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動物園:你相信嗎?人類也曾被鎖進籠子,圍觀投食,肆意玩弄

2021-02-23 常作印工作室

人類動物園是歷史上黑暗的一頁。比利時中非皇家博物館館長紀多·格萊西爾斯表示,只有同種族偏見作鬥爭才能防止人類動物園再度出現。

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又一頁黑暗篇章。

1934年,加拿大一個掙扎在溫飽線的家庭誕生了五胞胎,要知道這種事在醫學上的概率為5500萬分之一,在當時引起巨大的轟動。

不過這次轟動後來卻成為了五胞胎一生的噩夢。

五胞胎周邊產品海報

當時的社會盛行「人類展覽」,就像我們今天的動物園一樣,只不過籠子另一邊是我們的同類。這五胞胎就進了這樣的「籠子」。

在推動這樣的「活人展覽」中,加拿大政府毫不避諱地參與其中,甚至專門設立法案把她們從父母身邊剝離,並把政府的圈養變得合法。

這事放到現在就是「政治極其不正確」,但你在那個年代並不稀奇……

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人類動物園」曾盛極一時。

在當時,人類動物園展出的主要是非洲人、原住民以及部分亞洲人。

他們有的裸體,有的半裸,每天像猴子一樣被歐洲人圍觀、投食,甚至有的還要被人肆意撫摸私處。

此外,為了滿足當時歐洲人的好奇心,他們還不得不在籠子裡進行一些有民族特色的表演。

更諷刺的是,為了還原逼真的原始環境,當時的歐洲大佬們還會給「展品」精心搭建起符合其文化特徵的房屋或環境。

這種展出在當時火的一塌糊塗,從巴黎到倫敦,從紐約到巴塞隆納,反正只要有所謂的「現代文明人」的地方,就有這些「落後異域人類」的展出。


在所有的展出中,比較出名的是1874年一個德國商人和一群企業家謀劃的一場關於拉普蘭人的展出。

其實拉普蘭人是北歐土著,但因為長相接近亞洲人,於是便被其他的歐洲人視為「異類」。

拉普蘭人

這個德國商人利用金錢誘惑最初的一批拉普蘭人,來了之後就圈起來搞展覽。為了增加獵奇性還給這些拉普蘭土著起了歐洲名字。

在這場有企劃有預謀的展出中,商人和企業家賺的盆滿缽滿,但被抓來的很多土著人卻罹患毫無抗體的天花而去世。

到後來,人們甚至找到了一本類似日記的圖畫本,專門描述了歐洲人對自己的虐待。

巔峰時刻則是1904年聖路易斯世博會。世博會我們大家都見過,世界珍寶齊聚一堂,無數行業都想搞出新聞發筆橫財,而在那年的世博會上,一個叫麥基的人類學家就利用「人類展覽」好好炒作了一把。

麥基

介於自己沒有野外捕野人的經驗,聰明的麥基決定讓一個名叫塞廖爾的探險家搞「代購」。

「我聽說非洲有一群小矮人土著?我這要一個族長或者女祭司,價錢好商量。「

就這樣,一個名叫Ota的非洲土著出現在了世博會的展臺上,成為了一件展品。當然,探險家剛開始可不是跟Ota說要被弄來展出:

「你平時怎麼活的,到美國就怎麼活,而且我們還給你發錢!」

Ota與其他」展品「的合影

這次展出在當時的歐洲學術界引起震動,而麥基為了炒作效果更是宣稱這是唯一能在美國近距離看到非洲食人族的機會。

世博會上的」人類展出」讓白人徹底領略了一番「人類社會食物鏈頂端」的優越感,而策展人麥基更是得意洋洋的認為自己為達爾文進化論證明做出了貢獻……

一切看起來都是皆大歡喜的樣子,唯一倒黴的就是「展品」Ota。

Ota在世博會之後,一生都被當成「劣等種族的真實例子」展出,到最後甚至跟黑猩猩關在了一起……

當時的報導

而類似Ota的例子在當時還有很多,說難聽的,Ota最起碼還在世博會上露了個臉,但另一個名叫薩拉·巴特曼的非洲科伊桑部落少女就沒這麼好的運氣了…..

