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樣之美 | 喜馬拉雅南北差異大 岷山-橫斷山孑遺生物多

2021-02-17 環保科普365

處於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間過渡地帶的岷山-橫斷山北段,是長江上遊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維護我國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岷山-橫斷山北段因為分布著豐富的瀕危珍稀特有物種,地形複雜,生態系統相對脆弱,是最需要優先保護的區域之一。岷山-橫斷山北段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包括四川省西部、陝西省西南部和甘肅省東南部地區。優先區域總面積為83190平方公裡,涉及3個省的42個縣級行政區。

岷山山系位於橫斷山脈的東北端,是典型的褶皺山,地質史上一次次因板塊擠壓而興起的造山運動,使岷山擁有眾多高聳入雲的山峰。它呈西北——東南走向,北起甘肅南部,南與龍門山、邛崍山相連,至峨眉山止,綿亙700多公裡。岷山西麓陡峻,氣候幹寒,東麓較緩,氣候溼潤,是長江上遊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等滋養天府之國的大川的本源。該區域屬於北亞熱帶、中亞熱帶和青藏高原3個氣候區的交匯過渡區。

幽幽森林、青青翠竹,岷山-橫斷山北段養育著稀世生物。這裡的植被區系屬於橫斷山脈區系向華中植物區系的過渡區系。多樣化的植被如亞熱帶常綠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混交林、暖溫帶南部落葉櫟林、山地寒溫帶針葉林和高寒灌叢草甸等,為動物提供了有利的小氣候、隱蔽場所、食物資源和棲息地,動物物種亦隨之而多樣化。

以岷江為界,岷江以東區域,是岷山生物多樣性高度豐富地區,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均分布在這一區域,具有極重要的保護價值。岷江以西地區,由於乾燥少雨,是許多保護動物不適宜生境,因而保護動物分布較少。岷山地區有我國野生大熊貓40%的種群和46%的生境,是保護大熊貓最重要的區域。

第四紀冰期對岷山山系的影響輕微,使當地保存了不少古老孑遺和我國特有的動物,如兩棲類有山溪鯢、岷山蟾蜍等14種,爬行類有草綠攀蜥、北草蜥等6種;鳥類有雉鶉、藍馬雞、山噪鶥等24種;哺乳類有少齒嗣鼴、甘肅鼴等27種。

統計資料顯示,峰巒重疊、河谷深切的岷山地區,已知的植物種類超過4000種,特有種繁多,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25種以上。優先區域內長有川西雲杉、岷江冷杉、油松、櫟類等,保護重點為紫果雲杉林、魚鱗雲杉林、雲南松林等生態系統以及圓葉玉蘭等重要物種,另有441種已知的陸棲野生動物。

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熊貓之鄉」

岷山-橫斷山北段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內有1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四川的龍溪—虹口、白水河、小寨子溝、雪寶頂、蜂桶寨、王朗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保護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珙桐、連香樹等瀕危野生動植物及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任務。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熊貓之鄉」「寶貴的生物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享譽中外。九寨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第一個以保護自然風景為主的自然保護區。四姑娘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大熊貓、雪豹、牛羚、白唇鹿、金絲猴,以原始暗針葉林為主的自然生態系統,以及冰川的獨特地質地貌。若爾蓋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黑頸鶴及高原溼地生態系統,是中國第一大高原沼澤溼地。

