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今天是您的生日,我們沒能陪您一起過,等疫情過去了,我們再給您補!」2月1日晚上8點過,忙碌了一天的錦江區沙河街道通慧社區網格員姚琪回到家,給89歲的婆婆道了聲「生日快樂」。「生日每年都會有。你天天在外奔波,可要保重自己的身體哦!」老太太疼惜地注視著滿臉疲憊的兒媳。
摘下口罩後的第一件事,是洗手。一旁的老公無意中看到,姚琪右手的指關節發紅有些破皮了。「今天敲了100多扇門,回老家過年的居民回來了,現在的防控壓力更大了,好在大家都很配合。」姚琪的手機步數統計顯示,這一天她走了33116步。
姚琪在小區裡做疫情防控調查和宣傳
大年三十到崗
疫情防控一線的戰鬥員
上午8∶30,姚琪坐著老公的車,從家來到社區辦公室。只有在這疫情嚴重的時候,她才享受到這樣的特殊待遇。車窗外,平日裡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冷冷清清,姚琪的心裡有些緊,暗下決心:「我們就是疫情防控一線的宣傳員、信息員、戰鬥員,必須打贏這場戰役。」
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清潔衛生。姚琪擼起袖子和大家一起拖地、消毒,特別仔細地把辦公桌擦拭了好幾次。社區有6名工作人員,除了一人回家生小孩,其餘全部到崗,每天還有七八名志願者前來支援。「社區作為防疫第一線,在入戶調查的同時,還得做好自我防範。」姚琪一邊忙,一邊提醒大家。
「新型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進行至今,已經有兩個『主戰場』。一個是白衣天使們奮戰的醫院發熱門診、隔離病房。另一個,則可能是讓大多數人『無感』,卻更為龐大、同樣容不得掉以輕心的地方——基層,咱們的社區正是這樣的戰場。」做好清潔之後,姚琪開始分發口罩。
作為基層防控一線的重要一環,姚琪和「戰友們」僅有的防護措施,就是一個口罩。前一天,社區的一家口腔診所捐來了口罩和一些酒精,大伙兒的工作積極性更加高漲。
作為城市中心社區,通慧社區有4個小區,4373戶10932人。從大年三十中午接到緊急任務,姚琪就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他們已經連續戰鬥一周多。如今第一輪排查已實現全覆蓋,姚琪和大家正在進行的是第二輪排查,主要是針對第一輪中不在家的居民,現在的工作十分關鍵。
築牢小區防線
督促「雙崗制」 勸導「不聽話」的老人
一切準備妥當,上午9∶00,姚琪身穿紅馬甲,手持日誌本,開始了又一天的敲門走訪工作。來到轄區的澳龍名城門口,大門處的保安變成了「雙崗」值守,一人把好入口關,外來人員都不放行,另外一人,手持體溫槍,對進入小區的住戶測體溫。姚琪對記者說,「我們和轄區的4個小區物業共同決定,每個小區都只留一個人員和車輛進入通道,以便增加人手把好小區的進出關。」
記者看到,車輛入口處,進入車庫的自動道閘關閉,改為人工啟動,保安對車輛進行登記,對車內的人員測體溫。當看到保安遞過登記本,要讓業主自己登記信息時,細心的姚琪一個箭步走上去制止道:「防控病毒,要保持安全距離,一支筆一個本子傳來傳去,萬一形成交叉感染咋辦,信息登記還是交由門衛來處理。」隨後她又叮囑用體溫槍為業主測體溫時,不要靠得太近,以免接觸到業主的皮膚。
進入小區,偌大的院子看不到幾個人,看來大家在家隔離的工作做得不錯。但是姚琪還是不放心,她又在院子裡巡查了一圈,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發現兩位大爺在下象棋,旁邊還有位大爺饒有興致地觀戰。「劉大爺,這次的病毒可不是開玩笑的,厲害得很呢……」姚琪走上前去,一番苦口婆心地勸說,「疫情當前,咱不添亂,坐在家裡,才是貢獻。」
幾天前,這幾位大爺在院子裡打麻將,社區網格員把他們的麻將桌收了,沒想到他們又偷偷跑下樓,下起了象棋。姚琪費了一番功夫,才把他們勸上樓去。同時在工作筆記本上寫下:要重點關注老人們的行動,每天多到院子裡走幾趟。
社區網格員敲門走訪社區居民
敲門走訪調查
採集信息還要進行心理疏導
「您好,我們是社區網格員,請問您最近到過湖北沒有?家裡有人出現發燒的情況嗎?」勸說了幾個「不聽話」的老年人後,姚琪對照著手中的表格,對前幾天走訪中不在家的居民再次敲門調查。她習慣性地用右手敲門,猛然間發現手有些隱隱發痛,原來這幾天敲門太多,右手的幾個指關節都發紅破皮了,再次叩擊金屬門後,還沒恢復好的指關節再次破損,中指處甚至還滲出了幾絲血痕。她提醒自己,下一次敲門改用左手。
敲開門後,有的居民戴著口罩,姚琪和其他網格員也不入戶,大家都保持著安全距離,一一採集信息。之後,她還不忘記給居民溫馨提示:儘量少出門、出門必須戴口罩,然後祝福他們新年快樂。一家一戶地敲門,姚琪的嗓子有些沙啞了,一次又一次地掏出西瓜霜含片潤潤喉嚨,才好繼續進行下一家的調查走訪。
一戶戶地走訪,時間飛一般地流逝,很快就到了下午1∶00。姚琪回到社區辦公室,匆匆吃了已經變冷的盒飯,20多分鐘後,又接著走訪。其間她還接到好幾位居民發來的微信、打來的電話。有個剛從外地回家的居民打來電話稱,他雖然沒有經過武漢,之前坐的列車上,發現了一名確診新型肺炎患者,打來電話的居民有些慌亂。電話裡,姚琪安慰他,不要緊張,安心在家隔離,社區專門組建了居家隔離隊,需要採購物品什麼的,來個電話、發個微信,大家負責買好送到家。
除了調查走訪,安撫社區居民群眾,為他們進行心理疏導,也成了姚琪這幾天的重要工作。好多社區居民都成了她的微信好友,而她的微信群也陡然增長到34個,除了一個是她和丈夫、女兒的家庭群,其他的同學群、朋友群這些群全部都退出了。
「信息太多,怕忙不過來,把重要的遺漏了。」姚琪說,為了深入細緻地做好工作,她不但加入了轄區4個小區的業主群、物管工作群,還加入到每一棟樓、每一個單元的業主群裡,這樣哪裡有什麼情況,她就能第一時間掌握。
【來源:四川新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