巴特曼的前半生都是在非洲廣袤的草原打獵種地,直到淪為黑奴被賣到荷蘭之後,她才知道了什麼叫「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巴特曼

在剛被賣到荷蘭的時候,她還只是在奴隸主家做做農活,但如圖所示的特殊身材馬上令農場主發現了「商機」——這種臀部再加上非洲土著的身份,在當時搞成展覽不火那真是見鬼了。

就這樣,巴特曼在歐洲成功掀起了一場轟動的展出。

她每天都要在成百上千人面前裸體活動,還得防著籠子外面有人佔自己便宜。

而除了被公開展出,巴特曼還會在貴族的宴會上被當眾展覽。

眾貴族就像看猴子一樣對她指指點點,好奇心比較重的甚至還會直接上前摸一把。

因為長期遭受這樣非人的待遇,巴特曼在25歲便因病去世,然而更過分的是當時的白人連她的屍體都沒有放過——她的遺體後來被法國的自然學家解剖,名義竟然是「證明黑人比白人更接近動物的證據」。

在解刨完之後,她的遺體又被製成了標本繼續供人觀賞。

雖然聽起來駭人聽聞,但Ota和巴特曼並不是個例。

當時命好點的土著野人被歐洲貴族當作奇珍異寶一樣圈養,而命不好的土著則被當成商品一樣從這個動物園賣到另一個動物園,跟猴子、猩猩、大象關在一起。

1881年被展出的亞洲男孩

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種現象的剎竟然還是因為希特勒的叫停。

而隨著各個殖民國家的獨立,這種喪良的「人類動物園」也逐漸消失。

有資料顯示世界上最後一個「人類動物園」關閉於1958年的比利時。

遊客向女孩投食

這張照片拍攝於1958年的比利時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

攝影師把遊客們對孩子投食的瞬間記錄了下來,這張照片在當時引起了巨大轟動。

因為隨著人權意識的進步,這種毫無掩飾的「把人當畜生看待」不再被大眾所接受。

而這次展出也順勢成為了最後一場「人類展覽」。

1958年比利時布魯塞爾萬國博覽會「剛果村」展覽

現在來看,這種荒謬的「人類展覽」大概可以和「黑奴貿易」並列成為歐洲人歷史上擦不掉的汙點。

現在世界上的種族主義依然活躍,越是高舉文明旗號的國家越是充滿著性別偏見和種族歧視的高傲。

希望這種「人類動物園」不會重現。

相關焦點

  • 人類動物園: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人類如動物般被圈養、圍觀、投食
    曾看到過這麼個腦洞,如果真的存在外星文明,他們在俘獲地球後,人類將會被「圈養」起來,在動物園內做展覽。
  • 歷史上「人類動物園」:被展覽的不僅有土著人、黑人,還有中國人
    相信很多朋友都去過動物園參觀,在大大小小的各種動物園裡,很多野生的動物都被關在了一個個玻璃展廳裡面,遠離大自然。因為非自然的人造環境讓動物們壓抑了天性,大部分的它們除了在人類投餵食物時會和人類互動外,其他時間一般都顯得無精打採。
  • 攝影日報 | 當人類進入動物園被觀賞,會是什麼樣的景象?
    所有參賽作品都必須是在野外拍攝的真正的野生動物的瞬間,所有人類飼養的動物或者擺拍都不能參加比賽。 最近 2018 年度比賽公布了精選參賽作品,一起來看看今年都有哪些照片讓你捧腹大笑。  04熱文 / 細思極恐:如果人類被囚禁在動物園裡我們總是習慣了在動物園的籠子裡看到形形色色的動物,它們遵從著原始的本能
  • 入園要籤「生死狀」的日本瘋狂動物園,你敢進嗎?
    動物園門口的免責聲明而專門張貼免責聲明的原因在於,為了保證遊客的生命安全,一般動物園裡的動物,特別是具有攻擊性的動物,往往是被安置在籠子裡且隔著護欄。白虎傷人新聞截圖網友看過影片後的想法卻各不相同,有人表示「好可怕啊」、「光看都好緊張」;但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這不是一個合格的動物園,只是以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作為噱頭,動物與人類距離太近,
