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的學生學習數學一個很大的考驗就是計算能力,因為一年級的數學,大家都希望考到滿分。而滿分的前提,就是計算不能出錯。同時,老師還會有一個硬性的要求,就是計算速度一定要快。
經常有家長跟我反映:老師要求孩子每天做100道計算,而且速度要求是3分鐘完成。很多孩子需要5分鐘,8分鐘,甚至是12分鐘。
家長很苦惱,為什麼這麼簡單的計算孩子就是要想很久?而且更讓人難受的是,孩子經常會出現一兩個小錯誤。
如何改善孩子的計算能力,想必是每位家長都希望知道的事情。
這篇文章,就是告訴一年級的家長,如何鍛鍊孩子的計算能力!
原則一:實物為先,動手感知
孩子認識數字是從實物開始的,通過動手來幫助自己建立基本的數的概念。所以,一開始如果沒有接觸過實物認數的話,那麼我建議一定要讓孩子充分地再體驗一次:點數。
點數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建立一一對應的關係,同時也能培養孩子的數感。
原則二:方法為先,背誦隨後
計算需要知道原理和方法,孩子才能融匯貫通。否則一開始就被口訣,孩子的數感就容易被破壞掉。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快一點做計算,往往直接讓孩子背口訣或者是反覆地練習,可能的後果就是孩子沒有數感,同時也敗壞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原則三:遊戲化原則
通過做一些遊戲,可以有效地調動孩子學習數學的樂趣。比如撲克牌遊戲:既可以玩湊十法,也可以玩連加連減,一副小小的撲克牌,就可以有效地鍛鍊到孩子基礎的運算。
當然,高級一點的玩法就是24點,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很好的四則運算的能力。
原則四:書面計算要堅持,但是不要過量
每天做幾十題計算是必要的,但是不要為了起效快每天做幾百道題。堅持每天練幾個數字,那麼孩子就會自發地形成數感。
下面給出一份100以內加減法的技巧供您參考,希望家長能夠多種方式結合,有效地鍛鍊孩子的計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