相關焦點

  • 喜馬拉雅南北差異大 岷山-橫斷山孑遺生物多
    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環境對比強烈,南坡被溼潤的山地植被所覆蓋,北坡卻分布著半乾旱的草原群落,反差頗大。這裡的草原又不同於歐亞大陸典型的針茅草原,其特點是以蒿屬植物為主,有時混生針茅。在喜馬拉雅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偉壯麗、形態多姿的冰塔林。冰塔高度為數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如金字塔、如高聳的城堡、如刺向藍天的寶劍。
  • 喜馬拉雅南北差異大 岷山-橫斷山孑遺生物多
    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環境對比強烈,南坡被溼潤的山地植被所覆蓋,北坡卻分布著半乾旱的草原群落,反差頗大。這裡的草原又不同於歐亞大陸典型的針茅草原,其特點是以蒿屬植物為主,有時混生針茅。在喜馬拉雅中段北坡,山谷冰川上有世界上最雄偉壯麗、形態多姿的冰塔林。冰塔高度為數米至30多米不等,其形貌如丘陵、如金字塔、如高聳的城堡、如刺向藍天的寶劍。
  • 桂枝香·橫斷山
    橫斷山,魂斷藏羌[vi]。有微茫星光,投注蒼涼。看崖上格桑花,年年怒放。河嶽精神多弦緊,裂帛處、幽思難忘[vii]。千裡尋來,身在地獄,心在天堂[viii]。[i] 橫斷山脈指位於四川、雲南兩省西部的大雪山、雲嶺、怒山等山脈總稱,因其間的河流山川南北並行,橫斷東西交通而得名;該稱謂由清末江西貢生黃懋材提出。
  • 地球的皺紋——安第斯山大拐彎,橫斷山,若開山,川東褶皺明月山
    衛星圖片中的這段褶皺位於安第斯山脈大拐彎的地方,如下圖示。褶皺山系形態非常完美,數條山脈南北方向平行排列。放大一下則褶皺形態更加顯著。魚尾紋——橫斷山脈橫斷山脈是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的界限,亞洲少有的南北向縱貫山系,形成了一系列高山峽谷景觀。山系中各條山脈間隔呈現中間緊密,南北兩邊鬆散的格局,像極了人類眼角的魚尾紋。
  • 橫斷山是高寒植物的起源地和避難所
    喜馬拉雅藍罌粟——大花綠絨蒿 通訊員 星耀武 攝  最新研究表明,橫斷山高寒植物多樣性的積累始於早漸新世(距今約3000萬年),是世界上已知起源最早的高寒生物區;同時,一些非高寒植物(中低海拔)遷移到橫斷山,橫斷山又分別為喜馬拉雅和青藏高原貢獻了遷入高寒類群總量的42%和44%,可以說橫斷山是整個青藏-喜馬拉雅-橫斷山地區高寒生物多樣性起源的搖籃。
  • 【關注】橫斷山——高寒植物的起源地和避難所
    橫斷山的高寒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中的熱點,其多樣性形成歷史及對環境變化的響應對於認識全球植物多樣性分布格局有重要意義。據最近的統計結果橫斷山高寒地區種子植物達3000種以上,佔了全球高山植物的30%,使其物種豐富度上可與熱帶安第斯山脈的高寒生物區相媲美,是高加索地區的3倍,阿爾卑斯的5倍,同時也遠高於面積更廣闊的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地區。
  • 【方志四川•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5):蒼茫橫斷山...
    面積達250萬平方公裡的浩大青藏高原,由於古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擠壓,在其東緣因扭曲形成了眾多南北走向的山系,並相間發育出知名的河流。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橫斷山脈。靠近成都平原,有岷山山脈和岷江;邛崍山脈(主峰為四姑娘山)和大渡河;大雪山脈(主峰為貢嘎山)和雅礱江;雲嶺—沙魯裡山和金沙江;芒康山和瀾滄江;他念他翁山和怒江。
  • 小墊柳全基因組分析為橫斷山高山植物多樣性起源提供證據
    橫斷山(中國西南山地)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具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尤其是高山植物多樣性極為顯著。解釋橫斷山生物多樣性成因假說之一是橫斷山的快速隆升造成複雜的地形地貌、多樣的生境和劇烈的氣候波動等因素的作用導致物種種群的隔離和分化,進而促進物種形成。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東亞是許多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 而非...
    然而,由於東亞植物區系殘存有大量的新生代孑遺植物,長期以來,許多植物學家認為該區系是一個古老的植物區系,甚至很有可能是現存被子植物的起源或分化中心。此外,由於古特有或孑遺植物集中分布於中國—日本森林亞區,而眾多新特有植物則集中分布於中國—喜馬拉雅森林亞區,據此學者們還認為前者遠比後者古老。  那麼,東亞植物區系是何時形成的?有多古老?
