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夏天和冬天都想到雲南旅遊,夏天避暑,冬天避寒,因為雲南的氣候實在是太舒服了,尤其是昆明、大理、麗江等幾座城市。
最近幾年去雲南的次數比較多,通常都會從昆明中轉,一是這座城市航班較多,價格相對便宜,二是四季如春,人文薈萃,生活節奏較慢,小住幾天非常舒服。
昆明眾多景區裡面,位於市區的翠湖公園是我每次都會去的地方,這座公園免費對遊客開放,每年冬天都有很多來自西伯利亞的海鷗在此停憩,不過比起海鷗,我更喜歡這座公園裡的園林景觀,任何季節都以紅柱綠瓦、白牆綠瓦或白牆黃瓦的形象示人。
翠湖公園位於雲南大學的正對面,旁邊還有講武堂、石屏會館等歷史建築,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很多當地人聚集在這裡搞文娛活動。
翠湖原來叫「菜海子」,為什麼叫「海子」呢?因為雲南無海,當地人對大海又很嚮往,因此把很多湖泊取名為「海」,大理的洱海也是同理。
在較早期,翠湖其實是雲南最大的淡水湖「滇池」的一個湖灣,後來因為水位下降變成清湖。
翠湖的海心亭叫碧漪亭,是清朝康熙年間由王繼文和範承勳所建。繞過碧漪亭,眼前豁然開朗,但見碧波蕩漾、綠樹成蔭,拱橋連接亭臺,樓閣軒榭分布於清湖的岸邊,藍天白雲和滿園的建築物、植物倒映於湖面,所謂的「如畫風光」莫過於此。
穿過曲徑,佇立亭臺之中;走過長廊,進入樓閣內部,有種人中畫中遊的感覺。這裡不是蘇州園林,卻有蘇州園林的神韻,準確來說,和北方的頤和園、圓明園在風格上更為接近。
昆明的海拔在2000米左右,雲層壓得很低,而且數量較多,層次感豐富,在視覺上很震撼。
遊園的時候,陽光不時躲到雲層裡,短短的時間內光影經過無數次變化,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翠湖在較早前也叫九龍池,因湖的東北面有九股泉水奔湧而出而得名,後來為什麼叫翠湖呢?望文生義,「翠」有植被茂盛,一片翠綠的意思。
翠湖原來並不是公園,二十世紀初在湖岸上遍植楊柳等樹木,又在湖內種植了很多荷花,始有「翠湖」之名。
海心亭相連的園林建築有很多精緻的彩繪,內容以昆明風光和寫意花卉圖為主,整體風格素雅跳脫,實屬佳作。
旅遊攻略:可以乘坐1路公交車在雲南大學站下車,也可以乘坐101路公交車在翠湖站下車,自駕車根據導航指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