  • 為什么女人天生愛逛街,這要從20萬前的人類野史說起……
    比如他的新課《最八卦的人類野史》裡,就講到很多有意思的話題:「人類竟然靠聊八卦徵服了世界?」「女人自古就是逛街高手?」「為什麼有那麼多種鳥卻只有一種人……」每一節課都是個驚心動魄的小故事,裡面貫穿著海量知識,絕對會顛覆你對歷史的認知。
  • 日本佔據臺灣後,開辦人類動物園,把原住民當成動物展覽
    說起人類動物園,就不得不說一下動物園。對於動物園,人們肯定不陌生,現在的動物園大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將動物關進牢籠的普通動物園,還有一種是把人類「關進牢籠」的野生動物園。當然這裡的牢籠並非真正意義的牢籠,只是一個相對封閉的遊覽車,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保障參觀者的安全,以便更好的體驗在野外參觀野生動物的感覺。而人類動物園,主要是模仿第一種,將人類像動物一樣,關進牢籠,以供其他人類參觀。
  • 動物園投食現象嚴重 熊吃了一下午零食(組圖)
    2日,成都動物園,遊客不顧禁止標語,紛紛向動物餵食。抵制陋習,需要你我共同監督!  「中午帶女兒去動物園,垃圾甩得到處都是,熊山、猴山,亂投食就沒停過。」10月2日,讀者李先生通過熱線,講述了自己在成都動物園遊覽時遇到的不文明行為。  李先生是南充人,國慶節到成都走親戚,10月2日天氣好,一大早一家人就到成都動物園玩,沒想到接近中午人越來越多,各種不文明現象也越來越多。有的人吃了方便麵不把盒子扔進桶裡,而是隨意丟在路邊。
  • 動物園中的可愛熊都是假象,人類一直在熊的菜單
    從中國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的熊貓「喜妹」,到上海野生動物園的熊,動物園中的動物為什麼會傷人呢?而且還是它們朝夕相處的飼養員?有人認為,野獸長期被圈養,才會變得如此兇殘。也有人懷疑,這些熊比較瘦,是不是沒吃飽啊。其實,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野外同樣也有食人虎、殺人熊。殺戮,是它們的本能。它們捕獵的過程,本就是在殺戮。
  • 籠子裡的猛獸 你敢養嗎
    有很多小夥伴養貓時都會出現個誤區,平時沒空的時候就把寵物困在籠子裡頭,這是十分不好的養寵壞習慣,希望大家看完可以改變一下,謝謝!關在籠子裡其實有哪些好處?我想只有一個,就是大家不想它搗蛋。但是你知道嗎?雖然它是你的寵物,但它可想把你當成朋友,然而你卻把它困在籠子裡,你會對身邊的朋友這樣做嗎?長期困籠子裡寵物的心會怎麼想?請你記住,寵物的一生只有你而已,你是它唯一的朋友,它拉屎想起你,它餓了想起你、它困了想起你、它無聊也想起你、就連睡覺和起床都是想起你。
  • 動物園最早關的竟不是動物,而是人類,每天吸引20多萬人遊客參觀
    最近,韓國電影《秘密動物園》被推上了熱門,人類假扮動物園裡的動物,向遊客表演「北極熊喝可樂」等節目,而讓動物園賺的盆滿缽滿。這是一部喜劇電影,帶給了觀眾很多歡樂,也許你可能知道動物園的一些動物實際是人類假扮的
  • 挪威為種族主義歷史復建「人類動物園」引質疑
    【環球時報記者劉洋】100年前,挪威首都奧斯陸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中出現過如此場景:80名非洲人被關進一座「人類動物園」,向白人遊客展示「原始人如何生活」。最近,兩名藝術家在挪威政府資助下復建這座「人類動物園」,他們說此舉意在喚醒挪威人對種族主義歷史的集體記憶,但迎接他們的卻一場集體質疑。
  • 狗狗當野豬,鴿子變孔雀,這家門票只要5元的動物園,你會掏錢嗎
