時民航領導講話和工作人員也時常使用該概念。所謂「隱患」是指風險管理過程中出現的缺失、漏洞和風險管控措施失效的環節,包括可能導致不安全事件發生的物的危險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管理上的缺陷。它相當於二類危險源理論、三類危險源理論中導致I類危險源失控的因素。既然是缺陷或漏洞,當然不包括外界客觀存在的因素。舉例說明:颱風登陸不是隱患,但是機場工作人員思想麻痺、僥倖心理是隱患,這個隱患導致不作為,未對停場航空器額外加固系留,放之任之,導致航空器被吹離機位,相互刮碰。

當然,以上學者定義的「隱患」與普通老百姓腦海中包羅萬象的「隱患」不同,後者範圍更大,相當於「危險源」。「隱患」在國際社會交流中存在障礙,不通用。

「威脅」

在威脅與差錯管理(TEM)模型中,「威脅」(Threat)是指一切不由運行人員自身控制但增加運行複雜性、提高運行難度、易於造成不良後果的外部根源或狀況。TEM概念需要確立一個主體,例如飛行員、管制員,威脅不包括自身的狀況,只包括外界有意或無意施加給自身、只能接受的環境或條件。因此「威脅」是「危險源」把關於主體的人的因素內容剔除後的真子集,不是全集。例如,對於飛行員而言,惡劣的氣象條件、擁堵的交通狀況、複雜的地形、硬體設備的故障或降級運行、無線電頻率遭受幹擾、飛機隱載、機場活動區標誌標記牌不清晰、機場的不停航施工、相近的航班呼號等等,都是威脅。

當然,威脅還包括來自其他利益相關方的差錯,例如管制員的口誤。這些威脅勢必更容易誘導主體自身發生差錯。無論是威脅還是差錯,都需要主體進行管理和恢復,從而減少非期望狀態、事故徵候、事故。由此可見,威脅是針對某一個主體而言的外在危險源,而危險源是針對後果或風險而言的不利客觀條件,其範圍較威脅更大。

「風險」

「風險(Risk)」是指不期望的事件(事故、事故徵候、一般事件等)發生的概率(可能性)(Probability)及其引起不良後果的嚴重程度(Severity)的乘積,即R=P×S。風險不是後果,也不是危險源,是針對一類事件、一個系統或一個組織對可能結果的不確定性預期。對於已經發生的具體事件,不存在風險之說。沒有危險源,就不存在風險和後果,因此風險(R)和基於5M模型的危險源(H)的關係也可以表達為R=f(H1,H2,H3,H4,H5)。降低風險的方法常常有:避免、減少、隔離等措施。

事故的「原因」與「促因」

安全調查中有兩個概念:「原因(Causes)」和「促因(Contributing Factors)」,後者也翻譯為「貢獻因素」。《國際民航公約》附件13指出,調查報告的結論中應陳述調查結果、原因和促因,所列原因應既包括直接原因也包括深層次的體制上的原因,各國在結論中可使用原因也可使用促因或兩者同時使用。

「原因」是導致事故或事故徵候的行為、失職、情況、條件或其組合。「促因」是指不安全行為、疏忽、事件、條件或其組合,如果消除、避免或缺失,將降低事故或事故徵候發生的概率或減輕後果的嚴重程度。本文認為二者之間並沒有顯著的區別。從實踐來看,「原因」更聚焦,「促因」比較發散。雖然附件13申明查明原因並不意味著追究過失或確定行政、民事或刑事責任,但原因委實給責任追究提供了便利。促因往往按時間順序排列,並不凸顯各因素對後果的貢獻程度。

當然,我國民航還常常使用直接原因、間接原因等措辭,但一直缺乏說服力的定義和界定方法。一般來說,將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環境的不利影響等這些事發現場的因素當做直接原因,而遠離現場的組織管理以及系統間接口問題等視為間接原因。如此一來,這實質上是背離SHELL模型、Reason模型、5M模型等最先進的事故致因模型以及組織事故理論(任何事故都是組織失效的結果)和全系統時代認知的,有利於追責,不利於安全改進。

國際民航界的調查報告中,不乏「原因」或「促因」沒有觸摸到神經末梢的案例,只是指出了最終結果發生之前的一些瞬間現象或表現,意義不大。真正的「原因」或「促因」應該是「危險源」。研究對比上文中的「危險源」和「原因」或「促因」定義發現,它們本質應是極度相近類同的概念。只有將「原因」或「促因」指向「危險源」,才有抓手,才可能在安全建議中提出務實的措施,否則就是空中樓閣。這樣也將日常的風險管理和事後的安全調查統一起來,不至於形成兩套無法銜接的體系。

