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間過渡地帶的岷山-橫斷山北段,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我國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岷山-橫斷山北段因為分布著豐富的瀕危珍稀特有物種,地形複雜,生態系統相對脆弱,是最需要優先保護的區域之一。岷山-橫斷山北段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包括四川省西部、陝西省西南部和甘肅省東南部地區。優先區域總面積為83190平方公裡,涉及3個省的42個縣級行政區。
岷山山系位於橫斷山脈的東北端,是典型的褶皺山,地質史上一次次因板塊擠壓而興起的造山運動,使岷山擁有眾多高聳入雲的山峰。它呈西北——東南走向,北起甘肅南部,南與龍門山、邛崍山相連,至峨眉山止,綿亙700多公裡。岷山西麓陡峻,氣候幹寒,東麓較緩,氣候溼潤,是長江上遊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等滋養天府之國的大川的本源。該區域屬於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青藏高原3個氣候區的交匯過渡區。
幽幽森林、青青翠竹,岷山-橫斷山北段養育著稀世生物。這裡的植被區系屬於橫斷山脈區系向華中植物區系的過渡區系。多樣化的植被如亞熱帶常綠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混交林、暖溫帶南部落葉櫟林、山地寒溫帶針葉林和高寒灌叢草甸等,為動物提供了有利的小氣候、隱蔽場所、食物資源和棲息地,動物物種亦隨之而多樣化。
以岷江為界,岷江以東區域,是岷山生物多樣性高度豐富地區,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均分布在這一區域,具有極重要的保護價值。岷江以西地區,由於乾燥少雨,是許多保護動物不適宜生境,因而保護動物分布較少。岷山地區有我國野生大熊貓40%的種群和46%的生境,是保護大熊貓最重要的區域。
第四紀冰期對岷山山系的影響輕微,使當地保存了不少古老孑遺和我國特有的動物,如兩棲類有山溪鯢、岷山蟾蜍等14種,爬行類有草綠攀蜥、北草蜥等6種;鳥類有雉鶉、藍馬雞、山噪鶥等24種;哺乳類有少齒嗣鼴、甘肅鼴等27種。
統計資料顯示,峰巒重疊、河谷深切的岷山地區,已知的植物種類超過4000種,特有種繁多,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5種以上。優先區域內長有川西雲杉、岷江冷杉、油松、櫟類等,保護重點為紫果雲杉林、魚鱗雲杉林、雲南松林等生態系統以及圓葉玉蘭等重要物種,另有441種已知的陸棲野生動物。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熊貓之鄉」
岷山-橫斷山北段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內有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的龍溪—虹口、白水河、小寨子溝、雪寶頂、蜂桶寨、王朗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珙桐、連香樹等瀕危野生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任務。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享譽中外。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四姑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大熊貓、雪豹、牛羚、白唇鹿、金絲猴,以原始暗針葉林為主的自然生態系統,以及冰川的獨特地質地貌。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黑頸鶴及高原溼地生態系統,是中國第一大高原沼澤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