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七星關區:扶貧車間生產忙 群眾脫貧幹勁足

2020-12-15 貴州網

畢節七星關區:扶貧車間生產忙 群眾脫貧幹勁足

發布時間:2020-07-26 12:51:48      來源:人民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攻堅克難的拼搏之年。在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中,貴州各地正奮力衝刺,堅決打贏殲滅戰,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鞏固脫貧成果進行有效探索,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決戰決勝之年,人民網貴州頻道推出「決勝脫貧攻堅·各地這樣幹」系列報導,展現貴州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以及在國家蒸蒸日上的發展進程中,一幅幅幸福的生活圖景。

  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一角。王秀芳 攝

  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數據平臺。王秀芳 攝

  編藤椅、做手工、製衣服……走進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就業(培訓)扶貧車間,工人們正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著,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

  「編一個藤椅能掙15元,我和老伴一天編3個左右,多少能補貼點家用。」今年53歲的楊正會說,自己身體不大好,丈夫腿腳也不方便,每天能有幾十元收入已經很不錯。

  搬遷群眾正在編制藤椅。王秀芳 攝

  楊正會介紹,搬遷以前,他們住在距離七星關區60多公裡外的生機鎮峨峰村。受身體原因限制,她和丈夫外出務工處處受阻,只能和小兒子守著一畝多的薄田過日子。

  2018年6月,楊正會一家搬進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住進了60平米的新房。更讓她沒想到是,在街道辦事處的協調下,小兒子去了沿海務工,自己和老伴也憑著藤編手藝有了活幹。「再也不用『靠天吃飯』,全憑自己的雙手把生活過好,現在的日子才有奔頭。」楊正會說。

  楊正會正在編藤椅。王秀芳 攝

  與楊正會一樣,今年39歲的雷林豔也是扶貧車間的就業群眾之一,她主要從事服飾加工。「能在家門口掙錢,以前都不敢想。」雷林豔坦言,搬遷以前,她和丈夫常年在浙江海寧打工,錢沒掙著不說,對父母和孩子也疏於照料,總覺得心存愧疚。

  2018年,雷林豔一家搬進了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孩子就近讀小學,我在這裡上班,丈夫也在城區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我們一家總算能時常團聚。」雷林豔介紹,扶貧車間採取計件工資制,多勞多得,她現在幹勁十足。

  雷林豔正在做衣服。王秀芳 攝

  「不止是楊正會和雷林豔,在扶貧車間就業的搬遷群眾還有很多,他們大多是年齡偏大、身患殘疾及『三無』人員(無法離家、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等特殊困難群體。」柏楊林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單正勝介紹,2018年6月以來,七星關區先後將34個鄉鎮的6372戶29001名搬遷群眾安置在柏楊林街道安置點,該安置點也成為貴州單體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面對龐大的搬遷人口數量,如何確保其「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是當務之急,而解決特殊困難群體就近就業更是急中之急。

  搬遷群眾正在扶貧車間工作。王秀芳 攝

  考慮到搬遷群眾具有勞動力密集的特點,2018年10月,七星關區委、區政府制定出臺扶貧車間建設扶持政策,通過扶貧車間場所租賃補貼等方式,積極鼓勵企業到柏楊林街道安置點建廠。截至目前,該安置點已先後入駐服裝加工、藤椅編制、手工藝製作、耳機加工等7家扶貧車間,累計帶動707名搬遷群眾居家就業、就近務工。

  「引進的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不需要太多技術,稍加學習就能就業。」單正勝介紹,安置點各樓棟的包保幹部通過街道易地扶貧搬遷數據平臺採集務工群眾信息,正式上崗前,七星關區人社局會根據企業需求對群眾開展技能培訓,再由柏楊林街道社區合作社組織引導群眾到扶貧車間就業,相當於送崗上門,大大提高了困難群眾「我要致富」的積極性。

  服飾製作車間一角。王秀芳 攝

  其實,七星關區柏楊林就業(培訓)扶貧車間只是貴州省促進搬遷群眾就近就業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貴州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將188萬貧困人口搬出大山。為確保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一戶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貴州共建成扶貧車間914個,建成扶貧基地238個。目前,有勞動力的搬遷家庭中,已有86.17萬人實現穩定就業。

