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陳冠希在紐約大學的演講內容刷屏,「我要做的不僅是中國製造,更是中國創造,我們不能因為『中國』二字而降低標準」。
2020年,出生於1980年的陳冠希40歲了,他的身份從一個狂放不羈的男孩,變成身價千萬的老闆,「國潮」真正的骨灰級玩家。
2018年,Nielsen發布全球首個《潮牌大數據研究趨勢及用戶分析報告》,潮牌消費增速是非潮牌的 3.7 倍。有資本機構預估,「單算鞋就有1500億以上的市場體量,玩具也有1000億以上的規模,未來幾年的增速會在20%以上。」而90後、95後、00後是潮流文化消費的主力。
90後男孩夏嘉歡是潮流事業的受益者,在洛杉磯生活的夏嘉歡今年26歲,是資深的球鞋玩家,賣高端球鞋已有10年,他靠賣鞋賺來的錢,在美國買車、付學費,還在街頭文化圈裡做出了名氣,好萊塢明星到國內當紅藝人,都去找他買鞋。
美國球鞋圈,流傳著一句話:沒有夏嘉歡買不到的鞋。
「我們做這一行的,看人先看鞋,要先確認過鞋子才行。」
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把潮玩周邊當做收藏品,在一條去年的採訪中,杭州男生Lei Yu買下一整個房子,專門用來放球鞋和潮玩;設計師汪昶行不顧老婆的反對,在上海的家中布滿了從各地收集到的玩具和收藏。
這個周末,一條帶大家一起看看新生代潮人的生活方式。
一、開門人陳冠希
「我的故事是我大概九歲的時候,從溫哥華搬去香港,所以有機會真正地做一些東西。我身邊也蠻多之前的偶像變成了朋友,我也不想模仿他們。我想找到自己的一個identity。」——陳冠希
今天流行的「國潮」,誇張點說,全都是陳冠希十幾年前玩剩下的。他才是「國潮」真正的骨灰級玩家。
喜歡潮流文化的人,沒有人不知道陳冠希的品牌CLOT。它是華語世界的第一個潮牌,也是迄今為止的中國第一潮牌。它做服裝、球鞋、玩偶,和很多大品牌做聯名系列,也做自己的音樂和影像作品。很多人都是因為CLOT,才首次對潮流文化產生概念。
《福布斯》雜誌2016年的報導稱,CLOT一年的營收已經達到1800-2000萬美元。同年7月,CLOT入駐天貓,上線48小時交易額超過58萬人民幣。
之前,陳冠希獲得了一個和耐克合作機會,他決定放入一些中國元素:鞋頭是透明的,透過鞋頭可以清晰地看到鞋墊上印的中醫腳底經脈穴位圖,鞋盒仿造成一本線裝書。
「我在香港的時候,超級喜歡去做腳底按摩。」陳冠希直接借用了中國傳統的針灸文化。鞋子命名為「Kiss of Death」。
兩年後,耐克再次向陳冠希發出設計邀請。那一年是耐克Air Force 1誕生25周年,「他們請了很多國際上不同的名人去設計鞋子,我們想,什麼能夠代表華人,代表中國文化。」
陳冠希最後選擇了絲綢材質。紅絲綢 Air Force 1推出後驚豔四座。
陳冠希擁有8個品牌,每個品牌都從5000到2萬美元起步,今天都已經變成了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公司。他和好友潘世亨一起創立的潮牌CLOT,每一季度的發售都由他親自過目。
「跟十幾年前相比,我越來越了解中國文化。我老婆也是中國人,從她身上我也可以學到很多新的東西,中國不同地區的差別,南方和北方,所以接下來我的設計會有越來越多中國的想法在裡面。」
陳冠希、Poon與KAWS合影
「2020年對於我來講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年,I want to retire。」——陳冠希
有了女兒之後,年輕了半輩子的陳冠希,明顯感受到自己和90後、95後的距離。「年輕人的想法,我不太懂。」