    動物園這樣的地方應該是孩子們的最愛,當然也深受普通民眾喜愛,也是親子活動或情侶約會的好所在。不過,一般來說動物園的門票應該都要百來塊吧,如果遇到一個門票只要5元錢的動物園,你願不願意掏錢進去呢?一名姚姓男子在網絡上發文,表示日前發現一間「森林動物園」,雖然招牌簡陋,但不管是大人或是小孩,門票都只需5元人民幣,相當便宜。同時,他還看到動物園的門口貼上紅色告示警告,「動物兇狠,嚴禁靠近、投食」,這樣的情況直接激發了他的好奇心,再加上當天又有門票半價的活動,讓他僅需付2.5元人民幣就能入園,讓他暗爽自己賺到了。
  • 1889年,11名塞爾克南因長相奇特被運往歐洲,關在人類動物園展覽
    然而鮮有人知的是,直到60多年前,布魯塞爾的世界博覽會,都還存在著一種名叫「人類動物園」的展覽,一群自詡「文明社會」的歐洲人,把來自世界各地的土著,關進了籠子裡、圈養在柵欄裡,看他們「表演」,投餵他們食物,最終,無數種族因此滅絕。
  • 後人類動物園--25個屏幕福馬林
    作品現場視頻   海南海花島博物館2號「後人類動物園」 -屏幕福馬林計劃  田曉磊作品創作關於後人類的百科圖譜是我一個持續的項目
  • 你敢相信還依舊存在著這種如同野人一樣的人類嗎?
    曾幾何時,我們人類並不是像現在這樣,穿著得體的衣服,吃著煮熟的食物,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而是和所有的動物一樣,衣不附體,每天外出打獵,人類優於其他動物的一點就是懂得思考,經過歲月的變遷,人類靠著自己的智慧,終於取得了現在的一切。
  • 地球是外星人囚禁人類的動物園?人類逃得出去嗎?可怕的費米悖論
    地球是人類溫暖的家園,人類只有生活在地球上才能暢快的呼吸,若是到了外太空,將會瞬間因為高壓,缺氧、低溫、輻射等各種原因失去生命。這也是為什麼上個世紀人類就已經具備登陸外太空的實力,但依舊沒辦法在太空中來去自如,只因為太危險了。
  • 美國唯一上過大學的猩猩,試圖進化成人類,結果被囚禁動物園19年
    人類的祖先是猩猩進化而來的,故而在猩猩眼裡人類也是屬於自己的半個族類,如果教育得當,成為人類的好朋友並不是一件難事,琳恩對待夏特克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把夏特克教育的十分現代化
  • 遊人不文明行為難禁 向野生動物違規投食亂扔瓶子
    喚醒動物 扔瓶子做法欠妥  「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啊,而且現在大家素質都提高了,應該不會有人刻意傷害動物吧?」就讀於西安郵電大學的大一學生趙侑言表示無法理解這種行為,由於父親曾是一名野生動物研究員,耳濡目染,趙侑言從小就對動物有著別樣的情感,家中還養了一隻小狗。
  • 還記得瀘州忠山公園的動物園嗎?當年猴山上的猴子,會特殊手勢
    大約每一個城市都有動物園吧,其實並不稀罕,然而我相信都曾經是你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從趙忠祥老師的《動物世界》開始,我就對人類之外的物種感興趣,但是江陽沽酒客覺得並沒有什麼優越感或者應該凌駕它們之上。我喜歡自然法則,不要打擾。但是動物園不一樣,珍稀動物需要在天然的保護區,而有一部分則進入了人類制定的圈子裡。我並不認為動物園一定是對動物的限制,它跟馬戲團其實有區別。
  • 美國美女在中國動物園做義工 制止不文明投食行為 遊客紛紛點讚
    席琳是一位美國姑娘,她19歲那年來到山東省煙臺動物園做義工,就是我們常說的志願者。席琳在動物園的工作主要是協助飼養員餵食、打掃籠舍,閒暇時她穿梭在各個動物場館,用蹩腳的漢語和熟練的英語交替著向小朋友們介紹動物知識。席琳來自美國舊金山,是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2015年7月,席琳來到位於山東煙臺的魯東大學學習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