  如今,越來越多的無業群眾通過一個個「小車間」登上了穩定增收的「大列車」,他們的幸福指數也隨著收入增長而不斷攀升,貴州大地即將迎來撕掉絕對貧困標籤、邁入現代化建設的新徵程。(王秀芳)

相關熱詞搜索:車間 群眾 貴州 貴州網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鴨池鎮:扶貧車間復工復產 加班加點趕製訂單
    自七星關區有序恢復生產生活秩序以來,鴨池鎮趕場壩社區扶貧車間就開始復工投產,並逐漸承攬了越來越多的訂單。每天,扶貧車間裡,25名工人戴著口罩坐在工作檯前,嫻熟地操作著機器,在各道工序上忙個不停,一件件電子零配件隨著一陣陣輕巧的機械聲成形、成品。「車間是2月24號正式復工的。由於總公司和供應商相繼復工的緣故,近段時間,訂單都在陸續發下來。」
  • 咬緊牙關再發力 堅決奪取最後勝利——七星關區堅決高質量打贏脫貧...
    1988年6月,以「開發扶貧、生態建設、人口控制」為主題的畢節試驗區正式成立。橙滿園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在省農科院下派農技人員許猛義的幫助下,橙滿園開始發展柑橘種植,通過引水下山的方式,讓數千畝荒地變為了「金燦燦」的果園,成為了畢節試驗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的成功典範。
  • 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月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和基層幹部。圖為孫志剛在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幼兒園同工作人員親切交流。杜朋城攝1月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和基層幹部。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紮實開展掛牌督戰,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總攻,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烏蒙山下 奏響致富最強音
    2015年,與全國同步,畢節七星關區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在這條脫貧攻堅「趕考」路上,七星關區近萬名幹部立下軍令狀,從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到打贏「四場硬仗」,從「五個一批」到「六個精準」,從「五個五」到「四個一」,真正做到對症下藥,讓搬出來的貧困戶穩得住,讓留下的村民能致富。
  • 脫貧攻堅貴州「9+3」縣區直擊之畢節七星關區:烏蒙山下奏響致富...
    2015 年,與全國同步,畢節七星關區吹響脫貧攻堅 " 衝鋒號 ",在這條脫貧攻堅 " 趕考 " 路上,七星關區近萬名幹部立下軍令狀,從聚焦 " 兩不愁三保障 " 到打贏 " 四場硬仗 ",從 " 五個一批 " 到 " 六個精準 ",從 " 五個五 " 到 " 四個一 ",真正做到對症下藥,讓搬出來的貧困戶穩得住,讓留下的村民能致富。
  • 七星關區林業局:壓實幫扶責任 助力群眾脫貧
    七星關區林業局:壓實幫扶責任 助力群眾脫貧 發布時間:2020-01-13 15:57:35      來源:畢節日報
  •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20-12-04 11:10:56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緊緊圍繞群眾持續增收主線
  •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七星關區聚焦基礎設施短板,因地制宜謀劃了...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七星關區聚焦基礎設施短板,因地制宜謀劃了脫貧攻堅水、電、路、訊、廣「五通」工程,109.63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得到解決,2000多個電力設施項目為貧困群眾「點亮」致富之燈,4300多公裡通村、通組硬化路連通千家萬戶……大家奔小康底氣更足了。
  • 畢節七星關區:全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走進位於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的盛豐農業科技示範園,工人正忙著育苗、管護,一派繁忙景象。  地處烏蒙山腹地的七星關區,山高坡陡,以前生活在這裡的群眾,安居、就醫、就業,無一不難。   近年來,貴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當頭炮」強力推進,七星關區柏楊林安置點就是全省搬遷人口最多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共有搬遷群眾6372戶29001人。搬出大山不易,更重要的是要穩得住、能發展。七星關區通過解決搬遷戶就業問題,奮力寫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 貴州畢節:多黨合作助脫貧 傾情幫扶結碩果
    大家來到廣場上,唱首山歌來歡迎……」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從山村搬到城市的「新市民」喜歡用這首填上了新詞的山歌老調來形容近年來生活的變化。從昔日不適宜居住的「山溝溝」搬到了今日的「城裡邊」,村民們生活的變化是多黨合作助推貴州畢節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