「人的因素」及人的「差錯」

「Human Factor」被翻譯為「人的因素」或「人為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更準確。這個概念出現在安全(Safety)的框架之下,而不是出現在面向非法幹擾行為的安保(Security)框架之下,因此往往不考慮惡意蓄意破壞動機的行為。而「人為因素」的「為」有「做」「幹」「造」的含義,與天然、自然相對,常常有「故意」「不應當」之嫌,感覺後果是人禍導致的,有指責的意味,這是不公平也是不公正的。「人的因素」中「的」做助詞用,表示領域限定,包括消極影響和積極影響,不應該有貶義和歧視。

在James Reason的 著 作Human Error中,「Error」是人類行為在某種形式上相對於預期或理想標準的偏差,不包括Violation(違章)。「Error」的後果雖然不受歡迎,但其行為本身沒有好壞之分。國際民航組織安全管理手冊中,將「Error」和違章並列作為不安全行為的兩個組成部分。以上「Error」是同一個概念。但是國際民航組織《航線運行安全監測》(Doc9803)中,TEM模型所指的「Error」卻包括違章。這種混亂,常常導致誤解。從邏輯和語義上考慮,本文建議將「Error」翻譯為「差錯」,將不安全行為和差錯等同看待,分為「失誤」和「違章」,再把失誤細分為「疏忽(Slip)」「遺漏(Lapse)」和「錯誤(Mistake)」,如圖1。當然,還需要甄選一個與「失誤」匹配的英文單詞,貢獻給國際民航組織。

圖1:差錯(Error)的細分

結論與建議

(1)剖析、釐清民航安全領域的相關概念,對規範學術研究、促進行業交流是必要而迫切的。民航系統的規章標準以及院校的教材應考慮與國際接軌,注重不同概念的準確使用,以求相互呼應和維護。

(2)「安全」和「風險」是一對此消彼長的概念。建議在「安全」的概念中加入環保的內容,注重過程和結果的表述。「危險」=「危險源」=「Hazard」。人的不安全行為不是危險源,人的生理、心理、意識、習慣、知識、技能等方面的不適應不匹配才是危險源。建議淡化「隱患」的概念,對「危險源」和「威脅」區別對待。

(3)建議淡化事故「原因」,羅列「促因」時應回歸到「危險源」。「人的因素」是一個中性概念。人的「差錯(Error)」包括「失誤」和「違章」。

(聲明:文章來源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 霍志勤,如涉及版權問題,請您告知,我們立即進行處理。)

