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畢業旅行季~!
你是不是已經和朋友約好了出去旅行呢?
這個暑假,我們去綦江吧~!
綦江,距離重慶主城一個小時的車程。青山巍巍,綠水盈盈;鮮花盛開,瓜果滿園。這裡有浪漫的星空營地,有古樸的古劍名山;這裡有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卡索」原生態藝術——綦江農民版畫,有國內唯一以展示僚人文化為特色的綦江博物館——遊花海仙谷,登古劍名山,宿星空營地,品特色美食——重慶綦江很好耍~!
去橫山花仙谷的283省道上要經過著名的「九道拐」,聽說劉德華曾經在這裡拍過《失孤》。空中俯瞰,頗有氣勢。沿著盤山公路前行,我們即將在橫山邂逅一場美麗的花事。
橫山花仙谷位於號稱「天然氧吧」「空調小鎮」的綦江區橫山鎮,是橫山市級旅遊度假區的核心區,以「小美好生活樂園」為主題定位,以「創造簡單快樂」為核心價值。
隱藏在群山之中的花仙谷,恍若世外桃源一般。這裡海拔1000米,年平均氣溫在25度,湖水漣漪,花香襲人,賞心悅目。
歐式大秋幹,百麵粉黛,水晶教堂,多個網紅打卡相框分散在花海之中,處處都是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花仙谷涵蓋6大主題功能區,5大網紅花海景觀,10餘處網紅打卡點,浪漫花海、萌寵樂園等20餘項互動體驗項目,是集觀光、郊遊、親子體驗、休閒度假、研學遊學於一體的複合式休閒度假目的地。
唯美浪漫的馬鞭草,朵朵盛開的向日葵,拍攝人像非常適合。文藝標牌、彩虹大道,還有小火車、直升機......不管是親子旅行,還是朋友相約,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美好時光。
徜徉800畝的浪漫花海,在花香深處感受大自然賜予的「天然氧吧「,穿梭於草坪花徑中的網紅打卡點拍照,去菜地裡和農作物來一個親密的接觸,若是戀人相擁而行,那更是浪漫無邊。
又或者靜靜地坐在湖邊,看湖水漣漪,雲影掠過......
——橫山花仙谷絕對是旅遊觀光、舉家出行、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重慶多山,綦江就有三座名山:古劍山、老瀛山、石壕山,其中最有名的是古劍山。古劍山位於綦江北部,巍峨雄偉,山路曲折,其壯觀程度不亞於貴州的梵淨山。
古劍山是由貴州境內的大婁山蜿蜒形成,距離綦江城區大概十公裡,常年氣溫僅有18.5度,夏季非常涼爽。
我還是第一次登上綦江的古劍山。古劍山因為山形地勢像一隻公雞,所以被當地人稱為「雞公山」,是著名川東名勝「巴渝十二景」之一。其實,古劍山的景點有很多,大大小小40多處。這次我們只去了古劍山的最最精華之處——雞公山的雞公嘴。
現在要去往古劍山最高峰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景區在「觀自在」設有觀光接駁車,幾分鐘就能到達山頂的廣場。
淨音寺的面積並不大,香火卻特別旺。由於香客實在太多,景區將寺廟進行了擴建,擴建的部分在山底,一是分流,二也便於香客進香朝拜。
據說明朝時期,人們修繕寺廟的時候,從地下挖掘處一把古劍,這也是古劍山名字的來歷。千年以來,歷經多少朝代,寺廟幾毀幾建,山頂的淨音寺只有幾座古樸的廟宇。
早在雍正年間,古劍山就已經成為佛門弟子和俗人崇敬的佛教名山。特別是山頂的淨音寺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站在「雞公嘴「,放眼望去,群山蔥蘢,神清氣爽!