身為80後家長,他對女兒的教育方式仍然是傳統的。「Alaia沒有iPad,她不能碰iPad,不能碰iPhone。如果她真的看電視是看『電視』,你懂我意思嗎?」
圖片來源:秦舒培ins
他在設計中開始貫徹環保的理念,也希望對下一代有自己的影響。「如果有5000萬小孩子在聽陳冠希怎麼說,看他怎麼做,那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我們做T恤,怎麼減少汙水排放?我們喝完一杯水,那紙杯怎麼扔?」
「五年前,很多人可能還會說,中國的文化落後世界十年。但現在因為網絡的關係,我覺得我們很貼近世界。所以我們需要培養一些有創造性的年輕人出來,因為創造性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決定了我們的文化。什麼是中國文化?這是由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一條還有三位潮人與你分享,看看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吧~
二、西湖邊潮玩之家
Lei Yu是一名80後,除了室內設計師,他還有一個業餘身份,一名潮玩藝術收藏愛好者,至今有十幾、二十年了。
4年前,Lei Yu按照自己的理念重新設計這個房子,取名「KeepAllBox」,平時基本不住,只為陳列心愛的收藏。
這個家面積大約200㎡,它在杭州上城區,離西湖不遠,旁邊就是美院,很有藝術氛圍。
房子看似很簡單,以現代簡約風格為主,白牆、射燈,硬裝上沒有很多裝飾物,也沒有踢腳線和收口,其實花了很多心思。
公仔、球鞋、版畫、家具、限量奢侈品,幾乎每件物品都有一個故事。
在進門的過道處,擺放了一個KAWS的「門神」,它的原名叫做「Four Feet Companion」,跟中國的門神概念很像,放在門口可以起到闢邪的作用。
Lei Yu的收藏是從學生時代開始的,當年在澳洲讀大學的時候,當時的女朋友告訴他很多人在收藏一種小熊,有很多配色、花紋。
他一開始在網上買一些比較便宜的Bearbrick抽選盒,價格是六、七十塊錢左右,可以負擔得起。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地迷上了。
這麼多收藏裡,Lei Yu最喜歡的藏品,就是這件1:1的阿童木了。阿童木是80後、90後小時候的情結,而且它的形象又非常可愛、醒目,所以把它放在客廳最顯眼的位置。
平時Lei Yu要花80%、90%的收入在收藏上,多年前花一個月工資買的Bearbrick公仔,現在已經增值5倍~10倍。
Lei Yu說,「我父親這代人收藏郵票、硬幣、石頭、瓷器,隨著這一代人老去,80、90、00後崛起,潮玩會漸漸成為一個社會的主流。」
三、上海博士夫妻家
同濟大學博士生汪昶行,與妻子蓋頭是本科和研究生時期的校友,兩人結婚後,汪昶行就將原本一個人居住的房子進行改造。
房子的面積187㎡,是汪昶行在2013年買下的預備婚房。兩人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一點一點花心思,把一間普通的商品房變成一個風格混搭的家。
房子是方正的商品房,大部分的原始空間都規劃得非常好,汪昶行將靠近客廳的一個小房間拆掉,與客廳打通,形成了一個客廳和書房的貫通區域。
汪昶行很愛逛古董商店,在紐約做訪問學者的時候,他一周要去4、5次古董店,只要是Google地圖上標註的古董店,基本都跑過了。
兩個人認識之後,去了很多地方旅遊,去過了七大洲、五十幾個國家、三百多個城市,沿途買的不是衣服包包,而是收藏品。
現在的家裡,堆滿了旅遊時購買的各種收藏品,有奈良美智的白犬音響、Kaws的限量版人物、俄國藝術家馬列維特的人物雕像、包浩斯的石膏建築模型……