相關焦點

  • ...民航雲南安全監督管理局關於公布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的...
    昆明市人民政府 雲南滇中新區管理委員會 民航雲南安全監督管理局關於公布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的通告 發布時間:2020-06-28 瀏覽次數:650 字號:[ 大
  • 民航局出臺關於促進西藏民航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為了貫徹落實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更好地發揮民航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功能,促進西藏民航事業的進一步發展,1月25日,民航局出臺《關於促進西藏民航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從提高服務能力、保障能力、通達能力、飛行能力、發展能力和加強隊伍建設六個方面採取18項措施,集中全行業力量,促進西藏民航事業的發展。    一是完善機場布局,提高服務能力。
  • 弘揚「三個敬畏」 切實加強民航安全文化建設
    1986年,「國際核安全檢查諮詢組」(INSAG)首先提出「安全文化」(SafetyCulture)的概念。兩年後,INSAG在其「核安全的基本原則」中把安全文化的概念作為一種基本管理原則,提出安全的目標必須滲透到核電廠發電所進行的一切活動中。1991年,國際安全諮詢組編寫的75-INSAG-4報告《安全文化》面世,標誌安全文化正式在世界各國傳播和實踐。
  • 權威解讀:民航「十三五」規劃
    答:《規劃》是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務院關於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上位規劃和相關文件編制,以更好地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民航強國建設等戰略為基本出發點,立足民航發展實際,運用改革創新思維,闡明民航行業未來五年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和重大舉措。
  • 專訪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中國在航空領域角色重要 責任日增
    中新社蒙特婁9月24日電 題:專訪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中國在航空領域角色重要 責任日增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一直引領著全球航空旅行的復甦,」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博士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 解讀國際民航組織國家安全方案(SSP)
    國際民航組織國家安全方案(SSP)是一個國家層面控制和管理國家航空活動安全的管理控制系統。它基於現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和技術而建立,與國家航空活動的規模和複雜性相適應。國際民航組織在2014年~2016年全球航空安全計劃中明確提出了各締約國在下一個10年中落實有效的安全監督系統並完全落實國際民航組織的國家安全方案框架的達標日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SSP是未來全球航空安全管理的方向和重要組成部分。
  • 築牢民航無線電安全的空中防線
    作為航班進出北京的重要空中交通樞紐,廊坊的航空無線電幹擾形勢非常嚴峻,民航頻率受幹擾的事件時有發生。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下簡稱「大興機場」)於2019年9月開始通航,廊坊在航空無線電安全保護、民航頻率幹擾查處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愈加艱巨。
  • 關於《民航專業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規定(修訂徵求意見稿...
    (一)新形勢民航基礎建設項目數量增長,規模擴大,建管模式出新,技術要求更高,實施難度更大,質量安全風險升高。民航專業工程監管面臨著轉變政府職能和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等迫切要求;監管經驗亟待總結,監管機制亟待完善。(二)新任務2015年國務院安委會《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成員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分工》明確民航局新增民航專業工程安全監督管理職責。
  • ...民航雲南安全監督管理局關於公布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的...
    根據《中國民用航空局關於昆明長水國際機場總體規劃的批覆》(民航函〔2019〕777 號),為進一步加強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管理,保障飛行安全,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現就更新調整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範圍及有關事項通告如下:一、 淨空保護區範圍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為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跑道中線兩側各10公裡和跑道端外各20公裡的區域。
  • 律師、學者對民航法修訂有話要說
    研討會上,德衡律師集團高級合伙人、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主任湯華東律師致歡迎辭,德衡律師集團副總裁、高級合伙人、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常務副主任王鵬飛律師詳細介紹了德衡律師在航空法律服務領域的公益努力、工作業績和團隊建設情況,北京德和衡(上海)律師事務所管理主任、融資租賃團隊主任曹巖律師逐條說明了民航法修訂稿的主要變化和專家建議書的內容,山東大學法學院院長沈偉教授提出書面專家意見,與會律師代表與法學專家分別發表了各自對民航法修訂草案的意見
  • 評估我國《民航法》和完善航空立法的建議
    航空法主要是調整民用航空活動產生的社會關係,但同時調整與民用航空活動相關領域產生的社會關係。軍民航活動在同一空域,如果不協調軍民航關係,就會對空中航行安全產生潛在危險。這一道理顯而易見。但在當時,國內有人卻不認識這一規律,堅持只能稱《民用航空法》,並堅持僅適用於民用航空活動。
  • 昆明市人民政府 雲南滇中新區管理委員會 民航雲南安全監督管理局...
    昆明市人民政府 雲南滇中新區管理委員會 民航雲南安全監督管理局關於公布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淨空保護區的通告 發布時間:2020-06-28 瀏覽次數:650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
    一圖讀懂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的幾大亮點 2020-12-09 23: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民航出版社
    迄今已出版了2000餘種民航專業圖書,覆蓋民航各個領域,形成了民航安全、民航服務、空中交通管理、適航維修、航空公司、機場、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史志年鑑、民航知識、管理經營、專業工具書等近20個系列,其中不乏重要著作與經典好書。
  • 深刻認識「三個敬畏 」 築牢民航安全防線
    今年4月,馮正霖局長在民航安全運行形勢分析會上表示,要以「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為內核,切實增強敬畏意識,深入推進作風建設,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全力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可控,為取得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貢獻力量。
  • 專訪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中國在航空領域角色重要 責任日增
    中新社蒙特婁9月24日電 題:專訪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中國在航空領域角色重要 責任日增  中新社記者 餘瑞冬  「我很高興地看到,中國一直引領著全球航空旅行的復甦,」國際民航組織秘書長柳芳博士近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
  • 如何用英語表達模糊的概念,about around sevenish的用法
    英語中有很多表示模糊概念的詞語,那它們都是怎麼用的呢在學習之前,讓我們先看一下中文中一些模糊概念的句子吧!或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要弄清楚這些英文單詞。而且也不能用它去形容人的年齡以及表達時間的概念。Odd只可以用來表達數量上的模糊概念。如果你想表達模糊的時間,除了用about(about 2 o』clock)試試下面這種說法吧What time do you think you』ll be finished tonight?
  • 《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於建設工程施工安全的若干管理措施...
    為彌補現行法律懲治手段與力度不足的需要,我局參考深圳市2017年出臺的「鐵十條」,嚴懲建築工程違法違法行為(發生事故前),對轄區的參建主體起到了廣泛的震懾的做法,在廣泛聽取各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和社會公眾的意見後,借鑑深圳的做法和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出臺東莞建築《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關於建設工程安全的若干管理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以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健全管理體系,提高監管效能,改善建築安全生產狀況
  • 2019年全國民航航空安全工作會議召開
    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航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民航工作會議部署,總結2018年民航安全工作,分析當前民航安全發展面臨的新形勢,部署2019年民航安全工作。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出席會議並將作專題講話,副局長李健作題為《強化政治擔當 狠抓三基建設 確保民航安全運行平穩可控》的安全工作報告。民航局副局長董志毅主持會議,副局長王志清、呂爾學出席會議。
  • 國際民航組織對中國民航進行全面的安全監督審計
    ,國際民航組織於二00七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三日對中國民航進行全面系統的安全監督審計,此次審計範圍涵蓋與安全相關的十六個國際民航公約附件。, 國際民航組織安全監督審計組將就有關中國民航立法和規章、組織機構及安全監督職能、人員執照頒發、航空器運行、航空器適航、空中航行服務、機場設施、航空事故預防與調查、危險品的安全航空運輸以及審計過程所涉及的其他領域進行審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