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12月18日訊(記者 李慧穎 攝影報導)一場與瑪雅文化的對話旅程——《瑪雅的世界: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藏古代瑪雅藝術品特展》今日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開幕。美國西部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館藏的214件(套)古代中美洲藝術精品在這裡亮相,跨越近2000年的時代來到中國,來到四川。據了解,本次展覽中大部分展品為首次來到中國,展覽將持續至2019年3月17日。
展覽現場
214件(套)瑪雅珍品 解讀美洲土著文明
在阿茲特克、印加與瑪雅三個美洲土著文明中,瑪雅文明無疑是最著名的一個。本次展覽分為宇宙觀念、神靈崇拜、藝術與宗教中的動物、王權統治與神聖儀式四個單元——瑪雅人創想出了自己獨特的宇宙空間並劃分成若干部分,世界的中心位置則是一顆被稱為「世界樹」的木棉樹;至高無上的神祇穿梭於各個空間並主宰萬物;神靈創造了動物,這些動物既是人神溝通的媒介,同時又是人類的對手;在眾多瑪雅城邦中,統治者的權力也由神所賜,因此他們會通過各種宗教儀式溝通神靈、鞏固政權——各個單元在清晰的策展思路下依次鋪開,用214件(套)精美展品講述瑪雅人的宇宙觀念、宗教信仰、王權、藝術、社會與生活等方方面面,釋讀種種謎團。
浮雕石球
彩陶的橙色、玉石的綠色,再配合典型的瑪雅壁畫、陶器紋飾圖案,將展廳分割成多變的瑪雅空間,整個主題展廳充斥著最具瑪雅文明特色的元素裝飾。同時,展廳內以瑪雅壁畫為藍本,復原製作的動畫視頻形象地展示出「瑪雅樂舞」和「瑪雅人眼中的宇宙空間」。
跟著金沙遺址博物館講解員的講解,瑪雅文明的神秘色彩愈加精彩。「這顆白色浮雕石球,長得像湯圓一樣,它關係到瑪雅人一個非常古老的創世神話。」金沙遺址博物館的講解員介紹到,傳說在遠古時期,宇宙之間是沒有任何時間空間概念的,一片混沌。瑪雅人的三位創世神靈在虛無空間中放下了三塊白色石頭,三個石頭的能量匯聚到三角形的中心點,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光和熱,由此創造出了世間的萬事萬物。瑪雅人便將這種光熱能量和家中火爐裡的火焰聯繫到一起,至今瑪雅人都會在他們的爐灶裡放上一些白色的石頭,用來作為一種祭祀用品,表達他們對創造世界的神靈的敬仰。」展廳現場的浮雕石球一側,雕刻的正是一位神靈託舉著石頭的場景。
隨後講解員又介紹了一套展品,「古典瑪雅時期,石鑿作為他們開墾土地,種植玉米的一種種植工具,但這三個石鑿的材質是翡翠製作,並不真正適合用於開墾土地,所以我們認為這並不是實用工具,而是用於他們祈禱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祭祀所用的禮器。這種祭祀用品和我們金沙遺址發現的一款石鑿非常相似,不禁猜測咱們的古蜀文化和瑪雅文化在遠古時期就有著往來。」
展覽現場
兩大古文明交相輝映 開啟「虛擬旅行」
「古蜀文化和瑪雅文化雖然相隔千裡,但我驚訝的發現他們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例如都敬畏自然,賦予萬物超自然的力量;都重視祭祀,對祖先和神靈奉獻無數神聖的祭品。」墨西哥國家人類學與歷史研究所(INAH)研究員Sr. Jose G. Huchim Herrera(何塞瓜達魯貝胡金赫雷拉)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首次來到四川感受古蜀文明,兩種文明諸多的相似處令他非常興奮,希望通過這個展覽能加強古蜀和瑪雅的交流,有更深入的了解。
兩大古老文明,於2017年首開交流之路,金沙遺址博物館兩度遠赴墨西哥,尤其是2018年感知中國中北美洲國家四川周(墨西哥站),當地公眾通過多媒體展覽進行古蜀文明的「虛擬旅行」,通過國際學術論壇了解神秘古蜀魅力四川、感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此次瑪雅展首度入川,不僅為四川人民獻上一份精彩的文化大餐,延續四川與墨西哥的文化交流、友誼合作,更與12月14日在義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開幕的古蜀文明全球巡展首站《神與人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交相輝映,譜寫出文明對話的新篇章。
多種方式讓你觸摸瑪雅
展覽開幕當天,中國在中美地區首個考古項目「瑪雅文明科潘遺址發掘和中美文明綜合研究」主持人、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新偉,舉辦了《玉米神之舞蹈:瑪雅文明的故事》講座,結合他在瑪雅的考古經歷和考古成果,為觀眾解讀瑪雅文明的故事。下午,「神話信仰宗教——與瑪雅文明的對話」國際學術論壇也在金沙舉行,匯聚中墨兩國專家學者,從宗教信仰到太陽崇拜、從祭祀遺蹟到造型藝術,共同探討兩地早期文明。展覽開幕後,李新偉研究員將在其主持的「觸摸瑪雅」考古分享會,與觀眾分享他在瑪雅考古的見聞、對比瑪雅文明與中華文明的相似之處。
除了學術講座和論壇之外,金沙還為市民了解瑪雅文明、考古知識提供了線上、線下多種渠道:每逢節假日,瑪雅展廳內每天將提供兩場免費的人工講解場次,計劃深度看展的觀眾,則可選擇官方微信提供的「專家版」語音導覽;在博物館的官方微信和瑪雅展廳的多媒體設備中,還特別上線了免費開放的「瑪雅文化知識平臺」,同步更新在線展覽、曆法和預言等瑪雅研究專題、相關研究專著、拓展知識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