除了收藏老物件、古董家具,汪昶行也很愛收藏球鞋,喬丹鞋有一百多雙。相反,太太蓋頭卻是一個很容易斷舍離的人。衣服包包都不多,鞋子只有三四雙。
為此,兩個人也鬧過不少矛盾。蓋頭說:「你讓他扔一件變形金剛,他能跟你幹架,絕對不行。」
汪昶行喜歡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他認為那個時期的上海是最迷人、最繁華的,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大都會。因為不能穿越過去,於是只能通過收藏與那個時代有關的東西,包括文字、音樂、電影、家具來更加了解那個年代。
汪昶行說,「有很多人會刪朋友圈、微博什麼的,我就不會,而且我過一段時間就要去懷舊,去看一下以前發過的東西。」
很多人覺得玩物喪志是一個貶義詞,但在他看來,人生少了玩物才叫喪志,要有一種玩物的精神,追求一個東西追求到極致。不是說一個事情做到百分之五十,就去做另外一件事情。
汪昶行說,「生活就是要花最大的精力來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四、90後鞋王
夏嘉歡今年27歲。他賣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0年前,現在是圈子裡人盡皆知的球鞋玩家。
最讓夏嘉歡自豪的是,他的店就開在街頭文化的發源地洛杉磯、受眾人膜拜的潮流文化街區Fairfax。
Fairfax這個街區在洛杉磯中城,是全美國最有名的潮街,也是好萊塢明星度假、生活的地方,明星也會來買鞋。
來過的外國明星,有嘻哈歌手Usher、饒舌歌手Cardi B,說唱團體Migos,很多NBA的球星;國內明星,有現在很火的黃子韜、田一德、海爾兄弟、吳秀波,還有周杰倫的老婆昆凌。
因為是潮牌買手店,賣比較獨家的限量單品。他的店門口總是大排長龍,不然根本沒有資格搶到。
一進門的兩個櫥窗是「聖物櫃」,所有最昂貴、最限量的收藏,都放在這裡。比如Supreme和LV的合作系列、幾十件Supreme帽衫、帽子、小配件等等。
夏嘉歡很小就開始收藏球鞋,把最好的鞋放在外面,做成幾面鞋牆,放的都是Air Jordan, Nike, adidas有史以來比較限量的款式。
別人一進來,可能不會買東西,但他們會感受到一種震撼力,「哇,這個地方是球鞋的天堂。」
店裡最貴的,就是這雙喬四和Undefeated的聯名。它從來沒有正式發售過,全世界限量72雙,市價炒到3萬美金,是他們的鎮店之寶。
夏嘉歡從小就喜愛街頭文化,他喜歡打籃球、聽說唱音樂,喜歡陳冠希,潮流文化。穿著是一定要搭配好的。
上高中的時候,他上一些小眾潮流論壇收購潮牌,有一次穿了一件日本潮牌T恤到學校去,就有同學問,能不能幫他也買一件。夏嘉歡加價了100,這是他賺的第一桶金。
2011年,他來美國上學,在Instagram上面發了一張「黑水泥」的照片,沒想到很多人來點讚。從那之後,他把所有鞋子照片放到Instagram,讓大家知道,這個來自中國的小孩,有很多鞋。
大學畢業之後,夏嘉歡嘗試過不同的工作,和好朋友合作一個APP,創業失敗了;去銀行,每天打領帶上班、下班;去醫院當翻譯;去房地產公司做銷售……
後來他問自己,真的喜歡做這些嗎?
夏嘉歡的父母是最早支持他賣鞋的人,給了他20萬人民幣做啟動資金,還給了他一個建議,要做就要做大。
2018年,夏嘉歡和兩個朋友一起合夥開了這家店。現在他們的球鞋庫存是全美最大的,有15萬雙鞋。
他決定堅持自己,街頭文化最吸引人的就是它的「真」,保持真我,遇到困難不放棄。把賣鞋當成一份事業,讓華人在美國潮流界也能做出一片天地。他覺得,如果真的去當上班族,那就不叫「街頭」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