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像是魔鬼的爪牙
一步一步向我們逼近
花草樹木越長越茂盛
身材窈窕的蛇類也出來活動了
不要以為生活在「石屎森林」就好少見到蛇。上個月就有不少人在江門的公園、野外都看到蛇。
蛇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毒
更可怕的是被毒蛇咬到
在江門被蛇咬的事件有多少?
好奇的小編網上一搜
▽▽
1 2016年3月,新會沙堆鎮的梁伯遭眼鏡蛇咬傷,將蛇殺死後,自吮毒血自救。隨後,他前往新會中醫院求醫,幸好救治及時,已無大礙。
2 2015年8月,江海區某工廠車間發現一條初生眼鏡蛇,幸好無人被咬傷。
3 2015年4月,一名開平工人在野外作業時被蝰蛇咬傷,送到醫院時已經錯過了最佳搶救時機,最終不治身亡。
……
單是2014年新會中醫院
就接收了341宗蛇傷病例
不查不知道
一查就嚇死人
現在才明白到
知道一些毒蛇和蛇咬傷的知識
是多麼的重要!
亡羊補牢未為晚
快和小編來惡補關於蛇的知識
形態特徵:銀環蛇全身體背有白環和黑環相間排列,白環較窄,尾細長,具前溝牙。毒性極強,為陸地第四大毒蛇。
分布:新會沙田水網地帶
2. 金環蛇(金甲帶、金包鐵、金腳帶)
形態特徵:頭橢圓形,全身體背有黃環和黑環相間排列,兩環寬窄大致相等,尾短圓鈍。
分布:鶴山、恩平、新會、臺山等丘陵地帶
3. 蝰蛇(百步金錢、金錢豹)
形態特徵:頭呈寬闊的三角形(因為它的頭部有巨大的毒腺) ,與頸區分明顯,吻短寬圓。頭背的小鱗起稜,鼻孔大,位於吻部上端。
分布:鶴山、恩平、新會司前鎮、大澤鎮等山區丘陵地帶
4. 烙鐵頭蛇(筍殼斑、龜殼花)
形態特徵:體軀粗短,蛇頭酷似三角型的烙鐵,背面棕褐色或灰褐色。
分布:鶴山、恩平、臺山、新會司前鎮、大澤鎮等地山區丘陵地帶
5. 眼鏡蛇(飯剷頭、扁頭風)
形態特徵:頭橢圓形,背部暗褐或棕黑色,頸背有白圈的黑斑。體部有黑色寬橫紋。
分布:新會、臺山等地丘陵及沙田水網地帶
6. 眼鏡王蛇(過山風、過山烏、山萬蛇)
形態特徵:眼鏡王蛇和眼鏡蛇樣子差不多,不過體型要大一些。還有就是它的頭頸背面像是有兩撇「白胡蘇」,呈倒寫「v」字。
分布:鶴山、恩平、臺山、新會等地山區
7. 竹葉青(青竹手、紅線邊、焦尾巴)
形態特徵:竹葉青,顧名思義就是全身翠綠色,只有尾巴是磚紅色,眼睛是紅色的,三角形頭,兩邊還有紅色和白色的小花紋。
分布:新會沙田水網地帶
8. 蝮蛇(麻腳雞、草上飛)
形態特徵:頭三角形(少數呈不明顯三角形),頭頸細,身體胖,尾較短。呈灰褐色,頭背有一深色Λ形斑,體背面斑紋較大,一般有2行深褐色圓斑。
分布:新會沙田水網地帶
9. 尖吻蝮蛇(蘄蛇、五步蛇、大白花蛇)
形態特徵:尖吻蝮蛇多數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少數呈淡紅或淺黃色,三角頭,凹眼睛,翹鼻子,尾部末端有一個尖尖的大刺,兩側有同等數量的黑色三角形斑,眼至口角有一黑色條紋,腹面乳白色雜有黑斑。
分布:鶴山、恩平、新會司前鎮、大澤鎮等山區丘陵地帶
外出勞動或進入草叢時,最好帶上一根木棍開路,能「打草驚蛇」
遇到毒蛇追人,可採用「之」字形路線跑開,千萬不要沿直線逃跑
>>>>
野外活動時,身上帶著雄黃、硫磺、了刁竹等中草藥,可驅蛇
毒蛇喜歡在亂石堆、荒山草、低洼積水中生活,要注意整理周圍環境衛生
分辨
被蛇咬傷後,先分清是有毒蛇還是無毒蛇咬傷,毒蛇咬傷通常見兩個或一個或三個比較大而深的牙痕,無毒蛇咬傷常見四排細小牙痕。
冷靜
被毒蛇咬傷後,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惶失措地奔跑。同時傷口部位儘可能放低,並保持局部的相對固定。快速奔跑,會使血液循環加速,蛇毒經過血液循環侵入人體的速度就會加快。
拔毒牙
用力一甩就能把毒蛇甩掉,毒牙內有毒液,以最快的速度拔出毒牙,再進一步急救。
綁紮傷肢
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10釐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紮,然後用手擠壓傷口周圍,將毒液排出。結紮要迅速,在咬傷後2-5分鐘內完成。此後每隔15分鐘放鬆1-2分鐘,以免肢體因血循環受阻而壞死。
水洗
把傷口放到流動乾淨水的下面,不停地用手在水下揉擦傷口,可以洗去粘附在傷口處的毒液。如果沒有水,也可以用自己的尿液來衝洗傷口。
火燒
蛇毒的主要成分是一些蛋白質和多肽的酶,這些物質遇到酸、鹼、電解質和高溫均可變性。變性後,蛇毒的毒性就消失了。緊急情況下,用火燒傷口是最簡易和有效的急救方法。火燒不必把傷口燒焦,只需要傷口皮膚起水泡就可以了。
做完應急處理後,應該馬上將患者送到醫院。記住要帶上被打死的蛇或者蛇的圖片,這樣醫生才能快速識別是何種毒蛇咬傷,找到對症藥物及時治療。
小編在此提醒
不要模仿電視劇用嘴吸出毒血
因為嘴巴裡面的黏膜也可能吸收蛇毒
靚女在江門加油站拿剪刀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