古劍山,還有一處浪漫的地方,那就是古劍山帳篷露營地。
古劍山國家標準示範帳篷露營地是一個典型的山地型露營地,佔地面積180畝,配備有完善的營地配套設施。
這個露營地有1個房車小院、5個特色帳篷、22個固定帳篷營位、50個自由帳篷營位、15棟小木屋、3個星空房、9個星座泡泡屋以及遊客接待中心及衛浴間、兒童遊樂區、燒烤區等。
營地配套設施齊全,住宿條件舒適,不管是房車、小木屋還是星空帳篷,都會帶你住進童話故事裡,讓你和家人享受到綦江的慢生活。
特別喜歡這裡的星空帳篷,唯美浪漫,私密性很好,獨享群山之中的一片秘境。
看雲捲雲舒,觀星河璀璨聽清風徐來,聞鳥語花香其實人生很短,唯願花朵沉香,光陰無恙……
王良是中國工農紅軍建軍初期的著名將領,是紅軍第四軍軍長。原名王化賅,字傅良,號興春,1905年8月5日出生於綦江區永城鎮。他會三門外語,21歲投筆從戎,曾就讀於黃埔軍校,壯志未酬身先卒,一生輝煌,戰功顯赫。
王良故居,位於綦江區永城鎮中華村三槐壩,始建於1805年,故居四合院布局,面積約1200平方米,一樓一底,坐東朝西,背靠鳳冠山,面朝老瀛山,是典型的川東穿鬥式建築。
王良故居陳列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正前方的王良故居主體建築復原展陳,這部分是王良家人生活起居之所;二是右側廂房為王良事跡陳列室,對王良烈士一生的事跡作簡要陳列。三是左側廂房為紅色綦江陳列室,對綦江重大黨史事件和重要黨史人物作基本陳列。
王良故居通過翔實的圖片和文字以及實物,介紹了這位少年虎將輝煌的人生。
在王良故居附近有一個「永城吹打展覽館」。
巴渝吹打起源於戰鬥,最早是前歌后舞使敵軍投降,後來以擊鼓吹笛,嗩吶嘹亮高亢,在崇山峻岭之間能夠響徹山谷。
永城吹打是重慶市綦江區永城鎮的民間器樂樂種,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
2008年,永城吹打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你見過4米長、直徑達1.8米的嗩吶嗎?而且是竹編的哦!今天在綦江算是開眼界了!
永城吹打是重慶山地農村的民間吹打樂,從巴渝傳入後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那些技藝嫻熟的吹打手,大都是當地有名的篾匠、木匠、漆匠,他們在勞動之餘,自製嗩吶和鑼鼓,用吹打樂抒發心情。
永城吹打現在已經得到傳承,綦江當地每周有吹打課,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掌握了這門技能。
說到綦江,它是川南軍事交通要地,自古就有「天下無事則已,有事黔蜀必變,黔蜀變則綦江必先被兵「之說。中央紅軍長徵在重慶的唯一過境地——綦江,為中央紅軍實現偉大轉折提供了重大保障和支持,是三大主力紅軍在重慶活動的重要節點。曾留下過許多動人的故事,紅色基因已經滲透到綦江這座城市的血脈深處。
中央紅軍長徵到綦江,雖然只有短暫的七天多一點時間,像一次過境式的穿插,但是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中央紅軍長徵到綦江,造成了紅軍主力直逼重慶的軍事態勢,成功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對中央紅軍的壓力,保衛了遵義會議的順利召開。同時,也確保了中央軍委經赤水北上戰略計劃的完成,為四渡赤水製造了寶貴戰機。今天我們緬懷眾先烈,重走紅軍路!
紅軍橋原名兩河口大橋,位於石壕鎮的香樹、高山、皂泥3個村交界處。該橋建於清代同治12年,橋高10米,寬3米、跨度19米,橫跨當地香樹、高山兩個村,兩端以石梯與橋面相連。系石木結構,歇山式青瓦房頂、穿逗式梁架,現還保存著原建築風格。
距離紅軍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紅軍洞,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戰士,當地的百姓把「油崗咀巖洞」改名為「紅軍洞」。
1964年至1983年間,綦江人民先後在白果村和石壕場附近修建過紅軍烈士墓,逐步將五位紅軍烈士的忠骨遷葬在一起。1991年,進行整修和擴建,也就成為了現在的石壕紅軍烈士墓。
整個烈士墓由長徵詩碑、烈士墓地、烈士塑像、烈士紀念塔、題詞碑林、陳列室、紅軍宣傳標語碑林等七大部分組成。緬懷為我們打下江山的前輩,追憶光輝的崢嶸歲月!