  • 【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5):蒼茫橫斷山 l 一座山脈...
    【人文地理】王懷林 ‖ 打開康巴之門(5):蒼茫橫斷山 l 一座山脈 兩條走廊 2020-05-30 16: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丙察察|從橫斷山到藏東南的極致植物旅行
    、色季拉江山有大美而無言「三江併流」 ,深入藏東南之高山野生花卉觀賞之旅。很快海拔上升到4500米以上的德姆拉,德姆拉是喜馬拉雅與念青唐古拉兩個全世界最大的山脈交匯所在,這裡是70年代中科院青藏隊採集標本的地方。我們在這裡可以拍攝到橫斷山雪蓮、巖須(本尊)、長毛巖須,大面積的滇西北點地梅、圓葉點地梅、長柱獨花報春、展瓣紫晶報春、山麗報春、葶菊、大花紅景天、喜馬拉雅巖梅、尖被百合、小百合、黃花小百合、西藏杓蘭、總狀綠絨蒿等。
  • 中國科學家:東亞是許多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 而非起源地
    然而,由於東亞植物區系殘存有大量的新生代孑遺植物,長期以來,許多植物學家認為該區系是一個古老的植物區系,甚至很有可能是現存被子植物的起源或分化中心。此外,由於古特有或孑遺植物集中分布於中國—日本森林亞區,而眾多新特有植物則集中分布於中國—喜馬拉雅森林亞區,據此學者們還認為前者遠比後者古老。那麼,東亞植物區系是何時形成的?有多古老?
  • 「秘境之眼」下的高黎貢山
    高黎貢山擁有的極端地形起伏、複雜的氣候特徵,這就為生物群落梯度結合創造了條件,為不同演化背景的動植物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生境,使得很多南北過渡的生物在這裡適應並保留下來。從動物地理學的角度來看,高黎貢山山脈所在的橫斷山地區南北動物的交匯從未停止過。
  • 橫斷山,會是下一個世界自然遺產地嗎?
    山脈的南北橫亙,造成了東西地貌的分野和屏障,這裡不但成為氣候、降水的分水嶺,自然地理的巨大反差阻隔了人類族群之間的流動,文明的傳播,造成文化之間隔閡和差異,甚至因此產生文明之間激烈衝突。橫斷山出現相當奇葩,因為構成青藏高原的山體,如我們所熟知的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唐古拉山都是沿緯度帶展布,走向由西向東延伸。唯有橫斷山,突然轉向,呈南北而行,不按常理出牌。
  • 【中國新聞網】中國科學家:東亞是許多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 而非...
    然而,由於東亞植物區系殘存有大量的新生代孑遺植物,長期以來,許多植物學家認為該區系是一個古老的植物區系,甚至很有可能是現存被子植物的起源或分化中心。此外,由於古特有或孑遺植物集中分布於中國—日本森林亞區,而眾多新特有植物則集中分布於中國—喜馬拉雅森林亞區,據此學者們還認為前者遠比後者古老。  那麼,東亞植物區系是何時形成的?有多古老?
  • 【生物多樣】來雲南,感受生物多樣性之美
    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貢獻力量10月9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要求舉全省之力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做好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籌備工作抓住提升雲南國際知名度影響力的重大機遇向世界展示雲南之美為美麗中國增添光彩
  • 高黎貢山上的「秘境之眼」
    從動物地理學的角度來看,高黎貢山山脈所在的橫斷山地區南北動物的交匯一直沒有停止過。北方耐寒動物種類,可以沿著山脊向南擴展,尋找適合的生存環境;南方喜熱動物種類,可以順河谷北進,向北擴大自己的分布區;特別是在冰河時期,大批北方動物向南遷徙,高黎貢山山脈所在的南北走向的橫斷山成為這些動物遷徙的「橋梁」。
  • 什麼是橫斷山?
    在700千米寬的範圍內這些褶皺共有七列包括伯舒拉嶺-高黎貢山、他念他翁山-怒山芒康山-雲嶺、沙魯裡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統稱橫斷七脈七脈主脊線平均間距只有約100千米山連山、山接山摩肩接踵、緊湊之極(橫斷七脈,有人據此提出橫斷山脈應稱為橫斷山系,是眾多山脈的集合;製圖@王朝陽&張靖/星球研究所)▼
  • 中國科學家:東亞是許多古老孑遺植物的避難所 而非起源地
    然而,由於東亞植物區系殘存有大量的新生代孑遺植物,長期以來,許多植物學家認為該區系是一個古老的植物區系,甚至很有可能是現存被子植物的起源或分化中心。此外,由於古特有或孑遺植物集中分布於中國—日本森林亞區,而眾多新特有植物則集中分布於中國—喜馬拉雅森林亞區,據此學者們還認為前者遠比後者古老。那麼,東亞植物區系是何時形成的?有多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