  • 【脫貧攻堅走基層】抓產業,促增收,七星關區田坎鄉幹勁足!
    【脫貧攻堅走基層】抓產業,促增收,七星關區田坎鄉幹勁足!澎湃號·政務 6月17日,臨近黃昏,位於七星關區田坎鄉白沙河村千畝柑橘示範種植基地頗為壯觀
  • 扶貧協作加勁 群眾增收有路——廣州七星關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小記
    陳友先說,每天從家裡騎車到扶貧車間只需花10分鐘,保底工資是2800元,加上全勤獎和其他福利,一個月大概收入3000多元。陳友先所在的扶貧車間由廣東的企業幫助建設,採取「企業+車間+貧困戶」的模式經營,為當地群眾提供了27個固定工作崗位,其中有9名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在此就業。隨著扶貧車間在七星關區普及,許多村民成功在家門口就業,變身「上班族」。
  • 畢節市七星關區對坡鎮扶貧大棚育苗忙
    畢節市七星關區對坡鎮扶貧大棚育苗忙 發布時間:2018-11-30 17:40:21      來源:畢節日報   11月25日,陽光和煦。
  • 畢節七星關區大河鄉聚力衝刺脫貧攻堅追幸福
    近日,筆者一行來到七星關區大河鄉雞姑村1組吳長賢家時,其妻葉國飛正在庭院哄小孫子在背上睡覺;關在圈舍裡的4頭架子豬,見有陌生人來便發出「嗷嗷」叫聲。「兩個兒子各都帶上媳婦外出打工去了,留下兩個孫子由我照顧。
  • 貴州脫貧攻堅「9+3」——畢節七星關區:基礎設施短板不短
    世世代代,畢節七星關區田壩橋鎮臭水井村人最大的心願是能喝上一口甘甜的水。去年6月,在七星關區全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的脫貧攻堅行動中,這個心願實現了。  對坡鎮嘎木社區群眾喝上自來水     數百個被水改變的村寨——  過去5年間,七星關區投資8.18億元,實施445個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解決了109.63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實現安全飲水全覆蓋,農村老百姓喝上安全水、乾淨水、幸福水。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是最大、最廣、最直接的脫貧。
  • 新貴州畢節七星關區:保障搬遷群眾就業是最大民生
    走進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易地扶貧安置點的小馬達加工車間裡,只見工人們正坐在工位前忙個不停。   一根銅線、一個磁環,環繞數周,製成眾多電器內部的小馬達,讓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就業,串起了安置點群眾的致富夢。   小馬達加工車間,是搬遷戶孔維懷將其搬進安置點的。
  • 七星關區:「三業」高質量發展 助推經濟穩步向前
    走進七星關區朱昌鎮泰豐園,道路兩旁的樹木、涼亭、湖水、走廊如詩如畫;草莓大棚、食用菌大棚、花卉超市、葡萄林、梨樹林錯落有致,美麗的園區風光盡收眼底。近年來,園區憑藉鄰近城區、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等優勢,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一體化」的發展思路,有效助推產業革命和群眾就業增收,走在農業高質量發展前列。
  • 畢節七星關區人民政府領導分工有調整
    近日,記者從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政府網獲悉,因工作需要,七星關區人民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及有關縣級領導同志工作分工進行了如下調整: 胡敬斌同志,領導區人民政府全面工作,負責統籌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區、
  • 閆小培會見畢節市七星關區區委書記崔英魁一行
    閆小培會見畢節七星關區區委書記崔英魁一行雙方討論了進一步推進統一戰線參與畢節試驗區建設相關工作。       閆小培在講話中首先肯定了畢節市七星關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績。她表示,畢節市深入落實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開展「大扶貧、大安全、大發展」行動,領導幹部帶頭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資源,為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礎。
  • 秋後喜算豐收帳:脫貧攻堅群眾獲實利 貴州「三點」扶貧見真章
    「一直以來,七星關區堅持以自然村寨搬遷為主和堅持城鎮化集中安置,以50戶以下、貧困發生率50%以上的自然村寨為目標進行整體搬遷。」  為了讓群眾搬得出,貴州省成立省扶貧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統貸統還」全省易地扶貧搬遷資金,不讓縣區擔負資金壓力,集中精力抓搬遷。在搬遷過程中,當地政府堅持以自然村寨搬遷、城鎮化集中安置、以縣為單位集中建設、不讓群眾因搬遷而負債、以產定搬、以崗定搬,讓搬遷群眾解除後顧之憂。為了讓群眾留得下,當地以安置點為中心大力發展、建設配套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