綦江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展示僚人文化為特色的博物館,建築面積3677平方米,共有5個展廳,是了解綦江歷史的最佳場所。
綦江博物館的前身是綦江石刻藝術博物館,於1997年從綦江三角鎮石門寺搬遷而來。2008年在此基礎上擴建,形成一座綜合性的博物館。
綦江山多,境內有條河叫綦江河,最早叫僰溪、夜郎溪、南江,水源來自於綦江南部石壕山最高峰老鷹巖。一條綦江河貫通綦江南北。綦江這個地方,曾經是恐龍最喜愛的生活之地,考古人員曾在綦江境內發現過多處恐龍足印和恐龍化石,目前這些遺蹟都保存在綦江博物館內。
綦江境內有個千年歷史的東溪古鎮,人們在這裡發現了宋朝時期的南平僚石碑,如今就收藏在綦江博物館,成為鎮館之寶。
2015年,泰國30多位泰鬥歷史學家曾來到綦江認出南平僚石碑上有最古老的泰文,從而認定泰國人的祖先可能曾生活在綦江。
上圖是綦江博物館收藏的寶貝——海百合化石,是一種始見於早寒武紀世的棘皮動物,生活於海裡。
喜歡逛博物館的朋友來到綦江一定不能錯過,這裡是免費參觀的。
PS:綦江博物館開放時間:周一到周六9:00-17:00,身份證登記即可。
在綦江,有一種藝術,帶著濃鬱的綦江烙印,綦江因它而被稱為「中國民間文化之鄉」。它也成了重慶市政府對外交流的名片。它,就是綦江農民版畫,被國際藝術界譽為「東方畢卡索」原生態藝術,綦江也被授予「農民版畫之鄉」、「中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等榮譽稱號。
綦江農民版畫發源於明清時期,崛起於20世紀80年代,據說融合了石刻、木雕、泥塑、剪紙、挑花刺繡、蠟染等古老的民間工藝。要了解綦江農民版畫,最好到綦江農民版畫院來看一看。
綦江農民版畫院位於重慶市綦江區文龍街道九龍廣場北側,收藏的版畫作品多達千幅,其中不乏獲大獎作品。版畫的特點就是顏色鮮豔、造型大膽誇張,多由民間藝人完成,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本土生活的美好嚮往。
據說,每次從木板拓出來的畫都不會百分百相同,版畫擁有其他創作方式所不能擁有的特殊紋路。一幅作品根據大小、簡易程度,創作時間也不盡相同。創作出一幅版畫作品花費兩個月時間是常有的事。
版畫最初的創作者為農民,他們的題材多取決於生活,因此,才在版畫前加了「農民」二字。不過,現在,喜歡版畫的人都可以創作,已經不局限於農民了。
能支撐藝術家源源不斷創作的是對版畫極端的熱愛。也許,這也正是綦江農民版畫能聞名世界的原因之一。
融入自然可以修身,品味文化可以養性,綦江農民版畫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如果想要更加近距離的了解綦江農民版畫,不妨到綦江農民版畫院來看一看。
北渡魚
到了綦江,一定要品嘗一下綦江北渡魚。
綦江北渡魚聞名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享譽海內外。它出自綦江北渡渡口,其做法是將活魚打甲去鱗,燒土灶,下鮮魚,起鍋撒大把辣椒、花椒、大蒜和一些特有調料,再淋上秘制沸油,這樣做出的北渡魚鮮、香、麻、辣、嫩、爽,成為一道有名的江湖菜。
如今又開發出麻辣魚、番茄魚、酸菜魚、魚頭湯抄手「一魚四吃」的經典做法,成就了一道中國名菜。
安穩羊肉
重慶綦江區安穩鎮地處山區,非常適宜山羊生長,在長期養羊、吃羊的過程中,安穩人總結了一套烹飪羊肉的獨特技巧,使得安穩羊肉聞名四方,成為綦江地區遠近聞名的地方名菜。目前,安穩全羊肉湯烹調技藝已成功申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濃鬱潔白的湯汁先得喝上一碗,接下來品味醇香軟糯的羊肉,裹上蘸料,入口儘是滿足!還可以燙煮各種蔬菜。意猶未盡時再來點羊肉餡餃子、羊肉米粉,巴適得很哦!
安穩羊肉特推出了一羊多吃及豐富多樣的菜品:清湯、紅湯、紅燒坨坨羊肉,鮮羊肉、特色蒸籠、特色烤羊排、滷羊排、特色烤羊肉片、特色羊蹄、烤羊肝、營養二寶養生湯等等,都是食客們最喜歡吃的佳品。
短短三天,只是遊玩了綦江的部分景點,還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看。
再見了~!期待著再來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