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起眼的古老地名或路名,
都承載著一個地方的人文和歷史。
在城市的變遷中,
這些名字或淹沒在拆卸的磚瓦中,
或是來了個優雅改變,
最終,消失在我們的記憶裡。
在老街消失的同時,
新路也不斷崛起,
它們的命名又有著怎樣的法則呢?
佛山「肇跡於晉,得名於唐」。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鄉民在塔坡崗掘出銅佛像3尊,人們把塔坡崗稱為佛家之山,取名「佛山」,捐款重建塔坡寺,將佛像供於寺內,立石碑,上刻「佛山」二字。這是佛山得名的由來。
「佛山」的命名準則顯然來自於人事、想像或傳說。同樣地,像舍人大街、隔塘大街這些街巷名稱,都得名於當時居住在這裡的人和圍繞他們所發生的事,這樣的命名法在古老街巷中佔據大部分。
在古時,地名命名準則還有以行業為街巷命名,如:皮箱街;以對某個地方的美好願望為命名,如昇平路、福祿路等。
現代對於道路街巷、建築物住宅區的命名皆有律可依。自2007年經廣東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通過,於2008年起實施《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佛山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均以此為準則。
目前,佛山的地名命名更名,道路街巷者,由規劃部門提出申請;建築小區者,由建設單位提出申請,由所在區民政局區劃地名科受理申請後,經市民政局審核在全市範圍內不重名、同音,並符合相關法規規定,再由各區進行審批通過後,才作為標準地名,為廣大市民使用。
對於現代新地名的命名,《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有明確規定,大前提是不得損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民族尊嚴和破壞社會和諧。
同時提出,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禁止使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外國人名、外國地名作地名;不得使用單純序數作地名,禁止使用重疊通名;要使用規範的漢字,避免使用生僻或易產生歧義的字。
地名取名的法則已get到,不妨跟民政君一起來再了解了解佛山地名的故事。
因為舊城改造,佛山很多老街巷在新規劃中被新的路名、地名所取代,留下的只有文字資料的記載和老人口口相傳的故事。
▼隔塘大街
位於如今嶺南天地與祖廟之間的一帶。當時,一個從事紡織、鑄造的霍姓商人住在這條街上,並且把這裡發展成為當時佛山棉織市場的中心,人們為了紀念他,便用他的字「隔塘」命名街道。然而,隨著2008年嶺南天地片區整體改造,這條街名徹底消失。同時消失的還有甘子坊、善慶坊、福晨巷、營前街、沙堆巷等。
▼找錢巷
原址在文會裡一帶。當時這一帶是錢莊聚集地,顧名思義,人們就在這裡找錢。如今這條街巷已經尋不到蹤影了。
▼舍人十三街
在禪城燎原路附近,以前有一片地方人稱「舍人十三街」,包括上街、中街、后街、橫街等十三條街巷,以紀念一位捨己救人的佛山梁姓杉木商人,因此把他經商的所有街巷均命名為舍人街。而如今留下來的只有舍人大街和舍人前街。
▼雅巷
位於禪城,曾北接安寧街,西接福祿路。傳說清鹹豐年間,陳開、李文茂在佛山起義失敗,瓊花會館被燒,附近一帶毀為瓦礫,故稱為瓦巷。後人認為瓦字粗俗,改為雅巷。但在蓮升片區的改造中,雅巷也不復存在了。
同一片區的聚龍街、匯龍街、雲龍裡等也都已消失。
註:據民國年間冼寶幹編著的《佛山忠義鄉志》裡面記載,禪城當時所設有的28鋪中共有街巷1565條;到上世紀80年代,按照當時所分劃的普君片區、祖廟片區、昇平片區和永安片區,城區街巷共有557條;截至2006年底,禪城僅存的街巷剩塔坡街等442條。
▼統一規劃:大福路——— 嶺南大道
貫穿市政府到市一醫院的道路,原名大福路,是佛山首批命名的道路之一。2006年,佛山提出中心組團概念,為保證主幹道名稱統一性,將原大福路、大福南路、大福路南延線統一命名、更名為嶺南大道,分嶺南大道北、嶺南大道南兩段。
▼優雅一點:瓦窯——— 雅瑤
南海大瀝雅瑤,原名為瓦窯,以前此處以燒瓦為業,後人覺得「瓦窯」的名字過於粗俗,便取了粵語同音字「雅瑤」為名。
同樣的情況還出現在羅村的充美,原名「湧尾」,意思就是在河湧尾段,為更好識別地名,而更名為「充美」,粵語發音和國語發音都無縫轉換。黃岐的狗村也因此更名為「九村」。
南海和順的大混滘,小混滘,則取了諧音為大文教、小文教。
▼古字沒了:「 ? 」頭村——— 杏頭村
「?」原意是一種水文、地形,指水中的高地,粵語發音與「慶」的第三聲相似。但自從文字規範化以後,這個字便沒有了,以其命名的村落只能找近似音調的字替換,因此改名為「杏頭村」。
也有原名為「沙?」的地方,更名為沙瀛。
(註:因原字無從考證,故以?代替)
▼以動物、家禽命名的路名
這些地名都是家禽地名的代表,這些地名多數與當地曾經從事家禽養殖有關,也有部分是因為該處的地形或景觀與雞鴨鵝相似而得名:
順德、三水、高明基本承包了佛山以「雞鴨鵝」為地名的地方。雞嶺崗,雞啼崗,雞啼尖,鴨鳩山,鴨乸崗,鴨寮,鵝寮,鵝溪、鵝暖崗,鵝洋沙。 在佛山五區的家畜地名中,牛出現的頻率最高,全市至少有15個以「牛」命名的地名:牛牯嶺,牛溪,牛崗,牛廟,牛益山,西牛山,西牛湖,牛利攤,牛歸古巷,牛山,牛扣,牛繩營,牛墟,牛嶺崗。
以「豬」和羊為名的地名也很有愛,不同種類的都各有自己的「地頭」:南海豬乸崗,順德豬仔山,南海山豬窟;順德羊額、羊崗、羊大河等,三水羊山。
要數其他以動物命名的地名,三水可謂獨領風騷:象崗、老虎崗、鹿崗、獅腦,狗仔屈、蝦村。
▼路名之「最」
最吃貨:飯蓋崗
南海西樵山上有一處玉廩峰,峰上有一處,因為形狀似飯蓋而得名「飯蓋崗」,可見古人為名山大川命名的時候,都不忘吃啊。
最恐怖:鬼頂崗
位於高明更合鎮,是老香山附近的一座山崗,滄江支流更樓河就發源於此。但這個山崗為什麼以此命名,無從得知,只是,看到這個名字,背後覺得涼颼颼的。
最響亮:大聲
還有哪個地方名字能比「大聲」更響亮。大聲位於順德杏壇環鎮路同安街附近,不知道住在這裡的男生,會不會都有「大聲公」的暱稱呢?
最掐架:上崗、下崗
在三水西南西門路附近分別有「上崗」、「下崗」兩個地方,一邊找到工作,一邊是丟掉飯碗,這對比有點強烈。
最賣萌:大白
暖人心的大白不是只有電影裡才有哦,就在順德勒流勒北村附近真的有個叫「大白」的地方。 看到這個名字是不是感覺好有治癒感,又暖暖噠!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了解佛山有關地名的取名詳細法則
(來源:佛山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