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團來到蘭州
面對疫情 用新聞作品傳遞信息鼓舞鬥志
巡講會現場
每日甘肅網12月22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12月21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2020年「好記者講好故事」全國巡講活動走進蘭州。來自全國各地的13名優秀記者與大家分享了一個個新聞背後感人至深的故事,展現了新時代新聞工作者愛崗敬業、奮發作為、無私奉獻的責任擔當和職業風採。
「我們看到,面對陌生的病毒、前所未有的疫情,醫務工作者在ICU向病毒宣戰,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探索,打好這場人類健康保衛戰。雖然我們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樣去治病救人,但是我們也是戰士,可以用自己的新聞作品傳遞信息、撫慰人心、鼓舞鬥志、凝聚力量!」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徐平以「ICU手記 為生命而戰」為題,分享了92天裡,自己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戰場上見證、記錄的感人事跡。
珠峰新高度全球矚目,測量珠峰高程的背後是艱難,更是勇氣。陝西廣播電視臺記者薛嘉茜講述了國測一隊兩代人3名攀登者的故事,「他們不畏山高路險,將一個個奮勇攀登、越是艱險越向前的中國身影,留給全世界,也留在你我心間!」
「一場災難作背景,一張笑臉是特寫……」重慶市南岸區融媒體中心記者楊明威用生動的語言表現了重慶抗洪時,市民樂觀積極的性格。大災面前的樂觀更是彰顯了我國在洪災面前完善的制度和有力的保障。
此外,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疏勒縣融媒體中心的阿依帕夏·圖拉普,講述了她擔任駐村扶貧幹部的經歷;人民鐵道報社記者李蓉講述了京張高鐵的「前世今生」和其背後的「中國速度」;瀋陽日報社記者浴輝分享了合唱團幫助甘肅臨夏孩子圓「歌唱夢」的故事;河南省開封廣播電視臺記者計亮講述了一家三代人治理黃河背後的堅守;湖北省長江雲新媒體集團總編輯鄧秀松分享了媒體人如何適應新時代的傳播需求;雲南大理廣播電視臺記者崔恩銘以「這裡的海,這裡的人」為題,介紹了大理治理洱海的科學舉措;經濟日報社記者朱文娟分享了報社「數說70年」系列短視頻創作背後的故事;「一座山,兩個人」,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郭炬言分享了自己在賀蘭山生態修復治理期間採訪的故事;西藏廣播電視臺記者曲小岑分享了自己當記者的初心,講述紮根西藏開展採訪工作的點滴;工人日報記者張世光分享了自己發現私營小微企業不愛參加勞動技能競賽後,進行深入採訪調查的故事。
據悉,參加這次巡講活動的優秀記者是經過各地各新聞單位層層推薦、比賽評選,從上萬名報名參加活動的新聞工作者中評選出來的,他們既有中國新聞獎獲得者,也有長江韜奮獎獲得者。他們展現了記者的責任、擔當、奉獻,代表了全國百萬新聞工作者。
省內媒體新聞工作者代表們現場聆聽了演講。很多新聞工作者表示,他們的講述展現了2020年一系列重大新聞事件,也表達了對新聞事業炙熱的情感,聆聽這些有溫度、接地氣的好故事,讓人身臨其境、深受啟迪,作為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在今後的工作中,也要用心感受、用筆記錄,努力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有責任擔當的記者。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昕/文 甘霖/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